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武警山西省总队医院收治的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体横截面积,观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6例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高于术前,椎体横截面积大于术前,矢状面Cobb角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胸腰神经Frankel分级中E级占比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位不良6例,螺钉断裂1例,下肢无感觉1例,脑脊液漏2例,脊神经根损伤1例,提示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存在一定损伤。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重建脊椎稳定性,促进脊椎自然弯曲的作用,且术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胸腰神经功能,促进感觉及运动神经改善,但手术存在一定损伤,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影响。

  • 标签: 后路椎弓根 内固定治疗 胸腰椎骨折 胸腰神经 椎体横截面积 复位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我院接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进行相关研究,A组(30例)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B组(30例)采用前后路联合,先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矫正畸形,再进行病灶清除。对比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引流量等术中前期指标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在植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神经功能ASIA分级等后期研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前期研究指标及术后住院时间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均优于B组。对患者进行12~23个月随访,植骨融合时间、神经功能ASIA分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Cobb角矫正度数及矫正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手术创伤小,脊柱矫形及融合效果确切。

  • 标签: 脊柱结核 后路减压 病灶清除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阐述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的进展。方法使用计算机及因特网检索(1993-01/2014-01)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国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相关文章,英文关键词为“pedicularscrew,internalfixation,thoracolumbarfracture”,中文关键词为“椎弓根螺钉,固定,胸腰椎骨折”。共检索到65篇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28篇文章。结果椎弓根螺钉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特性,配合不同的手术方式,可重建骨折椎稳定性,提供三维矫正,恢复椎体高度及脊柱的生理弯曲,行椎管减压。而近年来随技术发展,伤椎固定及经皮螺钉固定技术的运用,优化了手术方式,减小了创伤及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结论配合各种技术的应用及联合运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可运用于治疗各类型的胸腰椎骨折。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侧方入路病灶清除融合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应用侧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32例病人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疼痛、并发症的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32例病人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为3.5d±0.3d,疼痛症状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8分±0.7分,与术前8.5分±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3,P=0.00);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为一过性大腿前方轻度麻木,经处理后症状消失,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系统、有效地护理对应用侧方入路病灶清除融合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提供了保障。

  • 标签: 腰椎结核 侧方入路 病灶清除 融合内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我科收治1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功能训练、出院指导,同时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全组手术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科学护理对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胸腰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使用再次手术清创或延长抗生素的方法治疗腰椎椎间融合术后伤口深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03年8月至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病例中行腰椎椎间融合固定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5例被诊断为深部伤口感染(1.2%)。术后进行再次手术清创或者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治疗,所有5例患者获得了康复,术后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从1.5年至3.5年,平均2.6年。结果5名患者再次进行手术清创,反复伤口冲洗并缝合伤口。无1例患者取出固定,所有5位病人接受4至5周的静脉抗生素治疗,随后5-8周口服抗生素。在随访过程中无椎体或者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腰椎椎间融合术后出现了深部的椎间隙感染没有必要取出植物。可以采用包括再次手术清创或者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等方法来治疗。

  • 标签: 腰椎间融合术 内固定 伤口感染
  • 简介:34岁男性患者.ASA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L2—3椎体骨折固定术。T12以下不全瘫,下肢肌Ⅱ级。于术后15分钟发生气胸.经急诊闭式胸腔引流治疗后,完全好转出院。

  • 标签: 气胸 全身麻醉
  • 简介:目的复习一组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并多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技术对胸腰椎骨折复位及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2例,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并多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均于伤后4小时~2天手术,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25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神经功能A级7例中1例无恢复,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伤椎高度由术前51.30%恢复为95.94%,矢状面弯曲恢复正常,术后随访伤椎高度丢失1.27%,矢状面Cobb角增加1.54%,没有出现断钉,断棒等.结论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多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损伤节段可有满意的复位及固定效果,而且可有效预防远期纠正丢失及固定失败.

