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FM)的颅底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探讨其颅底的形态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整形一中心的未接受过任何治疗、单侧受累的HFM患儿头颅螺旋CT三维数据资料,根据Pruzansky-Kaban分型标准将患儿分为Ⅰ型、Ⅱa型、Ⅱb型及Ⅲ型共4组,应用Mimics 17.0软件对其颅底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颅底线性测量指标包括:鞍结节至视神经管(OT)、圆孔(FrT)、卵圆孔(FT)、内耳道(IT)、舌下神经管(HT)的距离及前床突至蝶骨小翼(ClS)、颞骨岩脊(ClP)的距离;颅底角度测量指标包括:前颅角、中颅角、后颅角及岩脊角。使用SPSS 26.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各分型组内比较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同分型组间比较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果共收集HFM患儿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15岁;每组10例。颅底的角度测量结果显示,Ⅰ型HFM健侧中颅角明显大于患侧,Ⅲ型HFM健侧中颅角及岩脊角明显大于患侧,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Ⅱa及Ⅱb型HFM健侧及患侧颅底角度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颅底的线性距离测量结果显示,Ⅰ型HFM健侧FrT、HT大于患侧,Ⅱa型HFM健侧FrT、IT、HT、ClP均大于患侧,Ⅱb型HFM健侧IT、HT及ClP均大于患侧,Ⅲ型HFM健侧HT大于患侧,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4组HFM颅底FrT及ClP的测量值比率(患侧/健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HFM的患侧与健侧颅底形态具有差异,颅底角度方面差异主要集中于中颅角,Ⅰ型及Ⅲ型具有相似性,患侧中颅角明显小于健侧;线性测量方面差异主要位于舌下神经管,各型HFM患侧舌下神经管至鞍结节距离均明显短于健侧,表明患侧颅底的生长发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 标签: 颅面骨畸形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 颅底 测量
  • 简介:摘要很多医学院校的医学形态课程的实验考试,仍采用传统的实物标本考试或PPT考试,存在诸多弊端。本文介绍了在局域网基础上以B/S架构搭建系统,建立实现用户管理、在线考试题库更新、自由组卷、考试运行、自动阅卷等功能的考试系统。通过近几年在成都医学院组织、病理学等实验课程中的应用,有力地促进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改善了实验课程学风,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但也存在投入成本较高、考场易受限等问题。

  • 标签: 医学形态学 在线图片 考试系统构建
  • 简介:家蚕新的体型自然突变型——体节畸形(bodysegmentmoster,基因记号mbs),其形态特征与其他遗传性畸形蚕显著不同.幼虫以第8~10体节前后愈合形成畸形为主,不同个体在第2~11体节上一处或多处、2~3个环节或更多个环节发生畸形,在蚕体背面形成程度不同的瘤状突起和愈合痕,并引起体形扭曲、短缩及腹肢缺少或错位、个别有过剩尾角等.本研究系统调查描述了此突变型幼虫、蛹、蛾及胚胎的畸形性状,摄制了相应的形态图片,并调查了历代群体发生畸形蚕的比例,与其他畸形蚕进行了形态上的比较.

  • 标签: 家蚕 自然突变 体节畸形 形态学
  • 简介:目的通过光镜、电镜定量研究分析小鼠膜性肾小球肾炎(MGN)的病理变化。方法制备小鼠MGN模型,对模型小鼠肾小球进行光镜、电镜形态观察,并予定量分析。结果光镜、电镜观察均显示病理组具有典型的MGN病变。病理组基底膜(GBM)厚度分别为0.273nm,对照组为0.1354nm,病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病理组肾小球的平均直径(D—),平均周长(B—),平均体积(V—),平均截面积(A—),以及体密度(Vv),面密度(Sv)均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数密度(Nv)与比表面(δ)则相反,对照组大于病理组(P〈0.01)。结论光镜、电镜定量研究较为客观地反映肾小球肾炎小鼠肾小球的病变程度,为肾小球肾炎发病机理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膜性 显微镜检查 小鼠 近交BALB/C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血液细胞形态方法检测血常规指标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接收的250例血常规检验异常患者作为观察组,行血液细胞形态检查,选取同期接收的250血常规检验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假阴性率为12.40%,观察组患者的假阴性率为50.80%。结论应将血液细胞形态检验作为血常规的主要检测方法,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 血液细胞形态学 假阴性率
  • 简介: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实验教学及加强素质教育的关键。众所周知,以往形态实验教学一贯采用各学科独立教材、独立教学的模式,在该模式下由于学科间协调性差,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重复、验证性实验多、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少、

