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保证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职责,建国初期的法律、法规赋予检察机关对法院裁判予以抗诉的权能,并且规定了抗诉的期间、方法和程序,从而建立了民事抗诉制度。但从1956年“反右”斗争开始,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由于法律虚无主义的影响,检察监督制度的运作与发展陷入了低谷。1982年通过的《民事诉讼法(试行)》虽然重新规定了检察机关有权对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但是没有在分则中规定具体的监督方式和监督程序,而且检察机关当时也不主张承担这样的责任,所以实质上这一规定是落空的。

  • 标签: 检察机关 民事抗诉制度 法律监督 法院 检察监督 分则
  • 简介:作为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规定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强化的过程。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围绕"强化法律监督、实现公平正义"这一基本宗旨,扩展了诉讼监督的范围,增添了诉讼监督的内容;丰富了诉讼监督的手段,明确了诉讼监督的效力;强化了诉讼监督的责任,健全了诉讼监督的程序。当然,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在迎来新机遇的同时更是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

  • 标签: 刑事诉讼法修改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诉讼监督 非法证据排除
  • 简介:法院独立审判与检察机关诉讼监督之间内在的紧张关系决定了检察监督立法的复杂性。新民事诉讼法检察监督的修改体现了全面监督与有限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以保障检察监督的张弛有度。应进一步完善检察监督立法,将侵害案外第三人合法权益的调解书纳入检察监督的范围。作为民事执行监督的主要方式,应明确检察建议的程序性规则,使之具有程序法特征。为确保裁判的稳定性,应严格限定“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申请抗诉事由的适用范围,并为当事人申请抗诉设定最长时限。检察监督的对象应仅限于法院的审判与执行行为。将检察机关对法院执行的协助纳入检察监督的范围并寻求法理上的正当性,容易消解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作为法律监督者的原本的角色担当。

  • 标签: 民事诉讼 检察监督 检察建议 执行救济
  • 简介: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最终确定,促进了民事诉讼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从民事诉讼最初立法目的出发,检察机关在办理民事检察监督案件过程中也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这不仅是立法者的应有之意,更是其自身司法角色的需求。健全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检察监督中的适用,要不断强化检察官职业道德培训;建立检察官诚信档案制度;逐步完善违反诚信原则的法律责任体系。

  • 标签: 民事诉讼 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检察监督 司法适用
  • 简介:摘要:在我国现代化法律体系中,人民检察院被赋予具备进行民事诉讼的一系列法律权益,其中监督权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种法律结构设置,意在进一步体现宪法精神与规定细化工作态度,也是为了更贴合社会民生,力求确保民事诉讼的公正性与合法性,保证社会民众的根本法律权益,进而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民事诉讼监督权设置的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但是在现代法治社会的实践中,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工作的弊端也随着案件复杂程度的加深逐渐凸显。这也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问题,将社会实践的问题从宪法的根本立场相结合并展开深入讨论,才是解决社会基础民生与现代化法制矛盾的根本途径。

  • 标签: 检察院 民事诉讼 法律监督 改进建议
  • 简介:2016年7月20日,在第十四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上,曹建明检察长强调,“十三五”时期,各级检察机关要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契机,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司法公正为目标,完善检察监督体系、提高检察监督能力。据了解,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提出检察监督体系的概念。为了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完善检察监督体系,11月16日,由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刑事诉讼监督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检察官协会、北京市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承办的第七届刑事诉讼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刊特邀部分与会代表,就如何深化检察改革,推动刑事诉讼监督“四化”建设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 标签: 刑事诉讼监督 “四化”建设 检察监督 检察改革 最高人民检察院 法治化
  • 简介:《中国好声音》中文名称被裁定归属唐德影视2月27日,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做出最终裁决,裁定包括《中国好声音》这一中文节目名称在内的所有知识产权属于《TheVoice》原版权方荷兰Talpa公司所有。由于此前唐德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以6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TheVoice》中国地区五年四季的版权,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此番仲裁也就意味着,《中国好声音》的所有知识产权已经全部归属唐德影视,而此前拥有这一名称的浙江卫视以及上海灿星制作公司不再拥有这一权利。

  • 标签: 中国地区 诉讼 中文名称 国际仲裁 知识产权 节目名称
  • 简介:<正>一定是有人对约瑟夫·K进行了诬陷,因为他沒有做过什么坏事,却在一天早晨被捕了。他的房东格鲁巴赫太太的女厨师,每天早上八点钟左右给他送早餐,这一次却沒有来。这样的事还从未发生过。这天,K还等了一会儿,靠在枕头上,望着住在街对面的那个老太太,她正以一种她待有的异乎寻常的好奇心注视着他,接着,他感到既奇怪又饥饿,便按了一下铃。当即有人敲门,一个他在这所房子里从未见过的人走了进来。这个人身材修

