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穿孔介导的局部基因治疗对兔下颌骨牵引区新生骨中Wnt3a和β -连环蛋白(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2019年9—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实验室进行实验,新西兰大白兔48只分为对照组、基因治疗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6只。3组动物双侧下颌骨截骨后4 d以0.8 mm/d速度行下颌骨牵引,连续牵引7 d进入固定期。对照组只行牵引;基因治疗组在牵引开始时在牵引区局部注射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并给予电穿孔刺激;生理盐水组在牵引开始时,在牵引区局部注射与基因治疗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后,施加电穿孔刺激。3组分别于牵引结束、固定7、14、28 d取牵引区新生骨骨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查Wnt3a和β-catenin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Wnt3a和β-catenin主要定位于骨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胞质和胞核中。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查结果显示,Wnt3a和β-catenin表达在牵引结束时达高峰,随着牵引张力的消失,逐渐降低。经基因治疗干预后,Wnt3a和β-catenin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基因治疗组在各时点Wnt3a、β-catenin表达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3,P<0.01)。结论基因治疗促进牵引区新生骨Wnt3a和β-catenin表达,以此调节骨重建系统的平衡,从而促进牵引区新骨生成。

  • 标签: 骨痂 基因治疗 牵引成骨 Wnt3a β-连环蛋白
  • 简介:目的了解家兔烫伤后早期下水肿液中白蛋白的浓度变化,分析其规律。方法采用成年雄性新西兰家兔3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7只。实验组家兔背部制成8%TBSA的Ⅲ度烫伤,同时下注射人血白蛋白作为示踪白蛋白,于伤后2、4、8、16、24、48、72h取血液标本1.5mL;对照组家兔除不予烫伤外,其余处理同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示踪白蛋白的浓度,以生化分析仪检测家兔血清白蛋白的浓度。采用3P97实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拟合模型并计算示踪白蛋白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实验组家兔伤后各时相点示踪白蛋白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于伤后8h达峰值[(421±10)μg/L]。(2)实验组家兔血清白蛋白浓度呈先下降后回升趋势,对照组浓度变化不大。(3)实验组家兔示踪白蛋白的分布相半衰期(4.0271h)约为对照组(12.0907h)的1/3,曲线下面积(22336.38μg·h·mL^-1)则约为对照组(5827.77μg·h·mL^-1)的4倍。结论正常情况下,皮下组织中的白蛋白可以回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出现明显炎性反应(如深度烧伤)后其白蛋白回吸收更早、更快、量更大;烧伤后早期白蛋白经血管外渗的同时也存在回吸收入血的现象。

  • 标签: 烧伤 药代动力学 白蛋白 痂下水肿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深Ⅱ度烧伤后24h内进行削术在老年患者中的疗效,并进一步分析其对患者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75例老年深Ⅱ度烧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的不同削时间分为对照组35例、早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为烧伤3~5d接受削治疗,早期组患者烧伤24h内完成削治疗。结果早期削治疗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早期组一次性植皮成活率达到92.5%,并发症发生率为15.0%,均优于对照组P<0.05;削治疗5d时,早期削组患者在TNF-α、IL-8、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烧伤24h内进行削治疗明显能改善深Ⅱ度烧伤老年患者的炎性反应现状,避免了创面加深,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 标签: 深度烧伤 早期 削痂 炎性反应 疗效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得佑术后冷敷凝胶对大鼠实验性骨折后促进骨生长的作用, 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 40 只 3 月龄 SD 雌性大鼠制成左侧胫骨骨 折模型,并以克氏针固定。造模结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20 只。自术后第 1 天开始,实验组采用得佑术后冷敷凝胶外敷骨折部位,每天 2 次,共 28 d,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分别于术后 7 d、14 d、 21 d 和 28 d 每组各处死 5 只大鼠,取左侧胫骨分别进行 X 线、组织学及 Micro-CT 检查。 结果 实验组骨体积和密度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得佑术后冷敷凝胶能够促进大 鼠骨折后软骨骨向骨性骨转化,提高骨密度及促进骨生长,促进断骨愈合。

