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隶属于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是具有研究优势和特色的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为博士生导师江畅教授,常务副主任为博士生导师戴茂堂教授。研究中心以伦理学博士点、伦理学省级重点学科、哲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基础,

  • 标签: 研究基地 文明研究 湖北省 人文社科 高校 道德
  • 简介:残损、撕裂古写本的修复缀接是古代文献整理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本《佛名经》为中心,通过内容、行款、书风、书迹等不同角度的比较分析,从残损补缀例、脱误补缀例、缀接错乱例、缀接颠倒例四个方面探讨了前人的修复缀接工作以及与之相关的误缀现象,说明残损、撕裂古写本的修复缀接古已有之,古人的修复缀接也未必完全正确。

  • 标签: 修复缀接 佛名经 国图藏敦煌写卷 误缀
  • 简介:由胡适等发起的“整理国故”运动具有范式革命的意义。胡适执笔的《(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从学术理念、方法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套经由“国学”,把“古学”整理成系统的“文化史”的具体方案。按照该方案,包括经、史、子、集等在内的一切“古学”,都将被作为有待考证的资料纳入国学研究领域;然后按照现代学术分科,整理成系统的文化专史。“文化史”既是“整理国故”的最终目标和方向,也代表了中国学术的新范式。然而从具体学术实践看,“整理国故”运动在学术性质、治学方法等方面与文化史研究存在一定紧张关系,从而影响了目标的实现和方案的落实。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所建立起来的文化专史系统,以西方的哲学框架,形塑中国的历史资料,被奉为中国哲学史的开山,实际上也并没有严格遵循他所信奉的实验主义的科学法则,他所建立的文化专史系统并非“小心的求证”的结果。就此而言,“整理国故”运动实质上是中国学术的革命和裂变。

  • 标签: 国学 文化史 整理国故 范式 胡适
  • 简介:法治社会中,司法公信力在个案中的实现有赖于对当事人程序权的充分保障。在现代民事诉讼中,证明权是当事人程序权的核心,而证明权生成的实定法基础也只存在于近代之后的民事诉讼制度中。历经改革的中国民事诉讼制度与证明权相契合,既具备了证明权生成的实定法基础,也亟待证明权的有效配置以提升民事诉讼结果的正当性。

  • 标签: 证明权 程序权保障诉 讼证明方式 民事诉讼构 造审前程序
  • 简介:金朝曹洞宗青州辩、大明宝一系,为元、明、清三代曹洞宗南北二派不祧之祖,在曹洞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资料匮乏,历代禅宗史及近人所著禅宗史书对此一系僧人之传承与生平行履涉及甚少,或有舛误。本文以《宝公禅师塔铭》、《体公禅师塔铭》、《才公禅师塔铭》等金朝石刻史料为中心,探讨青州辩、大明宝一系之传承事迹,以补禅史之阙。更多还原

  • 标签: 金朝 曹洞宗 青州辩 大明宝 王山体 惠才
  • 简介:本文以对云南省麻栗坡县蓝靛瑶过法仪式的田野调查为中心,采用文本研究与宗教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当地蓝靛瑶过法仪式中"师""道"二派的分工与合作,发现了其"道阴师阳"的内在关系结构。此外,本文还深入考察此结构在瑶族"生死轮回"过程中救度个体与家族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师""道"二派共同建构了蓝靛瑶生命周期的完整救度链。

  • 标签: 过法 师派 道派 道阴师阳
  • 简介:21世纪以来,随着全真道研究的日渐深入,对于教史上重大的、有关全真教谱系支派形成时间及原因的关注日益增多,使其成为目前道教史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发现早至元末明初,即元延佑、至正时期到洪武初年间(1348—1368左右),即有直接明确标示出“龙门”名称的“龙门派”以及其他道派的文献材料出现。

  • 标签: 地方史料 元末明初 龙门派 道派 云南 所知
  • 简介:金朝曹洞宗青州辩、大明宝一系,为元、明、清三代曹洞宗南北二派不祧之祖,在曹洞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资料匮乏,历代禅宗史及近人所著禅宗史书对此一系僧人之传承与生平行履涉及甚少,或有舛误.本文以、、等金朝石刻史料为中心,探讨青州辩、大明宝一系之停承事迹,以补禅史之阙.

  • 标签: 金朝 曹洞宗 青州辩 大明宝 王山体 惠才
  • 简介:18世纪,卫斯理约翰创立英国循道会。19世纪中期,随着英籍牧师俾士来到中国香港,英国循道会在华传教活动亦拉开序幕。梧州开埠通商后,在麦路得医生的带领下,循道会在梧州地区积极宣讲教义传播福音,开展各项传教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以慈善救助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各种具体行为,再现了这些慈善活动对教会和当地百姓的双面向影响。

  • 标签: 英国循道会 麦路得 梧州 慈善活动 《麦路得》回忆录
  • 简介:从2004年10月份开始,我们对上海市的基督教(新教)活动场所布局情况作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目前实地调查工作已大体完成,问卷数据正在整理与分析过程中。本文先就上海市基督教堂点布局的基本情况作一初步的汇总。

