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2(NEK2)和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东阳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9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K2和HMGA2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NEK2表达率为70.89%(56/7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NEK2表达率24.05%(1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47,P<0.01);NEK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t=8.985、7.429、8.871、7.221,P<0.05)。乳腺癌组织中的HMGA2表达率为63.29%(50/7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HMGA2表达率27.85%(2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005,P<0.01);HMGA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t= 7.570、8.662、11.293,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NEK2和HMGA2呈高表达,可用于评估乳腺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

  • 标签: 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2 高迁移率蛋白A2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TGF-β1/ERK1/2/MMP-2)通路在腺样囊性癌(ACC)侵袭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ERK通路抑制剂U0126处理ACC-2细胞。MTT检测ACC-2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blot蛋白印迹检测ACC-2细胞中ERK1/2的活化及MMP-2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CC-2细胞中MMP-2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及U0126干预后,ACC-2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TGF-β1刺激可增强ACC-2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增加ACC-2细胞p-ERK1/2和MMP-2蛋白以及MMP-2mRNA的表达,而U0126阻断ERK磷酸化后,抑制了TGF-β1刺激的增强作用,ACC-2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降低,MMP-2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下降。结论TGF-β1/ERK1/2/MMP-2通路参与了人唾液腺ACC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调节。TGF-β1可通过上调ERK1/2,继而上调MMP-2,促进人唾液腺AC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ERK1/2可能成为人唾液腺ACC侵袭防治的新靶点。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在结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微小RNA(miRNA,miR)-199a-3p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探讨两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67例结肠癌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3.2岁,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其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iR-199a-3p和PI3K/Akt/mTOR表达,分析miR-199a-3p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分析结肠癌肿瘤组织中miR-199a-3p、PI3K、Akt、mTOR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结肠癌肿瘤组织miR-199a-3p表达(1.107±0.04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613±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5);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miR-199a-3p表达与淋巴管侵袭(χ2=8.111,P<0.05)、血管侵袭(χ2=5.550,P<0.05)、淋巴结转移(χ2=4.189,P<0.05)、肝转移(χ2=12.320,P<0.05)、临床分期(χ2=4.300,P<0.05)等临床病理因素明显相关,而与年龄(χ2=0.069,P>0.05)、性别(χ2=0.238,P>0.05)、肿瘤位置(χ2=0.321,P>0.05)、病理分级(χ2=0.013,P>0.05)、腹膜转移(χ2=0.109,P>0.05)等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mTOR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60%(54/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23.88%(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1,P<0.05);Akt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63%(50/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28.36%(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11,P<0.05);PI3K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66%(46/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25.37%(1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91,P<0.05);结肠癌肿瘤组织中miR-199a-3p表达与PI3K、Akt、mTOR均呈正相关(r=0.632、0.605、0.689,P<0.05),结肠癌肿瘤组织中PI3K表达与Akt、mTOR均呈正相关(r=0.707、0.705,P<0.05),结肠癌肿瘤组织中Akt表达与mTOR呈正相关(r=0.647,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miR-199a-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淋巴管侵袭、血管侵袭、淋巴结转移、肝转移、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显著相关;结肠癌肿瘤组织中miR-199a-3p、PI3K、Akt、mTOR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miR-199a-3p,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结肠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结肠癌 