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由于其机制复杂,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仍是全世界健康问题的重大挑战。近来研究表明自噬功能障碍是神经疼痛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且通过调节自噬可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笔者以自噬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为切入点,对调节自噬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自噬 神经病理性疼痛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NAc在疼痛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于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的疼痛调节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分子、细胞、神经环路和临床等方面。文章综述了NAc在疼痛调节中的作用,并从分子和神经环路角度系统阐述NAc参与疼痛调节的过程及其可能机制,这些机制将为深入探讨疼痛问题以及治疗疼痛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标签: 伏隔核 疼痛 环路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内源竞争RNA(ceRNA)网络为探究脑动脉瘤破裂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含有21个破裂脑动脉瘤和21个未破裂脑动脉瘤组织样本的数据集,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方法分别获得与脑动脉瘤破裂相关的信使RNA(m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并基于miRWalk2.0和miRcode数据库及文献证据分别预测和筛选与上述mRNA和lncRNA相互作用的微小RNA(miRNAs);最后,通过分析mRNA-miRNA和lncRNA-miRNA相互关系构建脑动脉瘤破裂相关的ceRNA网络。结果通过共表达网络和差异基因分析共获得与脑动脉瘤破裂相关的470个mRNAs和78个lncRNAs,数据库预测到49个miRNAs可与上述mRNAs和lncRNAs结合,结合文献证据共筛选出13个miRNAs、7个lncRNAs和73个mRNAs构建ceRNA网络。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一个包含13个miRNAs、7个lncRNA和73个mRNAs的ceRNA网络,为探究脑动脉瘤破裂具体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基因表达调控
  • 简介:摘要微粒(MPs)在细胞凋亡或活化过程中被诱导产生。最初微粒被认为是没有任何生物功能的无活性细胞产物。然而,通过细胞类型和诱导机制,可知微粒的分子组成和功能。与健康者相比,系统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具有不同分子组成、类型、功能的微粒显著增加。微粒也能形成免疫复合物放大炎症反应与组织损伤。

  • 标签: 微粒 系统性红斑狼疮 调节功能
  • 简介:椎间盘源疼痛现已逐渐受到广大学者们的认同和重视,但临床中对这类疾病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慢性椎间盘源的下腰痛,而对慢性颈椎椎间盘源疼痛(cervicaldiscogenicpain)较少提及。随着临床中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10%~15%)以及人们对其发病机理的进一步认识,这类以颈椎椎间盘退变为基础的慢性疼痛疾病已在临床诊断中变得越发常见。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 疼痛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癌疼痛现状有着不容乐观的临床表现,医护管理工作应该重视对疼痛评估的全面开展,采用更为合理的方式治疗癌疼痛,使得癌症患者能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癌症治疗之中。本文研究了癌症疼痛的原因和现状,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论述了癌疼痛评估和止痛的对策。

  • 标签: 癌症 疼痛 现状 治疗
  • 简介:摘要通过对癌疼痛的病因分析、评估等结合药物及非药物止痛护理、心理护理来缓解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癌性疼痛 止痛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结肠癌癌疼痛患者护理需求,评价耳穴压贴+系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的84例晚期结肠癌癌疼痛患者,以随机法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2)、耳穴压贴+系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42),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参与。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疼痛状况、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以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组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耳穴压贴 护理干预 结肠癌 癌性疼痛 心理状态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病人疼痛的影响。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8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均选自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88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组患者例数为44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情况以及消极情绪。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VAS分数经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护理后VAS分数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经系统护理后可缓解自身疼痛,而后将满意度提升。

  • 标签: 系统性护理干预 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术 疼痛
  • 简介:体育运动过程中由于机械和物理性伤害所导致的疼痛,称为运动损伤疼痛。一般严重的创伤很少,大部分属小创伤,其中以肌肉、筋膜、肌腱腱鞘、韧带和关节囊伤最多。

