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在儿童保健中加强对微量元素检测的重要性。方法随机抽取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0例1-2岁的儿童作为实验组,同时抽取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0例2-3岁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取儿童末梢血借助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其铁、锌等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实验组儿童的铁检测值(6.1±0.5)μmol/L和锌检测值(65.3±4.7)μmol/L均低于对照组儿童(8.3±0.7)μmol/L、(78.6±5.1)μmol/L,且实验组儿童的缺铁发生率(70.0%)和缺锌发生率(75.71%)均高于对照组儿童(30.0%)、(35.71%),同时实验组儿童中男童和女童的缺铁发生率和缺锌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岁儿童所出现的缺铁率和缺锌率均比2-3岁儿童高,此时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 标签: 儿童保健 微量元素检测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儿童保健微量元素检测对儿童保健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接收的保健儿童6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儿童年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为310例1~2岁儿童,男孩160例,女孩150例,对照组为290例>2~3岁儿童,男孩150例,女孩140例。两组儿童均抽取末梢血(无名指)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检测微量元素含量并做详细记录,比较两组儿童的微量元素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缺铁发生率(71.94%)和缺锌发生率(79.03%)均高于对照组(50.34%、42.07%)(P<0.05);试验组的铁元素值(6.60±0.55)μmol/L、锌元素值(68.30±7.20)μ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0±0.20)、76.05±9.78)μmol/L(P<0.05)。結论在儿童保健中检测微量元素,可充分了解儿童自身的微量元素情况,根据科学检测结果便于及时地补充失衡元素,这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儿童保健 微量元素 检测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简要分析和探讨在儿童保健门诊护理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市儿童医院在 2018年 4月到 2019年 4月这个阶段内进行健康体检的 100名儿童,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和探讨。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把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各有 50名儿童。其中,对于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常规的护理,而对于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实施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能够十分明显的看出,观察组研究对象所呈现出的配合情况,多动情况,抑郁情绪评分,攻击他人的情况,哭闹情况等相关内容都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儿童的家长满意程度,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提升,两组之间的比较有十分显著的差异,具备相对应的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儿童保健门诊各项护理实践中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理想的体检效果,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儿童对于体检的配合程度,使其在体检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良行为和不良情绪等相关内容起到切实有效的改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家长对于护理工作和体检各项环节的满意程度。

  • 标签: 儿童保健门诊 护理工作 健康教育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探究 分析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年 11 月至 2019年 11 月之间我院保健门诊中 80例实施 护理工作的儿童 为研究对象 ,然后把这 80例儿童 平均分为了观察 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40例患者。针对 对照组儿童儿童保健门诊护理工作中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 组儿童则 在儿童保健门诊护理工作中采用健康教育。最后对比这两组儿童 的配合度 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等 的情况。结果 两组儿童护理结束后,对照 组儿童的总配合度 明显要比观察 组儿童 的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而 在儿童 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方面观察 组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更加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儿童保健门诊护理工作中针对儿童 健康教育的影响效果较为好 ,并且显著提高儿童 对护理的满意度,是一种更好的护理方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门诊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通过调查包含4例ITP儿童在内的一群儿童在综合二甲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时的整体临床资料分析儿童保健门诊ITP儿童突然增加的原因,制定综合二甲医院儿童保健门诊ITP儿童出现在正常儿童人群中的应对策略;ITP儿童在多年不曾发现的情况下突然增加本身预示着风险,一种风险来自ITP疾病本身,一种风险来自儿童保健门诊应对这种患儿,另一种风险来自短期内前后交互作用的多致敏因素及综合性医院内感染导致儿童免疫机能紊乱。根据ITP发生准确原因和背景制定相应策略为规避三种风险的增加提供参照。

  • 标签: ITP 回顾调查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本院儿保门诊体检的200例婴幼儿,通过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对其开展筛查,对具体筛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结果本次200例研究对象中,筛查出的婴幼儿异常疾病共计19例,异常疾病检出率为9.5%,检出率高;婴幼儿CDCC评分及PDI评分分别为78.6±0.9分和76.3±0.8分。结论简易高危儿筛查法能够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发挥良好应用价值,可为脑瘫以及运动发育滞后等疾病诊断提供良好支持,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简易高危儿筛查法 儿童保健 门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到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婴幼儿共430名,其中男240名,女190名。其中6个月~1岁共250名,1~2岁共180名。对选择的上述婴幼儿进行系统管理,对上述儿童进行监控体检和血液检查。结果6个月~1岁贫血检出率显著高于1岁~2岁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岁男婴贫血检出率与同年龄段女婴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2岁男婴贫血检出率与同年龄段女婴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岁男婴贫血检出率显著高于1岁~2岁男婴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岁女婴贫血检出率显著高于1岁~2岁女婴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贫血检出率显著低于不及时添加辅食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时期特别是6个月~1岁的婴幼儿容易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做好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工作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儿童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综合探讨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以及婴幼儿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中心自2012年—2013年间儿童保健门诊中的15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定期血常规检查,同时观察婴幼儿贫血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现5个月—1岁的儿童贫血发生率远远高于1—2岁的婴幼儿,结果发现150例婴幼儿中有115例婴幼儿患有贫血,其中5个月—1岁的婴幼儿占95例,1岁—2岁患儿20例。经过调查分析属于人工喂养、育儿指导不正确、流动人口、以及为婴幼儿添加辅食延迟都是产生贫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经治疗后,115例患儿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在4周后恢复正常。结论家属要定期对婴幼儿进行合理检查,及时掌握婴幼儿的身体情况,以便尽早发现病情尽早治疗。同时应从饮食基础入手,加强对婴幼儿的喂养指导和保健宣传。

