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注射用奥美唑钠在7种溶剂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40mg奥美唑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果糖、5%碳酸氢钠溶液、10%葡萄糖酸钙溶液、25%硫酸镁溶液中,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的奥美唑钠的含量,并测定其pH值及观察液体变化,观察温度对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奥美唑钠颜色的影响。结果:注射用奥美唑钠与7种溶剂配伍后,其中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在1h内未出现颜色的变化,但放置3h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的液体由无色变为淡黄色,而果糖、10%葡萄糖酸钙及25%硫酸镁溶液30min后即出现了颜色的变化以及沉淀。在37℃下,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在1h内就出现了颜色变化。结论:奥美唑钠可以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其中以0.9%氯化钠注射液最佳,但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要注意温度以低于25℃为宜,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h,而果糖、10%葡萄糖酸钙溶液、25%硫酸镁溶液与奥美唑钠配伍禁忌。

  • 标签: 奥美拉唑钠 溶剂 配伍稳定性 时间 温度 PH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泮托唑钠注射给药所致的不良反应,提高泮托唑钠注射给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我院采用注射用泮托唑钠给药出现不良反应的 60 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分别从性别构成、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和脏器受损分布情况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出现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和女性无明显差异; 60周岁以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 60 周岁以下, P<0.05;泮托唑钠注射给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不具有集中性,且会累及多个功能脏器。结论 泮托唑钠临床不合理用药极易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多器官受损,且 60周岁以上的人群是不良反应高危人群,临床治疗中应予以重点关注,采用合理的给药方式进行给药,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安全。

  • 标签: 泮托拉唑钠 注射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依达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奉3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2次,共14天。两组分别于治疗后第14天、28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14天ESS评分为(19.9±5.1),优于对照组(16.1±4.80),(P〈0.05)。治疗组28天ESS评分为(25.8±6.0),优于对照组(21.1±5.6)(P〈0.01)。结论依达奉可明显减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并能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出血 依达拉奉 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采用艾司奥美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筛选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我医院接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患者人数为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四联疗法,观察组将对照组四联方案中雷尼替丁替换为艾司奥美唑,详细对比两组获得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各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HP根除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最终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治疗中添加艾司奥美唑,所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尽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疾病治疗效率。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艾司奥美拉唑 效果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合成头孢定的工艺进行研究。方法:用 7-氨基 -3-脱乙酰氧基头孢霉烷酸和 2,5-二氢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在磷酸盐缓冲液体系中 (20℃, pH 7.0)。结果:利用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催化剂合成抗生素头孢定。合成工艺良好。收率为 90%。结论: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催化和成抗生素头孢定工艺,具有良好的收率,其收率可高达 90%,可以进行大量生产。

  • 标签: 固定化青梅素酰化酶 头孢拉定 合成工艺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颅脑手术较为常见,患者在手术之后通常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在此过程当中,患者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这其中静脉血栓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文章主要分析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且针对性的探讨其护理措施,以求对于更好的降低颅脑手术之后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保证患者顺利康复出院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颅脑手术 深静脉血栓 形成原因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引导下强迫体位患者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需要静脉置管的患者临床资料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强迫体位随机分为A、B组,每组均为30例。A组体位为半卧位静脉置管患者,B组应为端坐位静脉置管患者。结果A、B两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静脉置管术在置管长度、平均耗时、舒适度评分、留置时间、穿刺次数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强迫体位患者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超声引导下 强迫体位患者 深静脉置管术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尿激酶是一种由人尿中或肾细包培养提取的第一代天然溶栓药。其进入人体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发挥融栓作用。较链激酶不同,无抗原性,很少产生过敏反应。临床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尿激酶 治疗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对颅脑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为颅脑术后患者如何预防静脉血栓提供护理参照。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将其按手术日单双号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单号定为常规组,双号定为研究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神经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新型护理模式循证护理,常规组和研究组均予护理干预至出院。术前、术后3天,一周,两周,对比常规组和研究组在本次住院期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1)研究组患者静脉血栓率及并发症率均低于常规组;(2)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均高于常规组,符合(P

