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然而,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术后出血、血栓形成和脑梗死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为了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风险,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应运而生。本文将综述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Surpass 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中药封包装置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以随机抽签法将2021年6月-2022年5月在叙永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就诊的2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原始中药封包装置和新型中药封包装置(专利号:ZL2019 2 2245338.4)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烫伤情况及温度测试评分和主观感受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89.00%)相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00%)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烫伤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0%(P<0.05);与对照组(87.00%)相比较,观察组医护主观感受实用率(96.00%)明显较高(P<0.05),且观察组温度测试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新型中药封包装置应用于临床,能有效降低烫伤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实用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新型中药封包装置 安全性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一件式造口袋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在大便失禁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对危重患者大便失禁肛周皮肤保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9月本院126例大便失禁的危重患者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实验组采用一件式造口袋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收集粪便并保护肛周皮肤,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保护肛周皮肤。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程度肛周刺激性皮炎治疗效果、平均每天护理费用、平均每天护理时间。结果实验组病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肛周刺激性皮炎治疗效果分别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每天护理费用、平均每天护理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一件式造口袋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收集大便失禁危重患者的粪水,能预防肛周皮肤损伤,促进肛周刺激性皮炎的愈合,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了护理成本,效果满意。

  • 标签: 造口袋 负压吸引装置 大便失禁 危重病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植入式给药装置与外周静脉穿刺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乳腺癌化疗患者 62例,其中实验组实施植入式给药装置行化疗 42例,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穿刺行化疗 20例,分别统计两组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4.8%,明 显低于对照组30%,实验组置管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植入式给药装置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静脉通路的安全性,降低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置管后生活质量,是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的理想同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癌化疗 植入式给药装置(静脉输液港) 外周穿刺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便携式集尿装置在24小时尿标本采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 要】分析PICC并发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皮肤损伤(CASI)的具体原因,以PICC并发CASI的原因作为依据对护理期间各种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制定优化和改进的护理措施,并总结相应的护理体会,以便为后期临床进行护理干预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CASI PICC 原因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用于静脉留置针的二次固定装置在手术室静脉留置针的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慢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输液固定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二次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术中给药满意度、患者术后留置针保留满意度、术中管道堵塞发生例数、意外脱管发生例数、压力性损伤发生例数。结果 观察组静脉输液牢固性、术中操作影响、意外脱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用于静脉留置针的二次固定装置在手术室静脉留置针固定有显著效果,对于提高手术患者静脉输液固定有重大意义,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用于静脉留置针的二次固定装置 静脉留置针 意外脱管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灸疗装置在灸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本次病例的初始收治时间和结束收治时间分别为2021年1月和2022年12月,试验病例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我院选取病例共70例,采取随机化分组的方式,确保两组患者的人数、相关临床资料与数据一致,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病例数均为35例,治疗方法是两组唯一的变量,对照组行患侧肢体功能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灸疗装置辅助治疗,试验中统计记录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肩关节评分和患侧上肢握力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肩关节评分和患侧上肢握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结果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77.14%,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较高,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灸疗装置治疗,加快了上肢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大大提高。

  • 标签: 灸疗 上肢功能 乳腺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对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预防作用。方法:纳入我院 2017年 02月 -2019年 02月间的宫颈癌患者,共 70例,经计算机的筛选后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均 35例,在宫颈癌术后,前者进行常规护理,后者结合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进行护理,比对下肢 DVT和凝血功能情况。结果:下肢 DVT发生率 [观察组( 2.86%)<对照组( 22.86%) ], P< 0.05;观察组 PT(凝血酶原时间)、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而 D-D( D-二聚体)和 Fbg(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宫颈癌术后护理中,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预防下肢 DVT,改善凝血功能,推荐推广。

  • 标签: 宫颈癌 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 术后预防 DVT
  • 简介:目的总结使用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胫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8年6月~2001年1月所做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和胫骨骨折的病人76例,其中股骨30例,胫骨4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中股骨均采用开放复位,胫骨闭合复位26例,开放复位20例,未使用C型臂X光机透视.术后病人即刻行邻近关节功能活动锻炼.结果30例股骨干骨折3个月内临床骨愈合;46例胫骨骨折6个月临床愈合.胫骨、股骨病人中有30例远端锁钉未能锁上,无断钉断针及感染发生.全部病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达正常的90%~100%.结论操作简单,不需电视X光机透视,易于推广.内固定稳定可靠,抗疲劳度好,能早期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功能.

