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建立了一种利用IC-ELISA法测定尿液中的鬼臼毒素的方法。尿液样经离心沉淀,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IC-ELISA)测定。鬼臼毒素的添加浓度在0.5mg/L-10mg/L时,回收率范围为78.3%-99.3%,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3%-11.5%之间。方法最低检测浓度为0.012μg/mL,检测范围为0.025-19.59μg/mL。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残留分析要求。方法操作简捷,结果可靠稳定,比仪器方法检测成本低。

  • 标签: 鬼臼毒素 尿液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建立了西藏八角莲不同组织鬼臼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以此对西藏八角莲不同部位中鬼臼毒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hatesC18柱(125mm×4.6mm,i.d5μm),流动相甲醇∶水(55∶4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90nm,柱温25℃,进样量20μl。线性范围为20~200μg·ml-1,回归方程y=15121x-46585,r=0.9991,方法分离效果好,精密度高,RSD=0.835%(n=3)。对西藏八角莲根、块茎、叶、叶柄、花和果实中鬼臼毒素测定,六种组织中均检测到鬼臼毒素,但是不同组织含量差异较大,块茎中鬼臼毒素含量最高,180.50±2.74μg·g-1(干重),依次为根中,含量为58.83±1.59μg·g-1(干重),花中含量为40.33±1.24μg·g-1(干重),叶中含量为36.93±1.09μg·g-1(干重),叶柄中含量为29.90±0.45μg·g-1(干重),以果实中含量最低,为6.03±0.12μg·g-1(干重)。

  • 标签: HPLC 鬼臼毒素 八角莲 不同部位 西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鬼臼毒素酊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尖锐湿疣患者52例,采用鬼臼毒素酊局部涂擦疣体及周围皮肤,同时注射干扰素于疣体基底部治疗;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48例,单用鬼臼毒素酊局部涂擦疣体及周围皮肤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2.7%,治愈复发率13.5%,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治愈率66.7%,治愈复发率33.3%,总有效率87.5%,两组治愈率、治愈复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鬼臼毒素酊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是一种疗效较好且治愈复发率较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鬼臼毒素酊 干扰素 尖锐湿疣
  • 简介: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中含有表面活性剂量5%,纳米粒径的测定取制备的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适量,结论根据正交实验结果制备的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粒径方面符合要求

  • 标签: 优选鬼臼毒素 制备工艺 固体脂质
  • 简介:【目的】研究鬼臼毒素衍生物NY-3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NY-3及阳性对照药物VP-16(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其生长曲线的影响;Hoechst33342/PI双染、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RT-PCR检测NY-3对HeLa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动物移植肿瘤模型研究NY-3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NY-3在体外对HeLa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2.73±1.28)μmol/L,优于VP-16,其诱导细胞产生凋亡小体并呈现典型的"DNAladder",流式细胞术检测出细胞被阻断在G2/M期,发现NY-3可以上调HeLa细胞Bax/Bcl-2比值及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小鼠体内抗肿瘤研究NY-3在肿瘤抑制率、动物存活率等方面均优于阳性药物VP-16。【结论】NY-3在体外及体内实验表现均优于成熟阳性药物VP-16,其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Caspase-3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诱导HeLa细胞凋亡。

  • 标签: 鬼臼毒素衍生物 HELA细胞 细胞凋亡 抗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11C-鬼臼毒素(^11C—PDT)在肺癌和炎症模型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评价^11C—PDT作为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示踪剂对肺癌与炎症的鉴别价值。方法肺癌模型小鼠和炎症模型小鼠各12只,分别根据示踪剂种类随机等分为两组,于模型小鼠尾静脉注入^11C-PDT或^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注药后60min用井型探测仪测量^11C-PDT或^18F—FDG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结果^11C—PDT在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值(%ID/g)高于炎症组织(0.63±0.25vs.0.29±0.09,P〈0.05);^18F-FDG的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值高于炎症组织(7.56±1.77vs3.83±O.71,P〈0.01);^11C-PDT和^18F—FDG示踪剂在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组炎症对肌肉的放射性摄取值的比值为1.58±0.11,明显高于^11C—PDT组的0.734-0.28(P〈0.05)。结论^11C—PDT具有更高的肿瘤特异性,将来有望作为PET示踪剂用于肺癌和炎症的鉴别诊断。

  • 标签: 11C-鬼臼毒素 生物分布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 简介:摘要采用多聚赖氨酸为表面活性剂,将正硅酸乙酯与无水乙醇按14摩尔比混合成混合溶液,加入去离子水,调节溶液PH值陈化制得凝胶,凝胶在80℃下干燥2h,最后放进高温炉中600℃烧结制得最终样品SiO2。对所得SiO2纳米颗粒的安全性进行MTT细胞实验和搭载抗癌药物鬼臼毒素的实验。同时对鬼臼毒素的安全性进行MTT实验。MTT数据表明实验所得两组SiO2对A549癌细胞生长抑制率均较小,毒性较小,可作为抗癌药物载体。鬼臼毒素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较强,SiO2纳米颗粒可搭载抗肿瘤药物鬼臼毒素,并对其红外谱图进行了研究,证明无机纳米SiO2能够有效的与鬼臼毒素相结合及该复合药物载体的有效性。

  • 标签: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MTT 鬼臼毒素
  • 简介:摘要:采用比例失衡分析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14年1季度至2021年12季度的依托泊苷和替尼泊苷数据进行挖掘并分析。

