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道蛔虫症的临床可行及有效。方法对小儿肠道蛔虫症患者进行病原学诊断、血常规诊断和高频超声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漏诊率和误诊率,分析可行和有效。结果病原学检查法诊断符合数为73例,误诊数为13例,漏诊数为8例;血常规检查法的诊断符合数为79例,误诊数为8例,漏诊数为7例;高频超声诊断符合数为92例,误诊数为2例,漏诊数为0例;诊断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道蛔虫症诊断准确率高,有利于提高诊断效率。

  • 标签: 高频超声 小儿肠道蛔虫症 可行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肺结核合并慢支肺气肿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本中心结核病门诊接受肺结核合并慢支肺气肿治疗的患者120名,其中60仅抗结核治疗,作为对照组。另外60名患者在抗结核的基础上给予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肺部基础疾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合并慢支肺气肿的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抗结核治疗,病灶吸收较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 标签: 慢支肺气肿 肺结核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我院输血相容检查室内质控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我院输血相容检查室内质控品分别作A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分析室内质控品在各项试验中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血型鉴定试验中抗原A、B、D检测结果CV为0,反定型检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检测结果CV均<10%;不同保存时间内质控品各项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输血相容检查室内质控品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满足质量控制体系的基本要求。

  • 标签: 输血相容性检查 室内质控品 重复性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血站开展血液核酸筛查的必要及可行。方法就NAT在基层采供血机构的开展与应用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开展核酸检测可有效地缩短窗口期,从而减少输血风险。结论根据核酸检测在基层采供血机构的应用特点,应统筹规划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重视核酸检测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人员培训机制,进一步完善现有检测模式加核酸检测模式下的实验室质量运行体系,以提高血液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 标签: 基层血站 核酸筛查 血液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血管痴呆的相关。方法抽查本院2010.1-2014.1年100例老年血管痴呆患者的血浆Hcy含量,同相同条件的健康的100例老年人的血浆Hcy含量相比较,对其差异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研究Hcy含量的不同与老年血管痴呆患病程度不同的相关。结果血浆Hcy含量越高,其老年血管痴呆程度越严重,二者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Hcy含量是导致老年血管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为该病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老年血管性痴呆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冠状动脉正常的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电图病理性Q波形成,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1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中,4例患者有自发性冠状动脉痉挛,表现为冠状动脉造影时严重狭窄但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后狭窄消失.1例女性患者既往有下肢动脉栓塞病史,经血液系统进一步检查证实为蛋白C缺乏症.1例患者为粒细胞增多症,3例患者为血小板增多症.另有1例患者有肺癌病史,考虑可能与肺癌相关的高凝状态有关.急性Q波心肌梗死但罪犯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占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为1.85%(17/918).此类患者平均年龄为44.2岁,男性为主,占88.2%(15/17),吸烟比例高达82.4%(14/17),其中吸烟患者中男性达92.9%(13/14),与非冠状动脉正常的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Q波心肌梗死但罪犯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54.4%±9.6%vs.45.8%±8.8%,P<0.01).另外,造影正常组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而造影异常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7%(60/9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但冠状动脉正常患者以男性为主,多有吸烟史,同时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者较多见,但大部分心功能状态良好,住院期间未见严重主要心血管事件.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托普利治疗小儿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取2010年4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HF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则使用进行卡托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和安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02%,对照组为31.91%,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36%,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卡托普利治疗小儿慢性心力衰竭安全好,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卡托普利 小儿慢性心力衰竭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对我院优化原有创伤血气胸(TH)临床治疗路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08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154名TH患者随机地分成优化组和原有组,优化组用优化的TH路径医治,原有组按原有路径医治,对比疗效。结果:同原有组比较,优化组的患者的感染率和无效率(NR)明显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且治愈率(CR)、总体有效率(TRR)都明显更高(P〈0.05),而组间有效率(RR)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通过优化TH临床路径,能减少患者感染情况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CR和TRR,从而显著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率和疗效,此种方式值得在TH的临床诊治中推广。

