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垂体瘤是良性的.但局部侵犯到邻近的组织如海绵窦和硬脑膜并不少见。一些具有这样侵袭的肿瘤对常规的治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并倾向于复发。尽管有几个基于组织分析的分子标记已有应用.但早期预测哪些垂体肿瘤会复发和/或表现出侵人性仍有困难。针对侵袭垂体瘤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等手段的综合治疗.但在一些病例中效果欠理想。早期诊断并早期使用多模态的综合治疗对一些侵袭/复发性的垂体腺瘤可能是有效的。要开发治疗这些亚型的垂体腺瘤的额外的治疗选择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虽然目前尚不可能在就诊时就明确侵袭和,或复发性的垂体肿瘤的诊断.但更广泛使用分子标记技术和标准化的使用“非典型垂体腺瘤”的组织病理学标准,对早期诊断有辅助意义。早期积极治疗是必要的.而最近探索的靶向治疗也可能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

  • 标签: 侵袭性垂体腺瘤 治疗表现 垂体癌 侵袭性垂体瘤 分子标记技术 组织病理学
  • 简介:侵袭垂体腺瘤(IPA)因其侵袭生长,手术全切率低,复发率高,治疗非常困难,其主要依靠影像学、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三者所采用的标准不同,诊断差异性很大。蝶窦的气化程度、鞍膈的坚厚程度和鞍膈孔的大小、海绵窦内侧壁先天缺如或缺损等因素都会影响垂体腺瘤的生长,因此,解剖结构是垂体腺瘤侵袭生长的解剖学基础。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解剖学
  • 简介:垂体腺瘤是鞍区常见肿瘤,按照肿瘤生物学行为分三类:非侵袭垂体腺瘤侵袭垂体腺瘤垂体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侵袭垂体瘤的诊断及治疗相对棘手,肿瘤常常侵犯周围结构如海绵窦、蝶筛窦、上斜坡、鞍底骨质、硬脑膜等,且易发生垂体瘤卒中致病情危急[1];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通常按Hardy-Wilson分级、分期标准,即蝶鞍正常或局限性扩张,肿瘤〈10mm为Ⅰ级;蝶鞍扩大,肿瘤≥10mm为Ⅱ级;鞍底骨质局限性破坏为Ⅲ级;鞍底骨质弥漫破坏为Ⅳ级;通过CSF或血-脑屏障播散为V级。

  • 标签: 侵袭性垂体腺瘤 侵袭性垂体瘤 鞍底骨质 垂体癌 蝶鞍扩大 垂体瘤转化基因
  • 简介:有关垂体腺瘤侵袭的研究很多,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揭示垂体腺瘤侵袭的一个重要方面。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通过对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垂体腺瘤侵袭的产生机制,为临床治疗垂体腺瘤提供帮助。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MR、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动态对比增强征象在侵袭垂体腺瘤中的应用,研究其影像学特征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天津市环湖医院47例侵袭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IPA)的T1WI、T2WI、ADC、动态对比增强MR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征、病理学资料等;并与16例非侵袭垂体腺瘤(non-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NIPA)进行比较,观察两者在MR征象、ADC值和T1WI、T2WI图像上的肿瘤/白质信号强度比值和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强化峰值时间、平均强化速率方面的差异。所有病例术后复查MR增强扫描以及相关激素表达水平,用来评估预后,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IPA影像学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的位置、形状、大小、Knosp分级、ADC值在IPA与NIPA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344、21.818、28.596,t值分别为5.869、11.720,P值均<0.05)。T1WI、T2WI和增强不均质信号大部分发生于IPA组(P<0.05),IPA呈快速强化和快速消退的双期强化特征,鞍内瘤体与海绵窦侵袭瘤体强化峰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T1信号强度、扩散受限、双期强化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2WI瘤体/白质信号两者的比值和ADC值与IPA瘤体质地呈明显相关。IPA中全切除9例(19%),次全切除25例(53%),部分切除13例(28%)。术后治愈9例(19%),症状改善29例(62%),缓解6例(13%),未愈3例(6%)。术后进行药物治疗7例,放射辅助治疗15例。术后随访7~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5个月,复发8例(17%)。IPA肿瘤质地不同,其手术全切/次全切除率、术后症状改善率、术后需要辅助治疗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nosp分级、肿瘤大小、T2WI瘤体/白质比值与IPA复发有关(P值均<0.05)。结论通过MR、弥散加权成像征象分析肿瘤在蝶鞍区的分布、形状、大小、ADC值及信号差异,有助于诊断IPA。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特征可以早期判断IPA及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通过影像征象评估肿瘤的质地,从而更好地评估IPA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 标签: 垂体瘤 侵袭性 磁共振成像 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巨大侵袭垂体腺瘤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4例巨大侵袭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肿瘤切除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肿瘤进展的因素。结果84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3例(15.5%),近全切除40例(47.6%),次全切除31例(36.9%)。89.3%(75/84)的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83(46.8±19.0)个月。围手术期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3个月内2例(2.4%)死于手术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手术或放疗史、肿瘤的最大径、肿瘤的形状、肿瘤对海绵窦的侵袭程度、肿瘤是否侵入后颅窝、MRI显示的病灶强化特点以及肿瘤的质地均可能影响巨大侵袭垂体腺瘤的切除程度(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对海绵窦的侵袭程度(OR=0.089, 95%CI: 0.009~0.850, P=0.036)、肿瘤的质地(OR=0.246, 95%CI: 0.077~0.786,P=0.018)是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84例患者中,随访期内肿瘤进展14例。Log-rank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切除程度、病理学检查可见核分裂象、Ki-67指数均可能与肿瘤进展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切除程度(HR=0.316, 95%CI:0.107~0.932,P=0.037)为肿瘤进展的保护因素,病理学检查可见核分裂象(HR=5.064, 95%CI:1.726~14.859,P=0.003)是影响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巨大侵袭垂体腺瘤患者,海绵窦侵袭程度高(Knosp分级为3~4级)、质地硬韧的肿瘤不易达到全切除。切除程度高的肿瘤不易发生进展,而病理学检查可见核分裂象的肿瘤容易发生进展。

