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正>《生死恨》和《游园惊梦》是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分别于20世纪的40年代和60年代拍摄的两部戏曲电影。两部作品在梅兰芳的戏曲电影中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是既符合京剧艺术规律,又符合电影

  • 标签: 戏曲电影 《游园惊梦》 京剧艺术 杜丽娘 美学传统 费穆
  • 简介:闵惠芬在中国二胡音乐中,以专业化语汇诠释了民间艺术的音韵,以传承、创新的理念树立了当代民族音乐的审美观念。她特有的执着与纯粹,对二胡艺术的追求、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希翼,透过她生动的艺术历程,释放出一位优秀艺术家独特的精神情怀。

  • 标签: 闵惠芬 二胡艺术 传承 诠释 艺术观念 民间意味
  • 简介:译者前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主任、副教授朱塞佩.哲比诺(GiuseppeGerbino)先生于2011年4月13日下午4点在中央音乐学院作了题为《文艺复兴音乐的两灵魂说:反思亚里士多德式与柏拉图式的心理学》的讲座,本文据其发言稿译出。文章论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两类音乐心理学理论,一类来源于柏拉图有关宇宙灵魂起源的记载,带有神话色彩;另一类来源于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认识能力的理论,更接近于现代心理学。通过对两理论的描述与比较,作者迈出了重构文艺复兴音乐心理学的第一步。

  • 标签: 中央音乐学院 文艺复兴时期 亚里士多德 心理学理论 灵魂 图式
  • 简介:廖尚果,艺术青主,是上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音乐美学家、作曲家,是在自身选择的哲学体系基础上建立创作园地的为数不多的作曲家之一,在尚果先生看来,音乐是上界的语言,是灵魂的语言、精神的语言,它们具有很强的情感并能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

  • 标签: 歌曲 演绎 心灵 原创 精神生活 30年代
  • 简介:众所周知,比利时小提琴大师伊萨依将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献给了六位音乐家,其中的四位——西盖蒂、埃内斯库、克莱斯勒和蒂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可是,另外两位——马尼奥.库伊罗(ManuelQuiroga)和马修.克里克布姆(MathieuCrickboom)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可能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太了解。

  • 标签: 克里克 小提琴家 马修 熟悉 小提琴奏鸣曲 小提琴大师
  • 简介:通过仔细聆听同一首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版本可以发现,其中的节奏处理有着相当大的二度创作空间。本论文从对肖邦“离别”练习曲12钢琴演奏版本的节奏处理分析入手,在音乐基本要素的层面对这些节奏处理的缘由做出一定程度的解释,尝试为欣赏、演唱演奏、教学等活动,在提高音乐审美力的方面提供一些技术分析方法的思路。本文先概述了音的四基本特性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概括速度与力度的变化特征分析节奏处理的逻辑基础,并归纳出主要的节奏处理手段,从共性与个性两个角度总结节奏处理与音乐张力表现的关系。

  • 标签: 二度创作 张力 速度 力度 听觉注意
  • 简介:织字法,是赣中南窑头打八仙仪式音乐中常见的发展手法,系将该乐中具有典型民族特性的、重复率最高的“字”巧妙“编织于”音乐结构之中,包括单支旋律的发展,也包括对整体乐队的多维音响调控。按其用法差异,织字法又分为“横织”、“纵织”和“纵横织”,共同建构了打八仙音乐的民族音响属性和文化特质。对织字手法的研究属于民族音乐形态学范畴,有利于推动民族音乐创作的发展,完善对传统音乐本体特征的认识。

  • 标签: 打八仙仪式音乐 民间乐种 织字法 种字
  • 简介:《以迪亚贝利圆舞曲为主题的三十三首变奏》(作品120),通称《迪亚贝利主题变奏曲》(DiabelliVariations),是贝多芬根据奥地利出版商、编辑和作曲家安东·迪亚贝利创作的一首圆舞曲所作的钢琴独奏变奏曲,创作于1819至1823年。该作品充分体现了贝多芬高超的作曲技艺和晚期艺术风格,常与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相提并论,

