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东部黄土高原横跨海河盆地和黄海盆地,处于我国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集中降水主要为夏半年,气候条件复杂,夏季极端降雨频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劣。东部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是夏季半年降雨量,也是东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控制因素。现阶段,伴随高质量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推进,当地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系统的恢复、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以及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发展东部黄土高原同位素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降水过程稳定的系统研究。基于此,本文选取黄土高原东部典型的丘陵沟壑、太行山、汾河谷地区三个地形区,对夏季6个月的大气降水进行稳定同位素观测,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探索水稳定同位素区域变化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明确其特征,降阐明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东部夏季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对水资源高效利用、区域水循环研究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黄土高原东部 半年降水 稳定同位素特征 水汽来源
  • 简介:摘要:水土保持历来是国家改善自然条件的重点,2018年经国务院批示,水利部编制完成了《黄土高源沟壑区“固沟保源”综合治理规划(2018—2035年)》,项目的实施在甘肃省平凉市东部黄土高原沟壑区4县(区)取得了良好效果,水土保持效应明显,笔者从中总结了一些优质高效的防治措施和成功的经验,现精炼提出以与广大规水土保持工程划设计和施工建设者相互借鉴学习研讨。

  • 标签: 黄土高原 塬面保护 工程措施 成效 设计探索
  • 简介: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米脂写生了。我热爱这片黄土地,这片土地总能让我想起童年!蓝蓝的天空几朵白云静静地躺着,我们几个家伙调皮地爬到坡顶,享用只属于米脂的红枣、黄梨、青苹果……清晨,从暖暖的土炕上爬起,有时追随岳老师去爬山,削枣皮,看红日,摆着各种POSE与"她"合影,兴奋了,双手拱起伸直脖子向远方吼上几声,立刻便有与我应和者,不必惊喜,那是山下的狗在叫;有时与岳老师

  • 标签: 就这样 枯枝败叶 纸本 荷尔拜因 风景写生 贾科梅蒂
  • 简介:摘要:黄土高原严重的荒漠化与脆弱的生态环境有关 ,但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其中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等方面。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 ,在脆弱的生态与环境中 ,自然植被破坏后就难以自然恢复 ,而且会进一步引起风蚀、水蚀 ,导致土壤质量退化 ,使得长期植被丧失 ,导致生态恶化。反之 ,侵蚀生态与环境的逆转即恢复的过程 ,就是针对具体的成因 ,采取各种人为措施恢复植被、改善生态与环境 ,使土地生产力恢复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 标签: 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 生态系统
  • 简介:黄土高原土地资源广阔,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坡耕地比例大,侵蚀强烈;光热资源较好,水资源短缺;作物种群多样,地域特色明显.该区主要小杂粮作物又具有独特的抗旱生理生态基础和生长与水热同季的高效用水性能特点,使得主要小杂粮作物有明显的生态适应性和较为稳定的生产力.

  • 标签: 黄土高原 干旱 小杂粮 适应性
  • 简介: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加强洪涝灾害防治、强化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国家部署实施了重要江河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战略,各地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实施了大批江河治理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就,江河湖泊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在这些项目的实施中,各地创新了多种多样的河堤护岸结构型式,在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及造价方面形成了多种模式,促使广大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者相互借鉴学习研讨。笔者作为一名水利建设战线上的新兵,也作了一些尝试探讨,总结出阵一些思路和模式以期进一步探索。

  • 标签: 黄土高原 河道堤防护岸 结构优化 设计探索
  • 简介:摘要对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来说,因为地形条件的原因,沟壑纵横会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进而造成生态环境的脆弱状态。本文主要从黄土高原丘陵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出发,对系统工程的原理进行利用,进而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优化配置,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的水土保持和治理进行规划。