  • 标签: 鬼臼毒素衍生物 数据挖掘 依托泊苷
  • 简介:【目的】通过鬼臼毒素母核C-4位的酰胺化,以获得高效、低毒、抗多药耐药的新型酰胺类鬼臼毒素衍生物。【方法】将邻-氨基-4-脱氧表鬼臼毒素和4'-去甲基-4β-氨基-4-脱氧表鬼臼毒素的C-4位经酰胺化,分别引入小分子芳香羧酸:2-氯异烟酸、6-氯吡啶-3-乙酸、4-苯氧基苯甲酸以及4-苯氧基苯乙酸,得到C-4位为不同酰胺基团的鬼臼毒素类衍生物,通过MTT法筛选,对K562和Hela细胞进行药理活性评价。【结果】合成得到A、B两个系列共8个化合物,所有化合物都经过HR—ESI—MS、1HNMR和13CNMR验证,其中化合物A1、B1、B3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且优于阳性对照药物Etoposide(VP—16)。【结论】(1)鬼臼毒素C-4’位羟基的游离性对其发挥体外细胞毒活性很关键。(2)鬼臼毒素C-4位成酰胺可显著影响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 标签: 鬼臼毒素衍生物 芳香羧酸 酰胺 体外抗肿瘤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ODE)抗骨肉瘤SOSP-9607细胞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体外抗骨肉瘤SOSP-9607细胞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SOSP-9607细胞内Ca^2+、Mg^2+.pH值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荧光强度;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细胞内Bcl-2和Bax表达。结果:ODE时间、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OSP-9607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具有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如细胞膜表面微绒毛消失、核固缩、核碎裂等;剂量依赖性地增加SOSP-9607细胞内Ca^2+,Mg^2+浓度而降低细胞内pH值和线粒体膜电位;使SOSP-9607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下降而Bax蛋白表达增加。结论: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在体外实验中能明显抑制骨肉瘤SOSP-9607细胞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内环境稳态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 骨肉瘤SOSP-9607细胞 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bcl-2和Bax
  • 简介:目的:探讨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POD-NLC)诱导人永生化阴道上皮细胞(VK2/E6E7)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对数期生长VK2/E6E7细胞,分别加入POD-NLC和Caspase抑制剂Z-VAD-FMK共同培养24小时.实验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0.25μg/mLPOD-NLC+Caspase抑制剂组;C组:1μg/mLPOD-NLC+Caspase抑制剂组;D组:空白NLC+Caspase抑制剂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OS水平,qPCR检测AIFmRNA表达,蛋白印迹检测各组细胞AIF、cyt-C蛋白表达.结果:B组、C组均可以上调ROS、AIF、cyt-C水平,与A组及D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B组与C组AIFmRNA及AIF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ROS、cyt-C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可以通过非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永生化阴道上皮细胞凋亡.

  • 标签: 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 凋亡机制 非Caspase依赖途径 VK2 E6E7细胞
  • 简介:细菌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外毒素经甲醛溶液处理可成为类毒素,将类毒素免疫大型动物,从其血清中可分离出能中和细菌毒素的抗毒素

  • 标签: 病原菌 毒素 抗体 疫苗
  • 简介:马铃薯有毒成分是龙葵素,又叫马铃薯毒素、茄碱,正常的马铃薯肉和皮及马铃薯植物花、叶、茎等均含一定量的龙葵素,但正常马铃薯肉、皮及芽眼的龙葵素含量较低,食入后不至于引起中毒。而马铃薯植物花、叶、茎等龙葵素含量较高,特别是马铃薯贮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引起马铃薯发芽或阳光直射使马铃薯皮变绿,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当动物采食了较多的含龙葵素较高的马铃薯芽和变绿的马铃薯皮或马铃薯植物的花、茎、叶可引起马铃薯毒素中毒。

  • 标签: 毒素中毒 龙葵素 植物花 茄碱 有毒成分 机能紊乱
  • 简介: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自旋标记的鬼臼糖甙衍生物,经元素分析、IR、MS和ESR分析确证了它的结构,并对它进行了抑制L1210细胞的体外实验,发现其抗肿瘤活性和VP-16-213相近。

  • 标签: 鬼臼毒素 抗癌活性 氮氧自由基
  • 简介: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类免疫毒素是将从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的细胞毒素与抗体或细胞因子偶联而得到的一类新型导向药物,它以抗体或细胞因子特异识别并结合靶细胞,通过细胞毒素破坏细胞膜而引起细胞死亡。由于细胞毒素类免疫毒素能高效、特异地杀伤靶细胞,因此选择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用于肿瘤导向治疗将是一条很有希望的途径。

  • 标签: 眼镜蛇毒细胞毒素 免疫毒素 导向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筛选2020年2月-2022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5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治疗,评估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52例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96.15%;腰骶疼痛消失时间(5.45±0.79)d,白带异常消失时间(5.24±1.25)d,下腹坠胀消失时间(5.27±1.47)d,盆腔肿块消失时间(9.71±2.01)d。结论 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二十五味鬼臼丸 疗效 中医症候积分
  • 作者: 郝志阔
  • 学科:
  • 创建时间:2019-08-18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总以为人类食用的天然食品是无毒无害的。然而,现代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天然食品中也存在一些有毒物质。前不久,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学者研究结果表明,人类从饮食中摄取的自然毒素,要比人造毒素至少多1万倍。因为自然界的各类生物,都能产生用以“自卫”的有毒物质。然而,许多天然食品又含有解毒和自然抗癌物质,如维生素A、C、E和食物纤维素及微量元素硒、锗等,都会降低或抵消有毒或致癌物质对人类的有害影响。但是,即使这些抗癌物质,人体也不能过量地摄取。

  • 标签: 自然毒素 有毒物质 营养学 天然食品 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