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的变化。方法: 选择在 2017 年 9月至 2019 年 8月被我院肛肠科收治的 80例直肠肛门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肛瘘类型分组,其中高位肛瘘患者纳入 A组,低位肛瘘患者纳入 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直肠静息压( RRP)、肛管最大收缩压( 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 ALCT)、肛管静息压( ARP)等直肠肛门反射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手术治疗后患者 RRP、 AMCP、 ARP等指标有所下降,其中 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大于 B组,经 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ALCT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直肠肛门瘘手术后可引起肛管内外括约肌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直肠肛门反射下降,尤其对高位肛瘘患者影响程度更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直肠肛门瘘 手术治疗 直肠肛门反射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我院经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给予观察组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并分析整合引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18.75%(P

  • 标签: 心血管介入术 迷走神经反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心脏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本院自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的10例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抢救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经过抢救护理之后,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并成功康复出院。结论:并发症可以有多种因素引起,所以需强调全程护理,对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积极做好相关的监测以及护理工作。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术 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心血管介入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心血管介入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49例,一组为参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另一组为干预组,采取干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满意度的95.92%高于参照组的73.74%,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6.12%低于参照组的22.44%。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患者护理时,采取干预护理模式,能够得到更高的满意度,减少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血管介入术 迷走神经反射 干预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一些患者在做完腿骨手术后,需要用到护理装置。本文对腿骨手术护理装置进行了探究。

  • 标签: 腿骨 护理装置 横杆 纵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加压装置应用于介入术后压迫止血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 40例介入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20例。对照组用传统方式压迫止血,观察组则予以自制加压装置止血。比较两组并发症(穿刺处出血或渗血、压迫处疼痛、皮肤破损、局部皮肤过敏等)及患者对止血舒适率与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止血舒适率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制加压装置应用于介入术后压迫止血中,相比传统方式压迫止血,一方面可以减少穿刺处出血或渗血、压迫处疼痛、皮肤破损、局部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止血舒适度与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自制加压装置 介入术 压迫止血 并发症 舒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引流装置在手汗症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2012年 8月至 2020年 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手汗症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患者使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作为对照组( 35例),另一组使用负压球引流作为实验组( 30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患者在院时间。结果 使用负压球引流的患者无论在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方面都比有水封瓶引流的患者短,两组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负压球细管引流对于手汗症术后快速康复推进有较好的作用。

  • 标签: 手汗症 负压球 快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装置改良前后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应用改良氧气雾化吸入装置的气管切开患者 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 应用 常规氧气雾化吸入气管切开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以及痰液黏稠Ⅲ度、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气道湿化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痰液黏稠Ⅲ度、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改良氧气雾化吸入装置应用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可以提高气道湿化满意效果,而且可以减少痰液黏稠Ⅲ度、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发生,值得应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氧气雾化吸入装置 改良 气道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新型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3月应用自制新型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的患者 40例作为观察组,而同期应用常规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式的 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拔针时疼痛评分。 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拔针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制新型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应用在临床中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拔针时疼痛,值得应用。

  • 标签: 自制新型装置 静脉输液针头固定 一次穿刺成功率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中国有大量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患者普遍优选微创手术治疗,而目前在国内绝大多数医院使用的微创深部打结装置均为推结器,无专用的机械打结装置,造成打结不便,例如在瓣膜手术中由于微创深部手术打结一致性不好,容易滑结,形成瓣周漏,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EASY-KNOT打结装置,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它为外科医生提供一种简便、快捷、可靠的打结方法,解决了目前微创手术中打结难、易滑结、一致性不好的问题。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微创深部手术 打结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安全输液器保护装置的设计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5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 40例分组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20例。对照组用普通输液器静脉输液,观察组则应用自制安全输液器保护装置完成静脉输液。比较两组输液不良事件与患者对输液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率为0,对照组为 25.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对输液满意率为 100.00%,对照组为 7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自制新型安全输液器保护装置在静脉输液中切实可行,安全性好,患者满意率高,值得应用。

  • 标签: 静脉输液 新型保护装置 安全输液器 不良事件 满意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心血管介入治疗后采用血管闭合装置进行股动脉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究。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 2018 年 06 月 -2019 年 06 月收治的接受血管闭合装置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 200 例,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100 )和实验组( n=100 ),选用不同的止血方式干预两组患者,对比其临床效果。 结果: 经对比研究,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住院指标显著提升,其干预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应用血管闭合装置干预心血管介入治疗后股动脉止血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止血,且效果绝佳,病可以使患者的运动能力快速恢复,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血管闭合装置 心血管介入治疗 股动脉止血 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