微小RNA 微小RNA-199a-3p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5(MEK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3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收集癌灶组织113例,癌旁组织7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信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MEK5表达情况,比较癌灶组织与癌旁组织MEK5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与B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分析BUC患者24个月的预后状况,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显著性比较;采用Cox模型分析BUC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灶组织的MEK5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BUC组织中MEK5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均无相关性(均P>0.05),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均P<0.05);与MEK5阴性表达相比,MEK5阳性表达的终点事件发生率较高(39.13% vs. 68.66%,P=0.002),无进展生存期较低(21.512个月vs. 19.294个月,P=0.001);MEK5阳性表达、肿瘤直径≥3 cm、高级别病理分级、T2~T4期、伴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BU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UC患者癌灶组织中MEK5阳性表达率较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为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 标签: 膀胱肿瘤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细胞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小RNA-16-5p(miR-16-5p)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人正常成骨细胞hFOB 1.19和骨肉瘤细胞MG63、Saos2、HOS内miR-16-5p、四分子交联体15(TSPAN15)mRNA和蛋白表达。在MG63细胞中转染miR-16-5p或si-TSPAN15,观察其在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SPAN15、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Starbase网站预测结合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分析miR-16-5p与TSPAN15的靶向关系。将miR-16-5p和pcDNA-TSPAN1共转染,评估高表达TSPAN15对过表达miR-16-5p诱导的MG6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两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hFOB 1.19细胞(1.00±0.12)相比,MG63、Saos2、HOS细胞中miR-16-5p表达量(分别为0.32±0.05、0.40±0.04、0.45±0.06)明显降低(F=156.204,P<0.05),TSPAN15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提高(F=71.718、110.350,均P<0.05)。过表达miR-16-5p明显减少MG63细胞中CyclinD1、MMP-2、MMP-9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F=150.136、117.228、154.971、89.479、98.373、130.880,均P<0.05)。敲减TSPAN15明显降低MG63细胞中CyclinD1、MMP-2、MMP-9蛋白水平、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F=93.206、107.030、109.326、115.625、146.113、139.300,均P<0.05)。过表达miR-16-5p显著降低MG63细胞中p-PI3K、p-AKT蛋白表达量(F=156.755、181.419,均P<0.05)。miR-16-5p靶向调控TSPAN15的表达。高表达TSPAN15可部分逆转miR-16-5p对MG63细胞内TSPAN15、CyclinD1、MMP-2、MMP-9、p-PI3K、p-AKT蛋白表达、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6-5p通过靶向TSPAN15基因并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骨肉瘤 微小RNA-16-5p 四分子交联体15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T丰富结合域1A(ARID1A)和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2(NEK2)在原发性肝癌(PLC)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79例PLC组织标本、38例肝硬化组织标本和22例正常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ARID1A和NEK2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ARID1A和NEK2与P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ARIDIA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与P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36%(19/22)、55.26%(21/38)、27.85%(22/79),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5、24.433、8.296,P<0.05);NEK2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与P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2/22)、34.21%(13/38)、73.42%(58/79),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9、29.527、16.532,P<0.05)。ARIDIA表达水平与PLC肿瘤大小、TNM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 stage,TNM stage)和血管浸润明显相关(χ2=5.039、6.769、5.277,P<0.05),NEK2表达水平与PLC血管浸润、TNM分期明显相关(χ2=5.4349、6.5142,P<0.05)。结论ARID1A在PLC组织中表达下调,NEK2在PLC组织中表达上调,ARID1A和NEK2表达可能与PL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检测ARID1A和NEK2有助于评估PLC患者病情。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法 AT丰富结合域1A 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2 原发性肝癌
