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采用多聚赖氨酸为表面活性剂,将正硅酸乙酯与无水乙醇按14摩尔比混合成混合溶液,加入去离子水,调节溶液PH值陈化制得凝胶,凝胶在80℃下干燥2h,最后放进高温炉中600℃烧结制得最终样品SiO2。对所得SiO2纳米颗粒的安全性进行MTT细胞实验和搭载抗癌药物鬼臼毒素的实验。同时对鬼臼毒素的安全性进行MTT实验。MTT数据表明实验所得两组SiO2对A549癌细胞生长抑制率均较小,毒性较小,可作为抗癌药物载体。鬼臼毒素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较强,SiO2纳米颗粒可搭载抗肿瘤药物鬼臼毒素,并对其红外谱图进行了研究,证明无机纳米SiO2能够有效的与鬼臼毒素相结合及该复合药物载体的有效性。

  • 标签: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MTT 鬼臼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术后房水静脉损伤诱发青光眼的处理方法及意义。方法对2例翼状胬术后房水静脉损伤诱发青光眼患者的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效预防翼状胬摘除术诱发眼青光。结论术中手术操作尽可能不损伤房水静脉。

  • 标签: 翼状胬肉 房水静脉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翼状胬患者行翼状胬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162眼)翼状胬患者做翼状胬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150例161眼一次治愈,1例1眼复发,翼状胬复发率为0.62%。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 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圆锥角膜高度散光并发翼状胬术后的角膜散光变化。方法对1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圆锥角膜高度散光并发翼状胬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该例圆锥角膜高度散光并发翼状胬患者左眼角膜散光完全治愈。结论建议患有翼状胬并发白内障患者应尽早治疗翼状胬,防止因翼状胬治疗过晚,出现角膜斑翳影响视力。

  • 标签: 圆锥角膜高度散光 翼状胬肉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对于翼状胬患者,使用切除术联合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当地某医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被诊断为翼状胬症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64眼,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32眼。联合组使用翼状胬切除术联合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翼状胬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治愈率90.6%(29/32)。对照组患者治愈率75%(24/32)。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翼状胬患者,使用切除术联合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其效果显著并且安全度高,患者临床成功治愈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翼状胬肉 切除术 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在两种翼状胬手术中哪种术式的术后干眼症发生率较低。方法将160例的原发性翼状胬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采用翼状胬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B组采用单纯翼状胬切除术治疗,术后1月比较两组患者翼状胬手术引起干眼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并发干眼症的比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临床上翼状胬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引起干眼症的机率较低,是比较理想的术式。

  • 标签: 原发性翼状胬肉 胬肉切除术 干眼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纯翼状胬切除与手术逆行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手术标准的翼状胬患者80例96只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翼状胬单纯切除术,B组行手术逆行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两组术后角结膜愈合情况以及胬复发率。结果随访12~30月,B组48例角膜上皮平均修复时间为(5.32±1.1)天,明显短于A组48例的(9.7±0.9)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3只眼复发,复发率6%,明显低于A组15只眼(31.2%),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且复发率低。结论手术逆行切除翼状胬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利于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重建,其方法简单,取材方便容易,为自体同侧眼表组织移植,机体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复发率低,且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短,患者不适感轻,是目前治疗翼状胬的最佳手术方式。

  • 标签: 翼状胬肉 手术治疗 逆行切除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更昔洛韦联合热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2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联合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热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96.37%VS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热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以较快的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更昔洛韦 热毒宁 小儿 病毒性脑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皮肤病血丸联合治疗痤疮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均来自我科门诊的患者分为阿奇霉素组20例,皮肤病血丸组20例,联合治疗组20例,观察三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与阿奇霉素组(p<0.05)、与皮肤病血丸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治疗组与阿奇霉素组(P>0.05)、与皮肤病血丸组(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阿奇霉素联合皮肤病血丸治疗痤疮既安全又经济,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

