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分┄分┄”为单元结构的一种电源双网配电网构架,以此优化电缆双网结构造成的设备利用率低、造价高等问题,及浅谈单元结构内配电网故障自愈、主站程序化网络重构等功能。

  • 标签: 配电网结构 配电自动化 网络重构
  • 作者: 周燕 杨颖欢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23-10-28
  • 出处:《中国科技人才》 2023年第16期
  • 机构:(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5;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4.陕西地建土地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 简介:摘要:芳烃常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大气、土壤以及食品中,经吞食、呼吸、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多种毒性效应。探讨研究PAHs的累积健康风险评估可指导人们避免过多暴露于PAHs环境下,为解决多种PAHs累积毒性效应问题提供思路。本文阐述了环境中芳烃的毒性,评述了芳烃的累积暴露风险评估方法,期望为后续开展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多环芳烃 毒理学 累积暴露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利福平+西素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72例急性布氏杆菌病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西素,给予观察组利福平+西素,并对两组的血清指标和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血清指标(PCT、CRP水平)、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发热、头疼、汗、乏力、关节肿痛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利福平+西素对急性布氏杆菌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指标水平,缩短临床症状消退的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利福平 多西环素 急性布氏杆菌病 血清指标 临床症状消退时间
  • 简介:【摘要】土壤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专业检测可提高土壤内部质量,强化控制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土壤芳烃检测过程中内部质量控制的有效应用方法,以供参考。

  • 标签: 土壤 多环芳烃 检测过程 内部质量控制 应用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煤炭、石油在生活、工业生活以及交通运输中被广泛应用。导致环境中PAHs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找到经济高效的修复PAHs的修复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微生物修复是环境中PAHs去除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基础上,选择炭基材料作为固定化载体,该材料具有发达的微孔结构,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且易制备、成本低、对环境有较高的友好性。因此以炭基材料固定化降解菌制备生物炭材料不仅能强化对PAHs的降解,还能改善环境质量。本文就目前利用固定化微生物修复技术降解芳烃进行简单阐述。

  • 标签: PAHs 生物炭 固定化菌剂
  • 简介:摘要巴是贻贝足丝蛋白的主要成分,其可通过形成双氢键、π-π/π-阳离子键以及螯合金属促进贻贝在固体物质表面产生较牢固的黏附。因此,将仿巴化合物应用于牙本质-树脂粘接领域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贻贝足丝蛋白的黏附机制以及仿巴化合物在牙本质-树脂粘接领域的应用,以期为牙本质-树脂粘接的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巴胺 牙本质粘结剂 牙科材料 牙粘合 多巴 仿多巴化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护牙素、乐氟及渗透树脂分别对正畸后牙面白斑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256颗牙)正畸后前牙唇面白斑患者随机分为3组(30人每组):A组采用护牙素涂抹; B组采用乐氟涂抹;C组采用渗透树脂涂抹,治疗效果以三组患者的术后治疗有效率来判断,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在术后三个月治疗有效率为40.00%,43.02%,83.52%;术后七个月分别为49.41%,51.16%,84.70%;术后一年分别为68.23%,72.09%,85.88%,与A、B组相比,C组患者在每个时间段的术后治疗有效率都明显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患者的三次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疗效更稳定。结论:对于治疗正畸后牙齿白斑,渗透树脂相对于涂氟及护牙素处理,可更大程度地减少病损面积,且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内效果均稳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渗透树脂 护牙素 多乐氟 牙齿白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动树脂用于预防性树脂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磨牙窝沟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流动树脂填充窝沟以及周围无龋窝沟,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复合树脂与窝沟封闭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7.50%vs81.6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动树脂用于预防性树脂充填效果显著,与传统复合树脂与窝沟封闭治疗相比,这种治疗方法的龋齿发病率较低,治疗成功率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流动树脂 预防性树脂充填 窝沟龋
  • 简介:喝完的奶瓶和果汁瓶是可以二次利用的再生高密度聚乙烯的主要来源。但是,再生高密度聚乙烯的二次利用范围是有限的,因为其耐应力开裂性能太差。本文评价了各种耐应力开裂性能的试验方法,介绍了研发改进了耐应力开裂性能的再生聚乙烯掺混料的初步研究成果。再生聚乙烯料里加了改性剂后,改进了它的耐应力开裂性能,结果表明在非压力管道的生产中有望使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这些掺混料已经按照缺口恒韧性应力(NotchedConstantLigamentStress)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这是一种新的试验方法(ASTMF17.40),正在不断发展之中。用此方法测试在加速环境下高密度聚乙烯裂纹缓慢扩展的易发性。试验结果应与现场性能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 标签: 裂纹缓慢扩展 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 缺口裂纹韧性应力 聚合物再生利用
  • 简介:最近,德国RAMPF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铸塑级树脂,其加工性能类似于目前使用的环氧树脂。该铸塑树脂可应用于加工运输系统的机械部件或是攀崖用鞋的鞋底,它还适宜用于制造冷藏柜保温泡沫、包装容器等。聚氨酯因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以及较好的机械性能和高达160℃的热稳定性而为人们所熟知,其实它更大的优点是减少了脱模时间、降低能耗、加工成本也较低,材料成本也更实惠。

  • 标签: 环氧树脂 聚氨酯 树脂性能 铸塑 接近 加工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素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一年期间在我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的108例中重度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西素口服联合胶原贴敷料贴敷治疗,对照组单用西素治疗,疗程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西素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素治疗。

