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读了倪学礼的中篇《六本书》(《怍品与争鸣》2008年第7期转载),如鲠在喉,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武本书》以它锐利的批判锋芒,直指人文精神的最后高地—高校。曾几何时,学者、教授还是最值得人尊敬的称谓,代表着知识、尊严、正义、高洁和气骨,其至被誉为“社会的良心”。但20世纪后十年以来,

  • 标签: 知识分子 人文精神 转载 正义
  • 简介:在后现代的思想史上,福柯是一位建树颇大而又影响深远的大师,他早期的考古学和后期的系谱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思想史和历史观的重大颠覆。《知识考古学》是福柯早期考古学方法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为他后期系谱学方法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该书对于以启蒙理性构筑起来的主体、知识、理性观念进行了解构,对以往的思考方法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为我们重新了解历史和现实、个人与社会、权力与话语诸多关系提出了新的思考的维度。

  • 标签: 《知识考古学》 历史观 后现代 福柯 话语 个人与社会
  • 简介:该文认为,《随想录》的存在价值有这两方面:一是《随想录》实现了散文创作主体“非我”向“真我”的重大审美转折。“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启蒙运动,然而中国现代史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接踵而至日趋尖锐,

  • 标签: 《随想录》 知识分子 价值 “五四”新文化运动 巴金 人格
  • 简介:思想和生活的分离,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的基本存在真相。这一真相使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自由知识分子从世界思想领域凸现出来,成为一个独特的精神现象。思想对现实的批判使知识分子成为自身,但生活方式向现实的全面回归使知识分子又成为现实本身。这种文字符号和生活行动之间的悖谬,也使文字符号堕落为谋食的手段,

  • 标签: 《像说的那样去生活》 随笔 文学作品 任不寐 知识分子
  • 简介:考察苏雪林的早期创作,可以发现一个显在的成长历程,始而出游,在经历种种的人生磨难之后,又实现了回归。这种叛逆和回归经验,在中国现代人文知识分子中具有普遍性。这也使得苏雪林的成长模式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寓言。

  • 标签: 苏雪林 出游 回归 知识分子 成长
  • 简介:摘要为促进内涵式建设,保障职业院校持续健康发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各职业院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将主要针对技术知识管理视阈下职业院校教研改革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措施。

  • 标签: 技术知识管理 职业院校 教研改革
  • 简介:摘要知识管理是以读者满意为目标,知识创新为本质,完善方案是重点,进行动态跟踪,使知识增值。图书馆依据丰富的文献资源、人力资源与技术优势,开展知识管理应转变观念,坚实地迈出知识管理的第一步;进行深入的读者需求分析,以引导需求;开展定题跟踪服务,进行重点突破;由点到面为教学提供知识信息;为专家教提供个性化服务,为硕博人员提供专题性服务。

  • 标签: 图书馆 知识管理 必要性
  • 简介:“智识阶级”作为外来词进入在中国,至1922年3月6日《晨报副镌》载俄国盲作家爱罗先珂名为《智识阶级的使命》的演讲辞才发生普遍影响。此前,鲁迅对这部分人群使用传统的称谓,如早期著述的各类“士”,“士人”,《新青年》时期的“鸿儒”,“文士”。“智识阶级”一词被引进后,鲁迅采用的同义语有“知识阶级”,“智识分子”,“智识者”等,如《坟·春末闲谈》的“特殊知识阶级”,《华盖集·通讯》的“智识阶级”,同时解释了该词的舶来性质及其与中国相应人群特征存在的差别。后鲁迅多用“知识阶级”,相当于现在的“知识分子”。

  • 标签: 知识阶级 “立人”思想 人群特征 知识分子 《新青年》 文化精神
  • 简介:读罢张虎生中篇小说《临时动物》(载《飞天》1998.10),当时的感觉就像文中的"我"一样,在面对王木来记录自己以前吃喝嫖赌的丑行时突然之间明白所有这一切都是姚威的阴谋,"心情像被灌了一堆大粪"。"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市甲骨文研究所工作,"随着商业活动的频繁和超级市场的兴起,甲骨文研究一天天接近衰竭"。"我"终于被迫宣布下岗。正当"我"在家进退尴尬之时,意外地受到中学时代的同学姚威的邀请,为其做秘书工作。"我"因曾与姚有隙而心存芥蒂,但最终为其做事。姚的一次次关怀令"我"感激涕零。"我"开始自责进而发展到对其崇拜起来。正当我春风得意而把姚威看作自己的上帝的时候,姚公开了他的全部秘密:原来一切都是圈套,一切都是阴谋,姚威不过是在报复我。结尾是,"我用前腿抱起那台已多次成为某种象征的29时大彩电,向姚威的后腿砸去,也很凶狠"。小说就艺术表现层面而言,并无新颖独到之处,叙事完全采用传统模式,以第一人称"我"为视角纵贯全篇,语言操作上甚至表现出明显的不成熟。但是文中