  • 标签: 循证护理,颅脑手术,深静脉血栓
  • 简介:长春瑞滨(商品名盖诺)联合顺铂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药物,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该药对静脉刺激性强,浅表静脉注射后57.6%~87%的病人可发生静脉炎,但因病人需要多个疗程的化疗,反复静脉穿刺给药,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病人往往因惧怕而拒绝继续治疗。为此,我科于2003年10月~2004年10月开展经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行静脉置管术(PICC,导管置管术)静滴长春瑞滨,其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长春瑞滨 静脉炎 深静脉插管 静滴 静脉穿刺给药 病人需要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探析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将随机在我院妇科行肿瘤手术患者之间抽选80例进行分析与研究,入院时间的范围为2020年1月~2021年2月,将这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0)及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并且对比两组患者肢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P-选择素和D-二聚体。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明显最低。在手术后3天、7天观察组患者的P-选择素和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关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应该及早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预防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形成,该护理措施可行性较强。

  • 标签: 妇科肿瘤 术后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栓塞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患者拒绝静脉置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将2019年1月-2020年3月的80名肺癌化疗患者作为常规组,2019年1月-2020年3月的131名肺癌化疗患者作为试验组,收集其一般资料参考文献制作问卷调查表,统计并分析肺癌化疗患者拒绝静脉置管的原因。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静脉置管率。结果 共发放211份调查问卷,回收211份,回收率为100.00%。经过调查表显示,占比最高的原因为担心置管影响日常生活,占比88.8%,其次为担心置管风险及并发症,占比78.8%。占比最少为置管禁忌症,仅为7.5%。常规组患者干预后的接受静脉置管的人数为30例,占比37.5%,试验组患者接受静脉置管的人数为80例,占比61.1%,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肺癌化患者拒绝静脉置管治疗的住院原因为担忧置管的带来的风险,故针对患者进行置管的基本知识普及,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改善患者对于静脉置管治疗的恐惧心理,保障生命安全。

  • 标签: 肺癌 化疗 深静脉置管 拒绝置管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ICU 患者54例,并简要分组,分为A组(对照),B组(研究),各为27例,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A组,P

  • 标签: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分析循证护理用于颅脑手术后预防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2021年1月到2021年9月,选取102例颅脑疾病并接受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结局。结果:观察组通过接受循证护理干预之后,其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凝血功能等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用于颅脑手术后预防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显著。

  • 标签: 循证护理 颅脑手术后 深静脉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骨科下肢手术静脉血栓不同分型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在2019年度我院接收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中选取58例,回顾其临床诊治资料,分析总结骨科下肢手术静脉血栓不同分型的预防及护理。结果:本组有14例(24.14%)发生了小腿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皮温下降、肿胀消失、疼痛缓解;有7例(12.07%)发生了下肢髂股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肿胀缓解;有8例(13.79%)发生了混合型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总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00%(29/58)。一个月后对29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DVT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临床需根据骨科下肢手术静脉血栓的不同分型进行个性化预防及护理,以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骨科下肢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不同分型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就预防肺栓塞的护理对策进行研究,评估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患者的时间是2021年2月-2022年2月,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80例,采用电脑随机的模式来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患者分别为40例。对照组应用的是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采用的是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对于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患者的护理结果效果进行讨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的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包括护理满意度,还有症状的评分,相应的治疗效果具备统计学的意义。且P<0.05。结论:对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有着比较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肺栓塞 护理 价值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静脉血栓(DVT)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 将本院2022.1~2023.1收治的82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各含41例的干预组(预见性护理+常规护理)与参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与DVT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无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FIB水平低于参照组,而TT、APTT、PT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深静脉血栓 预见性护理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骨科下肢手术静脉血栓不同分型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在2019年度我院接收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中选取58例,回顾其临床诊治资料,分析总结骨科下肢手术静脉血栓不同分型的预防及护理。结果:本组有14例(24.14%)发生了小腿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皮温下降、肿胀消失、疼痛缓解;有7例(12.07%)发生了下肢髂股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肿胀缓解;有8例(13.79%)发生了混合型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总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00%(29/58)。一个月后对29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DVT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临床需根据骨科下肢手术静脉血栓的不同分型进行个性化预防及护理,以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骨科下肢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不同分型 预防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预防多器官司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老年患者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60例EIC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使用气压治疗仪(双下肢),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经常按摩患者双下肢。疗程各为20d。结果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压治疗仪预防MODS老年患者静脉血栓效果明显,省时节力。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MODS老年患者 气压治疗仪 EICU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急诊综合护理在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价值,旨在降低急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方法:以2018年6月-2020年1月为研究对象纳选时间,共计纳选急性DVT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发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人数均为15例,分别施于急诊常规护理及急诊综合护理,评价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下肢肿痛、重度下肢静脉淤积性改变、肺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经SPASS22.0检验p

  • 标签: 急诊综合护理 急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