  • 标签: 实验教学改革 医学形态学 主观能动性 验证性实验 研究性实验 教育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测中的血液细胞形态检查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1月收集的64份异常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将收集的64份正常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血液细胞形态检查。结果血液细胞形态观察组有23例正常,假阳性率为35.93%,血液细胞形态对照组有5例异常,假阴性率为7.81%,血液细胞形态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检查血液细胞形态15例异常,假阴性率为23.43%。血液细胞形态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检查血液细胞形态异常率比较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测中,采用血液细胞形态检查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血液细胞形态学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液细胞形态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血液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2年3月27日至2014年3月27日期间,所有患者均采取血液细胞形态检查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并分别作为细胞形态组和血分析仪组,血常规检验结束后,对比分析其检出符合率。结果细胞形态组共发现78例血液异常患者,检出符合率为97.50%,血分析仪组共发现70例血液异常患者,检出符合率为87.50%,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血液细胞形态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情况的重要手段,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血液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 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冷凝集素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流行性出血热、肺吸虫病、静点头孢哌酮钠饮酒后类白反应及疟疾等疾病血液细胞形态误诊、漏诊分析,从而提高医学检验工作者对血液细胞形态在临床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不抗凝外周血做血涂片,用瑞一姬染色,通过具有细胞形态丰富工作经验的检验人员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形态、数量及血液寄生虫。并进行相关的血液实验及生化检查。结果通过对细胞形态认真观察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在形态检查方而只能是一种过筛手段,在可疑情况,尤其在病理条件下必须进显微镜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便减少血液细胞形态误诊与漏诊,从而能对疑难血液病做出明确诊断。

  • 标签: 血液细胞形态学 误诊 漏诊 预防
  • 简介:目的利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探索儿童鼻咽部气道大小及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厚度。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来我院检查鼻咽部儿童的CT扫描图像,选择其中符合条件的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研究其鼻咽腔形态特点,测量了儿童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厚度(A值)及鼻咽部矢状径(N值),并计算二者比值。根据儿童年龄分为两组:A组1~7岁(n=42),B组8~14岁(n=31)。结果所有儿童正常鼻咽部气道矢状位均呈镰刀形,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后缘光整连续。A组及B组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厚度(A值)均数大小分别为9.23±4.85mm和9.56±4.74mm;MN值范围两组分别为0.2~0.58和0.21~0.6;两组间没有统计差异。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MPR显示,1~14岁健康儿童鼻咽腔矢状位呈弓向上镰刀形,边缘光整,周围脂肪间隙清晰,A/N≤0.6。

  • 标签: 低剂量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儿童 鼻咽部
  • 简介:凋亡是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者病理条件下按照自身的程序结束其生存,是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主动过程,是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胚胎发育、维持器官组织细胞数目相对平衡、自我平衡的保护以及抵御外界因素的干扰有着重要意义。阐述观察放线菌素D诱导HeLa细胞凋亡形态的方法和观察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讨论。

  • 标签: 放线菌素D 细胞凋亡 HELA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肿瘤MRI形态表现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9例患者回顾性分析MRI特征,明确良、恶性乳腺病灶在MRI下的影像特点,并加以鉴别。结果99例患者的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乳腺MRI发现恶性肿瘤54例,良性肿瘤43例,误诊2例,诊断率为98%。结论乳腺MRI能够检出乳腺X线摄影及临床上隐匿性的早期和小乳腺癌,是乳腺检查的重要补充。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发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4 年 7 月 ~2016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120 例发热患者和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 120 例健康者分别为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接受血常规检查和血细胞形态检验,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情况,对比各项血细胞检查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检者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 45.83% < 0.25% )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 < 0.05 )。观察组受检者的 Hct[ ( 44.22±3.92 ) % >( 35.4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LPL/WM)骨髓细胞形态主要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1一 2017年确诊 LPL患者 15例的骨髓增生程度,淋巴样浆细胞 (LPC)比例及分布,浆细胞比例,骨髓活检免疫标记,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 LP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较活跃占 66.6% (10/ 15),极度活跃 13.3% (2/ 15);淋巴样浆细胞可见集簇分布患者占 86.7% (13/ 15),骨髓浆细胞占肿瘤细胞比例平均为 9%; IgM免疫球蛋白升高占 93%( 14/15)。结论 LPL/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淋巴系统肿瘤, LPL患者骨髓细胞形态有独特的特征,系统掌握 LPL临床、骨髓形态特征可以快速、准确诊断。

  • 标签: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骨髓形态学 免疫球蛋白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单个氨基酸对白念珠菌形态的影响。方法用0.67%的酵母氮源基础培养基和2%葡萄糖配制成SD合成培养基,37%恒温摇床培养,研究单个天然氨基酸对白念珠菌形态的影响,并分别通过不添加碳源和厌氧条件下培养观察对精氨酸诱导的菌丝的影响。结果在含10mmol/L的L-精氨酸的SD液体培养基中,可见大量的菌丝。在含10mmol/L的L一半胱氨酸、L.苏氨酸、L-缬氨酸和L-色氨酸的sD液体培养基中,可见典型的酵母细胞,未见菌丝。在含10mmol/L的其他单个氨基酸的SD液体培养基中可见混合的酵母和菌丝结构。在不含氨基酸或含各种天然氨基酸的SD固体培养基上,白念珠菌的菌落均光滑。但在含10mmol/L的L-精氨酸固体培养基上,光滑的菌落周围可见小的突起,镜下可见菌丝。无氧条件下,无论有无碳源,含精氨酸的SD培养液中白念珠菌只能形成酵母细胞,生长部分受到抑制。结论精氨酸可以诱导白念珠菌菌丝形成,厌氧条件下精氨酸不能诱导白念珠菌菌丝形成。

  • 标签: 氨基酸 白念珠菌 酵母 菌丝 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