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鼻孔切除垂体瘤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垂体瘤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垂体瘤手术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垂体瘤手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垂体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质量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垂体瘤手术患者临床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垂体瘤手术患者专科护理水平、沟通交流情况、护理服务态度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垂体瘤手术患者尿崩症、脑脊液漏、下肢深静脉血栓各项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鼻孔切除垂体瘤在综合护理措施下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措施下垂体瘤手术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好转、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因此综合护理措施在单鼻孔切除垂体瘤患者中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垂体瘤 综合护理 护理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鼻孔切除垂体瘤护理措施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常规护理(30例,A组)与围手术期综合护理(30例,B组)干预下,患者健康状况、自我管理能力、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了解其术后安全水平。结果:护理后与A组患者比较,B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术后疼痛得分更低(P<0.05),导尿管拔出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自我管理能力与日常生活质量得分更高(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贯彻落实对患者健康恢复,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术后安全水平保障,生活质量改善等存在积极影响。

  • 标签: 垂体瘤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术 临床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垂体瘤术后颅内感染的护理要点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60例,加强对颅内感染的护理,设置为实验组。随机抽取2020年之前的垂体瘤术后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资料60例,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颅内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实验组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鼻蝶窦入路 垂体瘤 颅内感染
  • 简介:我科2003年~2008年在70例垂体瘤手术中采用鼻位薄层冠状CT定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男32例,女38例;年龄28~80岁,平均40岁。病程2个月~10年。视力、视野改变45例,闭

  • 标签: 垂体肿瘤 经鼻蝶入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以手术治疗为主。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结构,顺利暴露肿瘤是垂体瘤切除术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影像资料下神经导航在单鼻孔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垂体瘤患者78例。其中47例患者均应用神经CT导航辅助手术切除垂体瘤,31例患者均在神经MRI导航下,辅助手术切除垂体瘤,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术中准确性及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切除78例垂体瘤的过程中均准确找到病灶,导航误差范围1.4~2.9mm。结论: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可靠、准确性高,同时可提高手术的疗效。

  • 标签: 脑肿瘤 垂体瘤 神经导航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8例内镜手术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不同肿瘤大小、侵袭性及类型患者手术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垂体腺瘤手术切除率与肿瘤体积和是否为侵袭性有关。侵袭性肿瘤和肿瘤体积越大者,手术切除率越低。不同肿瘤大小和切除程度的泌乳素(prolactin,RPL)型和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型腺瘤患者术后的血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78例患者中,术后并发脑脊液漏者6例、临时性尿崩者10例、高热及电解质紊乱者8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鼻出血3例、视力减退1例;相应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或好转。术后,36例患者头痛缓解,28例患者视力、视野改善,3例患者手指灵活度改善;40例患者血清激素水平降低或恢复正常,相关症状好转。术后3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者61例(全切除率78.2%),次全切者11例(14.1%),大部分切除者6例(7.7%)。血清激素水平检测显示,29例PRL型垂体瘤患者的PRL水平,以及40例GH型垂体瘤患者的GH水平分别较术前降低或恢复正常。结论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创伤较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垂体腺瘤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瘤切除患者术后不同禁水时间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中选出1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禁水护理,术后禁水6 h,观察组则采取新的禁水护理,术后禁水1 h,也就是术后1 h患者从全身麻醉中清醒过来后起,给予多次少量饮水。观察并记下两组患者术后6 h呕吐、恶心、误吸、口腔异味、口渴的发生率,还有术后焦虑状况及首次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呕吐、恶心、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口腔异味、口渴、术后焦虑状况及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垂体瘤切除患者术后禁水1 h采取多次少量饮水的护理措施安全可行。

