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胃癌腹腔灌注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40例进行腹腔灌注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的40例胃癌患者中,完全缓解的患者1例(2.5%),部分缓解的患者25例(62.5%),无变化的患者11例(27.5%),恶化的患者3例(7.5%),有效率是65%,复发率是27.5%,转移率是47.5%,死亡率是12.5%。结论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对其进行腹腔灌注化疗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晚期胃癌 腹腔灌注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常规术前辅助化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消化外科纳入进展胃癌确诊病例100例。随机分为术前化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术前化疗组采用FolFox7方案奥沙利铂(130mg/m2、第一天静滴),亚叶酸钙(400mg/m2、第1天静滴)和5-氟脲嘧啶(2400mg/m2、采用第二通道、缓慢静滴48小时),化疗后两组都进行了手术切除治疗。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分期,并进行治疗效果评价,再分别对100例患者进行1年和两年短期随访,记录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结果术前化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2.0%(46/50)、80.0%(40/50)和80.0%(40/50)、64.0%(32/50)做χ2检验的统计学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χ2=6.62、7.10P<0.05);局部复发率两组为16.0%(8/50)、30.0%(15/50)做χ2检验的统计学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χ2=5.89,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胃癌患者,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毒副反应较小,临床获益较大。

  • 标签: 胃癌 术前辅助化疗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胃癌患者接受腹腔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2013年接受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灌注化疗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18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收治单纯应用静脉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平均时间为4年的随访,记录并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复发率、转移率、病死率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概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34.0%(17/50),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3.1%(136/186)更具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转移率、病死率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概率等各项临床指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胃癌患者在常规静脉化疗基础上应用腹腔灌注化疗能够取得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单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晚期胃癌 腹腔灌注 化疗
  • 简介:目的研究术前术中行淋巴免疫化疗(Lymphangialimmunochemotherapy,LIC)对胃癌淋巴转移灶的治疗及预后。方法进展胃癌患者64例,按单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淋巴组):术前经内镜胃黏膜下注射加手术时胃浆膜下注射化疗药和生物制剂与活性炭的混悬液。对照组(血液组):术前经股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及生物制剂的水溶液。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随访2组3年、5年生存率。结果淋巴免疫化疗后,实验组术后阳性淋巴结SPF(s期细胞比例)、APO(细胞凋亡)发生率及Bcl一2表达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之问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及5年生存率之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IC能促进淋巴转移癌细胞凋亡的发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而经血液途径给药的治疗则作用甚微。

  • 标签: 胃肿瘤 活性炭 淋巴化疗 淋巴免疫化疗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化疗中谷氨酰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34例胃癌患者。常规组对患者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对常规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谷氨酰胺。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3.58%比常规组的53.73%要高,两组相比,差异性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症状4.48%比常规组的11.94%要低(P<0.05)。结论胃癌患者在进行化疗过程中,增加谷氨酰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反应,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对机体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化疗 胃癌 谷氨酰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化疗治疗胃癌恶性腹水的效果。方法对2006~2012年我院51例胃癌恶性腹水患者予水溶性顺铂联合香菇多糖腹腔化疗。结果腹水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25例,无效6例。结论水溶性顺铂联合香菇多糖腹腔化疗胃癌恶性腹水效果明显。

  • 标签: 胃肿瘤 恶性腹水 腹腔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进展胃癌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01月至2024年01月接收78例进展胃癌患者,按治疗方式分组,其中39例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常规组,另39例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糖类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疾病控制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CA242与CEA表达水平比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控制效率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进展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同时与新辅助化疗联合,能够促使肿瘤标志物表达下调,提高疾病控制效果。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化疗 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为研究新辅助介入化疗治疗进展胃癌的术后病理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进展胃癌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5例行含奥沙利铂的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25例行全身静脉化疗。前者采用seldinger技术,根据癌灶部位选择相应的动脉插管,化疗方案选择奥沙利铂85mg/m2,替加氟1000mg/m2、阿霉素25mg/m2。两周期后7-10天手术治疗;后者25例患者选择奥沙利铂85mg/m2d1,亚叶酸钙200mg/m2d1-2,氟尿嘧啶400mg/m2ivd1-2,氟尿嘧啶600mg/m2CIVd1-2。两周期全身化疗后10-14天手术治疗,对术后胃癌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术后2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组织病理学改变总有效率分别55.6%,36.5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70%和54.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含奥沙利铂的新辅助介入化疗进展胃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辅助治疗方法,并发症少于全身化疗,对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有提高,有待大样本的研究。

