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基于对全球201个国家和地区1970~2015年间收入水平与总和生育率两指标的变化态势的分析,揭示不同收入阶段国家的生育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低收入阶段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与收入水平的关系不明显,总和生育率保持在4以上。(2)中等收入阶段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与收入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大多数国家总和生育率集中在生育更替水平附近。(3)通过构建交互项发现,高收入阶段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与家庭政策的强弱有关。据此,本文预设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生育水平变化的三种可能模式。

  • 标签: 收入水平 总和生育率 低生育率陷阱 家庭政策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简介:东阳市地处浙中腹地,全市下辖22个建制镇、4个乡,去年年底总人口为78.79万,育龄妇女22.2万。近年来,根据党中央依法治国方略,在计划生育工作向依法管理的转型过程中,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新路子,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逐年提高。1998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孕前管理达标县(市),2000年跨入了全省优质服务县(市)先进行列,荣获省“九五”期间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市的光荣称号。

  • 标签: 计划生育工作 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方略 行政执法行为 “九五”期间 1998年
  • 简介:浙江省人口学会稳定低生育水平研讨会是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认真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届省委五次(扩大)会议精神,研讨新形势下如何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问题。

  • 标签: 浙江省人口学会 计划生育 低生育水平 现代化 人口素质 人口数量
  • 简介:《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82年颁布以来,先后已修订了3次。这部计划生育地方性法规,对于全省计划生育的依法管理、规范化管理和全省持续18年的低生育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对历次修订内容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考察其演变的基本轨迹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把握未来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指导工作实践和巩固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

  • 标签: 《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 中国 历史演变 低生育水平 法律规范 工作机制
  • 简介:安吉地处浙江省西北部,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4.6万,是个典型的山区县,也是经济欠发达县,被列入省“两保两挂县”之列。近年来,我们立足现实,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新家庭计划活动为主线,充分调动家庭这个社会基本细胞的积极性;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与建设幸福文明的家庭结合起来,倡导新风尚和新的生活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 标签: 新家庭计划活动 安吉县 计划生育 项目管理 生育观念 社会风尚
  • 简介:家庭养老的实际是代际交换.从目前来看,在农村的家庭养老中,父代农民处于代际交换的劣势.他们不但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在年老养老时也只能依赖于子女的自觉,从而使自身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 标签: 代际交换 生活质量
  • 简介:<正>盐都县原为盐城市郊区。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区设立盐都县。全县总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下辖20个乡镇,总人口近90万。盐都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原来是江苏省的重点管理县。为了摘掉后进帽子,从1990年下半年开始,县委县政府集中优势力量,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了连续的服务活动,推行了多方面的制约措施,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全县计划生育率这项指标就达到了先进县的水平

  • 标签: 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优质服务工作 盐都县 工作调查 计生工作
  • 简介:精神文化生活是老人幸福晚年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老人的物质需求关注和投入较多,对老人的精神需求则重视不够.许多事例说明,对老人精神文化生活重视不够,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本文根据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抽样调查,分析了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特点,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 标签: 长江三角洲 老人 精神文化生活
  • 简介:学界和大众文化普遍把贫困归结为女性流动和进人性产业的主要原因.但笔者的田野研究发现,“贫困”描述的背后有丰富的内涵,反映出这群女性对融入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分享国家快速发展的成果的渴求。但在现今法制环境、社会道德和流动人员管理制度的约束下,要真正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并非易事,因此日常生活层面上的“微小抗争”(minorgenresofresistance)就成为了她们表达自我、性别身份和欲望的场所。

  • 标签: 城乡流动 娱乐行业/性产业 现代化 日常生活
  • 简介:抽取市区三个中心城镇的500例外来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样本点总计外来妇女20364A.占市区的65.52%,占全市的48.00%。调查人数477人(织里镇274人,南浔镇103人,菱湖镇100A),为样本点外来妇女总数的2.34%。调查的重点为外来妇女较多的市场、店面、出租房、砖瓦窑以及各类企业。

  • 标签: 湖州市 外来妇女 中国 浙江 生活需求 生育需求
  • 简介: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发生了变化,现在到底是怎样的状况?通过分析城市家庭中子女在父辈养老过程中对父辈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状况,可以发现,居家养老是现阶段城市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子女在父辈的养老过程中主要发挥了情感支持和生活照料的作用,经济支持方面则表现为社会保障(退休金)支持下的老年人的自养.

