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护理经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4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24例患者均平稳度过危险期,无切口感染、呼吸道阻塞、窒息、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气管切开后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根据6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回顾分析。进行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服务,要求使用无菌操作,为患者进行气道湿化,帮助患者将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排出,进行拔管套管护理。结果43例气管切开后成功拔管,拔管后呼吸平稳,气道通畅,5例患者气管切开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2例死亡,放弃治疗及死亡病例均与护理操作无关。结论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需要接受良好的护理服务才能够让其获得较好的恢复。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吸痰 护理 脑出血 颅脑损伤 脑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治疗ICU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ICU患者7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取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气管切开;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切口长度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592,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986,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治疗ICU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ICU患者 临床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PDT)的配合及护理。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对59例危重患者实施了床旁经皮气管切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后病人手术顺利。从切皮到安置导管时间为5~10分钟,出血量3~10ml。57例首次气管穿刺置管成功。二次气管穿刺成功2例。1例进行了二次扩张。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PDT)节约了抢救时间,保证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对患者实施术前配合、中护理、术后护理有助于降低拔管后愈合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PDT 术前配合 术中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小儿喉乳头状瘤患者气管切开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护理方式加以分析探讨,主要是针对患者在术前、中、术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监护管理,从而有效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出院后做好延续性护理管理工作,促进小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小儿喉乳头状瘤 气管切开术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EST的中配合及观察要点。方法对2010年-2012年57例患者行EST切开。结果均手术成功,其中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训练有素的助手及医护配合默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十二指肠镜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中会阴正中切开的临床优势。方法:随机抽取308例头位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其中行会阴正中切开组156例.会阴侧切组152例,观察产后会阴切口肿胀、疼痛、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在娩出新生儿体重无显著性差异时,会阴正中切口的产妇以上几个方面情况均优于侧切组(P〈0.001)。结论:助产者技术熟练,产妇无会阴体过短,可行会阴正中切开,以减轻产妇痛苦,加快切口愈合,有利于母乳喂养。

  • 标签: 会阴正中切开术 会阴侧切术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急救行气管切开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行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特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急诊急救行气管切开患者特殊护理措施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急诊 气管切开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正中切开和会阴左侧斜切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0例做会阴切开的产妇,会阴左侧斜切开组100例,会阴正中切开组100例。结果会阴正中切组中出血量、缝合时间、切口肿胀、切口疼痛难忍、住院时间、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会阴侧切组(p<0.01)。结论会阴正中切开,其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会阴正中切 会阴侧斜切 临床应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一种优于传统气管切开口的换药方法,为临床选择有效的敷料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l月-2016年12月间50名住院病接受气管切开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人,实验组使用泡沫敷料进行换药,对照组使用传统切口纱块进行换药。就两组间的换药频次等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减少了换药频次,降低护理工作量,减轻患者痛苦及总体住院费用,且操作方法与传统换药方法无较大差异,易于掌握及应用。结论泡沫敷料可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减少换药频次,值得在气管切开口换药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泡沫敷料 换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气管切开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90例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重症脑外伤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干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气管切开进行治疗,并对研究后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带管时间、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数据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后结果显示,在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工作中,选择气管切开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且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苏醒室 全麻手术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脑外伤治疗应用气管切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气管切开治疗;主要观察项目为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术后肺炎发生几率以及死亡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对比,治疗组(34.02±16.11)天,对照组(34.36±14.59)天,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呼吸机时间对比,治疗组使用(9.24±4.01)天,对照组使用(12.89±3.45)天,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生肺炎的几率以及死亡率相比,治疗组发生肺炎的例数为8例,占17.78%,死亡例数2例,占4.44%,对照组发生肺炎的例数为9例,占20%,死亡例数3例,占6.67%,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症脑外伤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治疗方法有明显疗效,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减轻患者使用呼吸机的痛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重症脑外伤 气管切开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边经皮旋转气管切开的配合与观察。方法我科2011年5月-2012年12月开展经皮旋转气管切开。结果共开展18例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患者,均成功。结论经皮旋转气管切开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气管切开,手术切口及损伤均较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且手术时间短易于操作,尤其随着患者病情的恶化、凝血功能异常而又必需行气管切开时,此项技术不失为1个较好的办法,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经皮旋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部分高位肛瘘治疗中瘘管切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高位肛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挂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瘘管切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66.7%,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6个月,疾病复发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两组之间的各项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瘘管切开治疗部分高位肛瘘,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能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高位肛瘘 瘘管切开术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