  • 标签: 衣服 床头柜 上楼梯 办公室 办公桌 房间
  • 简介:摘要做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在私力救济不济的情况下使用公权力进行救济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如何介入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而又不过多地干涉公民的民事权益,是公权力和私权利的交锋。在如何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方面,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运用模式,应当结合我国的未成年人的生存分布成长特点和已有的立法和实践现状,不断的完善,去寻找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未成年人民事检察保护制度。

  • 标签: 未成年人 民事 检察监督 制度建设
  • 简介:在我国的检察体制以及检察理论研究中,通常将民事检察和行政检察并称为“民事行政检察”。这是因为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初建之时就将二者合称。[1]实际上,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性质、特点、证据规则、诉讼理念等都存在很大不同,诉讼原理中已有论述。

  • 标签: 行政诉讼 检察监督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 学术史 新中国 检察理论
  • 简介:新《民事诉讼法》从监督的依据、方式、顺序和保障四个方面修订完善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该法的修订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为破解民事执行难题提供了方法,有利于制约审判权和实现司法公正,有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但新《民事诉讼法》还应明确检察建议的效力,区分检察建议和抗诉的使用范围,区分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细化监督对象,进一步明确民行执行检察监督的法理基础。

  • 标签: 新《民事诉讼法》 民事执行 检察监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月7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四个"决不允许"的要求,即:决不允许对群众的报警求助置之不理,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这四个"决不允许",无一不折射出当前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抱怨与不满,其中内涵极其丰富,涉及司法领域中的许多重要方面。

  • 标签: 中心意思 政法工作会议 人民群众 受案范围 诉讼标的 诉讼权利
  • 简介:罗伯特·卡萨德(RobertCasad)关于比较民事诉讼的文章是最先引起我注意的几篇比较法学类文章之一。我当时还是纽约一家顶级律所的一名刚刚入行的助理律师。随后我就开始大量翻阅比较法学的期刊,而没有去花大量的时间去处理客户业务。我此前从来不知道原来比较法学这么有趣,因为我一直认为在民事诉讼方面,比较法学著作并没有太大用处。(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70年代早期,耶鲁大学甚至不教授比较法学课程;国际法的教学也和民事诉讼严重脱节。)

  • 标签: 集体诉讼 比较法学 卡萨 外国法院 法院裁判 客户业务
  • 简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具体原则应当根据具体监督目的进行差异化设计。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首要目的在于治理"执行乱",其次在于协助破解"执行难",另外也要维护执行中涉及的公共利益。2013年通过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仅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限于民事执行活动中违反法律规定一种类型,在目的设置上过于狭隘。全面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可分为纠错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支持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和公益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不同类型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有着不同的程序设计原则。

  • 标签: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 目的 纠错型 支持型 公益型 原则
  • 简介:29岁的日本律师富田聪子(音译),在新泻县佐渡岛上工作已3年。有项计划专门派遣人员到亟需法律扶助的偏远地区服务,而她是该计划派出的第一人。

  • 标签: 诉讼 偏远地区 第一人 律师 法律
  • 简介:本文从如何表述诉讼标的才算合理的角度,对确认不侵权诉讼的诉的利益作了一个考量。例如,我们不仅可以对侵权法律关系进行确认,还可以对侵权事实关系进行确认;不仅可以对"现在"的侵权关系进行确认,还可以对"过去"的以及"将来"的侵权关系进行确认;不仅可以对原告与被告之间的侵权关系进行确认,还可以对原告与第三人之间的侵权关系进行确认。

  • 标签: 确认不侵权诉讼 诉讼标的 诉的利益
  • 简介:诉讼标的理论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体系,是民事诉讼体系内最重要的理论。群体性诉讼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虽然出现的时间短,但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研究群体性诉讼诉讼标的,一方面可以增强诉讼标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群体性诉讼的理论深度。要彻底弄清楚群体性诉讼诉讼标的,还需要对群体性诉讼作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的研究结果才不会有遗漏。

  • 标签: 诉讼标的 群体性诉讼 利益 法律漏洞
  • 简介:公益诉讼与群体诉讼,通常都会涉及较大范围内的具有相同或相似诉求的多数人利益的纠纷,均能达到强化实体法的实施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效果。两者在有不少共同和交叉之处的同时,在诉讼理念、运作方式、诉讼目的和诉讼效果等方面亦存有明显的差异。厘清公益诉讼与群体诉讼的关系及其适用的范围等问题,无论对立法还是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公益诉讼 群体诉讼 现代型诉讼
  • 简介:在我国现行立法中,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侵犯公共利益的情形缺乏有效救济途径,如何设计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是行政法治化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纵观世界各国,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大都在行政诉讼制度体系建立了专门的公益诉讼制度.此外,行政诉权理论在我国的新发展也为公益诉讼作为行政诉讼的一个新类型的确立排除了障碍.

  • 标签: 行政法 公益诉讼 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