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类社会向高科技时代的迈进,摄影艺术产生了新的发展和变化。画家兼摄影家罗森伯格创造了融摄影、实物、绘画于一体的集合艺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集合艺术中又兴起了A-v艺术流派,摄影及相关艺术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

  • 标签: 数字时代
  • 简介:二、图像时代艺术中的符号 ,这种将原始的形象转换成为具有观念意义的视觉艺术图像成为了图像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表现特征,三、图像时代艺术中的手法 

  • 标签: 图像时代 时代艺术
  • 简介:化学图像题是中考的热点之一,常出现在各种题型之中.由于它是利用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有关化学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因此,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现仅对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图像题例析如下.

  • 标签: 溶液图像题 中考 化学 题型 直角坐标系 溶解度
  • 简介:因古文献的语焉不详和传承过程中的含混纠缠,“箜篌”没有成为一种专有乐器称谓,而是两类(三种)不同族属乐器的混称。一类为与西方竖琴同宗的外来乐器,有角形和弓形两种;一类为与传统琴瑟同属的本土乐器。它在我国境内不仅已有二十余件实物出土,其图像资料更多达两百余件(幅)。遍布十余省市,呈现的形式和样态几乎包含了所有图像可能体现的方式。其乐器形态、乐人造型、持奏方式及多元文化构成、宗教内涵和综合寓意也是异彩纷呈。

  • 标签: 箜篌 图像 形制 时空 形态 审美
  • 简介:随着医学成像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从二维医学图像到三维可视化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动态,对图像分割、纹理分析、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在比较各种技术在相关领域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 标签: 医学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图像配准 图像融合 纹理分析
  • 简介:  人类的艺术活动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一定的艺术形式与其时代的科技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从人类图腾崇拜到机械工业革命带来的秩序和力量;从手工业生产到现代数码信息带来的速度和效益,人类的艺术活动就是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审美意识和技术手段中发展的.……

  • 标签: 图像特性 数码图像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图像修改软件层出不穷,使得图像的作伪变得越来越简单,如何识辨图像的真伪在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各种伪造图像的类型及特点,通过深入分析图像检验原理,提出了一系列图像真伪检验的具体方法,并对图像真伪方法做出了展望。

  • 标签: 图像真伪 检验 方法
  • 简介:人们总是忽略那些自认为很熟悉的事物。我们经常过分自信,似乎看到过就是懂得了。读书的时候,老师问“明白了吗?”我们回答“明白”的时候,大致总还有一半没有全明白,就那样虚应故事起来。比如,想必很多人看到过一幅贝多芬的遗容,于是,当他们再次看到的时候,大概都会说:“哦,那是贝多芬的遗容。”

  • 标签: 音乐 图像 贝多芬
  • 简介:在文学与摄影之间、文字与图像之间找到一种艺术的空间,出现了图像时代的一种新的艺术体裁--摄影文学,摄影和文学应该成为一种补充的、互动的、张力的关系

  • 标签: 图像时代 时代文学
  • 简介:中国原始文化中,彩陶艺术是杰出的代表,从造型到纹饰,均达到令人惊奇的完美程度。其美学基础是什么呢?不少学者已从原始的社会经济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彩陶艺术的形成,固然有一定的自发性,既然已经达到这样完美的程度,艺术思想上当有一定的自觉性。而其指导思想又是什么呢?使人不由想起古代的'道'和'太极图'。'道'的最早表现形式当是《八卦图》。

  • 标签: "太极"图像 美学 原始文化 彩陶艺术 原始氏族 "太极八卦"
  • 简介:图像的泛滥会衍生一种暴力,原因在于:如果不加以深究的话,它们将会规定我们的感觉方式。图像中事物呈现的样子会被视作理所当然,成为我们感觉内容的替代品。通过种种我们完全不可能躲避的传播方式,一种强加的读图习惯僭越了原本需要独立感受的范畴,迫使我们不知不觉让渡一种主观的权利。

  • 标签: 图像 照片 暴力 绘画 记忆 证明力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图像处理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及多方面应用。其中包括图像调整技巧、图像处理工具应用技巧、综合应用技巧等部分。

  • 标签: 图像调整 图像工具 综合应用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报道采用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治疗药物不敏感型化脓性椎体骨髓炎(PVO)的结果。治疗时对颈椎、胸椎和腰椎采用前路/后路清创术且使用器械固定融合脊柱。在2003~2005年间,共有14例PVO患者进行了脊柱360°融合,

  • 标签: 脊柱骨髓炎 治疗药物 化脓性 BMP-2 骨形态发生蛋白 病例研究
  • 简介:目的对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肽(重组BMP)样品进行电喷雾质谱测定,初步确定其一级结构。方法离子化方式:电喷雾离子化;检测方式正离子;质量扫描范围m/z150~1000;干燥气(N2)流速5arb;雾化气(N2)压力35arb;毛细管出口电压4.5kV;碎裂器电压100V;碰撞诱导解离技术碎裂器电压为35%;碰撞气流量为电子流量控制器自动控制;进样方式:流动注射进样;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结果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初步测定重组BMP样品的一级结构为H-Lys-Gly-Asp-Glu-Glu-Ser-Leu-Pro-OH。结论该方法能够初步测定小分子生物活性肽的一级结构,为实验室生物工程菌构建提供准确有效的检测技术。

  • 标签: 生物活性肽 食品感官肽 电喷雾质谱 一级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MP-2基因防治大鼠卵巢摘除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均行手术彻底摘除卵巢,术后连续10d以阴道涂片检测动情周期,随机分为4组,BMP-2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BMP-2(剂量依次为2.5ug,5.0ug,7.5ug),1次给药,对照组不给药。连续观察20d,检测骨密度、骨抗压强度,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ACP)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MP-2能明显提高去卵巢大鼠骨密度(P<0.01)、股骨三点弯曲最大弯应力(P<0.01)和L5腰椎压缩载荷(P<0.01),提高血清ALP(P<0.01),降低血清ACP(P<0.01)。结论BMP-2基因治疗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大鼠卵巢摘除骨质疏松症。

  • 标签: 骨形态形成蛋白-2, 基因治疗, 骨质疏松, 卵巢摘除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BMP-2 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 中 的促进作用。 方法: 随机选取 2013 年 9 月至 2015 年 9 月收治入院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 69 例,回顾分析本组患者病例资料 , 将其分成两组,均予以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 33 例予以 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 36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外源性 BMP-2 。对比组间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和骨形态学检查。 结果: 术后 2 周 及术 术后 3 个月比较 组间骨密度发现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 P < 0.05 ;随访 3 个月,观察组( 126.35 ±23.05 )生物力学测试最大抗折载荷明显高于对照组( 114.20 ±12.9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术后 2 周对照组组织形态学可见骨折端髓腔内出现少许红细胞和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及骨小梁形成,观察组可见骨折端处可见成片软骨组织增生、大量骨小梁形成,此外,红细胞散在出现,可见少许坏死骨组织;术后 3 个月观察可见对照组骨折端大片骨小梁的边缘成片骨基质的形成,观察组可见骨折端骨折部被成熟板层骨取代,但和骨长轴方向排列不完全一致。 结论: BMP-2 应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形态发生蛋白 -2 骨折愈合 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