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3Cr2W8V钢制造的锻模,常规热处理后因变形或模腔起皱而失效,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提出对气门成型锻模进行硼强化工艺研究,找到了适合于锻模硼的热处理工艺,锻模使用结果表明:使用寿命是原淬火+回火的2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 标签: 3CR2W8V 模具 渗硼 热处理
  • 简介:摘要:现阶段在堤防与大坝项目工程中应对渗透破坏的相对普遍的技术方案有灌浆、防渗墙、深度搅拌法、喷射注浆以及排水固结方法等。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试对应用防渗墙灌浆、高压喷射注浆技术进行堤防、大坝抗加固进行探讨,供同行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环境问题已变成了影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为克服燃料短缺、污染严重等问题,我国加强了对绿色、生态科技的研发力量,以此来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垃圾沥液处理技术更被视为污染处理的关键。因此,文章对垃圾沥液处理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剖析和探究,期望可以为解决废弃物污染问题提供一定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受到广泛的关注。《课标2022》指出,用数学思想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关键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人教版《数学广角》内容的研究,让学生经历”化简“过程,渗透”符号化“思想,经历”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经历”化归“过程,渗透”建模“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渗透数学思想。

  • 标签: 数学思想 数学广角
  • 简介:摘要:氨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是生活饮用水检测的重要指标,SKALAR SAN++连续流动分析仪的SA1100进样器只有两个进样针,查阅文献发现,可使用单针进样,同时检测两个指标,例如氰、酚。因此为提高工作效率,探索建立单针进样同时测定氨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连续流动分析法。配制氨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混合标液,使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氨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测定混标的线性、检出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结果表明:0~1.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0,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结果说明连续流动法同时测定水中氨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方法可行,可为实验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氨氮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连续流动法
  • 作者: 孙小芹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09-09
  • 出处:《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19期
  • 机构:济南万安检测评价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31
  • 简介:摘要:水环境中存在着氨污染问题,需要严格做好检测工作,确定水环境的污染水平。基于此,本文将从总、氨关系角度对水环境检测进行分析,确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管理,并且保障检测结果的精准程度,使水环境检测过程顺利完成。

  • 标签: 水环境检测 总氮和氨氮 相关性
  • 简介: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排放是影响河流通量输出的关键,本研究基于人类活动净输入模型和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计算了山美水库流域2001—2010年人为排放强度,模拟估算了同期的河流通量,对山美水库河流输出与人类活动净输入(NANI)之间的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山美水库流域年均人类活动净输入强度为11023kgN·km^-2,其中氮肥施用量占NANI总量的60%,是NANI的主要来源;河流通量的年际变化特征深受河流年径流变化影响,与NANI并无显著相关;NANI、滞留库以及自然背景源对流域河流输出总量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2%、44%和4%,包括NANI和滞留库在内的人为输入是影响山美水库流域河流通量输出的关键因素。

  • 标签: 人类活动净氮输入 河流氮通量 氮肥施用 滞留氮库 响应关系
  • 简介:针对废水水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氨含量高于总含量的情况,对氨测定过程和总测定过程中的金属离子干扰、标准曲线绘制、消解时间等进行了分析,提出氨含量高于总含量是由于总消解时间不够,导致过硫酸钾的转化不完全造成的。实验结果表明,将总消解时间设定为40min可以解决此问题。为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在实验中还应注意实验环境、计量器具及高压灭菌锅的密封性等问题。

  • 标签: 氨氮 总氮 金属离子干扰 标准曲线 消解时间
  • 简介:摘要:钢中的氧主要来源于炼钢过程中转炉顶部吹氧,主要来源于炼钢过程中转炉底吹和从空气中吸入并溶解的。对于氧、、氢的含量多少对钢铁材料性能影响较大,因此材料中氧氢含量的测定分析技术对钢铁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 标签: 钢铁 氧氮氢含量 测定分析
  • 简介:摘要:城市规模快速扩张背景下,如何妥善处理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一个焦点话题。这种背景下,研究人员尝试对地表水以及生活污水中的总与氨含量进行检测,通过这种方式在二者之间建立关联,通过这种方式为水污染质量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水环境检测 总氮 氨氮
  • 简介:摘要:氮气有着很高的应用率,结合社会工业发展实际情况及其表现出来的各种生产需求,制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延伸。以此为背景,采用何种技术进行优质且有较广应用范围的氮气的生产,目前已经被氮气生产领域视作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对深冷制与变压吸附制两种技术展开研究,分析各自的原理与工艺流程,并对它们作出相应的比较分析。