  • 标签: 骨折内固定术 胸椎 腰椎 骨折
  • 简介:退变性腰椎滑脱主要指由于腰椎不稳、小关节突退变增生、椎间盘退变等下腰部退行性病变导致的腰椎滑脱,其峡部一般完整,因此又称假性滑脱,其发生率为各种病因所致腰椎滑脱的60%以上。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于腰椎退变的基础之上,绝大多数合并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后经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术式。在融合方法上主要有后外侧植骨融合(PosterolaterallumbarfusionPLF)与椎间植骨融合,椎间植骨融合分为前路与后路融合。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骨折固定术前及术后护理,以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对6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手术实施整体康复护理措施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及整体康复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了功能的恢复。结论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患者的康复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对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进行整体的康复护理对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性反应的预防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截瘫 术后 功能恢复 护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患者使用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接诊的100名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疾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使用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着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比患者治疗情况(治疗效果、手术时长、出血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较实验组长,对照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疾病患者使用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手术情况。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腰椎疾病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钉棒系统固定腰椎后路复位的采用意义。方法纳入44例2017.01-2018.04期间,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对其行钉棒系统固定腰椎后路复位干预。结果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畸形Cobbs角上,与术前展开比对,改善显著(P>0.05);但是在伤椎椎体后缘高度指标上,与术前展开比对,改善不显著(P<0.05)。结论将腰椎后路复位,钉棒系统固定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可有效的促进其生理弯曲和椎体高度的恢复,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腰椎爆裂性骨折 腰椎后路复位 钉棒系统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切开腰椎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采取保守治疗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后路切开腰椎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后路切开腰椎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患者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

  • 标签: 后路切开腰椎钉棒系统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固定治疗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诊治的21例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术前给予患者常检查确定患者的病情,采用腰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至2年的随访,患者手术前的ODI评分为(65.01±7.15)分,手术后的ODI评分为(25.12±6.68)分,组间差距显著,P<0.05。结论腰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固定治疗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效果优越,治疗安全性高,患者能够尽快痊愈,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腰椎间融合 椎弓根内固定 重度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脊柱肌间旁入路在胸腰椎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行胸腰椎固定手术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传统后正中手术入路,研究组予胸腰椎脊柱肌间旁入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VAS疼痛评分情况。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以及术后总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1w、3m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脊柱肌间旁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特点,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降低其术后疼痛程度。

  • 标签: 胸椎脊柱肌间旁入路 胸腰椎内固定术 微创
  • 简介:本文目的为了分析腰椎后外侧固定及融合术后未作融合节段的长期影像学改变。由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可能系手术后生物力学改变及患者体质所致,多数研究只分析了紧邻融合区域上下节段的运动变化,未对紧邻固定的运动节段与其他未作融合节段行对照研究。

  • 标签: 内固定融合术 腰椎节段 影像学评估 腰椎后路 邻近节段退变 融合节段
  • 简介:目的:运用5种椎弓根短节段固定器(Pedicleshortsegmentfixation,PSSF)(Dick,RF,SF,Steffee,APF)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PSSF治疗57例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随访总结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失误原因.结果:随访6~60个月,平均15个月,疗效满意,优良率80%;主要并发症有:螺钉位置不当、断钉、螺钉松动、钉杆连接松动、植骨不融合、再度失稳等,发生率为29.8%.结论:(1)PSSF较适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2)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操作有直接的关系.并认为各种PSSF自有特点,只有充分理解其设计原理,准确应用,操作合理时才能达到其设计的复位、固定目的.

  • 标签: 胸腰椎 脊椎滑脱 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器 治疗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S)治疗中腰椎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钉-棒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疼痛程度、Cobb’s角度、受伤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术后受伤椎体的前缘平均高度比值、后缘平均高度比值、Cobb’s角度、疼痛程度比较,术后患者的相关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2.3%(29/35)。结论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 胸腰椎爆裂骨折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