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43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延伸组各21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延伸组采用延伸护理模式护理。评价患者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康复知识、二级预防行为、生活质量、心理评价、并发症发生情况、病死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延伸组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康复知识、二级预防行为、生活质量评分、对护理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心理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MI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采用延伸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疾病二级预防行为,提高依从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延伸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院前急救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研究时间从2015年3月到2016年8月在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观察组则给予院前急救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急救成功率。结果经不同的救治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且急救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小组间的数据显示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诊中给予临床路径的应用作用相对较显著,不仅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挽救了更多患者的生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AMI) 急救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取样79例,等差数列法分组(我院2019.11-2020.12收治),行常规护理(n=41,参照组)和优化急救护理(n=38,观察组),评价护理效果,对比住院、急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急诊停留,急救时间比参照组用时短,再行PCI率7.89%,心力衰竭率2.63%,病死率0.00%,复发率2.63%,皆比参照组占比低,P<0.05。结论:AMI患者急救中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可降低患者再行PCI率、心力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和复发率,缩短急救、住院用时,值得推广。

  • 标签: 效果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 AMI患者
  • 简介:目的探析AMI后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AMI后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用药30min后,观察组17例症状缓解,而对照组10例症状缓解,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收缩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明显,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AMI后急性左心室衰竭,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于AMI心力衰竭患者循环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另36例纳入研究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心力衰竭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NT-ProBNP、ALD及PAR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AMI心力衰竭 循环内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yo、cTnI 及hs-CRP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选本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本院接诊AMI患者共45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0例为研究对象,经采集血样后行实验室检查后,对比组间及AMI患者组内(MACE、无MACE)Myo、cTnI 、hs-CRP检验数据差异性。结果:(1)血清指标差异性分析:AMI患者Myo、cTnI 、hs-CRP数据均高于健康体检者,且AMI患者中MACE组检验数据高于无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s回归性分析:以高Myo、高cTnI 、高hs-CRP为预测因子,AMI患者MACE为预测结果经回归性分析后可知,上述因素均可正向预测MACE高风险,P<0.05。结论:Myo、cTnI 及hs-CRP 血清检验结果对受检者急性心肌梗死风险具有显著评估价值,且可依据上述血清标记物表达水平,动态评估患者病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临床意义显著。

  • 标签: Myo cTnI  hs-CRP  AMI MACE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尿激酶(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急诊接收的62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预后患者Cys C、BNP水平,分析预后不良相关影响因素,计算Cys C、BNP在AMI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 经统计,预后良好者32例、预后不良者30例。预后良好者Cys C、BNP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者(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PCI治疗AMI患者时联合使用替格瑞洛、比伐芦定的效果。方法 在急诊科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选出62例PCI治疗AMI患者,根据奇偶法分为2组。其对照组给予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而观察组使用替格瑞洛、比伐芦定药物治疗。对比各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TIMI分级、TMPG分级、LVEF,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D、血小板聚集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治疗AMI患者时联合使用替格瑞洛、比伐芦定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AMI PCI 比伐芦定 替格瑞洛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正念减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AMI行PCI术的患者共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在此基础上加用正念减压护理,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在各维度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正念减压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急性心梗(AMI)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诺欣妥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78例2021年6月~2022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梗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的参考依据,分为参照组(n=39例)执行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n=39例)执行诺欣妥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心功能指标。结果 患者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心梗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采用诺欣妥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具有重要帮助,实际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梗 心力衰竭 诺欣妥
  • 简介: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患者血浆中B型脑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以及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carboxy-terminalpropeptideofpro—collagentypeⅠ,PⅠCP)、Ⅲ型前胶原(precollagenⅢtype,PCⅢ)浓度的影响。方法96例AMI患者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科保守治疗(常规治疗组,n=50例)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卡维地洛组,n=46例)。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25名设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在患者AMI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BNP的浓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清PICP和PCⅢ的浓度。结果患者AMI后1个月、3个月的血清PIcP的浓度和AMI后各个时段的血清PCⅢ及血浆BNP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维地洛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患者血清PICP浓度[(48.66±6.17)μg·L^-1us.(60.08±8.61)μg·L^-1,P〈0.05;(31.18±4.74)μg·L^-1。is.(45.62±6.47)μg·L^-1,P〈0.05]、PCⅢ的浓度[(24.12±3.67)μg·L^-1。vs.(28.45±3.61)μg·L^-1,P〈0.05;(13.28±3.57)μg·L^-1ys.(17.32±4.41)μg·L^-1,P〈0.05和血浆BNP浓度【(234.56±31.14)ng·LUS.(387.33±49.03)ng·L^-1,P〈0.05;(143.47±15.36)ng·L^-1vs.(224.64±19.47)ng·L^-1,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心脏胶原代谢活跃,与AMI后心功能不全关系密切。卡维地洛能降低AMI陈旧期患者血清PICP和PCⅢ浓度,改善心功能。