  • 标签: 《哥德堡变奏曲》 钢琴独奏 贝多芬 贝利 演奏技巧 解析
  • 简介:中国音乐金钟奖为中国音乐界综合性专家大奖。在2014年1月落下帷幕的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评奖颁发仪式上,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11图书荣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

  • 标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中国音乐 金钟奖 评论 图书
  • 简介:秦腔的“苦音”调式与西亚木卡姆的“拉斯特”调式有着近似性,如音阶的第二音到第三音、第三音到第四音之间都有两处中立二度音程出现;音阶上行的第六音到第七音、第七音到主音之间也都持有两处中立二度音程;音阶第七音导音,下行时埃及的Bb、土耳其的F、秦腔苦音调式的Bb和主音之间呈大二度音程关系(上行时为中立二度音程)。在旋法上,音阶的逆进行部分存在近似性;惯用四度跳跃形式;旋律线多呈阶梯形下降状态。总之,这些相同点不应看作只是偶然现象,诸调式之间必定有其内在的联系,可以推测,它们在历史的进程中,或许有着共同的祖先并同出一源的可能性极大。

  • 标签: 苦音调式 秦腔 玛卡姆 拉斯特 微分音
  • 简介:本文首先面对音响敞开,对莫扎特《第20钢琴协奏曲》第一、三乐章中各音响材料进行感性识别,随后通过音乐史实和音乐材料间的逻辑关系对此部作品中所蕴含的戏剧性成份进行阐释。在呈现一方法论的同时,对莫扎特《第20钢琴协奏曲》(K466)进行尝试性的音乐阐释。

  • 标签: 音乐阐释 音乐戏剧性
  • 简介:戈多夫斯基的《53首以肖邦钢琴练习曲为素材改编的练习曲》创造了二十世纪钢琴演奏技术的新的高峰,本文以肖邦《黑键练习曲》的七改编版本为例,探究戈多夫斯基的音乐改编方法与钢琴技术训练思维,为钢琴教学与演奏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戈多夫斯基 钢琴改编曲 肖邦 黑键练习曲
  • 简介:人们在聆听音乐时应用着两音乐感知方式.一为相对音高听觉,一为绝对音高听觉。这两不同的音乐感知方式.取决于人们最初接触音乐时所接受的音乐训练方法。不论何种音乐感知方式.一旦在人的头脑里形成,就终生不变(对于没有接受唱名法训练而产生的无唱名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正是由于这两不同音乐感知方式的存在,产生了各自感受音乐和创作音乐的技术手段.如唱名法方面的首调唱名和固定唱名,记谱法方面的首调唱名记谱法和同定唱名记谱法.转调方法上的“旋宫”和“犯调”.转调图式上的“顺旋”和“逆旋”,调名称谓上的“之调”和“为调”等等,由此又综合形成了我国传统宫调体系中“宫音”和“调声”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 标签: 音乐理论 感知方式 中国传统 宫调 系统 训练方法
  • 简介:《吕氏春秋》作为一部战国末期成书、被东汉高诱称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的古代宏篇巨著,全书体例先后设“十二纪”、“八览”、“六论”,计十余万言。“十二纪”中的“仲夏纪”设有《仲夏》、《大乐》、《侈乐》、《适音》、《古乐》诸篇,“季夏记”设有《季夏》、《音律》、《音初》、《制乐》、《明理》诸篇。其中《音律》一篇,先讲三分损益律十二律生律方法,

  • 标签: 三分损益 生律 再认 先秦 《吕氏春秋》 《仲夏》
  • 简介:叙事方式的改变是洛秦博士名为①这本书的一个明确给出-从封面主角老黑人的孤影到书中每个章节的字里行间,从第一人称的贯穿始终到不同文本的交叉叠合,都在述说着一个不可重复的单数世界.

  • 标签: 美国社会 章节 博士 黑人 单数 音乐
  • 简介:在音乐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是一堂获得较高观后评价的优质公开课,还是一堂普普通通的“家常课”,只要你是一位热爱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课后自然会去思考课堂教学中的得失成败,当然时常也会为课堂教学中的诸多疑惑、困惑所纠结。“怎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

  • 标签: 音乐课堂教学 小学音乐课 活动观 后记 评选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