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早期基本保健在新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460例新生作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新生早期基本保健。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新生儿 基本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新生发生黄疸后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2020 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5例新生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45例新生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护理效果、胎便指标以及临床其他指标情况。结果:新生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护理效果、胎便指标以及临床其他指标对比上差异明显(P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黄疸
  • 简介:摘要:新生黄疸是患儿常见的临床疾病。这是患儿代谢异常引起的高胆固醇水平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症状。病毒性黄疸可以减轻,但病性黄疸应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以防止罹患脑化病,对患儿造成神经和心理伤害。早期干预黄疸新生护理、触觉护理、沐浴护理、软护理和营养,有效促进了蠕虫、加速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血液不足和高胆固醇的恢复。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肾脏患者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护理干预 黄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早期母乳喂养对新生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新生60例,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新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采用早期母乳喂养,对比两组新生的生长发育情况、营养指标、黄疸情况。结果:早期母乳喂养下新生周头围增长、周上臀围增长、体质量增长情况高于常规护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早期母乳喂养下新生白蛋白、前白蛋白高于常规护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早期母乳喂养下新生黄疸异常率、高胆红素血症率、黄疸消退时间低于常规护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早期母乳喂养对新生成长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早期母乳喂养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母乳喂养 生长发育情况 黄疸消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引入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技术,探讨适合我国的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服务模式,降低新生死亡率、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健康。方法采用临床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实验组按照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对2000例新生进行护理和保健,对照组采用传统新生保健模式对2000例新生进行护理和保健,观察新生Apgar评分、母乳喂养、脐带炎症及脱落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新生早期基本保健组与传统保健组相比,新生Apgar低评分率、脐带感染率更低,脐带脱落时间更短,新生第一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模式操作方便简单,值得在其他地区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 体温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护理过程中,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早期基本保健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儿科的120名新生进行对照实验,时间跨度为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利用计算机打乱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60,实施常规基本保健);观察组(N=60,实施早期基本保健),并统计分析干预后各项指标。结果:干预后经统计,观察组的新生基本指标(体温,体重增加情况,睡眠时间的波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窒息、重度窒息、24h内肺炎及72h内住院)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新生护理过程中,根据EENC指南进行早期基本保健,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如窒息等的发生,对新生的体温体重等变化情况改善较好,并且操作简单便捷,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基本保健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早期基本保健在新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遴选,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保健的新生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新生家属的自愿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一共100例。其中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新生则展开早期基本保健。比较两组新生体温变化、体重变化、睡眠时间以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新生体温变化较低,体重变化优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浮动相对较小,纯母乳喂养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新生早期基本保健能够明显维持新生体温和睡眠时间,促进体重的增加,提高母乳喂养率,维护新生健康。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基本保健 新生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护理对新生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出生的100例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新生护理进行脐部护理。比较两组新生脐部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脐部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脐部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新生脐部护理效果更好。结论:新生护理对新生脐部护理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能够缩短脐部愈合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因此,在新生护理中,应该加强对新生脐部的护理,以提高脐部护理效果和保障新生的健康。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脐部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新生早期母乳喂养对新生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期间顺利生产的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新生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名新生。观察组新生全采用母乳喂养,而对照组婴儿则是采用部分母乳联合牛奶、糖水的混合喂养方式。随后,比较两组新生黄疸的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出现黄疸的比例为82.56%,对照组新生出现黄疸的比例为90.12%。显然,观察组的黄疸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纯母乳喂养能显著降低新生黄疸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新生儿早期 母乳喂养 新生儿黄疸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外科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3年1月外科处理的24例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治愈18人,死亡6人,治愈率75%.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手术方法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循证医学是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产生并迅速兴起的一门临床医学,是依靠慎重、准确、明智地研究证据,确定对患者的治疗措施。由于新生外科很多疾病发病率低,单一医疗机构在资料总结分析中存在一定误差,而且传统经验医学在新生外科教学中的不足,亟待解决。因此,通过实例阐述新生外科教学中实现循证医学的过程,指导临床实践,有利于新生外科医疗水准的快速提高。