  • 标签: 得佑术后冷敷凝胶 骨痂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实施有限切开外固定架固定配合专利中药接骨方的治疗效果。方法:择30例患者,分为常规、观察两组(n=15),前者有限切开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后者有限切开外固定架固定配合专利中药接骨方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常规、观察组关节功能相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不同时期进行切削植皮术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以2019年12月~2022.3期间收治的82例手部深度烧伤创面患者为例,按照治疗时间不同分成早期手术组(伤后3天到5天进行切削植皮术,41例患者共71只手)、晚期手术组(伤后7到14天进行切削植皮术,41例患者共69只手),统计创面愈合时间与疼痛情况,统计感染、血肿、形成瘢痕发生情况。结果:晚期手术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早期手术组,VAS评分低于早期手术组,(P<0.05)。晚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早期手术组,(P<0.05)。结论:早期为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实施切削植皮术,可帮助患者加快创面愈合,缓解疼痛感,避免发生感染、血肿等并发症。

  • 标签: 手部深度烧伤 不同时期 切削痂 植皮术 治疗 效果对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不同时期进行切削植皮术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以2019年12月~2022.3期间收治的82例手部深度烧伤创面患者为例,按照治疗时间不同分成早期手术组(伤后3天到5天进行切削植皮术,41例患者共71只手)、晚期手术组(伤后7到14天进行切削植皮术,41例患者共69只手),统计创面愈合时间与疼痛情况,统计感染、血肿、形成瘢痕发生情况。结果:晚期手术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早期手术组,VAS评分低于早期手术组,(P<0.05)。晚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早期手术组,(P<0.05)。结论:早期为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实施切削植皮术,可帮助患者加快创面愈合,缓解疼痛感,避免发生感染、血肿等并发症。

  • 标签: 手部深度烧伤 不同时期 切削痂 植皮术 治疗 效果对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的人工气道护理对降低患者气道内痰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抽选出2023年1月~2024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建立人工气道),从中随机抽选出80例患者,并且以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展开针对性人工气道护理。对比2组患者痰、气道阻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气道内痰发生率和气道阻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人工气道护理服务,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气道内痰发生率,有利于解除痰液粘稠度,并且减少气道阻塞发生,对患者的病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针对性 人工气道护理 痰痂发生率
  • 简介:【摘 要】目的:评析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联合采用削植皮术和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并分析相关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6月-2022年7月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分组处理后其均接受创面修复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削植皮术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采用削植皮术+负压封闭引流术,且患者治疗期间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创面愈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联用削植皮术+负压封闭引流术,并辅以优质护理可起到优质的效果,上述措施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修复效果,这证明上述干预措施的应用可促进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削痂植皮术 负压封闭引流术 深度烧伤 创面修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凝胶敷料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磨削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5年11月—2019年8月,淄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深Ⅱ度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磨削术后进行相应治疗的水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84例,男67例、女17例)和单纯凡士林油纱组(84例,男65例、女19例),其年龄分别为(31±16)、(35±17)岁。每3~5天换药1次,对于创面超过21 d未愈合者或未超过21 d但创面位于关节部位后期可能影响功能活动者,取自体躯干或大腿刃厚或中厚皮片行植皮术。术后持续动态观察创面大体情况直至创面愈合;术后前4次换药时评估敷料粘连程度并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估疼痛程度,计算术后3、6、15 d换药时的创面愈合率,计算入院时及术后3、6、15 d换药时创面分泌物/清洗液细菌培养阳性比例,记录换药次数,计算手术植皮率,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随访6个月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瘢痕增生情况。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Bonferroni校正。结果术后观察期间,水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患者内层敷料较容易去除、疼痛轻微,创面湿润且分泌物较少,创面愈合较快;单纯凡士林油纱组患者内层敷料去除时粘连较明显、疼痛感较强、有渗血,创面分泌物多于水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创面愈合较慢。与单纯凡士林油纱组比较,水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患者术后前4次换药时敷料粘连程度与疼痛NRS评分均明显降低(χ2=52.625,Z=-10.854,P<0.01);术后3、6、15 d换药时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升高(t=10.347、41.150、167.627,P<0.01);创面分泌物/清洗液细菌培养阳性比例在入院时及术后3 d换药时无明显变化(P>0.05),于术后6、15 d换药时明显降低(χ2=15.616、15.226,P<0.01);换药次数明显减少(t=-11.986,P<0.01);手术植皮率明显降低(χ2=35.850,P<0.01)。水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7.6±2.8)d,明显短于单纯凡士林油纱组的(27.1±3.0)d(t=-21.288,P<0.01)。随访6个月,水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患者瘢痕增生的VSS评分明显低于单纯凡士林油纱组(Z=-11.287,P<0.01)。结论与单纯使用凡士林油纱比较,深Ⅱ度烧伤创面磨削术后应用涂覆水凝胶敷料的凡士林油纱覆盖保湿作用明显,可明显减轻换药时敷料粘连程度和患者疼痛,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创面感染率和手术植皮率,减少换药次数,缩短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有效减轻瘢痕增生。