  • 标签: 损伤性疼痛 运动过程 预防 小创伤 物理性 机械性
  • 简介:摘要随着患癌人数的不断增多,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也不断增高。癌疼痛是肿瘤最常见和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如何运用多元素有效实施疼痛护理,为癌症患者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解除癌症病人的疼痛是一个重要而经常被忽视的医疗问题,据wTO的估计,全世界每天有300~350万人遭受着癌痛的折磨,得不到及时处理,晚期病人50%~70%以疼痛为主诉,其中50%属于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疼痛不仅给病人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人说:“疾病可以伤害肉体,而疼痛可以摧毁灵魂”,对癌症患者的护理可以说就是对疼痛的护理。现将近几年癌疼痛的护理状况综述如下。

  • 标签: 癌性疼痛 护理进展 癌症病人 医疗问题 及时处理 晚期病人
  • 简介:植物内源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类小分子化合物,在极低的浓度下就能发挥多种生理作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每一过程。植物内源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低、性质不稳定,其定量检测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及新仪器的出现,植物内源激素的提取和纯化技术及检测方法也在不断更新。目前,有机溶剂提取、固相萃取柱纯化是常用的提取和纯化步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鉴定法、理化检测法和免疫检测法3大类,其中理化检测是最常用方法。本文对近几年植物内源激素提取、纯化和检测方法3个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内源激素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植物内源激素 前处理技术 检测方法 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肿瘤科癌疼痛病人实施疼痛护理临床价值进行探究。采用的方法是抽取某医院30例肿瘤科癌症疼痛病人作为此次探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每组人员有15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疼痛护理,对这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是研究组疼痛程度要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要比对照组评分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其他护理满意程度等各方面都要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等都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结论是为肿瘤科癌疼痛病人开展疼痛护理工作,能够更好将其疼痛感降低,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肿瘤科 癌性疼痛 疼痛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肿瘤科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我院确诊的148例肿瘤患者作为调查样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显著提升,且实验组疼痛护理效果从知识普及率、生活方式普及率、药物不良反应知识普及率、心理教育普及率、护理满意度等数据来看,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统计结果表明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肿瘤科室患者中的应用过程中,对于缓解患者癌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护理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肿瘤科室患者护理管理中适宜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肿瘤科 癌性疼痛 疼痛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疼痛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该项护理模式对肿瘤科癌疼痛患者的临床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在我院肿瘤科受癌疼痛影响的80例患者。本次研究分为传统护理及疼痛护理两个组别,并且每组人数相同并进行对比。结果 疼痛护理组实施护理后患者疼痛感、生活质量、知识的认知率更优于传统护理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护理模式结合疼痛护理对缓解癌疼痛患者疼痛感作用非常明显,使患者准确掌握疼痛知识的同时,确保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肿瘤科 科癌性疼痛 疼痛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肿瘤病房癌疼痛患者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调查。方法:选择2019年1月~ 2020年1月我院76例癌疼痛患者,随机选择38例,定为a组,其余38例定为b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结果。结果:哺乳期后b组患者NRS值明显低于a组(p < 0.05)。b组癌疼痛知识知晓率和SF-36评分明显高于a组(p < 0.05)。结论:肿瘤学中对癌疼痛患者实施疼痛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癌疼痛知识的认识,促进缓解推荐在临床上流行的疼痛程度。

  • 标签: 肿瘤科 癌性疼痛患者 疼痛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癌疼痛是所有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都容易出现的一种不良反应,而在开展患者的护理工作时,针对患者的癌疼痛加以管理,有助于使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本次研究分析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对肿瘤癌疼痛患者产生的护理效果。方法:试验在开展时,研究人员统计并调取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间资料库内资料完整并且耐受良好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将66名存在癌疼痛的肿瘤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分组方式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开展对照实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时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内患者在接受护理时由护理人员给予患者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护理,研究人员常规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同时记录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各组间数据结果中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进行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在针对肿瘤患者存在癌疼痛的临床症状,开展护理时,选择中医特色护理进行有效的护理配合干预,能够使患者的个体状况得到改善,消除患者的疼痛感,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肿瘤状况 心理状态 肿瘤护理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