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在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607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 31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照组, 29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甲级愈合率明显升高。结论 :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改善切口愈合情况。

  • 标签: 手术 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脑血管介入术治疗患者穿刺部位加强防治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方法: 于本院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治疗患者中随机选取 68 例,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内容干预,观察组加强穿刺部位防范并发症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 结果: 经本文研究,对照组脑血管痉挛 3 例( 8.8% ),皮下血肿 2 例( 5.9% ),腰背酸痛 5 例( 14.7% )。观察组脑血管痉挛 0 例( 0% ),皮下血肿 0 例( 0% ),腰背酸痛 2 例( 5.9% )。对照组不满意 26 例( 76.5% )。观察组不满意 33 例( 97.1% ),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患者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治疗后,对穿刺部位加强护理,注意防治并发症,可有效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让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可强化临床疗效,加快患者康复效率。

  • 标签: 脑血管介入术 穿刺部位 防治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龙眼也被叫做是桂圆,龙眼叶指的主要是龙眼树当中的一些嫩芽和叶子,龙眼叶具有发表清热、利湿解毒等一系列功效,可以对感冒发热等疾病进行治疗,并且可以抑制葡萄糖普酶活性。从龙眼叶当中可以获得很多有效物质,比如说黄酮,属于一种具有较好效果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本文对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龙眼叶 抗氧化 活性部位 血清药物 化学研究
  • 简介:[ 摘要 ] 目的:针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本次选取 2016 年 5 月 ~2018 年 9 月 期间 来我院就医的64 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实验 组( n=32 例)和对照 组( n=32 例),其中实验 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对照 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指标 进行对比,主要包括住院时间、刮宫术中出血量等 。结果:实验组 患者在手术中的刮宫术出血量 与术前准备时间 相比对照组 患者明显降低 ,数据有对比意义 , P< 0.05; 对照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相比实验组较高 ,数据有对比意义 ,P< 0.05。 结论:使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患者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效果显著 ,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 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 标签: [ ] 子宫动脉栓塞术 剖宫产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优化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流程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7年 1月 ~2020年 2月之间收治的 138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观察组进一步优化围术期护理工作流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骨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骨科手术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围术期对护理工作流程,不仅能降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还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骨科 围术期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原发部位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我院 2002年 1月 -2013年 10月接收的 65例结肠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发病部位,将其分为左侧结肠癌组 32例与右侧结肠癌组 33例,对两组患者病理学特征、转移情况、患者一年内和五年内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左侧结肠癌组症状主要以大便习惯变化为主,右侧结肠癌组主要以腹胀腹痛为主,而后为大便习惯改变,P< 0.05;两组的病理类型与肿瘤形态皆差异明显,P< 0.05;右侧结肠癌组的肝脏转移( 48.48%)与淋巴转移( 39.39%)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结肠癌组( 18.75%, 12.30%),P< 0.05;左侧结肠癌组与右侧结肠癌组 1年生存率相比差距较小 P> 0.05;左侧结肠癌组的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右侧结肠癌组,P< 0.05结论:结肠癌的发病位置不同,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肿瘤直径、病理类型、肿瘤形态、转移途径皆有不同,出现在右侧的结肠癌更容易恶化,与左侧的结肠癌相比,预后也更差,患者的生存率较低。

  • 标签: 不同原发部位 结肠癌 病理特征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出引发普通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因素并针对每项感染因素实施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应用电脑对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性抽取出发生感染并发症的 110例患者、未发生感染并发症的患者 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引发感染的因素。在回顾性分析时主要是针对两组患者的 BMI(体重指数)、是否同时存在糖尿病病症、在围术期阶段中具体的用药情况、患者治疗中是否采取急诊手术过程、准确测量及记录切口实际长度、手术时应用的具体时间。结果:经过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结论:引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主要是在多因素共同影响下而引发的,应加强护理工作做好术前准确工作及在应用抗生素时要达到正确运用,还要在术前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并且要尽可能采取择期手术的方式达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感染并发症 发生率的目的。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普通外科 感染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的护理工作如何做到让患者满意,如何能够做到帮助治疗提升疗效,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将护理工作做到细致之处,是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缺铁性贫血护理工作中存在哪些重点环节,并且采用相应的措施做好这些重点护理环节进行了叙述。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指导建议 护理技能 药剂 生活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疗养中心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与有效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0例疗养员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管理,比较分析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感染控制 疗养中心 针对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经由不同部位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同时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1例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选自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儿,抛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中20例患儿同时配合应用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Broca(左侧)区,对照观察组中21例患儿同时配合应用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背外侧前额叶区(左侧)区,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交往、运动、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交往、语言评分高于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后患儿交往、运动、语言改善情况不及观察组(P<0.05)。结论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采取经由不同部位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患儿症状有显著改善,选择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患儿运动能力优于选择刺激左侧Broca区,但前者患儿交往和语言改善效果不及后者。

  • 标签: 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 刺激部位 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性瘫痪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5例脑性瘫痪患儿,行CT检查和TCD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TCD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略高于CT检查,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CT检查,发现34例脑发育迟缓,占比40.48%,23例脑萎缩,占比27.38%,9例脑软化,占比10.71%,12例脑室扩大,占比14.29%,6例蛛网膜下腔变宽,占比7.14%。结论:CT检查可作为脑性瘫痪重要的检查方式,可以和其他诊断方式联合使用。

  • 标签: 脑性瘫痪 CT检查 TCD检查 检查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颅脑损伤患者应用CT检查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本院在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28例疑似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为所有患者做CT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CT检查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以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 CT检查准确率为90.63%,特异度为60.00%,灵敏度为93.22%;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34例,颅骨内板下方有血肿,影响均匀,密度较高,范围相对局限,边缘推力,可见硬膜外积气。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6例,脑中线结构移位,脑室系统变形,脑灰白质结合部位和颅骨内板间距较大。亚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8例,脑池密度较大,存在脑裂征象。结论 CT检查应用于颅脑损伤的检查,其准确性、特异度和灵敏度值得信任,便于观察颅脑内部诊断影响,具备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颅脑损伤 CT检查 影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