  • 简介: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其易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显示蛋白激酶Cβ(proteinkinaseCβ,PKCβ)基因与若干自身免疫病相关。本文分析在汉族人群中PKCβ的rs16972959是否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并收集508例RA患者和503例健康对照。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PKCβ基因位点rs16972959的基因型。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病例组和对照组PKCβ基因(rs16972959)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28,95%CI:0.761~1.131,P=0.460),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GvsAA:OR=1.054,95%CI:0.632~1.759,P=0.839;GAvsAA:OR=0.963,95%CI:0.570~1.627,P=0.888)。研究发现rs16972959等位基因频率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ACCP)有关(P=0.041)。此外,rs16972959基因型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有关(P=0.042)。但是,本研究没有发现rs16972959与抗角蛋白抗体有关。结论以上研究表明PKCβ基因位点rs16972959与汉族人群RA遗传易感性无关。Rs16972959与部分实验室指标存在关联。

  • 标签: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关节炎 类风湿 类风湿因子
  • 简介:摘要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是细胞内信号传导的重要组成部分,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是众多MAPK信号通路之一,调控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近年来,对于p38MAPK信号通路的研究众多,本文拟对其分子结构和功能,信号通路的激活及其在病理性疼痛中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镇痛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神经痛 神经系统致敏 信号传导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VFHR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72只按完全随机法分为ANP组、SB203580干预(SB)组和假手术(SO)组,每组分3、6、12h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以5%牛磺脱氧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ANP模型,sB组在造模前30min腹腔注射p38MAPK特异抑制剂SB20358010mg/kg体重。观察各组血清钙浓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分析骨组织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和TNF—α变化,实时RT—PCR检测骨组织PTHR1mRNA表达。结果制模后6h,SO组、ANP组和SB组血清钙浓度分别为(2.50±0.08)mmol/L、(2.11±0.06)mmol/L和(2.35±0.10)mmol/L;骨组织P-p38MAPK表达量分别为0.14±0.04、0.80±0.06和0.33±0.05;骨组织TNF-α表达量分别为0、0.91±0.04和0.44±0.03;骨组织PTHR1mRNA表达量分别为1.00±0.12、0.23±0.04和0.44±0.06。SB组骨组织P—p38MAPK及TNF-α表达较ANP组显著降低(P〈0.01);骨组织PTHR1mRNA表达量及血清钙浓度较ANP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介导ANP低钙血症的发生,抑制该通路可改善ANP低钙血症。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低钙血症 受体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延迟预处理通过蛋白激酶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分析氧化苦参碱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和机制分析。方法选择月龄在2个月左右的实验大鼠30只,随机把30只大鼠分为A组和B组各15只,其中A组的大鼠作为对照组,而B组的大鼠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的15只白鼠在进行心肌血流阻断手术之前的1h由尾静脉注射进15ml的生理盐水,而实验组的大鼠则是由由尾静脉注射进15ml的氧化苦参碱进行延迟预处理,大鼠在进行心肌血流阻断手术30min之后,进行心肌再灌注2h,通过对大鼠的心功能和血清等相关的实验室检查,3h后处死损伤模型大鼠对两组大鼠的心肌损害程度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总结氧化苦参碱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通过对两组大鼠的心功能进行检测分析得出,B组当中的大鼠的心室收缩压和心率等均要优于A组的大鼠,同时B组血清LDH、CK-MB的值较A组也要稳定,最后对两组大鼠的心肌进行病理检查,B组但心肌坏死缺血的程度要低于A组的大鼠,因此说明氧化苦参碱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氧化苦参碱延迟预处理通过蛋白激酶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少心肌缺血坏死发生的可能。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延迟预处理 蛋白激酶C 缺血再灌注 心肌 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KR)抑制剂2-氨基嘌呤(2-AP)对盲肠结扎穿刺(CLP)的脓毒症模型小鼠器官损伤血浆炎症因子表达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无特异病原体(SPF)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CLP组、2-AP组和CLP+2-AP组(n=10)。术后24 h收集外周血血清,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及炎症因子(IL-1β、IL-10和TNF-α)的检测;取肺组织进行病理检测;取外周血和腹腔灌洗液进行细菌清除率检测。另外取60只C57BL/6小鼠,按照上述分组(n=15)进行7 d生存率观察。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CLP组和CLP+2-AP组小鼠肝损伤指标(ALT和AST水平)和肾损伤指标(Cr和BUN)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均P<0.001)。