  • 标签: 儿童门诊 婴幼儿 营养缺失 贫血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患儿家属对儿童保健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以促进门诊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0例门诊患儿家属采取问卷调查或询问的方式进行儿童保健护理服务需求情况的调查,调查问卷自行设计,现场发放和收回,询问调查时由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记录和统计。结果儿童保健护理服务需求最为迫切的是营养知识,然后是育儿护理、早教指导、服务态度、沟通技巧等,大多数患儿家属对这些方面的护理服务都非常需要。结论儿童保健护理服务需求中的主动服务因素,是儿童保健护理服务需求中最为重要的方面,是提高儿童保健护理服务质量的保障。

  • 标签: 门诊患儿家属儿童保健护理服务需求情况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以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到本院儿童健康保健门诊来健康查体的82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喂养方式的不同对其分组,常规组为混合喂养的42例婴幼儿,研究组为母乳喂养的41例婴幼儿,对全部观察对象进行收治末梢血的采集,对血常规的检查结果进行判定,再统计分析两组婴幼儿NIDA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NIDA的发生率为4.76%,显然要低于常规组的16.67%,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不同喂养方式对NIDA的影响必须更加注意,大力倡导临床母乳喂养,对于肉类、蛋类等含铁的辅食要及时为婴幼儿添加,让婴幼儿不仅身体抵抗力增强了,其身体质量也能得到明显提高。发生。

  • 标签: 婴幼儿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儿童保健门诊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儿童90例,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加强健康教育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后家长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儿童保健门诊护理工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听力保健与眼保健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儿童保健服务内容,其目的是保护儿童听觉、视觉器官免受危险因素的侵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儿童的听力或视力问题,促进全面健康。

  • 标签: 儿童 视力 听力 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爱饭达工具在基层儿童保健营养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儿保营养门诊儿童68例,采用爱饭达工具进行饮食问题调查分类,为不同类型的饮食行为问题儿童提供不同的干预指导,并随访家长实施情况及指导,最终比较爱饭达干预组与对照组(未干预)两组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改善情况及半年生长情况。结果干预组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半年后占比下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比半年生长发育情况,干预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增长两组之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爱饭达在基础儿童保健营养门诊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 标签: 儿童不良饮食行为 基层儿保 爱饭达工具
  • 简介:摘要: 妇幼健康是下一代健康发展的基石,是未来个人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国际社会对于儿童早期发展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评估和监测也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儿科及儿童保健医生作为其中的中坚力量,必须深刻认识到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开展儿童保健门诊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是儿保门诊的重点工作之一。儿童保健门诊需要实行连续性、系统化、多样化健康教育。

  • 标签: 儿保 早期发展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健门诊建立对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的干预作用。方法共选取428名体检儿童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2月保健门诊建立前,与2011年3月-2012年3月保健门诊建立后,儿童营养不良情况。结果保健门诊建立前,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以及消瘦患儿人数较高;但在我院实施保健门诊建立后,不良营养儿童各方面得到显著改善,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以及消瘦患儿明显减少,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建立保健门诊,进行有针对性的母乳喂养、相关的健康教育、为营养不良患儿给予辅食,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升对体弱患儿的管理能够进一步降低儿童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保健门诊 儿童 营养不良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原因。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10~2013.09于本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6月龄以上750名婴幼儿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在6月,18月,30月进行常规血液检查。并对家长调查询问相关因素。结果6月~12月的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最高,与母亲怀孕时是否贫血、是否母乳喂养以及是否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密切相关。结论6月~12月的婴儿最容易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应针对相关因素早期进行干预预防,降低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

  • 标签: 婴幼儿 贫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接种及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健康教育应用有效性,旨意为相关人员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方法:本实验选择2019年6月15日-2021年6月15日在本中心接受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的102例小儿为研究样本。现结合儿童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化管理干预模式,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接受针对性健康教育,分析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小儿疫苗接种率更高,P<0.05;实验组疫苗接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接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防接种 儿童保健门诊 健康教育 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