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在古代,首衔环是中国所独有的。除去独有的造型、材质、色泽以外,首具有独特的隐含寓意——辟不祥,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中国历代装饰文化的一个缩影,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顽强的生命力。18世纪,西欧流行洛克克风格,出于对神秘的东方文化的崇拜,中国许多装饰样式被广泛运用到西欧洛克克风格的建筑上,其中就包括首衔环,并被大肆推崇,可见其魅力之大。

  • 标签: 中华传统文化 装饰文化 18世纪 东方文化 中国 风格
  • 简介:位于成都市永陵路的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的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永陵,于1942年在冯汉骥先生的带领下发掘。永陵是我国目前所知惟一的地上皇陵,墓室建筑于地表之上。

  • 标签: 出土 五代十国时期 成都市 陵墓 蜀国
  • 简介:我国的制瓷史上,窑具种类丰富多样,历代瓷器烧工艺风格独具特色,时代特征比较明显。不同的烧工艺有其各自产生的时代背景,都会通过遗痕的形式在瓷器上留下时代的烙印。

  • 标签: 瓷器 装烧工艺 瓷器鉴定 工艺风格
  • 简介:申明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浙川县,遗址堆积从仰韶文化时期延续到战国中晚期。发掘过程中从不同时期的灰坑中浮选出了41份植物炭化遗存,分别来自龙山、西周、春秋、战国四个时期。共发现炭化果实、种子380粒,其中包括粟(Setariaitalica)、黍(Panicummiliaceum)、小麦(Triticumaestivum)、青稞(HordeumvulgatevaEcoeleste)、水稻(Oryzasativa)五种农作物的炭化籽粒及1粒疑似大麦(Hordeumvulgare)的颖果。其他可鉴定的种属还包括野大豆(Glycinesoja)、紫苏(Perillafrutescens)、芸苔属(Brassicasp.)、萝卜属(Raphanussp.)、石荠苎属(Moslasp.)、拉拉藤属(Galiumsp.)、车前属(Plantagosp)、狗尾草属(Setariasp.)等。浮选结果表明,龙山及春秋时期,粟均为最重要的农作物,但小麦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至战国时期,小麦已与粟并列,成为主要作物之一。

  • 标签: 申明铺遗址 浮选 植物遗存 古代农业
  • 简介:<正>河南地处中原,古代文化发达,保存了丰富的古代建筑。然而,由于自然灾害及人为的破坏,元代及其以前的木构结筑保存至今者甚少,这对系统地研究河南古代木结构建筑造成极大的困难。近年来,笔者利用工作机会,在地方文物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下,深入山乡,对过去发现的几座元代木结构建筑作了比较详细的调查,同时也新发现了几座元代木结构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分布在豫北焦作市所辖各县市,嵩山地区少有发现,总计12座。就建筑形式而言,可分为

  • 标签: 天王殿 河南元代木结构建筑 补间铺作 明清 登封县 木构建筑
  • 简介:<正>1978年,徐州博物馆在徐州市铜山县驼龙山南坡一座汉代砖室墓出土了一把五十炼钢剑。(图一)剑锋部稍残,通长109厘米,原有鞘,为苎胎髹漆,已朽附剑上。剑的正面有隶书错金铭文一行:“建初二年蜀郡西工官王愔造五十涷□□□孙剑□”,另剑镡内侧阴刻隶书“直千五百”四字(图二)。这把创的组织品位、工艺制作水准之高在我国尚属罕见,特别是剑上文字更为珍贵,对于研究四川、徐州两地冶铁业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实物价值。

  • 标签: 四川 徐州博物馆 徐州市 冶铁业 砖室墓 铜山县
  • 简介:2006年5月,淮北市濉溪县四乡隋堤上出土了几十斤宋钱,被泉友购得。现从中撷选品相较好的四枚白铜钱、两枚铅质钱介绍如下:

