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浅析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李智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摘要:目的:研究对脑血管介入术治疗患者穿刺部位加强防治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于本院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治疗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内容干预,观察组加强穿刺部位防范并发症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经本文研究,对照组脑血管痉挛3例(8.8%),皮下血肿2例(5.9%),腰背酸痛5例(14.7%)。观察组脑血管痉挛0例(0%),皮下血肿0例(0%),腰背酸痛2例(5.9%)。对照组不满意26例(76.5%)。观察组不满意33例(97.1%),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治疗后,对穿刺部位加强护理,注意防治并发症,可有效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让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可强化临床疗效,加快患者康复效率。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术;穿刺部位;防治并发症

前言:全脑血管造影是先进微创治疗技术,对患者股动脉穿刺,接入脑血管治疗。在X射线电视监督下,用引导装置将治疗物质从血管运输到神经病变区域,达到治疗目的。脑血管介入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但使用这一技术治疗时,常出现其他并发症,如皮下血肿等。若没能及时治疗并发症,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要通过穿刺部位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防治,改善治疗效果。为研究防止并发症护理方法,本文于本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68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34例,性别:男/女=18/16,年龄(65.42±3.58)岁。观察组34例,性别:男/女=17/18,年龄(66.97±3.61)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监测患者各项指标,调整患者体位,保证患者以舒适体位休养,注意健康教育,强调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增加并发症防范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预防血肿。患者出现皮下血肿,多由于止血方法不当,出血位置出现紫红色肿块,也有可能是由于反复穿刺、使用肝素、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造成。穿刺后患者若反复翻身,造成动脉压力止血器移位,也容易造成穿刺位置血肿。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安抚患者,避免患者过度焦虑或者紧张,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沟通过程中保证语气亲和。注意观察患者行为,及时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叮嘱家属提醒患者不能频繁翻身。通过沟通,让患者和家属建立长期治疗的认识,提高患者及家属自信心,主动消除患者恐惧和焦虑。手术后要使用弹力绷带包扎,在穿刺位置压上米袋,避免患者出现不当活动,造成穿刺位置出血或者感染,将患者侧肢伸直后,禁止弯曲,保持24h。

(2)预防腰酸背痛。适时帮助患者翻身,可采取平卧位或者侧卧位,从而减轻患者疼痛感,避免米袋在翻身时移位。对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尤其要加强陪护,避免患者不自觉活动穿刺位置,可使用约束带对患者侧肢进行约束。并密切关注患者皮肤温度,温度过低,要协助患者踝部运动。

(3)预防穿刺部位出血。患者穿刺部位渗出,要使用米袋局部压迫,使用500g米袋,经过一段时间压迫,可更换轻质量米袋。根据患者而不同情况随时调整压迫时间,保证良好的止血效果[1]。若患者穿刺部位仍然出现血肿,还需要加强压迫处理,使用弹力包扎带压力包裹,也要定时松懈。对患者侧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密切观察,避免患者血液循环受到影响。

(4)预防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是患者颅内动脉出现持续性收缩,护理过程中要定期和患者沟通,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失语、偏瘫、呕吐、感觉障碍等情况。指导患者多食用低热量、低盐、低胆固醇等食物,严格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可逐渐开始康复运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脑血管痉挛0例(0%),皮下血肿0例(0%),腰背酸痛2例(5.9%),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组别

脑血管痉挛(n/%)

皮下血肿(n/%)

腰背酸痛(n/%)

对照组(n=34)

3(8.8)

2(5.9)

5(14.7)

观察组(n=34)

0(0)

0(0)

2(5.9)

P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不满意33例(97.1%),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满意(n/%)

一般满意(n/%)

不满意(n/%)

对照组(n=34)

11(32.4)

15(44.1)

8(23.5)

观察组(n=34)

21(61.8)

12(35.3)

1(2.9)

P

<0.05

<0.05

<0.05

3 讨论

我国老龄化问题加重,脑血管发病率连年升高,对老年人健康水平产生严重影响。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由于创伤小,康复速度快,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由于治疗技术要穿刺股动脉,对患者动脉血管完整性产生损害,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若采取不当压迫方法,或者对穿刺部位压迫时间过短,会引发出血、血肿等不良反应,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临床护理要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关注患者心理引导,改善不良情绪,同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压迫方法和时间,避免穿刺部位出现血肿或者持续出血等并发症。通过加强并发症预防护理,可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对应护理手段,改善治疗效果,让患者逐渐恢复健康,改善预后效果。经本文研究,观察组脑血管痉挛0例(0%),皮下血肿0例(0%),腰背酸痛2例(5.9%),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经过预防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术后恢复健康,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减少经济负担。另外,对照组不满意26例(76.5%)。观察组不满意33例(97.1%),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加强并发症预防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益于患者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患者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治疗后,对穿刺部位加强护理,注意防止并发症,可有效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让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可强化临床疗效,加快患者康复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晨,邵明芳.护理干预预防脑血管介入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4):180-181.

[2]吴晓芬,胡朝霞.精细化护理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38-140+144.

作者简介:李智(1987.09),性别:女,籍贯:贵州省毕节市,学历: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现有职称:护师,研究方向:脑血管介入术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