  • 标签: 垂体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巨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巨大侵袭垂体腺瘤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4例巨大侵袭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肿瘤切除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肿瘤进展的因素。结果84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3例(15.5%),近全切除40例(47.6%),次全切除31例(36.9%)。89.3%(75/84)的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83(46.8±19.0)个月。围手术期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3个月内2例(2.4%)死于手术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手术或放疗史、肿瘤的最大径、肿瘤的形状、肿瘤对海绵窦的侵袭程度、肿瘤是否侵入后颅窝、MRI显示的病灶强化特点以及肿瘤的质地均可能影响巨大侵袭垂体腺瘤的切除程度(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对海绵窦的侵袭程度(OR=0.089, 95%CI: 0.009~0.850, P=0.036)、肿瘤的质地(OR=0.246, 95%CI: 0.077~0.786,P=0.018)是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84例患者中,随访期内肿瘤进展14例。Log-rank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切除程度、病理学检查可见核分裂象、Ki-67指数均可能与肿瘤进展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切除程度(HR=0.316, 95%CI:0.107~0.932,P=0.037)为肿瘤进展的保护因素,病理学检查可见核分裂象(HR=5.064, 95%CI:1.726~14.859,P=0.003)是影响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巨大侵袭垂体腺瘤患者,海绵窦侵袭程度高(Knosp分级为3~4级)、质地硬韧的肿瘤不易达到全切除。切除程度高的肿瘤不易发生进展,而病理学检查可见核分裂象的肿瘤容易发生进展。

  • 标签: 垂体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巨大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微侵袭手术(显微或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PAs)的鞍底修复技术与效果。方法对入院的458例PAs患者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微侵袭手术切除肿瘤,以不同的手术技术修复鞍底。其中299例(65.3%)为PAs切除后鞍隔膜完好,无脑脊液(CSF)漏,仅有鞍底骨质缺损而行“单纯鞍底修复术”;159例(34.7%)因术中鞍隔膜破裂而有CSF漏液,行“严密鞍底修复术”。结果432例(94.3%)鞍底修复术后疗效良好,未出现CSF漏和其它并发症;26例(5.7%)经蝶术后发生CSF漏,其中18例行早期修补术,8例以腰椎穿刺CSF持续引流而治愈。结论对施行经蝶入路微侵袭手术切除PAs后的鞍底修复很有必要,这是防止CSF漏和垂体脱位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微侵袭神经外科 鞍底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侵袭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IPA)术后发生延迟脑脊液鼻漏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环湖医院并行手术治疗的IPA患者142例,其中男62例,女80例,年龄38~67岁。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者均行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扩大切除漏口周围硬脑膜,去除坏死组织,同时切除残留或复发垂体腺瘤,应用多层材料修补脑脊液漏口;对于术后仍有术腔漏液者,内镜下再次清理术腔坏死组织并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对术后发生延迟脑脊液鼻漏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本组14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者64例,非全切者78例,术后随访6~72个月,发生延迟脑脊液鼻漏者31例,发生率21.83%,发生时间为术后1~5年,平均2.4年。对延迟脑脊液鼻漏者行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鼻内镜,其中28例患者经1次、2例患者经2次、1例患者经3次内镜手术后修补成功。术后随访6~60个月,未再出现脑脊液鼻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切除程度、复发、大小、质地、术后放疗和术者经验为术后发生延迟脑脊液鼻漏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切除程度和复发为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的最高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大小、质地、术后放疗和术者经验为本研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PA术后并发延迟脑脊液鼻漏与肿瘤切除程度、复发、大小、质地、术后放疗和术者经验有关。对这类患者应于内镜下扩大切除漏口周围硬脑膜及坏死组织,对缺损部位进行多层材料修补,术后密切随访、及时补救。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脑脊液鼻漏
  • 简介: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以及它们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垂体腺瘤组织标本50例,其中侵袭26例,非侵袭24例,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并分析比较PTTG、MMP-2、MMP-9及VEGF在侵袭垂体腺瘤和非侵袭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侵袭垂体腺瘤中PTTG、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均高于非侵袭垂体腺瘤(P〈0.05);在侵袭垂体腺瘤中PTTG和VEGF与MMP-2、MMP-9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侵袭与PTTG、MMPs、VEGF的过度表达有关,PTTG、MMPs可作为辅助诊断侵袭垂体腺瘤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垂体瘤转化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垂体腺瘤中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侵袭之间的关系,为侵袭垂体腺瘤的诊断和生物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和蛋白免疫印记杂交(Westernblot)方法检测16例非侵袭垂体腺瘤及52例侵袭垂体腺瘤组织中CTGF的表达水平。结果52例侵袭垂体腺瘤和16例非侵袭垂体腺瘤均可见CTGF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侵袭垂体腺瘤较非侵袭垂体腺瘤CTGF表达高,且CT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GF在侵袭垂体腺瘤中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垂体腺瘤,且与肿瘤的大小相关。