  • 标签: 知识分子阶层 甲骨文 生存状态 动物 商业活动 独立人格
  • 简介: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归来》后,曾经火过一阵。电影好坏如何另当别论,但好的小说是在时光的沉淀后留得下来的,值得过几年再拿出来读一读。陆焉识是中国文人、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有着现在网络上特别怀念的浓郁"民国风":学识渊博,博古通今,风流倜傥,不懂政治却总自觉不自觉地掺和政治或被政治裹挟。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没用场",其实就是想单纯凭自己的才华本事在社会上博取知

  • 标签: 严歌苓 学识渊博 叙事技巧 小资 不自觉 家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蒲江县农村居民对人体常见肠道寄生虫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农村居民寄生虫的卫生宣教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蒲江县的农村居民中发放调查问卷,填写完全的为有效问卷。结果本次调查发放500份问卷,有效问卷428份,其中男性有238份,女性有190份,对肠道寄生虫防治知识平均认知率为47.79%,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年龄阶段有着较大的差别。结论农村居民对常见肠道寄生虫防治知识不够了解,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 标签: 肠道寄生虫 防治知识 了解程度 问卷调查
  • 简介:成立于晚清的远东通信社虽然并不闻达于普通大众,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几乎被历史遗忘。但这个中国第一家总部设于海外和首家向海外发稿的通讯社,却是中国人近代影响国际舆论的一次尝试,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仅凭几个新式知识精英人物,通信社一度办到“英、法各大报招录原电,不加删改”,殊为不易。

  • 标签: 国际舆论 知识精英 通信 远东 近代 精英人物
  • 简介:置身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中,随着我国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关联度愈来愈深入和复杂,西方文论在我国当代文论中的作用力到底如何,我国文论的独创力究竟何在,无疑是需要认真追究的问题。而要追究这个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了解当前正与我们频频打交道的那部分西方文论(例如“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研究”等),而是同时需要由此出发,更全面而深入地了解那部分后面所携带或缠绕着的更为久远而深厚及更为复杂而多变的西方文论传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需要从当前正与我们发生关联的当代西方文论中稍稍抽身而出,退回到一个有一定距离的平台上旁观,看看西方文论在其漫长的发展与演化历程中经历过哪些转变或转向。我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语言论转向”(1inguisticturn)概念④,由此解释与那时的流行理解颇不相同的20世纪西方美学与文论的语言论取向,并将“语言论转向”(以语言为中心)与更早的“认识论转向”(以理性为中心)及认识论美学与文论对应起来阐释。

  • 标签: 当代西方文论 中国文论 现代性 知识型 20世纪90年代初 语言论转向
  • 简介:摘要20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民族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另一方面新疆民族问题爆发。国内外危机的加剧引发了知识分子对新疆局势的关注,提出了开发新疆的观点。

  • 标签:
  • 简介:一次有趣的经历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呆着挺有意思,当然有时也会不愉快,甚至是困难和孤独。其实很多外国人不喜欢人家叫他"老外",也许是有个"老"字的原因吧,我说不清。除了一些大城市,差不多每个地方的人都会用好奇的眼光看我们。人们关心我们买了什么东西,我们买这东西花了多少钱,我们的头发为什么是"黄"的,能摸一下吗。在饭馆,他们围观我们,还

  • 标签: 外国人 语言知识 中国 大城市 懂英语 学习外语
  • 简介:世纪之交迄今,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变化之一,是对二十世纪中国左翼文化和历史实践的重新关注。这不仅表现为思想界关于“新左派”/“自由派”的论辩,也直接表现为现代文学(1919—1949年)、当代文学(1949—至今)研究界对左翼文学(包括二十年代的革命文学、三十年代的左联、四十年代的延安文学)重新关注的热情。在整个八十年代,受到

  • 标签: 丁玲 左翼文学 革命精神 马克思主义 女性主义
  • 简介:“西方现代派”与中国“现代派”文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当代文学界的研究热点,以往多借助比较文学的方法探讨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差异。本文拟转换设问的方向,将1980年代“西方现代派”知识的生产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袁可嘉定义“西方现代派”方式及其内在逻辑的考察,提出作为1980年代中国文坛重要资源的“西方现代派”不能完全等同于Modernism,其知识形态(历史分期、思想特征和艺术观点)需要放置在“文革”后的具体语境中才能得到更清晰的理解;这一清理为进一步认识“西方现代派”与“新时期文学”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可能。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西方现代派 袁可嘉 知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