  • 标签: 多西环素 胶原贴敷料治疗 中重度痤疮
  • 简介:摘要:本实验重点探索水质种16种芳烃的测定过程。用二氯甲烷萃取样品中的芳烃。萃取液经装有无水硫酸钠的漏斗过滤、脱水后氮吹浓缩并定容,后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离检测,根据目标物的出锋时间和定性离子定性,定量离子内标法定量。相对标准偏差0.4%-9.7%,加标回收率52.2%-116%。实验结果稳定,准确,满足标准要求。

  • 标签: 气相色谱质谱法 多环芳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芳烃(PAHs)成分菲(PHE)与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6至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膜透析置管并规律透析的22例患者作为CAPD组,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18名作为对照组。留取空腹血标本检测PAHs各组分浓度,进行差异比较,并进一步分析PAHs成分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APD组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45±13)岁;对照组18名,男6名,女12名,年龄(41±13)岁。血PHE浓度在CAPD患者中最高,为0.449(0.254,0.581)mg/L,在对照组中浓度仅次于苊,为0.081(0.050,0.444)mg/L,两组之间血PHE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APD患者血PHE浓度与每周尿素清除指数(Kt/V)、每周肌酐清除率(Ccr)、白细胞计数均呈负相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3、-0.749、-0.655、0.610,均P<0.05)。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HE浓度每增加0.1 mg/L,每周Kt/V下降0.226,每周Ccr下降3.050 L/1.73 m2,白细胞计数下降0.512×109/L,甘油三酯水平升高0.152 mmol/L(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PD患者血PHE浓度与每周Kt/V、每周Ccr水平负相关(t值分别为-2.402、-2.368,均P<0.05)。对22例CAPD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期间有8例(36.4%)患者因技术失败退出腹膜透析,基线血PHE浓度高于未退出腹膜透析的患者[0.572(0.416,0.662)比0.268(0.120,0.475)mg/L,P=0.003]。8例患者(36.4%)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基线血PHE浓度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0.542(0.389,0.741)比0.373(0.157,0.545)mg/L,P=0.045]。结论PHE与CAPD患者临床指标Kt/v、Ccr、白细胞、甘油三酯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腹膜透析 多环芳烃
  • 简介:摘要10kV配网已逐步实现了电源网方式供电,对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因为配电变压器沿线T接,线路分段独立计量装置因多种原因没有同步设置,配网运行方式经常调整变化,网线路的线损常出现异常波动,而对核算电源网供电的线损。

  • 标签: 10kV 线路 多电源环网供电 线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素联合胶原敷料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痤疮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4);治疗组在使用维生素B2、维生素B6、丹参酮、西素基础上加用胶原敷料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维生素B2、维生素B6、丹参酮、西素药物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素联合胶原敷料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单用西素治疗。

  • 标签: 多西环素 胶原敷料 痤疮
  • 简介:芳烃易致畸致癌,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富集,土壤环境中芳烃的含量主要是来自外源性的芳烃,并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联系。目前,土壤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针对了解化工区土壤污染状况,采集了徐州某化工区的9个特征土壤样品,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样品中16种芳烃的含量。分析了土壤中芳烃的组成特征。

  • 标签: 农田 土壤环境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提取
  • 简介:研究了福州市农业表层土壤(0-10cm)。中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优控的16种芳烃(PAHs)含量,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土样中16种PAHs检出率达到100%,其总量的含量范围为100.2-1215.1μgkg^-1,且与土壤总有机碳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中PAHs主要源于生物燃烧和石油。利用毒性当量因子(TEF)计算了供试土样中PAHs单体相对于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Bapeq),土样中总Bap。值的范围为12.50-147.95μgkg^-1,其中50%土样总Bapeq的值超过荷兰规定目标值(总Bapeq=32.96μgkg^-1),表明福州市部分农业土壤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

  • 标签: 土壤 多环芳烃 来源 生态风险
  • 简介:摘要:芳烃易致畸致癌,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富集,土壤环境中芳烃的含量主要是来自外源性的芳烃,并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联系。目前,土壤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针对了解化工区土壤污染状况,采集了徐州某化工区的 9个特征土壤样品,以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GC-MS)测定样品中 16种芳烃的含量。分析了土壤中芳烃的组成特征。

  • 标签: 农田 土壤环境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提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MBM)对食管早癌、癌前期病变的治疗疗效,评价MBM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12年03月至2014年12月行MBM术,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深度及范围,术后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早癌、癌前期病变。结果本组36例患者,36次MBM术中出现4次创面出血,追加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1例术中喷泉样出血,予钛夹二枚止血成功。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食管穿孔;1例发生食管轻度狭窄,无需扩张治疗,6个月后逐渐恢复。术后2周复查创面无渗血、渗液,4周创面完全愈合形成疤痕,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患者复发。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操作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用时短等优点,术前超声胃镜可以判断食管黏膜下肿瘤起源并初步定性。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下多环粘膜切除术 消化道早癌 癌前期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利福平注射液及西素治疗急性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利福平注射液及西素治疗,对照组利福平和西素治疗。3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96%;对照组治愈率为611%,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利福平注射液及西素治疗急性布鲁氏菌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利福平注射液 多西环素 急性布鲁氏菌病Compound Glycyrrhizin Combined with rifampicin injection and doxycycl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cute brucello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