  • 标签: 濉溪县 淮北市 宋钱 出土 简介 铜钱
  • 简介:瓷碗瓷窑遗址位于达州市通川区,发掘发现窑炉6座,出土完好与残损瓷器、窑具等遗物200余件,其时代从南宋晚期一直延续到元初.就窑系而言,应是在自身基础之上,受到陕西、重庆、广元等多个地区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 标签: 瓷碗铺 窑炉 瓷器
  • 简介:为了对一件六朝初期的铜鎏金首衔环进行保护,运用x光透视、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仪器对其鎏金层和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得知鎏金层含有较高的金元素并有部分的汞元素,由于汞元素的存在,进一步验证了其为鎏金器。根据浅绿色锈蚀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浅绿色锈蚀是有害锈氯铜矿(Cu2(OH)3Cl),必须对其进行除氯处理。而覆盖鎏金层的绿色锈蚀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中所示氯离子含量并不明显,并根据红外光谱的分析确认其为无害锈孔雀石(Cu(OH)2·CuCO3),但其影响了首鎏金层艺术欣赏价值,需采取措施将其清理,对位于首背面的则给予保留。保护修复过程中,尝试了先用去离子水浸渍填充鎏金文物毛细管后,再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快速处理覆盖鎏金层的绿色锈蚀,达到了预期效果。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把首左面鎏金层清理出来。

  • 标签: 铺首 铜鎏金 覆盖分析检测
  • 简介:1引言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的两汉时期,经历了西汉、新莽、东汉三个朝代。伴随着政权的更替,其间实行了多次币制改革,铸行了刀、布、圜钱等形制各异、轻重不等、币值不同的青铜货币。而钱币铸造也是石范、铜范、叠铸等多种工艺并行^①,甚至翻砂工.艺也似乎初显端倪。迄今为止,已有较多学者对两汉青铜钱币的合金成分进行了研究。

  • 标签: 两汉时期 钱币铸造 金相分析 成分 出土 遗址
  • 简介:土公台墓地位于荆门市沙洋县十里镇王场村八组一南北向的岗地上。为配合襄荆高速公路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荆门市博物馆,在此共发掘西汉中晚期墓葬21座,出土了一批西汉时期文物,为研究该地区的汉代墓葬提供了新材料。

  • 标签: 荆门 土公台 西汉中晚期 墓葬
  • 简介:磁村窑是中国古代山东地区重要的窑址之一,窑具与烧工艺的研究对于了解窑址不同时期的产品及生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磁村窑窑具进行分类介绍,并分析了窑址各类烧方法及其发展演变特点,认为,磁村窑由最初的窑具支烧向匣钵套烧、支圈覆烧演变,最终大量生产涩圈叠烧器物,其生产区域由北向南转变;该窑址具有民窑的生产特点,与山东乃至河北、河南诸窑址关系密切。

  • 标签: 磁村窑 窑具 装烧工艺
  • 简介:<正>一九八二年以来,洪湖市博物馆考古工作队以及荆州地区博物馆和洪湖市博物馆联合考察队多次深入该市黄蓬山地区开展文物普查、复查工作。其间,根据以前所获得的考古材料,重点对小城濠、大城濠和万塌三处古代城址、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现将工作情况概述如次:小城濠遗址城址位于洪湖市新堤镇东北21公里,西约200米与黄蓬主街平行,东北部被大城濠城址打破,南距长江1.5公里,北距内荆河400米,今属洪湖市乌林镇境域(图一;图二∶A).

  • 标签: 城濠 新石器时代遗址 博物馆 湖北省 残片 考古工作
  • 简介:2003年12月,为配合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东生活区七号楼施工,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对施工区内的4座唐代墓葬进行了发掘,出土了瓷器、陶器、铜镜等随葬品,其中出土的两件"盈"字款瓷器,为邢窑白瓷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 标签: 邢台市 唐代 墓葬 发掘简报 地理位置 考古研究
  • 简介:本刊总第10期发表了《我国采用雕刻凹版印钞的最初阶段》一文,台湾《泉坛》第11期刊载了《第一套自行设计雕刻凹版印制的纸币》,这两篇海峡两岸的宏文,阐述了我国第一家雕刻凹版印钞厂的创建与发展,内容丰富,是第一手资料。我1953年到北京时,在钞商沙伯泉处得到该厂的一些资料,今小作补充,讲一段该厂“创业之难,守成之匪易,可不慎哉”的故事。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的国家银行,以及较大的商业银行发行的钞票,大都向国外定制,因此该局业务不振,有一时期以印刷邮票为主要业务之一。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国民政府交通部认为该局印刷不精,竟将邮票向国外定印,以致该局发生危机。是年冬沈能毅任财政部印刷局局长,为了振兴业务,发扬该局的特长,采取了几项有力的措施。例如为了

  • 标签: 国民政府交通部 沈能毅 北京时 发生危机 海峡两岸 印刷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