  • 标签: 养老 经济支持 生活照料 精神和情感支持 社会保障
  • 简介:近年来,自农村进城照顾孙辈的“候鸟式”老人群体已颇具规模,因其流动性大、缺乏空间集聚性及无明确群体意识等特质,群体权益尚未引起各界关注。本文在呈现该群体的“照顾孩子及料理家务”、“闲暇时间及活动”、“与子女关系”、“与老家关系”等四个次领域生活场景的基础上,呼吁政府、社区及非营利组织给予其应有的关注及相应服务。

  • 标签: 照料 闲暇活动 代际关系
  • 简介:利用贵阳市调查数据,对不同家庭结构中的老年人生活状况和生活满意度进行分析。文章假定:主干家庭中的老年人生活状况及满意度高于核心家庭,而核心家庭高于夫妇家庭和单身家庭。即: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夫妇家庭>单身家庭(">"表示优于)。并从老年人对其生活状况(包括经济状况、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生活满意度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来考察这一假定。结果发现:夫妇家庭中的老年人主观生活状况及满意度最高,单身老年人次之。新的次序变为:夫妇家庭>单身家庭>主干家庭>核心家庭。文章对此进行了解释。分析还发现,生活自由度可能是影响老年人主观生活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家庭结构 生活状况 生活满意度
  • 简介:<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南海县的计划生育工作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当前,矛盾的焦点基本集中在“三户”身上。如何做好“三户”的计生工作,成了能否有效地禁止多孩和计划外二孩出生,实现人口控制计划的关键问题。县委、县政府要求1988、1989两年,要集思广益,做好“三户”的工作,使全县的计生工作面貌有根本性的转变。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这一指导思想,一九八八年元旦、春节期间的计划生育宣传活动刚结束不

  • 标签: 计划生育工作 研讨会 计生工作 实行计划生育 南海 新问题
  • 简介:本文利用我国1990—2000年各地区总和生育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计划生育执行力度的面板数据,分别对东部特大城市、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计划生育政策对各地区生育率的降低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东部地区(包括特大城市)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的降低了总和生育率,而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这种作用不明显。

  • 标签: 总和生育率 地区差异 面板数据
  • 简介:<正>自1978年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广东老年人作为一个特定的年龄群体,经济改革开放对他们影响如何?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健康维护、生活照料和社会地位具何特点?这是深入研究老龄问题首先要关注的。1996年年中,我所实施名为“广东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的课题研究,在广东省开平市和博罗县进行抽样调查。该次抽样调查采取多级分层等距抽样方法,每市县抽取500名60或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访问调查。本文通过调查数据了解原富裕与欠富裕地区在经历十多年的经济开放改革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特征异同。

  • 标签: 老年人生活质量 农村老年人口 质量特征 富裕地区 开平市 博罗县
  • 简介:为了解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随机抽取湖南农村贫困地区妇女54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WHO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从生理、心理、社会支持和环境四个维度考察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生活质量,同时采取自制一般问卷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人口特征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二元Logit回归模型,考察社会支持变量和妇女人口特征对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生活质量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夫妻关系、是否有儿子、家庭年人均收入以及获得的非正式、正式支持等多个因素都对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生活质量有影响.

  • 标签: 农村 贫困 妇女 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 简介:农村贫困老年人作为现代社会一个传统的弱势群体,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社会位置。随着农村社会转型过程的加剧,该群体的贫困深度和范围均呈现扩大化趋势。本文基于社会排斥视角,探析农村老年人贫困根源,构造弱化老年人遭遇排斥力度和向度的路径选择,对于提高农村贫困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构建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 标签: 农村贫困老人 土地 社会排斥 社会保障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上海浦东新区1070名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的调查研究,指出不同生活工作环境下女性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行为及其对社区服务机构认同感的差异,并提出了提高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水平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女性流动人口 生活工作环境 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