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这件半佛半兽交媾的祖母绿连环欢喜佛,是咸丰年间天竺(印度)觐献给大清朝的,是光绪帝随葬品中的绝世瑰宝。它却落入了洋人之手……

  • 标签: 祖母绿 欢喜佛 光绪帝 咸丰 天竺 随葬品
  • 简介:民国时期由官方组织第一次祭祀陕西黄帝,是在外侮日亟、国难方殷的1935年,距民国建立已经将近24年。相传轩辕黄帝死后,葬陕西省黄陵县县城桥山镇北面的桥山上,故黄帝又称桥。黄陵所在的黄陵县,汉称翟道县,后秦称中部县,此名一直沿用至1944年。这一年,改中部县为黄陵县。民国时代,时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历届政府都顾不上祭祀黄陵。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很快陷入内外交困、穷于应付的窘境,自然视祭谒黄陵为“不急之务”,提不上议事日程。若不是国民党元老、曾任孙中山机要主任秘书的邵元冲,凭借其在国民党内的影响,极力提倡和四处奔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组织祭活动。1933年8月22日,时任国民

  • 标签: 黄帝陵 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党 民族主义 筹备委员会 同官县
  • 简介:<正>这几年,"汉广陵王墓博物馆"这个名字越来越响了。为了事业的长远发展,为更好地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最近市里又给它添了个高雅的名字,叫"汉苑"。正如有的文化人一样,既有姓、名,又有字、号,似乎显得更有品味,更上档次。你瞧,冲着这两个名字,大批的本地人、外地人、外国人,其中不乏名人和政要,纷至沓来,一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 标签: 黄肠题凑 广陵王 文化旅游 葬制 神居山 陈列展览
  • 简介:苍松翠柏护台,敬谒元勋深缅怀。少共旗飘辉日月,金戈马跃斩狼豺。兴邦治国宏谋展,纠错平冤曙色开。雨里青珉高且洁,富华山水忆雄才。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地宫即皇陵的地下建筑,又称“玄宫”,“元宫”或“地下宫殿”,不仅建造得富丽堂皇,而且殉葬众多的奇珍异宝。清朝皇陵地宫,上自皇帝、皇后,下至常在、答应,各有不同规制,但遗憾的是大都未能逃过盗墓匪徒的魔爪。本文作者长期奉职清东陵文物管理处,曾亲身参与各地宫的发掘、清理。本刊将分6期,陆续介绍清理工作的来龙去脉。

  • 标签: 地宫 清东陵 石门 文物局 始末 乾隆皇帝
  • 简介:五.人物纹人物纹有仕女、官员、童子等。纹饰画面有群仙祝寿、玉女献桃、仕女秋千、童子戏莲等。出土织物中(除童子外)人物纹饰较少,一般人物纹都是主题纹饰。

  • 标签: 出土 纹样 丝织 定陵 人物 纹饰
  • 简介:翻开发黄的日历,翻过岁月的栅栏,一座村落带着唐诗宋词的韵律进入不曾设防的视野.古祠斑驳的墙体遗留时间的刻痕,有如一部用小篆书写的史书,见证古村落炊烟里爽朗的笑声和一日三餐丰富的组成.往昔与春天有关的字眼尘封在字典的某个角落,渐绽的绿意诱惑飞翔的思绪,在一本族谱的源头凝滞成诗歌的韵脚.

  • 标签: 古庐陵 庐陵放歌
  • 简介:蜀章武元年(221年)五月,刘备即皇帝位不满一个月,就要出征东吴为关羽报仇。蜀国文臣武将都认为时间过于紧迫,且蜀国的主要敌国是曹魏而非东吴,不该舍魏而与吴战。但刘备不听劝阻,一意孤行,亲率大军4万东征。在东征过程中,刘备并非水陆并进打东吴一个措手不及,而是在夷弃船登陆,沿江岸700里设置连营四五十座与吴军相持。吴军统帅陆逊与蜀军相持不战,等待时机。半年之后,知蜀军已失锐气、防备松弛,遂发动火攻,烧刘备连营700里,蜀军军资、器械损失殆尽,刘备狼狈逃回白帝城,不久病逝。此后诸葛亮掌政,他深知联吴抗曹的重要性,遂派使臣去东吴,恢复吴蜀联盟,这为蜀国开发西南、吴国开发江南创造了有利时机,并使三国鼎立维持40多年。

  • 标签: 夷陵之战 刘备 关羽 陆逊 孙权 火攻
  • 简介:摘要:清代皇家园林是园林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昭是清朝帝王皇太极的陵墓,也是孝端文皇后的陵墓。清朝的总体布局不仅吸收了中原帝王的大量文化,而且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独特风格。本文总结了其文化特征,使其精神得以传承。

  • 标签: 北陵公园 清昭陵 满族文化 陵寝园林
  • 简介:少年余光中台风季.巴士峡的水族很拥挤我的水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黄河太冷,需要掺大量的酒精浮动在杯底的是我的家谱喂!再来杯高粱!

  • 标签: 余光中 少年 赏析 诗作 中国 黄河
  • 简介:为纪念成都永(王建墓)考古发现60周年,从2002年9月26日至11月2日,由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化局、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省历史学会主办,成都永博物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四川博物馆、四川省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院协办的“永考古发现60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成都举行。

  • 标签: 考古发现 文物考古 四川省历史学会 考古研究 纪念活动 历史文化
  • 简介:从汉景帝邑区出土的铁器中选取了4件进行分析研究,针对铁器表面自然脱落或疏松剥落的完全矿化的残块,运用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微区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夹杂物形貌及成分分析等方法以及金相学知识,研究完全矿化铁器的材质及制作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铁器表面脱落的矿化样品内部残留的矿化信息,确实能够对铁器的材质工艺进行初步判断,汉阳邑区的四件铁器分别为块炼铁、麻口铁铸造、块炼铁锻打和块炼渗碳钢.

  • 标签: 矿化铁器 金相学 汉代冶铁 汉阳陵
  • 简介:摘要秦武在《荆轲刺秦王》中是一个小角色,从他身上可以窥见刺秦计划的准备不充分、秦国与燕国力量的悬殊、暗示刺秦必败等内容。荆轲刺秦以败而终,他是重要原因。但这样一个小人物,却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本文以秦武为眼,来探寻秦武自己、荆轲、太子丹、秦王几个人物,得出刺秦必定失败的结论,同时总结出了当代中学生应从秦武身上得到的启示。

  • 标签: 秦武阳刺秦计划失败启示
  • 简介:1947年7月6日,南京中山陵发生了震惊蒋介石政府的将官哭事件。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困境,不得不大规模整编军队。蒋介石借此排除异己,一些非嫡系的军官即被列为编余,达16万人之多。下级编余军官被遣散后,有的流落街头,有的卖妻度日,有的忧郁而死,有的被迫自杀。没有遣散的大多被集中在中央军官训练团,人称军官总队,经培训后送往地方安置。600来名将级军官编入将官班,他们大都是老黄埔,有的年事已高,

  • 标签: 国民党政府 蒋介石政府 中山陵 军官 抗战胜利 训练团
  • 简介:十三区周围有一道屏障,如同一个院落的院墙。这道墙,建于明朝,时称边城,周围设有二门、十口,它和区其它建筑一样,是明古建群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座宏伟的建筑,经历了五百七十多年的沧桑岁月,长期的雨水浸蚀和战乱破坏,今只存部分残墙及遗迹。

  • 标签: 明陵 边墙山口 军事装备 中国 名胜古迹 防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