CLP+2-AP组ALT和AST水平均显著低于CLP组(t=27.88、11.33,均P<0.001);肾功能损伤指标方面,CLP+2-AP组Cr和BUN水平均较CLP组显著下降(t=11.02、7.15,均P<0.001)。与Sham组相比,CLP组血浆中促炎(IL-1β和TNF-α)及抑炎(IL-10)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01);CLP+2-AP组小鼠血浆IL-1β和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01),而血浆TNF-α水平下降不明显(P=0.33)。Sham组小鼠7 d生存率为100%,CLP+2-AP组为13.3%,2-AP组为86.7%,CLP+2-AP组为20.0%。抑制PKR活化可轻微改善CLP模型小鼠7 d生存率趋势(Mantel-Cox检验分析,χ2=0.0012,P=0.97)。结论在脓毒症小鼠模型中,抑制PKR活性可对降低血浆中炎症因子表达,减少血液和腹腔中细菌负荷,对器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示抑制PKR活性在脓毒症治疗中具有应用潜力。

  • 标签: 脓毒症 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抑制剂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在严重烧伤后早期心肌胞质型磷脂酶A2(cPLA2)表达及膜磷脂降解中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8只)、单纯烧伤组(40只)、烧伤+SB203580组(16只)和烧伤+等渗盐水组(16只)。后3组大鼠制成40%TBSAⅢ度烧伤模型,后2组按实验设计分别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或等渗盐水。单纯烧伤组设5个时相点,其余烧伤组设2个时相点,每时相点8只。检测各组大鼠心肌cPLA2mRNA表达和膜磷脂含量变化。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观察SB203580对其cPLA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单纯烧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cPLA2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的0.280±0.020,伤后3h达峰值;单纯烧伤组大鼠心肌膜磷脂含量伤后即降低,6h达最低值[(0.052±0.017)mg磷/mg蛋白]。烧伤后心肌cPLA2mRNA表达与膜磷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3,P<0.05)。与烧伤+等渗盐水组比较,伤后6、12h烧伤+SB203580组大鼠心肌磷酸化p38MAPK水平显著降低,cPLA2mRNA表达仅为该组的72%、51%(P<0.01),心肌膜磷脂含量也显著高于该组。此外,SB203580也显著降低了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的离体大鼠心肌细胞cPLA2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p38MAPK途径在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心肌膜磷脂降解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磷酸化p38MAPK上调心肌cPLA2mRNA表达水平有关。

  • 标签: 烧伤 心肌 磷脂酶A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EAT1靶向微小RNA(miR)-149-5p对于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进行细胞转染构建si-NEAT1组、过表达miR-149-5p组和miR-149-5p抑制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Lnc NEAT1靶向调控miR-149-5p,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迁移和侵袭细胞数,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人胶质瘤细胞U251中NEAT1水平(1.03±0.05)明显增加(t=13.613,P<0.01),而miR-149-5p(0.41±0.07)则是明显降低(t=12.111,P<0.01)。抑制NEAT1表达,si-NEAT1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29.48±2.67)%,t=13.809,P<0.01],而细胞迁移数[(35.33±7.57)个]和侵袭数[(27.33±6.81)个]则明显降低(t=4.395、4.962,P<0.05),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水平明显降低(t=6.959、8.661,P<0.05)。过表达miR-149-5p,细胞增殖抑制率[(29.32±6.41)%]同样明显增加(t=6.922,P<0.05),细胞迁移数(35.67±6.51)和侵袭数(28.00±8.89)同样明显降低(t=4.392、4.471,P<0.05),p-Akt和p-mTOR水平明显降低(t=4.337、9.981,P<0.05)。NEAT1-WT活性受到miR-149-5p的抑制(t=15.251,P<0.01),转染pc-DNA-NEAT1能显著降低miR-149-5p(t=8.178,P<0.01),而转染si-NEAT1则明显上调miR-149-5p(t=5.988,P<0.05)。与si-NEAT1+抗NC组比较,si-NEAT1+抗miR-149-5p组细胞增殖抑制率表达明显降低(t=7.955、13.261,P<0.05),而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p-Akt和p-mTOR水平明显增加(t=4.841、3.784、5.589、4.572,P<0.05)。结论Lnc NEAT1靶向miR-149-5p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可促进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转移,抑制miR-149-5p表达可逆转抑制Lnc NEAT1表达后对于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微小RNA 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 脑胶质瘤 增殖 迁移
  • 简介:神经鞘脂酰胺存在于细胞的双层脂肪外膜,多年来人们认为它在此外膜中只是具有结构上的功能。但是,现在已知,这类脂肪也能从细胞膜中释放出来,用作重要的二级信使,诱发细胞凋亡和生长停滞。

