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糖尿会给手术带来很多特殊问题。禁食对于1型糖尿患者来说特别困难。这些患者需要基础胰岛素以防止酮症的发生,如果不补充碳水化合物还会发生低血糖。对于2型糖尿患者,如果没有口服降血糖药物,那么禁食的问题不大。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手术 口服降血糖药物 碳水化合物 胰岛素 低血糖
  • 简介:胰岛素泵能够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模式,具有快速平稳降糖的优点,但应用受到一定制约。我们应用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治疗合并急性脑梗死的老年2型糖尿患者,与胰岛素泵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胰岛素输注系统 脑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肾病患者血清chemeri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患者180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大量白蛋白尿组(CA组)3个亚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0名为正常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血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尿ACR、hs-CRP、IL-6、chemerin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NA组54例,MA组66例,CA组60例。2型糖尿肾病患者血清chemerin、CRP、IL-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chemerin、hs-CRP、IL-6水平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A组、MA组与NA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简单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R与chemerin、hs-CRP、IL-6、HbA1c、HOMA-IR、TG、Cr、收缩压(SBP)、病程呈正相关(r=0.62、0.58、0.59、0.47、0.45、0.52、0.54、0.53、0.56)(均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44,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r、hs-CRP、IL-6、chemerin以及病程是影响ACR的主要因素。结论:血清chemerin、CRP、IL-6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并与ACR密切相关。chemerin、hs-CRP、IL-6可能通过调节脂肪细胞生成、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内皮细胞损伤等机制参与糖尿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C反应蛋白 CHEMERIN 白介素6
  • 简介: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胃轻瘫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糖尿胃轻瘫患者,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2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α-硫辛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d;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胃排空率、口-结肠转运时间(OCTT)、胃肠激素包括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8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胃排空率均明显升高,OC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胃排空率和OCTT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MTL、GAS均明显降低,SS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TL、SS、GAS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为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胃轻瘫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胃肠动力紊乱、调节胃肠激素有关,且安全性良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Α-硫辛酸 莫沙必利 糖尿病胃轻瘫 胃肠动力 胃肠激素
  • 简介:糖尿已经成为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危害仅次于癌症的疾病。传统治疗糖尿是直接注射胰岛素,但其并发症较高,远期疗效并不理想。通过移植外源性B细胞来增加受体体内B细胞的数量,满足糖尿患者的生理性胰岛素需要,似乎成为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而取自受体自身的MSCs又能有效地解决免疫排斥问题。因此,本实验观察静脉移植MSCs在糖尿小鼠体内的迁移分布和归巢,为临床上更有效合理地利用MSCs治疗糖尿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患 体内分布 归巢 模型鼠 注射胰岛素
  • 简介:<正>对60例未能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HbAic>7.1%)患者随机分3组治疗:A组20例用二甲双胍0.5g,每日3次口服;B组20例用诺和龙片1.0mg每日3次口服;C组20例同时用上两种药物,疗程3个月。结果:A、B、C三组血糖控制良好分别6、7和14例,控制一般为10、10和5例,控制不良为4、3

  • 标签: 诺和龙 双胍 二甲 降糖效果 双肌
  • 简介:2型糖尿是一常见疾病,目前的治疗很少能使患者血糖完全恢复正常。治疗肥胖症的胃转流手术(gastricbypass,GBP)和胆胰转流手术(biliopancreaticdiversion,BPD)可使80%-90%病态肥胖的糖尿患者血糖、血胰岛素、糖化血化蛋白浓度持久地处于正常水平,对并存的2型糖尿治愈率达83%~86%。

  • 标签: 2型糖尿病 手术治疗 胃肠道激素 胃转流手术 外科 常见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糖尿视网膜病变(DR)的检出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12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接受糖尿社区普查并完成免散瞳眼底照相的居民,按登记序列号顺序抽取糖耐量正常者499例、糖耐量异常者490例、糖尿病程〈10年者499例、糖尿病程≥10年者319例,观察各人群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社区居民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压、血脂等11项指标与DR的相关性。结果:糖耐量正常组和糖耐量异常组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0.40%、0.41%(P〉0.05);糖尿病程〈10年组DR检出率为7.21%,病程≥10年组为26.65%(P〈0.05)。与非DR人群比较,DR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升高,BMI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糖尿病程及HbAlc与D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糖尿病程≥10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最高。病程及HbAlc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检出率 危险因素
  • 简介:2型糖尿(T2DM)的发病形势日趋严峻,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而糖尿家族史是T2DM进展过程中的重要独立风险因素之一,可综合反映遗传易感性与共享环境因素对T2DM发病的影响,本文将针对遗传易感性和共享环境因素两方面阐述糖尿家族史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 标签: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家族史 遗传易感性 共享环境因素 DIABETES mellitus type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尿酸水平升高是否能导致中国人群二型糖尿的发生。方法青岛港健康研究建立于1999至2000年.共15208例18岁以上港口职工参加。本研究来自于青岛港健康研究2000—2001年体检数据,13665例非糖尿患者人选,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体格及生化检查。对所有研究对象按照血浆尿酸水平高低分为4组,进行了平均5.29年随访,观察二型糖尿的发生情况。结果:754例调查对象发展成为二型糖尿。在男性,校正年龄因素的影响后。血浆尿酸水平最高组发生糖尿的风险是最低组的1.47倍(1.19-1.82,〈0.001),在女性,该值为2.56(1.42-4.62,P〈0.001).进一步校正吸烟,饮酒,家庭糖尿史及肾小球滤过率后,得到与上述值接近的结果。但进一步校正基线血糖,血脂、血压及腰围等代谢综合征的组成危险因子后,血浆尿酸水平最高组与最低组比较,发生糖尿的风险分别是0.82(0.65-1.03,P=0.089)及1.49(0.8-2.77,P=0.210)。结论血浆尿酸水平升高并非中国人群二型糖尿的主要致病因素。