  • 标签: 烧伤 水凝胶 伤口愈合 敷料 磨削痂术
  • 简介:总结18例重度烧伤患者自体焦作覆盖物加微粒皮移植手术前后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重度烧伤患者于伤后3~7d内切,行焦原位回植加自体微粒皮移植术,通过术前抗休克、保,术后制动,早期采用暴露疗法防止创面渗血影响微粒存活,避免创面受压,观察术后焦原位回植加自体微粒皮移植效果。18例焦原位回植加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患者术后6周的创面愈合率为(85.4±3.9)%,创面愈合时间为伤后(55.6±7.1)d。证明通过对焦原位回植加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的护理,可提高该术式的成功率,用自体焦替代异体皮覆盖移植的方法可行,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度烧伤 微粒皮移植 自体焦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的综合保温措施对大面积烧伤切植皮术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大面积烧伤切植皮术患者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对其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当时的保温措施,将2017年1—10月收治的围手术期接受常规保温的20例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33.5±5.2)岁]设为常规保温组;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围手术期接受规范综合保温的30例患者[男23例、女7例,年龄(35.8±1.4)岁]设为综合保温组,主要在从术前重症监护病房(ICU)准备及转运至手术室、术前手术室准备、术中手术室处理、术后手术室转运至ICU 4个环节控制体温。统计2组患者入手术室体温和术中低体温的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寒战、水疱、溃疡发生情况及术后10 d创面愈合率。对数据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1)综合保温组患者入手术室体温为(36.3±0.4)℃,明显高于常规保温组的(35.6±0.4)℃,t=6.658,P<0.01;术中低体温持续时间为(205±38)min,明显短于常规保温组的(234±42)min,t=2.564,P<0.05。(2)综合保温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23±114)mL,明显少于常规保温组的(490±162)mL,t=4.272,P<0.01;术后苏醒时间为(36±8)min,明显短于常规保温组的(49±17)min,t=3.229,P<0.01。(3)综合保温组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保温组(χ2=28.626, P<0.01),2组患者术后水疱、溃疡发生率相近。(4)术后10 d综合保温组患者创面愈合率为(78.08±0.06)%,明显高于常规保温组的(71.03±0.08)%, t=3.694,P<0.01。结论规范的综合保温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入手术室体温,缩短术中患者低体温持续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