  • 标签: 阿奇霉素 皮肤病血毒丸 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补肾清汤对转基因HBV小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免疫机理。方法将转基因HBV小鼠随机分为补肾清汤高、中、低剂量组、拉米夫定组、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IFN-γ的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与各中药治疗组、拉米夫定组与各中药治疗组的IFN-γ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补肾清汤高剂量组刺激分泌IFN-γ的作用大于低剂量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及拉米夫定组比较,各中药组IFN-γ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补肾清汤可刺激IFN-γ的分泌,对治疗CHB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补肾清毒汤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gamma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使用热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手足口病的治疗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积极控制疾病的流行。方法通过对60例使用热宁和利巴韦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把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治疗转归,肝肾功能以及心肌酶学检查等结果加以总结。结果60例使用热宁和利巴韦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中,平均年龄2.43岁,所有病例均有口腔黏膜、手掌、足底疱疹,周围可见红晕,皮疹发生率为100%,均符合2010年《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给予及时的诊治后,在选取的60例使用热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中,59例均获痊愈,转院一例,无一例死亡。结论热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肯定,总体上副作用少,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热毒宁 利巴韦林 肝肾功心肌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宁注射液在治疗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县疾病控制中心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热宁注射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口腔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等观察指标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接受热宁注射液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手足口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切开引流加托排脓方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88位患有肛周脓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人,研究组为切开引流加托排脓方治疗肛周脓肿,对照组为单纯切开引流组。结果研究组44例患者全部治愈,首次治愈率达到100%,没有肛瘘形成,治愈时间在6至12天以内。对所有患者治愈后的6个月、1年、2年给予随访,发现没有患者复发。对照组患者,首次治愈率达到97.7%,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肛瘘的情况,并给予第二次治疗,治疗后痊愈,对所有患者手术后的1至3年每年随访一次,均没有发现复发情况。结论切开引流加托排脓方治疗肛周脓肿不仅治疗效果很好,并且有效的结合手术与中医理论,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 标签: 切开引流 托毒排脓方 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热论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中西医结合门诊收治的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按照病例的单双号不同进行分组,单号为单纯中药组给予四妙丸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化裁治疗,双号为对照组给予尼美舒利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论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症状得到好转,预后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毒热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临床效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5期
  • 机构: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组委会公布,香港水中银(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测毒技术从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件新发明中脱颖而出,获43届日内瓦发明展大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3名人员出现急性中毒症状的原因。方法临床诊断、现场勘验与调查。结果某公司制酸系统点火时,处于稳定层结上的海上空气流向陆地,形成自岸边伸向内陆贴地面逐渐增厚的热力内边界层,该公司SO2排放口的有效高度与TIBL高度大致相近,发生短时间海岸线熏烟,SO2只能在TIBL内扩散,造成下风向近岸废气浓度急剧增大,导致3名人员急性吸入性SO2中。结论这是1起海岸线熏烟引起的吸入性SO2中事故,与当时的特殊气象条件及周围环境情况影响有关。

  • 标签: 海岸线熏烟 急性吸入性 SO2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热宁药物用于治疗上呼吸道出现感染为急性患儿的临床治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5年期间收治的上呼吸道存在感染为急性的160例患儿进行研究,将他们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支持和对症治疗,对照组选取利巴韦林对患儿实行治疗,研究组则选取热宁对患儿实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愈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的状况。结果通过治疗,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8.75%,显著高于总体有效率为87.50%的对照组许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退热开始、第一次体温正常和完全退热的时间方面都比对照组低,不良反应也比对照组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热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存在感染的患者不仅临床治愈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利巴韦林 热毒宁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例应用磷酸奥司他韦联合热宁治疗,观察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月哈密市伊州区人民医院儿科160例流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口服同时给予热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热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咽痛、精神差、全身不适消失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组总有效率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7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副作用轻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奥司他韦联合热宁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临床效果显著,并能更快地缓解患儿临床主要症状。

  • 标签: 奥司他韦 热毒宁 儿童流感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注射用牛肺磷脂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相关规定,使用两个厂家鲎试剂对3批注射用牛肺磷脂进行干扰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将样品稀释4.16倍,可排除干扰。结论注射用牛肺磷脂可适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控制质量,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0.012Eu/mg。

  • 标签: 注射用牛肺磷脂 细菌内毒素 鲎试剂 干扰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