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庄子文艺思想注重个体生命的存在和自由发展,不伤害人的自然情性,不盲目追求人的有用无用,强调自由的文艺精神和艺术独创性,这是对儒家重理性规范、道德约束、重社会作用等文艺思想的补充。庄子的文艺思想更符合文艺的精神实质,庄子提倡感性的超越,在无限自由的精神中肯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思想是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和文艺思想的精华所在,千百年来在中国传统艺术上的影响更为深远。

  • 标签: 庄子 文艺思想 生命意识 自由精神
  • 简介:话剧《黑骏马》改编自张承志的同名小说。它不仅讲述了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之间的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和爱情悲剧,更反映出了草原民族在新旧文化观念冲撞中的自我抉择和对生命的礼赞,体现了万物有灵的自然生态价值观和天人和谐的生态存在论。

  • 标签: 黑骏马 草原 长调
  • 简介:近年来,大学生轻生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在全社会引起极大的反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并加以研究。本文试图从调查结果中探寻广东省大学生对生命识的看法和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找出现时大学生轻生问题的产生根源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 标签: 大学生 生命意识 自杀 生命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生命感和拖延行为的关系,以及时间价值感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拖延量表、时间价值感量表和生命感量表对605名贵州省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和PROCESS宏程序进行统计描述、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1)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得分为(34.40±7.74)分,时间价值感得分为(33.17±4.41)分,生命感得分为(46.03±8.81)分。(2)拖延行为与生命感和时间价值感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0.16,均P<0.01),生命感和时间价值感呈正相关(r=0.31,P<0.01)。(3)时间价值感在意义寻求与拖延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为22.6%,生命感对拖延行为的直接效应占比为77.4%。结论意义寻求高的大学生拖延行为会更少,且时间价值感会在二者间起中介作用,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感有利于通过时间价值感间接减少拖延行为。

  • 标签: 拖延 生命意义感 时间价值感 大学生
  • 简介:随着生活的快节奏、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心理问题不断涌现。无视生命和缺乏幸福感等现象,都显示出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主观幸福感教育整合不足。面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困境,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重视高校朋辈辅导开展,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及主观幸福感,可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 标签: 大学生 生命意义 主观幸福感 朋辈心理辅导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肝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生命感与经验性回避水平,探讨创伤后成长与生命感、经验性回避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生命感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对1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问卷调查。结果 肝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66.53±14.98,生命感得分46.74±9.68,经验性回避得分 19.47±8.26;生命感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P

  • 标签:
  • 简介: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存在许多心理问题,他们对生命意义模糊,对幸福感没有清楚的认识,这严重影响了中学生自身的成长。因此,学校开展中学生生命与主观幸福感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心理辅导人员欠缺,学生的心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朋辈心理辅导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增强了学校的心理辅导力量,促进了中学生生命与主观幸福感教育的实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标签: 中学生 生命意义 主观幸福感 朋辈心理辅导
  • 简介:摘要:生命感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概念,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生命感不仅是一个理论框架,更是一个动力源泉。特别是对于中职学生,这一时期的职业选择将直接塑造他们未来的生活方向。然而,很少有教育机构充分考虑如何将生命感融入职业规划教育中。本文旨在探讨生命感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建议,以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命感,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职业选择。

  • 标签: 生命意义感 中职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建议
  • 简介:面对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人生意义淡漠和青少年自杀、他杀日趋严重的现实,近年,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生态上及价值偏向上的危害,就必须从人内心深处着手改变:从学校教育来看,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识,并使其养成尊重和热爱生命的良好习惯。近两年,笔者利用生物学科优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六种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 标签: 生命意识教育 培养学生 生物教学 素质发展 初中 人类生存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生生命道德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生命感和共情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命道德感量表、生命感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对潍坊医学院721名医学生进行测查。通过SPSS 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使用PROCESS宏程序检验生命感和共情在生命道德感与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结果生命道德感、生命感、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4~0.56,均P<0.01)。生命道德感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影响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生命感的中介效应(效应值=0.11)占总间接效应的57.89%;共情的中介效应(效应值=0.06)占总间接效应的31.58%;生命感和共情的链式中介效应(效应值=0.02)占总间接效应的10.53%。生命感和共情在生命道德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医学生的生命道德感可以分别通过生命感和共情间接地增强其亲社会行为,并且生命感和共情在生命道德感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 标签: 生命道德感 亲社会行为 生命意义感 共情 多重中介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李贺的诗渗透着人生的悲剧感,充满着对时间、生命以及宇宙世事的探求与追问,同时,融入了李贺复杂的人生感悟与生命体验。大胆想象,神思飞扬,用语险奇,色彩斑斓,喜用“鬼”、“泣”、“死”、“血”等字。李贺一生都在理想与现实的双重矛盾中抗争,李贺及其作品,留给人们太多的沉重思考,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 标签: 晚唐文学 李贺诗歌创作 美学价值 地位和影响
  • 简介:摘要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中蕴含了充沛的生命识,这种生命识表现为对新生命的尊重和信仰,对弱小生命的关怀和礼赞,对生命情感世界的书写,对生命家园的追思以及生命本质的思考等。这种生命识源于龙应台自己的生命体验和不凡的人生经历及中西文化的浸染。通过分析龙应台“人生三书”中的生命识,挖掘其散文的生命精神和文化内涵。

  • 标签: 龙应台 生命意识 人生三书
  • 简介:摘要:《呼兰河传》中的民众因其思想上的束缚,在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的感知和体悟上有其复杂性。这种生命识虽然有顽强朴素的特征,但还是被愚昧性遮掩其光芒,使人不免感到无奈与悲凉。

  • 标签: 萧红 呼兰河传 生命意识
  • 简介:摘要: 徜徉在历史的海洋里,漫溯那一道道历史的铭刻,楚国大夫将生命的不平投入了巨涛骇浪,虽九死其犹未悔;魏武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同的生命追求,造就了不同的生命识。

  • 标签: 中国古代诗歌 生命 人文 境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