  • 标签: 宗教场所 上海 基督教 场所布局 宗教活动 宗教需求
  • 简介:英国循道会是卫斯理兄弟于18世纪在英国创立的教会。19世纪中期,英籍牧师俾士来到中国香港,拉开了英国循道会在华传教活动的序幕。1897年,梧州开埠通商,英籍牧师麦路得被派往梧州开展传教活动。在麦路得等人的带领下,英国循道会在梧州地区开展了教务、医疗、办学、慈善等活动,积极推动了英国循道会在梧州地区的传教工作。本文结合《麦路得》回忆录,利用多方资料梳理英国循道会在梧州的医疗活动始末,再现了英国循道会在梧州地区传教发展的历史图景,并反思其对教会自身及梧州社会的影响。

  • 标签: 英国循道会 梧州 医务活动 《麦路得》
  • 简介:<正>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小平同志的这段话,对于如何搞好企业管理,提出了十分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们在这里评述的就是现代西方的管理理论之一:以人为中心的Z理论。笔者和李直主编的《企业与人》一书中作过系统介绍。为了节省篇幅,下面以述为主,少作评论。

  • 标签: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理论述评 当今世界 劳动生产率 社会主义 日本人
  • 简介:明代镇澄批判《物不迁论》“宗似因非”引起了一场丛林论辩。镇澄认为《物不迁论》以“性住”为因的论证方式不符合性空之义,又依据华严四法界理论构造了一套论证不迁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来回应对其批判的反驳意见。通过深入考察镇澄的批判,可知镇澄所理解的“性住”非《物不迁论》的“性住”。《物不迁论》以“缘之如如自在”而称“性住”,符合性空无常之义。

  • 标签: 僧肇 镇澄 物不迁论 性空 性住
  • 简介:现在的时代,被称为保存的时代。在现代,人们尽可能地希望将人类各种各样的体验,以及人类生成的文化,作为共有的遗产进行保护(荻野,2000)。不仅仅是具有艺术价值的东西被当做文化财产加以保存,一些仍然活生生的、会唤起一些人想忘却的记忆的事情或者相关的事物也成为保存的对象。荻野(2000)就曾指出,广岛的原子弹爆炸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址被登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而这些在近代史上成为否定性一面的遗产被称为"负的文化遗产"。然而,不仅仅是保存这样的物的遗产,而且还新建一些意在表象这些事件的记忆的博物馆和纪念设施,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就是其中之一。相对于原子弹爆炸遗址直接象征原子弹爆炸的历史,资料馆的展示则不仅仅展出历史,而是将各样的在展示生成中占主体地位的人对于原子弹爆炸的记忆进行了展出。甚至可以说,这种展出构建了这种记忆。因此,笔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的视点和方法,从2007年开始对广岛的原爆的展示和记忆进行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以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的历史演变和展示的变迁为考察重点,探究原爆后的社会状况,探讨了展示与记忆生成的关系。本文将在简单介绍广岛原爆的纪念设施和广岛和平资料纪念馆的展示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着重阐释原爆记忆是如何通过展示被表象,以及这种表象的意义所在,最后探讨研究文化遗产的展示和记忆生成的意义所在。

  • 标签: 原爆 记忆的表象 展示空间
  • 简介:民国时期,中国的回民穆斯林群体创办了许多的报刊,其实,早在清末就有丁宝臣创办的《正宗爱国报》,迟至1949年,还有庞士谦主编的《回民大众》,此段时间内,全国各地所创办的各种报刊,内容丰富,既有教理讨论,也有文艺创作、时政评论、科学普及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过去涉及到教义与抗日战争关系的论述很少,本文试图以报刊为中心,论述时人如何从经典与教义出发,理解抗战,支持抗战以及试图推进个人与宗教进步的。

  • 标签: 回族穆斯林 庞士谦 丁宝臣 教理 正宗爱国报 《古兰经》
  • 简介: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半期,马克思主义曾在日本十分盛行,特别是在学术交流、社会运动两大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之前,受制于传播手段,日本的社会主义学者们只能在小范围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有限推广.而这一时期,借助书刊、杂志等新兴媒介,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大规模传播,促使这一思想在日本进一步普及.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著的出版物,同日本出版市场一道繁荣发展,但与当局当时的言论控制矛盾颇多.从后世眼光来看,当时马克思主义相关出版物的盛行,可以说是在严格的思想控制和检查体制的背景下产生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和查禁,记录着出版发行方与日本政府艰苦卓绝的'攻防战'.在愈发严苛的镇压与变化的大众舆论的影响下《,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才最终在日本急速地走向衰退.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昭和 出版 查禁处分
  • 简介:在学术史意义上检讨现代思想研究,我们可以有这样的心得:'文革'时代的理论框架是'两条路线斗争史',继续革命成为历史叙事的元话语;而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则发生了向发展主义、经济中心主义的转换.前者可以说是政治史取向的革命思想史范式,后者可以说是社会史倾向的现代化思想史范式.

  • 标签: 革命理论 政治问题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思想 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