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分离技术的研究日益重要。运用动力知识和虚拟样机技术,实现了对卫星分离的动力分析及姿态预测,对比理论计算与ADAMS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同时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母子星运动状态的影响。对单弹簧和四弹簧分离机构的防故障能力进行仿真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利弊。运用ADAMS对空间飞行器进行地面仿真,避免了复杂的动力计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卫星分离 速度 角速度 安装偏差 ADAMS仿真
  • 简介:随着物流行业的崛起,同时面临交通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基建与交通工具的进步,目前高铁建设的竞赛已经趋于稳定阶段,我国的高铁总里程数超过2.5万公里,现在世界各国竞相开展对磁悬浮列车的研究,准备下一场交通技术的迭代更新,因此对于磁悬浮列车的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其中磁悬列车动力研究尤为关键,它对施工、运行的平稳性有密切关系,本文以我国某市磁悬浮列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列车动力模型来研究磁悬浮列车运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三.动力认知范式对表征的理解 ,但动力论的认知范式则宣称,动力论的认知范式与其他范式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对表征的不同理解

  • 标签: 动力学范式 认知科学动力学
  • 简介:动力中,有两个独立性原理:“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和“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将这两条原理结合起来,认识力的分解和运动的分解之间的相关性,对于我们解决那些因物体受外力作用而做较为复杂的曲线运动的问题或因短暂冲击而改变运动方向等方面的难题,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中等教育 物理教学 动力学 受力分析 力叠加
  • 简介:使用动力模型能较准确地分析路面与车体相互作用的动力特性。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公路动力研究的基本概况,在车辆与路面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力学模型,阐述了各种力学模型的分析结果与特点。

  • 标签: 路面动力学 相互作用 力学模型
  • 简介:中药药代动力定量地研究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通过各种给药途径进入机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给药后体内中药的位置、数量、疗效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些关系所需要的数学关系

  • 标签: 中药药 动力学研究 研究概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化学地球动力是地球化学与地球动力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二十世纪末期地幔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随着人们对板片-地幔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地球化学效应的认识,化学地球动力研究已经从地幔不均一性本身拓展到具体俯冲板片对地幔成分的影响。这个拓展为我们认识地球内部的运作机制、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和地幔不均一性的尺度等重要科学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系统回顾了大洋玄武岩成因与地壳物质再循环、大洋玄武岩源区的岩石学性质、板块俯冲与大洋玄武岩成因、大陆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成因和板片-地幔相互作用以及花岗岩成因与大陆动力等方面的突出进展,对化学地球动力领域存在的重要科学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也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化学地球动力学 大洋玄武岩 壳幔相互作用 地幔源区 大陆动力学
  • 简介:利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在势能面上研究了分子反应C+H2→CH+H的立体动力性质。在不同碰撞能下计算了该反应的广义极化微分反应截面(PDDCSs)、P(θr)、P(Ф)和P(θr,Фr)分布,讨论了反应物与产物的k-k’-j’之间的矢量相关。计算结果表明,在三个碰撞能下,P(θr)在θ=90°时都出现峰值且呈现轴对称分布,这表明产物CH2的转动角动量在垂直于反应物相对速度尼的方向上有强烈的取向分布,j’产生了极化效应;而且峰值随着碰撞能的增大而增大,说明产物分子的取向程度随着碰撞能的增强而增强。

  • 标签: 准经典轨线 立体动力学 极化 产物散射.
  • 简介:摘要:不论是进行远程多管火箭的动态设计,还是提高武器系统的性能,都要以远程多管火箭发射动力仿真作为先在的前提。远程多管火箭具有发射快、机动性能强、可在短时间内集中火力密度的优点,历来被世界各军事强国所重视。文章对远程多管火箭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并进而对远程多管火箭发射的动力模型进行了简要的图文介绍,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动力方程进行了列举。最后,对远程多管火箭发射的动力仿真系统的相关内容作了必要的论述。

  • 标签: 多管火箭 发射动力学 仿真
  • 简介:复杂系统除了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以外,还常常演化为多重时间尺度和(或)多重空间尺度。因此,相应的随机偏微分方程模型包含了时间空间上的多尺度。段金桥与王伟的新书《EffectiveDynamicsofStochasticPartialDifferentialEquations(随机偏微分方程的有效动力)》重点研究具有快慢时间尺度及大小空间尺度的随机偏微分方程,将平均、慢流形、均匀化等基本技巧发展到随机偏微分方程中,从中萃取出有效动力。这本书之所以提出有效动力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有效动力

  • 标签: 随机偏微分方程 空间尺度 匀化 时间尺度 学正 时间空间
  • 简介:应用动力系统分岔理论和定性理论研究了一类非线性Degasperis-Procesi方程的行波解及其动力性质,并结合可积系统的特点,利用哈密尔顿系统的能量特征,通过Maple软件绘出其相轨图,再根据行波与相轨道间的对应关系,揭示了不同类型的行波解间的转变与参数变化的关系,并且给出了不同行波间相互转换的参数分岔值,从根本上解释了Peakon产生的原因,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最后给出了相应行波解的表达式。