  • 标签: 瞄准装置 交锁髓内针 下肢骨折 开放复位 功能锻炼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将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连接于便携式氧气瓶,使之应用于临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外出检查。方法采用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与便携式氧气瓶妥善连接。将40例需要进行院内转运或外出检查的老年危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便携式氧气瓶本身附带的氧气湿化装置与氧气瓶相连接。观察组采用笔者所研制的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与便携式氧气瓶相连接。结果两组在负责转运的护士的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氧气湿化装置更换便利度、转运过程中吸氧管的脱管率等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性吸氧装置连接于便携式氧气瓶,能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一次性吸氧装置 便携式氧气瓶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CR4500型内镜用CO2送气装置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纳选本院2020年4月初始,截至2021年4月接受结肠内窥镜检查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计算机1:1随机数列分布分设对照组(n=62例,空气注气),研究组(n=62例,CO2注气)。比对两组结肠镜操作情况及肠管扩张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操作成功率、肠道准备评分、术者满意评分、操作时间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均P>0.05),在检查60min后,对照组患者肠管扩张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中应用CR4500型内镜送气装置,安全价值较高,且可降低术后肠管扩张程度,提升舒适度,可推广。

  • 标签: CR4500 CO2送气装置 结肠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际线内小切口联合可吸收内固定装置在颧弓骨折中的应用,评价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对照分析将60例颧弓骨折患者分成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20例。实验组行发际线内小切口并使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进行骨折断端固定;对照组1行发际线内小切口,使用常规钛板钛钉进行固定;对照组2行耳屏前切口,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进行骨折断端固定。术后从患者满意度、开口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综合评估四个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术后6月开口度与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临床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行发际线内小切口联合可吸收内固定装置治疗颧弓骨折,具有创伤小,伤口隐蔽,无需二次手术取出,患者满意度高等特点,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发际线内小切口 颧弓骨折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 简介:目的总结Bard充填式网塞及成型补片和普理灵疝装置(PHS)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4年10月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5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Bard充填式网塞及成型补片462例,PHS78例。结果全部患者治愈出院。手术时间30-140min,平均45min。平均住院5d。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切口感染。术后疼痛轻微,仅7例应用止痛药物。术后并发尿潴留11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皮下及阴囊血肿、浆液肿8例。随访时间3—82个月,复发2例。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解剖缺陷具有针对性,符合生理,创伤小,修补可靠,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两种修补材料各有特点,针对性选用能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 标签: 老年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Bard充填式网塞及成型补片 普理灵疝装置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心血管介入治疗后采用血管闭合装置进行股动脉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究。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 2018 年 06 月 -2019 年 06 月收治的接受血管闭合装置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 200 例,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100 )和实验组( n=100 ),选用不同的止血方式干预两组患者,对比其临床效果。 结果: 经对比研究,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住院指标显著提升,其干预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应用血管闭合装置干预心血管介入治疗后股动脉止血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止血,且效果绝佳,病可以使患者的运动能力快速恢复,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血管闭合装置 心血管介入治疗 股动脉止血 安全性和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单孔装置Iconport在经脐单孔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绕脐弧形切口约2.5cm,开放法进腹,使用单孔装置Iconport实现切口密封,常规直线型腹腔镜器械经操作孔置入施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毕标本在单孔装置保护下取出体外,切口分白线和皮肤两层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结果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0min。术后住院2-4d,平均3d。术后1周切口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以下。30例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2个月,无出血、粪漏、肠梗阻、腹腔残余积液等并发症,恢复良好,患者对切口美观效果满意。结论自制单孔腹腔镜装置Iconport使单孔腹腔镜手术操作难度下降。

  • 标签: 经脐 自制单孔装置 Iconport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 简介:目的为临床合理选用无张力疝修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上应用较广的疝环填充式修补术(Rutkow术式)、改良术式(Millikan术式)和普理灵疝装置(PHS)对315例单侧腹股沟疝进行治疗并做随机对比研究。结果Rutkow、Millikan和PHS三组手术时间平均为36min、39min和45min,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5d、1.5d和1.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2/112)、3.8%(4/104)和5.0%(5/99),Rutkow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都高于其它两组。与Rutkow组相比,PHS组手术时间较长(P=0.043),但住院时间短(P=0.007),术后并发症发生少(P=0.008);而Millikan组手术时间较PHS组短(P=0.048),在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36个月,306例获有效随访,共有3例出现复发,复发率〈1%(3/306),其中Rutkow组有2例,Millikan组有1例,PHS组至今尚未出现。结论三种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式均取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各有优缺点,需“个体化”选择。

  • 标签: 腹股沟 外科手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接灌流器的一体式血液循环管路装置的设计方案与应用;方法:一种用于连接灌流器的一体式血液循环管路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在传统的血液循环管路装置的基础上,通过控制管,动脉端止液夹,灌流器静脉连接管。血液治疗两小时后,先用补液侧支回输生理盐水至动脉端止液夹,关闭动脉端止液夹,将预充好的灌流器动脉连接管与灌流器连接,将灌流器的第一连接管与灌流器静脉连接管连接,并打开侧支夹,开始串联式透析灌流治疗。结果:我科在自从开始应用一体式血液循环管路装置50例,无1例发生血液污染现象;结论:一体式血液循环管路设计方便简单、安全有效、并且可以减少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循环管路 设计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