  • 标签: 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 细胞膜 外膜 脂肪 鞘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as超家族亚群A(RhoA)/Rho关联含卷曲螺旋结合蛋白激酶1(Rock-1)在无机磷酸盐中诱导大鼠瓣膜间质细胞(VICs)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取8只雄性大鼠(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动物实验有限公司)的主动脉瓣膜消化培养至第3代后免疫荧光鉴定。小干扰RNA(siRNA)-RhoA转染VICs后用无机磷酸盐成骨培养基(IP-OIM)分别诱导转染组(RNAi),阴性对照组(NC)及空白对照组(CON)的成骨分化,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与聚合酶链反应(PCR)评估转染后RhoA、Rock-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及骨钙素(OST)的变化;7 d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相关检测,14 d行钙含量相关检测评估其早期与晚期成骨分化趋势。用IP-OIM刺激转染后的VICs 60 min,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MAD1/5/9的磷酸化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鉴定后的VICs转染siRNA-RhoA并用IP-OIM培养,经过Western blot及PCR检测后可知RNAi的RhoA(Western blot:0.330±0.020;PCR:0.357±0.060)及Rock-1(Western blot:0.366±0.020;PCR:0.383±0.040)比CON均出现表达下调(RhoA Western blot:t=36.680,P<0.05 PCR:t=10.610,P<0.05;Rock-1 Western blot:t=31.240,P<0.05 PCR:t=13.2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Ai的OST(Western blot:0.520±0.030;PCR:0.510±0.070)和Runx-2(Western blot:0.573±0.020;PCR:0.57±0.060)比CON也出现了下降(OST Western blot:t=16.630,P<0.05;PCR:t=6.970,P<0.05;Runx-2 Western blot:t=21.040,P<0.05;PCR:t=6.7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7 d的ALP染色中RNAi的颜色最浅,ALP活性检测中RNAi [(1.005±0.101) U/mg]活性比较NC[(2.042±0.116) U/mg]和CON[(1.931±0.136) U/mg]明显下降(t=10.570,P<0.05;t=9.4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4 d的相对钙含量测定中RNAi[(22.290±1.981) ng/L]钙含量比较NC[(41.100±2.440) ng/L]和CON[(41.760±1.215) ng/L]明显下降(t=10.530,P<0.05;t=14.5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茜素红钙沉积染色中,也是RNAi颜色最浅。经IP-OIM分别刺激60 min,RNAi的SMAD1/5/9的磷酸化水平(0.337±0.030)比CON明显下降(t=25.4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机磷酸盐可通过RhoA/Rock-1引起瓣膜间质细胞的成骨分化,SMAD1/5/9的磷酸化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瓣膜间质细胞 钙化性心脏瓣膜病 无机磷酸盐 Ras超家族亚群A/Rho关联含卷曲螺旋结合蛋白激酶1 SMAD1/5/9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53基因在骨肉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方法采用3×104接种数量的人共基底膜毛细血管形成试验模拟体内血管生成,应用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观察肌动蛋白纤维内蛋白水平及分布。最终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96例人骨肉瘤临床样本检测S2448p哺乳动物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到p53基因对骨肉瘤MG63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明显,当p53浓度接近100 nmol/L时,其可以抑制人工基底膜上hFOB1.19细胞系内50%的血管生成;而当浓度大于200 nmol/L时,p53几乎可以完全抑制血管的生成血管分支点(2.37±1.56)个,低于0 nmol/L组的(26.79±3.2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6,P<0.05)。在41.8%(82/196)的样本中观察到血管内皮细胞中S2448P-mTOR的表达,经验证抑制作用源于p53基因对包括蛋白激酶B(Akt)、mTOR在内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下游因子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论p53基因能够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的血管形成。

  • 标签: 骨肉瘤 p53 血管生成 信号通路 雷帕霉素靶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剂对大鼠移植肾的影响并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在移植物中的相应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同质移植对照组、异质移植对照组和PKC-β抑制剂治疗组,每组10对。术后24 h先行MRI检查,然后处死大鼠取标本。术后第1天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术后第5天取静脉血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及尿素(BUN);肾组织做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IHC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MRI显示术后24h大鼠移植肾在异质移植PKC-β抑制剂治疗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T2加权成像分别为[(1.542±0.218)-3 mm2/s、(58.7±4.9) ms],显著高于异质移植对照组[(1.437±0.198)-3 mm2/s、(54.3±4.7) ms],而低于同质移植对照组[(1.692±0.235)×10-3 mm2/s、(60.1±5.3)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232、39.428,P值均<0.01);SCr、BUN、KIM-1、IL-18、NGAL在异质移植PKC-β抑制剂治疗组表达水平[(367.429±84.693) μmol/L、(49.629±14.506) mmol/L、(7.704±2.600)、(71.712±21.052) pg/ml、(222.805±131.799) pg/ml]分别高于同质移植对照组[(171.778±89.081) μmol/L、(26.807±12.468) mmol/L、(6.413±2.482)、(49.395±14.535) pg/ml、(157.618±30.439) pg/ml],但低于异质移植对照组[(529.667±68.661) μmol/L、(70.907±12.075) mmol/L、(9.869±3.758)、(111.838±18.663) pg/ml、(830.787±209.99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782、45.398、51.396、58.113、78.455,P值均<0.01)。结论PKC-β抑制剂可减轻肾移植后移植物的损伤,移植物通过无损伤MRI检测与上述结果呈对应关系。