  • 标签: 烧伤 皮肤移植 体温调节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削后在创面上喷EGF联合Meek植皮术修复大面积烧伤的效果。方法选择4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50%<TBSA<85%),其中24例应用切削后在创面上喷EGF联合Meek植皮术作为治疗组,24例应用切削后传统小邮票皮和/或异种皮混合移植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充分利用有限的皮源覆盖了创面,减少了手术操作时间,提高植皮成活率,缩短病程,减少了治疗经费,提高患者的救治生存率,治愈后患者的瘢痕发生及功能障碍的形成明显减少。结论切削后在创面上喷EGF联合Meek植皮术修复大面积烧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切削痂 创面 EGF MEEK植皮术 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切植皮术在老年烧伤患者并发症预防和并发症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2例老年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中晚期肉芽创面刮除分区植皮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切植皮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烧伤患者治疗中,采取早期切植皮术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大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老年烧伤患者 早期切痂植皮术 并发症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时相点切对烫伤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单纯烫伤组(64只)、休克期切组(40只)、非休克期切组(24只)。对照组不作烫伤处理;其他组均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其中后两组分别于伤后36、120h行切植皮术。单纯烫伤组分别于伤后6、12、24、72、120、168、216、288h处死:两个切组分别于伤后72~288h、168~288h(时间间隔同上)处死,留取血液标本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单核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Ⅱ类分子阳性表达率、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IL)4浓度的变化,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伤后6h开始,单纯烫伤组淋巴细胞凋亡率迅速升高,24h达峰值(18.19±1.42)%,之后迅速回落,于伤后72h降至低谷(8.25±0.56)%,随着时间延长又逐渐升高,288h时(17.81±1.99)%接近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168~288h两个切组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单纯烫伤组(P〈0.01)。单纯烫伤组伤后6h单核细胞MHC-Ⅱ类分子阳性表达率急剧下降,伤后24h已低于对照组[(37.2±2.4)%]的20%,之后逐渐升高,伤后288h为(18.8±2.8)%,明显低于两个切组(P〈0.01)。伤后6h开始,单纯烫伤组血浆IFN-γ浓度迅速上升,24h时达峰值(440.8±25.1)ng/L,之后逐渐回落,288h降至低谷(51.3±37.0)ng/L;而IL-4水平则呈线性上升,于伤后288h达峰值(78.1±2.8)ng/L;伤后72~288h单纯烫伤组单核细胞MHC-Ⅱ类分子阳性表达率与休克期切组IFN-γ/IL-4比值呈明显的负相关(r=-0.96,P〈0.05)。结论大鼠烫伤后切能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凋亡,减缓IFN-γ/IL-4倒置的趋势,改善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功能。其中在单核细胞免疫功能恢

  • 标签: 烧伤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单核细胞 抗原呈递 切痂
  • 简介:目的观察烫伤大鼠伤后不同时间切其骨骼肌解偶联蛋白(UCP)2、UCP3mRNA表达水平的异同.方法选用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112只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后分成4组:A组不切,分别于伤后8、24、96、120、168h处死;B组伤后8h切,于伤后24、96、120、168h处死;C组伤后24h切,伤后96、120、168h处死;D组伤后96h切,伤后120、168h处死.测定各组大鼠各时相点的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以及腓肠肌UCP2、UCP3mRNA表达水平.结果(1)血清瘦素水平:A组大鼠伤后24~168h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B、C、D组伤后120h和(或)168h均高于A组(P<0.01).(2)血清TNF-α水平:A组伤后各时相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组伤后各时相点均低于A组(P<0.05或0.01).C组伤后168h低于A组(P<0.05).(3)腓肠肌UCP2mRNA的表达量:A组大鼠在烫伤后8h即已明显升高(P<0.01),24h到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B、C组伤后168h时分别为0.32±0.20、0.35±0.15,明显低于同时相点A组0.71±0.12(P<0.05).各组腓肠肌UCP3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与UCP2类似.结论大鼠严重烫伤后UCP2、UCP3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代谢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休克期切可降低这一表达,降低代谢率.

  • 标签: 大鼠 烫伤 切痂 骨骼肌解偶联蛋白2 骨骼肌解偶联蛋白3 MRN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烧伤后24h内消治疗老年深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共5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在烧伤后24h内给予消治疗,对照组在烧伤24h后给予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指标比较,包括植皮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NF-α、IL-6、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深Ⅱ度烧伤患者,在烧伤后24h内即给予消治疗,可有效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故值得推广。

