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纳洛酮对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盐酸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36例,并用洛贝林,可拉明静脉滴注治疗该类患者30例作为对照,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和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的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观察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53.3%。两组疗效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通气功能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PaO2上升及PaCO2下降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盐酸纳洛酮时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治疗效果可靠。

  • 标签: 治疗 疗效 纳洛酮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并发症
  • 简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及心源性猝死,是冠心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冠状动脉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的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造成冠脉闭塞是ACS的发病机制已成为共识。目前认为,炎症反应在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和破裂中起重要作用,现已证实细胞因子、粘附分子、C反应蛋白、CD40-CD40L、金属蛋白酶(MMPS)、核因子κB、孕相关血浆蛋白-1(PAPP-1)等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主要细胞成分如血管内皮细胞、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炎性标志物 粥样斑块 危险分层 ACS 血清
  • 简介:随着放射技术与核技术的广泛利用,引起的放射损伤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因此,加强对放射防护药物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来,放射损伤防治药物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现择重要者简介如下。1含硫抗放射药物的研究含硫抗放射药物研究以氨巯基类药物为主。WR-2721的有效辐射防护剂量接近其耐受剂量,限

  • 标签: 放射损伤 药物研究 抗放射药物 辐射防护作用 辐射防护剂 放射防护作用
  • 简介:腰人上椎问盘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研究历经四十年,已经有良好前景:长期沿习采用椎问盘摘除术和/或椎间融合术,常引起诸如下腰痛、腰椎不稳、脱位和邻椎代偿性退变等并发症。为了术后获得活动性腰椎和减少并发症,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问盘病变,是目前最佳的措施。从各种假体的设汁、病例选择、并发症和疗效对比,认为sBⅢcharit'e假体的疗效比较稳定。

  • 标签: 椎间盘病 腰椎 人工椎间盘
  • 简介:FK506是1979年从日本筑波地区土壤中一种链霉菌株发酵产物中的分离出来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红霉素族).1984年由日本藤泽药品株式会社(Fujisawa制药有限公司)正式生产上市.其分子式为C44H69NO12.H2O,分子量为822.05.大量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发现,它具有与环孢霉素A(CSA)相似而更广泛的免疫抑制作用,效力比CSA高10~100倍[1],而毒副作用比CSA更少.

  • 标签: FK506 免疫抑制剂 器官移植
  • 简介:本文综述了干细胞动员的发展史。动员外周血干/祖细胞的特点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优势,介绍了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方法与影响异基因干细胞的动员的因素。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移植 动员
  • 简介: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均依赖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近年来,大量的针对肿瘤血管形成的药物已进入临床实验与应用,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成为恶性实体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本文概述了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的机制与方法,并就该方法的发展方向与策略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血管生成 实体瘤 肿瘤血管生长因子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 简介:一氧化氮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了多种生理功能,起着细胞间信息传导作用,其与吗啡依赖和耐受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一氧化氮(NO)的合成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实验发现,在吗啡依赖大鼠体内一氧化氮及合酶含量、活性明显降低,催促戒断后各指标迅速上升,而NOS抑制剂能显著抑制这些症状.这进一步证实NO参与了阿片类药物依赖和耐受的产生和发展,并且提示NOS抑制剂可用于阿片类药物脱瘾治疗.本文依据国内外文献对NO影响海洛因依赖戒断的原理及几种常见L-精氨酸衍生物NOS抑制剂在吗啡戒断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对NO以及NOS抑制剂作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一氧化氮 一经氮合酶 吗啡 依赖 耐受 NO
  • 简介: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骨创伤后组织修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本文概述近年来在生长因子、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三方面进展对骨创伤后组织修复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促进作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骨形成蛋白(BM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在骨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基因治疗将在软组织修复、骨形成和神经再生方面发挥作用.组织工程化骨与软骨、皮肤、血管等研究也将对骨科创伤修复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骨创伤 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组织工程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本文系统的回顾了若干传统的图像分割技术,包括基于灰度直方图的技术及基于空间细节的各种技术,也介绍了若干新的分割方法,如基于模糊集理论的方法,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方法以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等。同时也对分割结果的评价等作了概要介绍。

  • 标签: 图像分割 模糊集 分割 多分辨率分割 人工神经网络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的中心也从原来单纯的治疗疾病的护理模式转变为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高质记录片量的整体护理模式。从重视疾病的向康复保健和预防方面转化。重视社会生活和环境因素对疾病变化的影响,注意调动患者主动参与护理的积极性。那么,为了提供适合患者情况的个体化护理,护士就必需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需要,促进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但是要怎样与病人交流沟通,又需要注意哪些和方法,下面就谈一点笔者的体会。

  • 标签: 交流沟通 住院病人 护理模式 整体护理 个体化护理 医学模式
  • 简介:c-kit基因是酪氨酸激酶家族Ⅲ类的成员之一,参与包括造血和肥大细胞的发生与发育、细胞凋亡及恶性造血等多个复杂的生物过程,但其确切的作用机理目前仍未明了。最近研究发现,c-kit基因主要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表达,而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则不表达。在AML,尤其是在不成熟细胞型(M0,M1,M2)血清s-kit受体明显升高,化疗后则恢复至正常水平。c-kit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粒变期也明显升高,相反在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其受体水平降低。上述研究提示血清受体水平反应了某些造血系统疾病的病理状态。有证据表明c-kit具有致白血病能力。基因转染发现,c—kit持续性表达增加了32D细胞的致白血病潜力;CML的P210能替代SCF和P145c—kit的作用。c-kit的持续激活可导致bcr/abl阳性造血祖细胞长期存活。与正常对照相比,骨髓增生性疾病c—kit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最近发现SCF,c—kit的配体,诱导的细胞凋亡耐受与AML患者化疗疗效有关。SCF能减少AML常用化疗药物诱导的人CD34^+白血病细胞凋亡,用McAb阻断c-kit受体,可逆转SCF对化疗诱导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本文综述c-kit在恶性血液病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目的在于促进白血病发病机制、诱导分化和治疗的深入研究

  • 标签: C-KIT 恶性血液病 干细胞因子 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进展胃肠癌并明显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围手术期支持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营养指标及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A组血浆前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体重的变化均优于B组,血浆白蛋白的变化两组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手术总并发症和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进展期胃肠癌并明显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手术并发症尤其是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且是后者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进展期 胃肠癌 围手术期 营养支持 临床研究 并发症
  • 简介:血液透析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为数以百万计的肾衰竭患者提供了肾脏替代治疗的手段。尽管人们在血液透析技术与合并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状况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美国、欧洲各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制定了各自的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指南,旨在使治疗规范化、改善透析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血液透析技术 预后 血液透析患者 临床实践指南 肾脏替代治疗 治疗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