  • 标签: 动脉灌注化疗 进展期胃癌 生存率
  • 作者: 方艺 张玉晶 李鼐 凌逸虹 周志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广州 51006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广州 51006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auren分型与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术前放化疗后肿瘤病理反应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2019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多中心Ⅲ期研究中98例患者,入组患者均有明确的Lauren分型并完成术前放化疗(CRT,46例)或术前化疗(ChT,52例)以及根治手术。分析术前治疗后肿瘤消退分级(NCCN-TRG0-3)、转移淋巴结分期(ypN0-3期)与患者Lauren分型的相关性。病理反应良好(FPR)定义为同时达到TRG0-2和ypN0。结果CRT组中肠型患者比非肠型患者有较高的ypN0率(OR=6.8,95%CI为1.8~25.0,P=0.004)和FPR率(OR=8.0,95%CI为2.2~29.9,P=0.002),而ChT组中Lauren分型则与病理反应无关(P>0.05)。肠型患者中接受术前放化疗患者的病理消退反应率均显著高于术前化疗患者(TRG0-2P=0.033;ypN0P<0.001;FPR P<0.001),而非肠型患者的术后病理反应则与术前治疗方式无关(P>0.05)。结论Lauren分型有可能作为局部进展胃癌术前放化疗疗效良好的预测因子,并可借以选择、优化术前治疗方式。

  • 标签: 胃肿瘤/术前放化疗法 Lauren分型 肿瘤消退分级 淋巴结分期 病理反应良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胃癌的疗效。方法进展胃癌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TNM为T3N+M0、T4N+M0。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接受手术治疗,研究组术前接受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评估(1)研究组化疗结束时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2)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完全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研究组化疗结束时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2例、疾病稳定15例、疾病进展1例,有效率为60%(24/40),化疗期间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32.5%(13/40)、恶心呕吐62.5%(25/40),肝损伤17.5%(7/40)。(2)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完全切除率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胃癌疗效确切,手术完全切除率高,安全性好。

  • 标签: 多西他赛 替吉奥新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进展胃癌患者开展腹腔镜远端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进展胃癌病例80例,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腹腔镜远端根治术治疗,研究组同时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就两组患者早期疗效、生活质量、预后效果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早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EORTC-QLQ-C30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展胃癌患者开展腹腔镜远端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提升早期疗效及远期无病生存率,改善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腹腔镜远端根治术 新辅助化疗 无病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晚期患者予以胃癌宁汤对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4月6日—2017年8月9日我院66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平均、完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常规化疗,在此操作下,观察组加用胃癌宁汤治疗。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及生理功能评分分别为(84.19±2.17)分、(80.81±3.14)分、(82.48±3.06)分、(83.06±3.18)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概率(3.0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晚期胃癌患者,胃癌宁汤应用效果较佳。

  • 标签: 晚期胃癌 胃癌宁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胃癌恶性腹水患者共56例,利用计算机随机将这56例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8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静脉化疗和腹腔穿刺抽液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采用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没有显著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0.05);在治疗的总有效率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85.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57.1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28.57%,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胃癌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腹腔灌注化疗 静脉化疗治疗 恶性腹水
  • 简介:目的:探究术中动脉灌注化疗(intraoperationarteryinfusionchemotherapy,IAIC)联合腹腔灌注化疗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06年3月-2007年9月就诊于我科的91例年龄≤75岁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4例)。实验组术中经瘤体的主要供血动脉及腹腔共给予5-氟尿嘧啶1000mg及丝裂霉素10m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后单纯行常规手术切除,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FAP方案(5-氟尿嘧啶600mg/m2d1、丝裂霉素30mg/m2d1、顺铂20mg/m2d1-5)化疗,总疗程4-6次。结果:实验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6%、76.09%、58.70%。3年局部复发率、腹腔转移率、肝脏转移率分别为26.09%、15.22%、21.74%。对照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60.47%、32.56%。3年局部复发率、腹腔转移率、肝脏转移率分别为46.51%、25.58%、18.60%。中位生存时间实验组为36个月,而对照组为27个月。两组间3年腹腔转移率差异较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动脉灌注联合腹腔灌注5-氟尿嘧啶及丝裂霉素,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同时降低局部复发率。并对腹腔转移率的降低可能有意义。

  • 标签: 动脉灌注化疗(IAIC) 腹腔灌注化疗 胃癌 5-氟尿嘧啶 丝裂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与术后同步放化疗联合应用于Ⅲ期胃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取2015年11月23日至2016年5月26日82例Ⅲ期胃癌患者,以完全随机、平均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术后同步放化疗,在此操作下,予以观察组新辅助化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肿瘤切除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总缓解概率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数据为60.98%,P值小于0.05;观察组淋巴结转移概率40.48%、肿瘤切除概率90.24%,相比对照组均更优,P值小于0.05;两组并发症对比价值不明显,P值大于0.05。结论Ⅲ期胃癌采取新辅助化疗与术后同步放化疗效果较佳,可提高应用有效性,延长患者生命。

  • 标签: Ⅲ期胃癌 新辅助化疗 术后同步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化疗,对照组在化疗周期结束后采用奥沙利铂维持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周期结束后采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对两组均随访2年,评估治疗效果。以胃癌控制效果评价两组近期疗效;以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评价两组远期疗效;以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病灶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能有效提升病灶控制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毒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培他滨 维持化疗 晚期胃癌 术后复发转移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