  • 标签: 心肌梗死 脑钠肽 卡维地洛 胶原 心肌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9月份到2013年9月份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单用西医治疗,实验组实施中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实验组的动脉压、尿量以及心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中西医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应用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1月接诊的AMI患者96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均实施抢救处理,随机分为两组,各自4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情况、死亡率、住院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在分诊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抢救总时间等抢救情况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在抢救AMI患者中不仅可以缩短抢救时间,而且能减少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护理路径 抢救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急诊护理路径的运用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和实验组40例(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各项救治指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该组患者急救时间、静脉通络创建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急诊护理路径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可大大提升AMI患者生存率,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路径 急诊救治
  • 简介:摘要: 目的在探讨“一站式”急诊护理模式在医院急诊救治中的效果,以提升患者救治成功率。方法 采用80例院前急诊病人,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实施“一站式”连续护理能有效缩短急诊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链式一站式急救护理 院前急救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疾病风险度较高,能够破坏患者的健康质量,深度威胁患者的生命存续状态,需要在全面把握院前急救工作流程各注意事项前提下,选择适宜措施推进开展急救护理处置流程,继而支持确保患者获取到良好的病情预后结果。文章将会围绕AMI患者院前急救注意事项及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展开简要的综述分析。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 院前急救 注意事项 急救护理 预后 影响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做功技术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降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设计的诊断性试验。选取2019年5—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AMI且LVEF>50%的患者为AMI(LVEF>50%)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采用二维超声采集其心尖二腔、三腔及四腔长轴切面连续3个心动周期动态图像,测量并比较两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心肌做功各参数的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心肌做功各参数的重复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左心室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做功指数(GWI)对于LVEF保留的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降低的诊断价值。结果AMI(LVEF>50%)组30例,年龄(67.3±9.7)岁,女性14例(46.7%)。对照组30例,年龄(68.1±8.6)岁,女性12例(40.0%)。AMI(LVEF>50%)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比二尖瓣后叶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E/e)、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较对照组大,E、e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MI(LVEF>50%)组GCW[(1 145.9±440.1)mmHg%(1 mmHg=0.133 kPa)比(1 425.7±355.4)mmHg%]、GWE[(80.9±9.5)%比(87.3±5.5)%]、GWI[(1 001.3±416.2)mmHg%比(1 247.6±341.7)mmHg%]低,长轴整体应变(GLS)绝对值低[(8.5±3.4)%比(11.4±3.7)%],峰值应变离散度(PSD)高[(101.3±66.4)ms比(74.7±31.9)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LVEF>50%)组GWW高[(177.2±71.1)mmHg%比(155.7±64.6)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W、GWW、GWE、GWI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重复性良好(ICC均>0.75)。ROC曲线分析显示,GCW、GWW、GWE、GWI 4个参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929、0.808、0.862,均可用于AMI(LVEF>50%)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的诊断。结论心肌做功技术对于LVEF保留的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降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肌做功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心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