  • 标签: 深Ⅱ度烧伤 烧伤后24 h 老年 消痂 炎症因子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聚乙烯醇和聚氨酯负压材料用于治疗Ⅲ度烧伤切创面的效果与特性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Ⅲ度烧伤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聚乙烯醇组(男13例、女17例)和聚氨酯组(男14例、女16例)各30例,年龄分别为(34±7)、(35±6)岁,烧伤总面积分别为4.20%(2.23%,4.90%)、3.89%(2.18%,4.76%)体表总面积(TBSA)、切面积分别为2.70%(1.97%,3.42%)、2.87%(2.12%,3.34%)TBSA。患者入院后立即对Ⅲ度烧伤创面行清创术,每日碘伏换药1次。伤后第3天行切术,彻底止血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2组患者分别选取相应的泡沫材料及配套设备行负压治疗,负压值设置为-19.9 kPa,持续负压治疗1周。记录负压材料安装时间。负压治疗1周,记录去除泡沫材料的最大拉力,评估泡沫材料与创面的粘连度;记录去除泡沫材料过程中创面出血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创面肉芽组织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31表达反映血管化情况。检测泡沫材料负压治疗1周与使用前的回弹系数R1/R0比值,记录负压治疗1周内创面渗液引流量,以此表示泡沫材料对创面渗液的引流能力。负压治疗1周,记录创面细菌定植情况、异物残留情况、皮缘湿疹率。对数据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聚氨酯组患者的负压材料安装时间为(14±3)min,明显短于聚乙烯醇组的(18±3)min(t=2.788, P<0.01)。(2)负压治疗1周,聚乙烯醇组患者去除泡沫材料的最大拉力为(6.4±0.4)N,明显低于聚氨酯组的(16.7±0.8)N(t=12.010, P<0.01)。(3)负压治疗1周,去除泡沫材料过程中,聚乙烯醇组患者的创面出血量为(20±3)mL,明显少于聚氨酯组的(59±3)mL(t=50.200,P<0.01)。(4)负压治疗1周,HE染色显示,聚氨酯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增生厚度为(2.3±0.6)mm,明显高于聚乙烯醇组的(1.6±0.4)mm(t=6.667, P<0.01)。负压治疗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聚氨酯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中的微血管管腔数量明显多于聚乙烯醇组;蛋白质印迹法显示,聚氨酯组患者创面的肉芽组织中CD31蛋白表达量(1.00±0.05)亦明显高于聚乙烯醇组(0.42±0.03,t=10.490, P<0.01)。(5)聚乙烯醇组患者泡沫材料回弹系数R1/R0比值为0.39±0.19,明显低于聚氨酯组的0.52±0.16(t=2.975, P<0.01)。负压治疗1周内,聚乙烯醇组患者泡沫材料创面渗液引流量为(1 258±444)mL,明显少于聚氨酯组的(1 658±580)mL( t=3.003, P<0.01)。(6)负压治疗1周,聚氨酯组患者创面的异物颗粒残留数量为(14.14±0.37)个,明显多于聚乙烯醇组的(3.36±0.15)个(t=26.200,P<0.01);2组患者的创面细菌定植水平、皮缘湿疹率相近。结论聚氨酯泡沫材料安装操作方便,相对不易干结皱缩,引流创面渗液能力强,在促进创面血管化和组织增生方面优于聚乙烯醇泡沫材料;对需要保护深部组织、重要器官的创面及炎性水肿明显、污染严重的创面可优先选择该材料。聚乙烯醇泡沫材料不易与创面粘连,减少创面出血和异物残留方面优于聚氨酯泡沫材料;在创面植皮术后固定促使皮片成活、大面积烧伤植皮术前创面床准备及存在深部创腔或窦道等情况下可优先选择该材料。2种泡沫材料在细菌定植和皮肤湿疹防治方面均有待改进。

  • 标签: 烧伤 负压伤口疗法 伤口愈合 聚乙烯醇 聚氨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苗药四块瓦散外敷结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75例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苗药四块瓦散外敷结合小针刀)25例,对照一组(针灸)25例,对照二组(小针刀)25例。观察各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并根据骨性关节炎Lysholm评分标准综合评价本研究疗效。结果:经过一年半的观察和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一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二组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苗药 四块瓦散 小针刀 膝关节炎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