  • 标签: 孤立波 周期波 尖波 Degasperis-Proeesi方程 动力系统分岔理论
  • 简介:完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的教材编写,积累长期的教学经验,结合药物动力的相关文献报道和应用实践,提出提高教材编写质量的改进建议。

  • 标签: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教材编写 建议
  • 简介:应用拉曼光谱研究了硫酸盐制浆过程的脱木素反应动力。鉴于木素在拉曼光谱中的分子特征峰出现在-1600cm^-1和-1657cm^-1位置,而这两个峰的高度可代表浆中木素的残余量。据此,脱木素动力的参数。比如反应速率常数K和反应活化能Ea可以被得出。对一个等温连续硫酸盐制浆过程的研究发现,常规分析脱木素反应只有一段,但用分子理论研究则分成两段,第一段的反应速率常数K和反应活化能Ea都大于第二段。数据还显示,木素的苯环结构(-1600cm^-1)解聚或碎裂的速率在两个脱木素阶段都较快,而木素支链结构上的碎裂(-1657cm^-1)在第一阶段似乎与苯环结构碎裂相等,但在第二阶段明显减慢了约55%。这说明脱木素反应的主要特征是木素苯环结构的解聚或碎裂。由于化学方法得出的脱木素反应速度常数和活化能都在拉曼光谱得出的动力参数范围内,这说明了两种方法的吻合,同时也证明了拉曼光谱方法即可以包含常规方法的数据又可以揭示脱木素反应的分子信息。

  • 标签: 脱木素反应 分子动力学 估算 拉曼光谱 造纸 纸浆
  • 简介:摘要单体电池内部与并联单体电池直接存在着一致性的差异,如果锂电池发生了极化影响,要么单体电池,可能会产生电流密度不均等情况。锂电池作为一种非常明显的动力电池能源,在其正常充放电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生一些特别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分析锂电池动力的一般原理,研究其三明治结构,可就可以了解电池在最佳充放电情况之下,有怎样的优化组合方案。

  • 标签: 锂离子 动力电池 动力学分析
  • 简介:摘要单体电池内部与并联单体电池直接存在着一致性的差异,如果锂电池发生了极化影响,要么单体电池,可能会产生电流密度不均等情况。锂电池作为一种非常明显的动力电池能源,在其正常充放电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生一些特别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分析锂电池动力的一般原理,研究其三明治结构,可就可以了解电池在最佳充放电情况之下,有怎样的优化组合方案。

  • 标签: 锂离子 动力电池 动力学分析
  • 简介:摘要:单体电池内部与并联单体电池直接存在着一致性的差异,如果锂电池发生了极化影响,要么单体电池,可能会产生电流密度不均等情况。锂电池作为一种非常明显的动力电池能源,在其正常充放电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生一些特别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分析锂电池动力的一般原理,研究其三明治结构,可就可以了解电池在最佳充放电情况之下,有怎样的优化组合方案。

  • 标签: 锂离子 动力电池 动力学分析
  • 简介: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是抗菌药物开发中临床试验成败的关键。近十年来群体药物动力和药效动力的发展和在抗菌药新药开发上的应用,对抗菌药物合理给药方案的制定有了突破性进展,已基本上形成了抗菌药物新药开发的一个模式。这一模式以药动药效学理论指导下的体外动力模型、动物体内感染模型和Ⅰ期临床药动学试验为基础,以随机化统计模型和蒙地卡罗模拟为手段对Ⅲ期临床试验的给药方案进行统计比较以确定最佳的给药剂量和频率。本文系统性地描述如何从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进而建立药动药效学数学模型,着重于阐述抗菌药物药效学的基本概念、试验方法学的基本原理并简单介绍药动药效学的计算方法.

  • 标签: 药动学 药效学 抗菌药物 体外动力学模型 蒙地卡罗模拟
  • 简介:摘 要: 目的 描述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早期的流行病学特点,建立传播动力模型并估算主要参数,为制定最优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云南省2020年1月21日至3月9日官方网络报道的疫情数据,用R 4.0.2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用更新方程模型分析疫情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估算基本再生数(R0)。结果 截止2020年3月9日,云南省累计确诊174例感染病例,其中治愈170例,死亡2例。发病年龄为41.01±18.54岁,病死率为1.15%(2/174),从出现症状到住院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3天,从住院到报告的延迟中位数为2天。人际传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天,R0的中位数为0.267(95% 可信区间: 0.204~0.347)。结论 云南省R0的估计值远小于临界值1.0,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云南得到有效控制,可预见在常态防控形势下,疫情暴发的可能性很小。更新方程模型可用于分析及预测疫情的动态变化过程,为防止疫情反弹及境外输入采取精准施策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播动力学模型 基本再生数(R0)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