  • 标签: 深冷制氮,变压吸附制氮,原理,工艺流程,比较
  • 简介:摘要:在水质监测中,对无机阴离子的检测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离子色谱法,它的检测精度和准确度都比较高,可以满足水质监测对检验数据的高精密度的需求。本论文重点对以离子色谱法为核心的水中无机阴离子检测的方法展开了论述,对离子色谱对水中无机阴离子测定的准确性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无机阴离子 水质 测定
  • 简介:研究了不同的硼温度和硼时间对9SiCr钢层厚度及表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从硼层综合力学性能和对基体性能的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9SiCr钢最佳的硼工艺方案为硼温度880℃,硼时间5h,层厚度达到74.0μm,表面硬度为1450HV。

  • 标签: 固体渗硼 9SiCr 渗层 表面硬度
  • 简介:为了提高纯铜表面的耐磨性能,采用电镀/浆料包相结合的方法,以TiO2粉为Ti源,纯Al粉为还原剂,在Cu表面预镀Ni随后表面浆料包Ti-Al,制备Ti-Al共层。研究了包温度对Ti-Al层组织和耐磨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XRD分析了层表面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在800-950℃共12h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层组织变化过程为NiAl+Ni3(Ti,Al)→NiAl+Ni3(Ti,Al)+Ni4Ti3→Ni4Ti3+NiAl→NiAl+Ni3(Ti,Al)+NiTi;Ti-Al层的摩擦因数随着包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小摩擦因数约为纯铜的1/3,最小硬度为纯铜的5倍。

  • 标签: Ti-Al共渗层 Ni-Ti金属间化合物 Ni-Al金属间化合物 料浆包渗温度 耐磨性能
  • 简介:摘要文章以桥梁的延性抗震设计为切入点,着重阐述了延性抗震设计中的能力设计理念,其中包括了该设计理念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基本步骤、构造要求以及与传统抗震设计方法的主要优势等等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一些论述,能够对今后桥梁的延性抗震设计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 标签: 桥梁 延性抗震设计 能力设计理念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工程中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通过对高延性混凝土的背景和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施工技术,并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在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延缓裂缝扩展、增强结构耐久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的研究对于建筑工程中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建筑工程 高延性混凝土 施工技术 抗震性能 裂缝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技术逐渐成为建筑相关行业关注的焦点。结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来看,高延性混凝土在抗压、抗裂、抗弯曲等方面效果显著,并根据相关试验可知,高延性混凝土自身具有的拉伸性是普通混凝土的50~200倍,极限拉伸应变能力甚至是普通混凝土的100倍。

  • 标签: 建筑工程 高延性混凝土 施工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诊治的迁延性肺炎患儿中抽取80例作研究对象,并应用随机抽签方式予以分组,对照组(n=40)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n=40)则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炎症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7.5%,炎症消退时间是(5.3±1.2)d;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70.0%,炎症消退时间是(6.9±1.7)d;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以及炎症消退时间的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肯定,消炎消退快,可作为小儿迁延性肺炎首选治疗手段。

  • 标签: 中医药治疗 小儿迁延性肺炎 炎症消退时间
  • 简介:摘要:我国建筑行业一直处在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历次地震灾害带来的惨痛代价,使得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成为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结构抗震的本质是延性延性设计的提高可以增加结构的抗震能力,并增强其抗倒塌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钢筋混

  • 标签: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抗震能力 延性设计
  • 简介: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和极限分析,研究了在纵向和横向载荷下钢框架的最大负荷和坍塌模式,并考虑了塑性铰链住轴向力和弯曲力矩的作用下住实际旋转时的运动学。在垂直和水平方向载荷共存的情况下,基于轴向力和弯曲力矩的交互作用,研究延性框架的极限载荷和坍塌模式对产生于塑性铰链的真实运动学的敏感性。通过两个基本的案例和通过成功地评估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直接实施的极限分析步骤,并利用MATHEMATICA,揭示了其敏感性。在标准规程的框架下,即使在最简单的案例中,极限分析的主要结果也会考虑在坍塌时的运动学,这与设计和加固的目的都是相关的。如果没有对所有的结构元件的轴向力和弯曲力矩的交互作用进行合理的计算,塑性铰链的定位计算可能得出不正确的坍塌机理和误导性的安全系数。就具体方面而言,本文清楚地表明,在设计新的结构或者为现有结构进行加固时,即使是使用看起来已经非常完备的经典步骤,也必须非常小心。本文的模型可以为处理规程设计的执业工程师和标准化委员会提供参考。

  • 标签: 钢框架 极限分析 实际塑胶铰链位置 坍塌运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