  • 标签: 侵袭性垂体腺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蛋白免疫印记杂交
  • 简介:海绵窦内侧壁即为垂体囊的外侧部,通常外凸,但有部分患者存在颈内动脉内凸和垂体组织向侧方扩展。垂体囊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之间的部分称为海绵窦内侧间隙,解剖学研究发现约有1/3的人群不存在此间隙。上述特点对于预测垂体腺瘤是否具有侵袭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此作一综述。

  • 标签: 海绵窦内侧壁 垂体腺瘤 侵袭性 解剖特点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诊断
  • 简介:目的:深入了解侵袭垂体腺瘤的生物学特性.以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54例病人(非侵袭垂体腺瘤31例,侵袭垂体腺瘤23例)的临床、病理、细胞动力学三方面资料作差异显著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在临床表现方面,两组病人在病程,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坏死、卒中、囊变发生率,手术全切除率,术后复发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学方面、两组在微血管定量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动力学的研究显示:侵袭垂体腺瘤的细胞增殖速率显著大于非侵袭腺瘤(P<0.01).结论:侵袭垂体腺瘤临床进展快,多为大腺瘤,肿瘤组织坏死、囊变、卒中发生率高,手术全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肿瘤血供较为丰富,肿瘤细胞增殖较快。

  • 标签: 侵袭性垂体腺瘤 生物学特性 病理 细胞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垂体腺瘤(其中侵袭17例,非侵袭13例)标本和3例正常脑组织中OPN、MMP-9及MVD的表达。结果垂体腺瘤侵袭组OPN、MMP-9及MVD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0.05);OPN、MMP-9及MVD在侵袭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互为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侵袭可能与其上调表达OPN、MMP-9及MVD有关。

  • 标签: 骨桥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微血管密度 垂体腺瘤 侵袭性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MMP-9、TIMP-1在侵袭和非侵袭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发生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63例垂体腺瘤患者标本的MMP-9、TIMP-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侵袭垂体腺瘤的MMP-9强阳性及阳性表达率(47.1%和91.2%)明显高于非侵袭垂体腺瘤(10.3%和55.2%,P均<0.01),在侵袭和非侵袭垂体腺瘤组织中TIMP-1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35.29%和31.0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3%和58.6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结论MMP-9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别垂体腺瘤侵袭的有效参考指标。TIMP-1在侵袭垂体腺瘤和非侵袭垂体腺瘤中表达差异无显著

  • 标签: MMP-9 TIMP-1 垂体腺瘤 侵袭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侵袭泌乳素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溴隐亭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9年5月到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侵袭泌乳素垂体腺瘤患者共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设定其中36例患者为联合组并采用奥曲肽联合溴隐亭进行治疗,其余36例患者作为单一组仅接受溴隐亭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比较两组的泌乳素水平以及肿瘤体积改善情况,联合组均优于单一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侵袭泌乳素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溴隐亭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确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泌乳素水平,抑制患者肿瘤的增长,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 标签: 侵袭性 泌乳素 奥曲肽 垂体腺瘤 溴隐亭 治疗效果
  • 简介:1病例资料病人,女,33岁,因泌乳4个月、闭经2个月伴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1d入院。在当地医院行MRI检查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考虑垂体腺瘤。泌乳素也明显增高。但未予正规治疗。

  • 标签: 垂体腺瘤 垂体脓肿 手术
  • 简介:垂体区占位病变绝大多数是垂体腺瘤,临床上时有非垂体腺瘤垂体区占位病变误认为垂体腺瘤,并行不恰当的治疗。本文回顾分析2004年至2010年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收治的9例非垂体腺瘤垂体区占位病变的诊治,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

  • 标签: 库欣综合征 库欣病 双侧岩下窦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