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11 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 86 例,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 43 例为常规干预,观察组 43 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 97.67% ( 42/43 ) 显著高于对照组 83.72% ( 36/4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 = 4.961 , P< 0.05)。 结论 为宫颈癌患者予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时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临床干预效果,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预防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11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P0.05)。术后10d,观察组患者大腿围和小腿围明显比对照组要短(P

  • 标签: 气压治疗仪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例脊柱外科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28.57%,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特需三科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6例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重症患者的DVT、疼痛以及肿胀发生率进行分析判定。结果: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DVT、疼痛以及肿胀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预防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直肠癌术后采用循证护理对DVT的影响。方法 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进行完直肠癌手术的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2例。术后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循证护理,比较术后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术后DVT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体现差异(P

  • 标签: 循证护理 DVT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重症监护室)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生物膜的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ICU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分离测定鲍曼不动杆菌,然后分成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敏感菌株有103株,耐药菌株有97株,通过黏附半定量法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进行测量,对两种菌株的生物膜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耐药菌株的生物膜阳性形成率为86.6%(84/97),敏感菌株的生物膜阳性形成率为22.3%(2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生物膜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中应该诊断鉴别ICU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防止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防止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生物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4月至2021年04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4例,全部患者接受院内临床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DVT形成率,并比较两组接受护理前及护理4w后肢体运动功能(以FMA量表评价)。结果:观察组DVT形成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w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住院期间,给予早期运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也有利于预防DVT形成,护理价值显著。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早期运动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预防ICU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选取本院ICU诊治的手术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3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患者为观察组,33例,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确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 系统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病房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模式的医学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组)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骨科血栓病房管理干预方案组),均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深静脉栓塞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深静脉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0% vs 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骨科血栓病房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积极的作用,同时能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 标签: 骨科血栓病房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普遍和危重症患者特有的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分析,并从有效性和局限性的角度对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风险预测量表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同行选择或制定适合临床危重症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量表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头部影像学检查在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经DSA诊断确诊的50例CVST孕产妇患者,并展开头部影像学检查(MRI及CT)诊断价值的评估,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结果 MRI的 CVST检出率显著高于CT,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部影像学检查在孕产妇CVST中有较高应用价值,但是相较于CT诊断MRI更具临床诊断优势,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头部影像学检查 孕产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MRI C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病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重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卒中重症 深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过程中实施手术室术中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接收的92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6例,前者实施手术室术中护理,后者实施常规护理操作,将两组护理后各项指标状况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此时P<0.05,提示数据对比结果有意义。结论:手术室术中护理效果显著,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手术室术中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患者手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选择92例在我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92例观察对象在手术治疗后均发生深静脉血栓。数据分组依据数表法原则,对照组46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分析其护理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护理后的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可通过分析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肝胆外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形成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剖宫产实施全面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剖宫产的产妇中抽选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产妇例数为50例,接受前面护理,对照组产妇例数为50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剖宫产的产妇中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产妇产后康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全面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用于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骨科患者,平均分组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二组护理质量差异。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后,集束化护理小组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风险评估、预防措施掌握情况更优,同时干预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指标更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效果,应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途径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优质化护理服务所取得实际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多途径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之中筛选,根据纳入标准共计98例患者符合要求。按照随机方法分成实验组(优质护理服务)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并发症、后遗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多途径联合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低于常规组;实验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可有效降低双下肢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颅脑手术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ion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由于它对于脑实质和蛛网膜下腔的结构显示和疾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目前已经成为了颅脑MRI检查常规序列。有学者陆续报道在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FLAIR序列上可以见到相对于蛛网膜下腔的明亮高信号影,称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虽然FVH的出现代表存在缺血半暗带和侧支循环,但FVH的临床意义尚未确定。本文以FVH的形成原理及临床应用为方向,对既往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并综述如下。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征 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