  • 标签: 移植物损伤 蛋白激酶C-β抑制剂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α-眼镜蛇神经毒素(α-cobratoxin,α-CbTX)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及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内蛋白激酶A( protein kinase A,PKA)活性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ICR小鼠(n=10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α-CbTX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 mg/kg、3 mg/kg、9 mg/kg,灌胃,每组n=21)、溶剂对照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n=21)和吗啡阳性对照组(3 mg /kg,腹腔注射,n=6)或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300 mg/kg,灌胃,n=12)。采用热板实验、醋酸扭体实验及福尔马林舔足实验评价α-CbTX的镇痛效应。采用福尔马林足底注射诱发疼痛30 min后,取L4~L6背根神经节,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DRG内PKA C-α表达变化。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热板实验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他实验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在热板实验中,小鼠舔爪潜伏期的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8.902,P<0.05);小鼠给药后0.5 h,α-CbTX中剂量组[(11.83±1.47)s]、高剂量组[(14.33±12.1)s]舔爪潜伏期均长于溶剂对照组[(8.17±0.75)s] (t= 4.461,7.053,均P<0.05),α-CbTX中剂量组药效持续到给药后1.5 h(均P<0.05),α-CbTX高剂量组药效持续到给药后2 h(均P<0.05)。在醋酸扭体实验中,α-CbTX低、中、高各剂量组小鼠扭体次数[(34.50±3.62)次、(26.17±2.40)次、(13.83±3.76)次]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42.50±4.59)次](t=3.938,8.040,14.112,均P<0.05)。在福尔马林实验Ⅱ相时间段,α-CbTX低、中、高各剂量组小鼠舔爪总时间[(71.17±6.46)s、(54.67±6.41)s、(40.50±3.89)s]均明显短于溶剂对照组[(98.67±11.50)s] (t=6.950,11.120,14.700,均P<0.05)。在Western blot检测实验中,与溶剂对照组[(0.22±0.01)]比较,α-CbTX低、中、高各剂量组小鼠DRG中PKA C-α[(0.31±0.02)、(0.41±0.03)、(0.44±0.02)]表达均上调(t=3.140, 6.471,7.492,均P<0.05)。结论α-CbTX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激活蛋白激酶A的活性有关。

  • 标签: α-眼镜蛇神经毒素 镇痛 背根神经节 蛋白激酶A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MKP1转基因(MKP1)小鼠(购自武汉华联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各自随机分为两组:WT、WT+TNF-α组和MKP1、MKP1+TNF-α组。WT+TNF-α组和MKP1+TNF-α组的小鼠按6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TNF-α;WT组和MKP1组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小鼠心肌MKP1表达、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心肌细胞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抗氧化剂和呼吸复合物表达以及线粒体凋亡情况,采用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与WT+TNF-α组比较,MKP1+TNF-α组的小鼠心肌线粒体分裂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rp1)和线粒体分裂因子(Mff)相对表达下调(Drp1:1.80±0.20比1.00±0.30、t=-10.134、P<0.05;Mff: 2.80±0.20比1.10±0.30、t=-8.3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水平升高[GSH:(29±2) nmol/mg比(49±3) nmol/mg、t=12.127、P<0.05;SOD:(2.2±0.1) U/mg比(8.1±0.2) U/mg、t=10.301、P<0.05;GPX:(50±4) U/mg比(172±6) U/mg、t=11.1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粒体呼吸复合物(complex)Ⅲ和ⅢⅡ相对表达上调(complex Ⅲ:1.00±0.20比2.20±0.12、t=10.715、P<0.05;complex Ⅱ:1.10±0.09比1.90±0.08、t=8.3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相对表达下调(Caspase-9: 2.20±0.11比1.15±0.09、t=-5.210、P<0.05;bax:2.30±0.12比1.42±0.09、t=-6.0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NF-α诱导心肌损伤的机制涉及线粒体的过度分裂、线粒体氧化还原平衡和能量代谢的破坏以及线粒体凋亡。而MKP1过表达可明显抑制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保护线粒体功能,抑制心肌损伤。

  • 标签: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 肿瘤坏死因子-α 心肌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CIPC)对神经元神经钙调磷酸酶(CaN)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CIPC组、尼莫地平组、环孢素A组及LY294002组,每组18只。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计算脑梗死体积;检测CaN及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脑缺血组比较,CIPC组、尼莫地平组和环孢素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5组Ca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脑缺血组比较,CIPC组、LY294002组CaN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CIPC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环孢素A组Ca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除LY294002组外,余各组p-AKT蛋白表达与CaN蛋白相反。结论CIPC降低神经元CaN表达,提高p-AKT表达,提供神经保护。尼莫地平和环孢素A增强了神经保护。LY294002抵消了CIPC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缺血预处理 神经元 蛋白激酶类 磷酸化酶激酶 尼莫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