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川腾1号辣椒是以自交系28-6-2-8为母本,自交系14-7-1-1作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该品种早熟,果实长羊角形,纵径18.9cm(18~21cm),横径1.8cm(1.7~2.0cm),果肉厚0.2cm,单果重20g(14~28g);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直,光亮,商品性好;肉质脆嫩,中等辣度,适鲜食和加工.露地667m2(亩)产鲜椒3000kg左右.抗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等病害,适合四川和全国种植.

  • 标签: 辣椒 新品种 选育 一代杂种 抗病毒病 自交系
  • 简介:川腾2号辣椒是以自交系03—8—4—2作母本,以自交系03—9—4—6作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该品种极早熟;果实粗牛角形,纵径12.2cm,横径4.5cm,果肉厚0.4cm,单果质量53.2g;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红色,外观商品性好;肉质脆嫩,微辣,适鲜食。露地667m^2产鲜椒3000kg左右。耐寒、耐热、耐旱、耐涝,抗病毒病、疫病、炭疽病、蚜虫、跗线螨、烟青虫等的能力超过湘研1号,与湘研11号相当,为强或较强,适合四川和全国种植。

  • 标签: 辣椒 川腾2号 一代杂种 选育
  • 简介:该研究主要利用木麻黄树种种源丰富的特点,调查筛选和新引进的景观型木麻黄种质资源,经过繁殖、育苗、修剪、管理研究,选育出具有景观型观赏价值的木麻黄优良品种,为城乡及沿海地区的园林绿化、四旁绿化、景观改造提供新的品种。

  • 标签: 景观型 木麻黄 优良品种 选育 研究
  • 简介:极早熟辣椒种植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育种单位先后选育了一批极早熟辣椒品种,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但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前的极早熟品种缺点日益突出,表现在果实普遍偏小,品种退化,抗性较差;部分品种在品质和果实颜色上不适合市场需求。为此,我们针对上速问题选育出了一个极早熟、高品质、嫩绿色、大果型的抗病泡椒组合一福湘1号。

  • 标签: 早熟辣椒 新品种 选育 极早熟品种 果实颜色 经济效益
  • 简介:摘要:NJ1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原种场以X12111×HP12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全生育期135d左右,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良好且增产潜力较大的优良品种。为指导玉米新品种NJ1的大田推广种植,本文针对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等进行详细阐述,后从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角度分析了该玉米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仅供参考。

  • 标签: 玉米新品种 NJ1 选育 栽培技术
  • 简介:摘要:花卉栽培中,做好花卉新品种选育工作不仅能保持品种优良性状,还利于提高特殊种类成活率和观赏植物的株型。同时,花卉新品种选育利于增强花卉的抗性、适应性,轻松克服不易繁殖的缺陷,并能提早开花、结果。下面,将详细阐述花卉新品种选育与快繁技术,旨在进一步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

  • 标签: 花卉 新品种选育 快繁技术
  • 简介:摘要: 白沙双丰19号肉丝瓜是以自交系N-8-3-2为母本,以自交系K-5-3-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肉丝瓜一代杂种。白沙双丰19号肉丝瓜早熟,第1雌花节位为第12节左右,播种至始收约60d(天),植株生长势较强,主、侧蔓结瓜,座果率高;瓜条筒形,不束腰,瓜皮绿色,瓜长约23cm,横径约6cm ,单瓜重约350g,每667m2产量2200kg左右;白沙双丰19号肉丝瓜田间抗枯萎病,适宜华南地区种植。

  • 标签: 肉丝瓜 白沙双丰19号 一代杂种
  • 简介:摘要:番茄是人们常吃的蔬菜之一,很多人常常把它当水果吃。“砚红1号”是在收集小番茄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优良单株定向选择,系统选育,经历4代分离,以果实橙色、适口性好、高产为目标,选育而成的性状稳定、丰产性好、抗病性强、品质好的新品种。该品种为无限生长型,植株生长势强;果实椭圆型,成熟果橙黄色,果肉厚,硬度适中,不易离果落果,品质好,口感香甜,耐贮运;单穗着生12-14个果,单株结果数181个,单果重12g左右。

  • 标签: 番茄 砚红1号 选育 品种特性 栽培
  • 简介: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杂交玉米新品种鲁玉31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栽培技术要点。通过对亲本的选择、杂交组合的配制、后代的选择与鉴定等步骤的阐述,展示了鲁玉316的选育成果。同时,结合云南省的实际种植环境,提出了针对性的栽培技术,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

  • 标签: 杂交玉米 鲁玉316 选育 栽培技术
  • 简介:摘要:林业苗木的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实践是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苗木优良品种选育包括遗传资源调查与采集、选择育种目标与指标、材料的交配与选择、亲本的优势结合、深层次选择、试验种植与评估等。同时,结合推广策略和市场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推广实践建议,为林业苗木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现实操作指导。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林业苗木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林业苗木 优良品种选育 推广策略
  • 简介:通过景观型资源调查选育了景观价值较高的木麻黄优树,采用水培的方法进行繁殖,营养袋育苗和栽培测试,淘汰生活力差、成活率低和生长不佳的无性系,再经过二度重选,淘汰一些形状怪异、抗性差、主干歪曲严重、枝干颜色差、美学观赏感不足的无性系,最终筛选出15个景观型价值效果较好的优良无性系,为木麻黄属植物的园林应用打下坚定的基础,丰富园林植物造景的材料,实现木麻黄经济价值的提升.