  • 标签: 麻醉护理 垂体肿瘤 禁水时间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在接受显微手术之后,其并发症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鼻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患者60例,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作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后,其并发症总痊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痊愈率,P<0.05。结论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患者,在接受术后并发症优质护理干预之后,可提高患者的并发症痊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垂体瘤 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 术后并发症 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内镜下扩大经鼻至鞍区、鞍上区的显露范围,及手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与其相互位置关系。结合该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体会,探讨内镜在此区域手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方法选择10例灌注尸头标本,采用显微镜解剖2例,其中冠状位和矢状位切开各1例;另8例标本模拟。在内镜和显微镜下扩展显露鞍前及鞍上区的主要解剖标志,并研究其相互位置关系。对2例女性鞍结节脑膜瘤病人,采用神经导航手术,肿瘤切除过程中和切除后分别应用成角内镜观察肿瘤周围结构及切除情况,肿瘤切除后以脂肪、人工硬膜及明胶海绵重建鞍底。结果内镜下在颅前窝向外侧显露的主要限制是两侧的眶内侧壁和视神经管;选择三个平面测量向侧方的显露范围,分别为筛骨鸡冠后缘平面(19.1±2.65)mm,鞍结节前方10mm的蝶骨平台平面(23.2±2.35)mm,两侧视神经管内口平面(13.1±2.18)mm。内镜下可清晰显示双侧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等颅内结构。2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人均达到肿瘤全切除,视力部分改善,术后均出现脑脊液漏,再次手术修补后痊愈。结论采用单纯内镜或内镜辅助的可更直接达到鞍前及鞍上区病变,避免了经过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及对脑组织的牵拉。颅底骨质磨除位置和范围以及颅底的修补和重建是采用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标签: 神经内镜 蝶窦 经鼻蝶窦入路 鞍结节脑膜瘤 解剖学
  • 简介: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下单鼻孔治疗垂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垂体瘤患者中的33例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例通过神经内镜治疗的患者;对照组16例通过显微镜治疗的患者。随访期间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垂体肿瘤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激素的恢复情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程及各种临床症状调查比较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在两种治疗方法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激素恢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切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56.25%,总有效切除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75.0%,全切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神经内镜下单鼻孔治疗垂体肿瘤临床效果更有效。结论与传统显微镜手术比较,神经内镜单鼻孔切除垂体瘤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内镜 单鼻孔 蝶窦入路 垂体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最近,我们对海绵窦特别是内侧壁进行了显微解剖学研究,并结合我科的经验,探讨窦显微手术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方法和技巧。解剖学研究成人尸体头部标本20个,对海绵窦内侧壁进行显微解剖和观察。海绵窦内侧壁的平均厚度156.9±32.7μm,上壁和外侧壁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130.4±97.6μm,821.3±54.3μm。海绵窦内侧壁的胶原纤维层明显较海绵窦上壁和外侧壁为薄。其中,有3例标本中,可见海绵窦内侧壁存在缺损,垂体部分突人海绵

  • 标签: 海绵窦 侵袭性垂体腺瘤 内侧壁 解剖学研究 经蝶窦显微手术 全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在我科治疗14例的脑垂体瘤患者脑垂体切除术后临床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4例脑垂体瘤患者口鼻切除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情况。结果术后并发症轻度脑脊液鼻漏1例,尿崩2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均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观察病例均恢复良好,平均住院时间14d。结论精心对口鼻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垂体瘤 经口鼻蝶入路 术后并发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为2019年1月~2020那边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的40例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术中配合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其生命状况等,分析护理效果。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0%,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结论:给予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垂体瘤 鼻内镜 鼻蝶入路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扩大手术治疗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9月—2018年2月,应用内镜扩大手术治疗92例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Knosp分级患者的垂体瘤切除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型垂体瘤患者激素水平缓解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全切者69例,近全切患者17例,次全切患者5例,部分切除患者1例;Knosp分级0~2级垂体瘤患者的全切率(90.5%)明显高于Knosp分级3~4级患者(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nosp分级0~2级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3~4级患者;Knosp分级0~2级和3~4级功能型垂体瘤患者的术后激素水平总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内镜扩大治疗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尤其是对于Knosp分级0~2级的患者。

  • 标签: 神经内镜 垂体瘤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单鼻孔切除垂体瘤围术期护理方法,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垂体瘤患者计 32例,均采用单鼻孔切除术治疗,制定围术期护理方案,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并发症 5例,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 单鼻孔切除垂体瘤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 垂体瘤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单鼻孔鼻中隔黏膜垂体瘤切除手术的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3月本院单鼻孔鼻中隔黏膜垂体瘤切除手术病例30例病人的手术配合,通过亲身洗手和巡回本手术,以及随访手术病人,从中总结本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30例单鼻孔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手术病人准备完善,术前评估充分,体位、用具、用物准备完善;巡回、器械护士、手术医生术中配合密切,手术进度加快、时间缩短;术后病人手术并发症减少,恢复良好,手术经过顺利,安全返回病房。[结论]通过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单鼻孔切除垂体肿瘤术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得到了广大病人的满意。

  • 标签: 垂体肿瘤切除 单鼻孔 蝶窦入路 护理
  • 简介:目的:报道21例垂体腺瘤口鼻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口鼻,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本文重点介绍该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全组无1例死亡。13例术后有暂时性尿崩症,3例脑脊液鼻漏,2例鼻中隔穿孔。1例术后视觉障碍加重。无1例术后切口或颅内感染。14例随访6个月至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垂体腺瘤口鼻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疗效满意。

  • 标签: 垂体腺瘤显微外科口鼻蝶窦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垂体腺瘤患者按照神经内镜和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以对比治疗模式展开,所纳入病例为 60例,为 2016年 7月至 2018年 8月所接诊,取组中 30例,按照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即观察组,余下以显微手术治疗,即对照组。对比效果。 结果 结合对两组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统计,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 显微手术 垂体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