  • 标签: 血浆尿酸 二型糖尿病
  • 简介:患者男性,49岁,因上腹痛伴呕吐1天于2005年12月6日入院。1年前查体发现空腹血糖升高,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为2型糖尿,未系统治疗。1天前因饮酒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2次,吐出胃内物。无发热、腹泻,既往健康。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脂血症 胰岛素
  • 简介: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患者的疗效。方法按数字分配法将80例2型糖尿患者分为A组(40例)采用阿卡波糖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B组(40例)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中性鱼精蛋白人胰岛素(NPN)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hA1C)、空腹C肽、餐后2hC肽(2hC肽)、体重指数(BMI)、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A组餐后血糖达标更快,低血糖发生率更低,体重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地特胰岛素使2型糖尿患者血糖快速达标,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 标签: 2型糖尿病 阿卡波糖 地特胰岛素 中性鱼精蛋白人胰岛素
  • 简介:<正>20例2型糖尿并高血压(DM+EH)患者治疗前血浆肉碱(FC)浓度为(50.59±13.41)μmol/L(参照Rossle等法检测),低于单纯EH组20例的(63.32±15.23)μmol/L,P<0.05。DM+EH组患者用在学会降糖药和降压药基础上加用左旋卡尼汀(L-CN)3g/d静滴,10天为1疗程。结果:DM+EH患者血浆FC升至

  • 标签: 左旋卡尼汀 碱浓度 肉碱 血粘度 低切 外源
  • 简介:目的分析2型糖尿合并结直肠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为更好地对患者进行营养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肿瘤中心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合并结直肠癌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比较患者抗肿瘤治疗前、肿瘤治疗结束4周时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结果与抗肿瘤治疗前比较,肿瘤治疗结束后4周时患者的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患者NRS2002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2型糖尿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在抗肿瘤治疗后营养水平显著降低,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增加,该对该类患者应进行动态营养筛查和评估,及时为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进行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结直肠癌 2型糖尿病 营养 营养风险 体质量
  • 作者: 张晓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8-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2期
  • 机构: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丰台 100072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在2型糖尿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方式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4月到2021年10月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1-92的顺序进行数字随机编号,单号的患者作为参考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双号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指数水平这四个方面。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这四项水平差异不大,同一指标下进行两组数据对比,没有发现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这四项水平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同一指标下进行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在2型糖尿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单一用药,采用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的方式,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控制其体重,降糖和降脂效果均十分突出,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达格列净;二甲双胍;联合用药;血糖血脂;体质指数;效果价值
  • 简介:目的了解辛伐他汀和卡托普利对糖尿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糖尿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对照(DM)组、辛伐他汀(DM-S)组、卡托普利(DM-C)组、辛伐他汀+卡托普利(DM-CS)组,分别给药4周后测量左室平均心室峰压(LVSP)、平均心室舒张末压(LVEDP)、平均左室内压最大上升(+dp/dtmax)和下降速率(-dp/dtmax)等心功能参数。结果DM-CS组LVSP、+dp/dtmax、-dp/dtmax及其较正值较DM组明显增加(p〈0.05),心肌间质纤维化受抑。结论辛伐他汀联合卡托普利可改善糖尿大鼠心肌间质结构和心脏舒缩功能。

  • 标签: 糖尿病性心肌病 链脲佐菌素 大鼠 辛伐他汀 卡托普利
  • 简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肝脏脂肪积聚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是一种良性病变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我院2005年2月至2008年9月施行124例胃大部切除,其中合并2型糖尿(T2DM)36例。回顾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T2DM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报告如下。

  • 标签: 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 糖尿病 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