  • 标签: 黄土高原 丘陵沟壑区 水土保持措施 优化配置
  • 简介:本文对黄土高原中部(陕西省)沙棘分布较为集中,且具代表性的靖边县、黄龙县和陇县的沙棘果进行采样并分析了全果实粗蛋白、粗脂肪、鲜水分的含量及总酸度;果肉和果汁中维生素及糖类含量;沙棘果汁(原汁)中氨基酸含量;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鲜果肉油的脂肪酸组成等,为该区沙棘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黄土高原中部 沙棘果实 成分研究
  • 简介: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西北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的影响,选取甘肃省定西市为研究区,以马铃薯气候适宜度模型为基础,利用1961—2010年当地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重点分析该区域马铃薯的温度、水分及综合气候适宜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1961—2010年定西地区马铃薯温度适宜度以0.012·(10a)~(-1)(P〈0.01)的速率呈现上升趋势,水分适宜度变化趋势并不明显,综合气候适宜度以0.006·(10a)~(-1)(P〈0.05)的速率呈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特征看,温度适宜度和综合气候适宜度均呈现北高南低的地域分布特征,水分适宜度总体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分布特征。相较于1961—1990年,1991—2010年定西北部地区马铃薯气候适宜度增加十分明显。

  • 标签: 马铃薯 温度适宜度 水分适宜度 综合适宜度
  • 简介: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和饱和导水率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动态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在黄土高原坡地(50m×360m)范围内进行网格(10m×10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表层(0~30cm)土壤饱和导水率和水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坡地表层土壤密度变化规律为坡下位大于坡上位,土壤饱和导水率变异系数为0.37,属于中等变异强度;2)饱和导水率和自然对数化的饱和导水率在360m尺度内均不具备空间结构特征,是纯随机变量,线性有基台模型适用于描述表层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水分分布存在明显的块金效应,并且随滞后距离的增加半方差变大;3)饱和导水率和水分含量从坡上位到坡下位均呈现波浪式变化,饱和导水率大的采样点土壤水分含量低,反之则高。

  • 标签: 土壤饱和导水率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 黄土高原
  • 作者: 张慧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6-07
  • 出处:《建筑细部》2020年31期
  • 机构:子洲县水利局流域治理中心 陕西 榆林 719000
  • 简介:摘要: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给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我国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加强和规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关键工程,既可以更好的进行水土保持,还是一种对于土地因地制宜的利用方式,并且在拦泥减沙、改善生态环境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淤地坝是一个重要的工程建设,但同时在淤地坝建设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根据新时期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的有效措施展分析。