  • 标签: 景观型 无性系选育 综合评价 木麻黄
  • 简介:为了实现桑树良种化,进一步提高桑叶“产量、质量、效益”在省丝绸公司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12年的桑品种选育工作,对原在泸县选出的桑品种泸县04号桑进行了5年栽培试验,观察调查,养蚕试验和鉴定。该品种具有生长势好,枝条长,节间密、叶型大、产量

  • 标签: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泸县 良种化 丝绸公司 湖桑
  • 简介:摘要: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劳动密集型是我国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的人力资源现状,这与我国电力企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无关系。近年来,电力企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较为迫切,除积极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外,电力企业将工作重点向技能人才培训方面倾斜。针对现阶段电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及在培训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电力企业应当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法,完成电力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的路径规划。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形势下供电企业“人才选育培模式”探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电力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选拔及培养
  • 简介:一、选育经过1992年,我们对已搜集的50余份红菜薹材料进行观察鉴定,从中选出熟性(从播种至开始采收商品薹)在40~60天之间的早熟材料5份,综合性状优良、熟性在60~90天的材料16份,1993年获得不育株系2个.

  • 标签: 杂交红菜薹 “鄂红2号” 选育方法 熟性 商品性 品质
  • 简介:江蔬7号辣椒是利用早熟灯笼形辣椒优良自交系G20183-2和中熟甜椒优良自交系G20174-3配制的早熟辣椒一代杂种.果实灯笼形,纵径9.7cm,肩横径4.8cm,果肉厚0.25cm.高抗病毒病和炭疽病,每667m2前期产量1806.2kg,总产量2997.9kg,其丰产性,抗病性和商品品质均优于对照苏椒5号.适宜江苏省及气候近似地区作春秋季保护地栽培.

  • 标签: 早熟辣椒 新品种 优良自交系 选育 保护地栽培 一代杂种
  • 简介:宝椒27号是以宝椒2号为母本,陕椒2006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干鲜两用型线辣椒品种。该品种中早熟,果纵径16~19cm,果横径1.74cm,单果质量12.9g,果色深红,辣味香浓,平均鲜椒产量为23t/hm^2。适于陕西省麦辣套种和辣椒单作栽培及省外辣椒单作区域种植。

  • 标签: 线辣椒 宝椒27号 系统选育
  • 简介:川干香1号是以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E4A为母本、恢复系色17-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中熟辣椒一代杂种.果实羊角形,纵径10cm,横径1.1cm,平均单果质量5g.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辣味香浓.每667m2产鲜红椒2000~2500kg,或干椒400~500kg.抗TMV、CMV和疫病,适宜全国各地早春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 标签: 辣椒 川干香1号 一代杂种 胞质雄性不育系
  • 简介:为了选育能利用纤维素产酸的黑曲霉,拓展柠檬酸发酵生产的原料。通过紫外线(uv)诱变选育柠檬酸产量提高的菌株,结果表明,紫外诱变获得了一株遗传性能稳定的优良菌株uV-4,产酸为26.77±0.67g/L,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酸增幅达50.39%,且uv-4利用稻草纤维素产酸达10.055±0.42g/L,较出发菌株提高28.04%。

  • 标签: 紫外线诱变 筛选 柠檬酸 黑曲霉
  • 简介:摘要:‘传奇’是安徽江淮园艺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JP-1’为母本、‘w12-17’为父本杂交育种的丰产、耐裂、优质西瓜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易坐瓜。果实发育期51d,全生育期97d左右。果实圆形,绿底覆盖墨绿色窄条带,有蜡粉。瓤红色,瓤质脆嫩可口。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左右,边部接近9%,梯度小。平均单瓜质量7.5旭,每667m。产量5000kg左右。该品种适应性强,适宜在山东、河北、辽宁省及同类生态区栽培。

  • 标签: 西瓜 优质 红瓤 大果 '传奇’ 耐裂
  • 简介:总结分析了黑龙江省近年来沙棘生产栽培现状和沙棘育种概况,结合生产栽培中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以及今后沙棘育种方向进行了阐述。

  • 标签: 沙棘 栽培 品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