  • 标签: 优化路径 TH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产科血栓静脉炎临床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9月产科血栓静脉炎高危因素孕妇8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孕妇不给予应用预防措施;观察组孕妇给予综合预防治疗,将两组孕妇血栓静脉炎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孕妇血栓静脉炎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预防措施应用于产科血栓静脉炎高危因素孕妇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控制孕妇产前或产后血栓静脉炎发生,对减轻孕妇痛苦及提高孕妇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产科 血栓性静脉炎 预防性措施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3年期间收治的流行乙型脑炎患儿28例,将这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分析该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由于呼吸衰竭导致死亡的患儿有2例,所占比例为7%,其余患儿都痊愈出院,1年后对痊愈的患儿进行随访,有3例患儿出现后遗症。结论流行乙型脑炎属于季节的传染病,因此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诊疗手段,对患儿进行实验室和影像学的检测,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外伤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外伤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24d-3个月,随访3个月~1年,平均6个月。28例患者中,14例恢复良好,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7例。结论外伤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应加强对外伤脑梗塞的研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梗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惊厥癫痫持续状态患者21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结果患者的表现以复发作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以及行为异常为主,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周,发作期脑电图存在痫放电,患者经抗癫痫药物进行合理治疗后,发作全部得到控制。结论非惊厥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脑电图检查可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经合理的抗癫痫药物的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诊断 脑电图 抗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与预防控制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以来收治的40例流行乙型脑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经经治疗治愈24例,好转13例,死亡3例。结论病人应住院治疗,病室应有防蚊、降温设备,应密切观察病情,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闭合式严重胸外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患有闭合式严重胸外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2例。采用常规胸外伤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闭合式严重胸外伤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方案共计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闭合式严重胸外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闭合式严重胸外伤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肝破裂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05月-2014年09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外伤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行保守治疗,20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单纯缝合6例,明胶海绵、止血纱布、带蒂大网膜填塞加肝脏捆扎法7例,肝部分切除术7例。术中附加肝动脉分支结扎5例,胆囊切除术5例,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2例。结果本组24例患者死亡3例;保守治疗3例均痊愈;手术治疗20例,18例痊愈出院。本组抢救成功率为87.5%(21/24)。结论对于闭合肝破裂的患者,如无严重的合并伤,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行保守治疗,并严密观察,随时做好手术探查的准备。对于失血性休克、合并有腹内其他脏器损伤、有腹膜刺激征的患者应立即行剖腹探查术。

  • 标签: 外伤性 肝破裂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难治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本院收治的122例难治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介入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研究组手术、止血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后出血和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良好,可以缩短手术、止血、住院时间,还可以降低术后出血率及术后出血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难治性产后出血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在我国贫富差距日益严峻的背景之下,遗产税的开征与否充满争议。经过对我国个人收入大幅度增长、贫富悬殊加大、完善税收的调节功能和缓解社会矛盾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我国已具备开征遗产税的基本条件,遗产税的开征利大于弊。

  • 标签: 遗产税 调节收入 社会财富分配 贫富差距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代谢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通过串联质谱检查、血清酶学检测、尿黏多糖检测及基因检测等方法确诊的11例代谢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有6例经血串联质谱检测及SLC22A5基因测序确诊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rimarycarnitinedeifciency,PCD),4例经外周血α一酸性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确诊为糖原累积病Ⅱ型(glycogenstoragedisease,GSDlI),1例经尿黏多糖定性检测确诊为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试osis,MPS)。6例PCD患儿予以补充左旋肉碱及抗心力衰竭治疗后随访2~10个月,心功能均恢复至正常;4例GSD和1例MPS患儿因缺乏有效治疗在诊断后数天~5个月内死亡。结论遗传代谢缺陷是儿童心肌病的重要病因,不同代谢缺陷所致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后不同,早期确诊及针对治疗可逆转部分代谢心肌病。

  • 标签: 儿童 代谢性心肌病 诊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术中难治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术中难治产后出血78例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采用子宫动脉结扎与改良式B-Lynch缝合的综合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子宫动脉结扎和纱布填塞的综合治疗没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和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子宫切除率和止血的有效率上差异较小(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中难治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子宫动脉结扎与改良式B-Lynch缝合的综合治疗,能够使患者得到有效快速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剖宫产术 难治性产后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严重粉碎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自2008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8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闭合复位、解剖复位后,分别观察患者康复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进行,对患者进行为期0.5~3年随访,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功能进行评价,优39足,良22足,中7足,优良率为89.7%。结论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有助于促进患者足功能恢复。

  • 标签: 跟骨骨折 闭合复位 骨折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