  • 标签: 黄土高原 淤地坝管理 水土保持
  • 简介:摘要:陇东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同时地质灾害频发。以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治理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地区当前已经获得的生态环境保护成就。针对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探讨当前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为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化治理提出思路或建议,助力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 标签: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地质灾害 生态化治理
  • 简介:在完成模型调试的基础上,设定一系列的施肥和灌溉情景(N1、N2、N3、N4、N5,分别表示纯氮施用量100、200、300、400、500kg/hm2;M0、M1、M2、M3,分别表示有机肥料施用量为0、7500、15000、22500kg/hm2;I0、Ib、Ik、Ig,分别表示不灌溉,在春玉米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分别灌水50mm),利用DSSAT模型在平水年2005年的光照、气温、降雨等条件下模拟不同情景下春玉米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在雨养条件(不进行灌水处理,生育期水分全部由降雨补充)下,可以在控制氮用量的同时通过增施有机肥料来弥补由于少使用氮肥而带来的产量损失;2)M1N4处理(7500kg/hm2的有机肥、400kg/hm2的纯氮处理)和M2N3处理(15000kg/hm2的有机肥、300kg/hm2的纯氮处理)下,春玉米产量前者为14313kg/hm2,后者为14711kg/hm2,生物量前者为24803kg/hm2,后者为24349kg/hm2,N的产量生产率前者为40.8kg/kg,后者为41.1kg/kg,N的干物质生产率前者为70.7kg/kg,后者为70.4kg/kg,均相差不大,且处于较高水平;3)在模拟灌溉条件下,肥料用量较小时,灌水对春玉米产量影响不大,此时产量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肥料,肥料用量较大时,灌水的增产效果很明显,尤其在灌浆期,保证玉米水分供应对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DSSAT模型 春玉米 黄土高原
  • 简介:植被覆盖是控制或加速水土流失最敏感的因子。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利用1988—2005年NOAA/AVHRR植被指数(NDVI)月最大值合成的7月份资料分析不同地貌类型区NDVI值的时空变化规律,并通过计算NDVI值与同期降雨量的相关系数分析降雨量对不同地貌类型区NDVI的影响,探讨黄土高原典型区县退耕还林政策对NDVI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整体植被覆盖度较低,NDVI多年平均值为0.29,平原区、石质山地、黄土低山、黄土塬及其周围地区NDVI值在0.30~0.40之间,梁、卯、片沙黄土丘陵区NDVI值在0.18~0.22之间,其余地貌类型区均低于0.15;2)1998年之后8年NDVI的平均值比前10年的NDVI平均值略有增加,整体增加幅度为4.5%,不同地貌类型区NDVI值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呈东北西南走向,黄土高原主体部分中的黄土塬、黄土破碎塬、梁状黄土丘陵均增加10%以上,峁状黄土丘陵、风蚀沙化丘陵略有减少,减少的区域没有增加的区域大;3)除石质山地、黄土低山和平原地区外,其他地貌类型区7月最大NDVI值与5—7月累计降雨量存在很好的相关性,R2在0.60以上;4)地处梁状黄土丘陵区的吴旗县,1998年后形成了一个明显的以县为边界的NDVI值增长区,增幅达40%,远远高于该地貌类型区的平均增长值14%。初步结论:除平原地区外,降雨量决定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1998年前后黄土高原植被变化的决定因素是降雨量;吴旗县的实例证明,只要水土保持资金到位、林草建设因地制宜、管理保护措施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将会对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植被指数 时空变化 地貌类型区 降雨量 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
  • 简介:针对黄土高原雨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小流域雨水资源化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原则,构建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方法,对流域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全面分析和定量评价。

  • 标签: 小流域 雨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 简介:延安市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复杂,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2.88×104km2,占总土地面积的78.4%,全市河流入黄泥沙达2.58×108t,占全省入黄泥沙总量的30%以上.为了加快草地改良步伐,1979年以来,在农业部、省农业厅、财政、民航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开展了飞机播种牧草试验,开辟了草地建设的新途径.先后在5县飞播牧草近4.0×104hm2,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 标签: 加快黄土高原 改善生态环境 有效措施
  • 简介:为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间的转化特征,以绥德县韭园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雨水、沟道水和井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各水体的δD-δ18O特征、氢氧同位素的时间变化和沿程变化,明确各不同水体间的补给关系,估算流域上游沟道水补给井水的过程中因蒸发损失的水量。结果表明:韭园沟流域沟道水和井水的δD和δ18O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井水氢氧同位素相对于沟道水较富集且稳定,降水、气温、风速等气象因子对沟道水氢氧同位素影响强烈,对井水影响较弱;流域沟道水与井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能够有效补给地下水的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加权平均值为:δ18O=-11‰,δD=-79.80‰;沟道水向井水的转化以单向排泄补给为主,两者转化过程中由于蒸发作用引起的水量损失占补给源水量的7%。

  • 标签: 氢氧同位素 地表水 地下水 瑞利蒸馏模型 黄土高原 丘陵沟壑区
  • 简介:摘要:在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环境下,交通工程项目也迎来更加严峻的挑战,而公路作为重要的交通纽带,对其工程质量与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以确保行车安全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对沥青路面进行施工时有比较高的技术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沥青本身的原因,有可能会出现各种病害的问题,导致交通的运行以及安全性受到影响。只有及时发现沥青路面在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解决和处理,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安全保护。

  • 标签: 沥青路面 路面施工 病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