  • 标签: 循证医学 新生儿外科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外科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和抗菌药物治疗的方法和原则。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住院感染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儿的疾病种类、致病菌、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结果在此期间,我院新生患者中共有200例感染性疾病,共有46例耐药菌感染患儿,耐药菌感染率为23%。最多的几种耐药菌感染疾病为肛周脓肿、脐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皮下坏疽。耐药性浅表性感染患儿病例中,有3例使用了非限制级抗生素,38例使用了限制级抗生素,3例使用了特殊级抗生素。未出现死亡病例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影响抗生素使用的主要因素包括多发性感染因素、早产儿、低出生体重、肝肾功能异常、使用抗生素发热超过3天、败血症、消化道穿孔。结论新生外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为感染性疾病,敏感菌为主要的病原体,抗生素在使用时根据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和疾病的主要特点,选择抗生素的类型。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性疾病 治疗
  • 简介:目的介绍新生的中医体质分型,以及分析转运危重新生的基本情况以及转运装置的使用情况,探讨转运装置在新生急救转运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经我院危重患儿转运系统转运的危重新生348例,根据婴儿危重指数以及转运距离决定转运设备使用与否,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转运的成功率。结果使用转运装置组的患儿转运成功者55例,转运成功率为100%,未使用组患儿转运成功者289例,转运成功率99.7%,其中1例死于肺出血,转运总成功率为99.7%。结论根据患儿的病情合理应用转运装置等转运系统,能够提高患儿转运的成功率。

  • 标签: 新生儿 转运装置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新生耳道护理对新生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体征正常的新生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中和实验组,每组有新生60例。对于常规中的新生采用常规的筛查护理,而实验组新生则在常规的筛查方式上进行耳道护理,对两组新生进行初次筛查和二次筛查,对比两组新生在两次筛查中的通过率。结果经过护理之后,实验组新生初次筛查的通过率为92.4%,常规组新生初次筛查的通过率为80.1%;在初次筛查中实验组新生的通过率要高于常规组新生的通过率(P<0.05);实验组新生在二次筛查中的通过率为100%,常规组新生在二次筛查中的通过率为76.5%,实验组新生二次筛查的通过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新生二次筛查的通过率(P<0.05)。结论新生耳道护理能够显著的提高新生在听力筛查中的通过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耳道护理 听力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转运系统在危重新生转运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去11月通过新生转运系统对新生科130例危重新生进行转运,回顾分析新生的临床资料,探讨新生转运系统的组织管理,装备保证,定期培训,转运前期的病情稳定措施与新生转运的关系。结果在对所稳重新生进行转运时,需要按照其疾病顺序进行转运,首先就是重度窒息患者,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早产且体重较低患者,肺透明膜病患者,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以及重症肺炎患者,对比传统的双向被动转运模式,新生转运系统具有较高的转运成功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情况,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应用。结论在对危重新生转运期间使用新生转运系统,可以有效处理转运之前治疗医院,途中以及新生重症监护室三个阶段,有效提升新生转运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情况。

  • 标签: 新生儿转运系统 危重新生儿 转运 实际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抚触护理在新生黄疸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新生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0例,参照组30例。研究组给予新生抚触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有效率。结果:参照组的护理有效率远远大于研究组,经过统计学软件的有效分析,参照组以及研究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抚触护理 常规护理 护理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复苏规范化培训对新生窒息发生率及死亡率等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新生复苏规范化培训前后,即2009—2013年(前5年组)与2014—2018年(后5年组)收治的本院出生、发生新生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新生窒息发生率、重度窒息发生率、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发生率及围产期死亡率。结果研究期间共出生35 724名新生,发生窒息1 784例(4.99%),2009—2018年新生窒息发生率分别为8.66%、8.77%、6.84%、6.93%、5.54%、4.78%、4.12%、3.58%、2.17%、2.99%。前5年组与后5年组窒息发生率(7.26%比3.46%)、围产期死亡率(2.57‰比0.28‰)、重度窒息发生率(1.58%比0.3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HIE发生率(0.27‰比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结论近10年来我院新生窒息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对产儿医护人员持续进行规范化新生复苏培训,可有效降低新生窒息发生率、重度窒息发生率和围产期死亡率。

  • 标签: 窒息,新生儿 心肺复苏术 发生率 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