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抓阄法分为观察组(32例,常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32例,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对照组满意度84.4%,观察组满意度100%,对照组更低,满意度指标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2)分别予不同的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指标较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统计学均有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抑郁症状的改善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均可发挥显著价值,因此,临床应用值得推荐。

  • 标签: 抑郁 精神分裂症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进一步改善抑郁症状,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实验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90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心理护理,分析护理疗效。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情绪HAMD评分为(10.36±0.99)分,对照组为(18.63±1.52)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睡眠质量PSQI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为(10.28±2.4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为(13.52±3.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心理护理,不仅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病症改善,还可以提升生活质量,改善睡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与价值。方法:以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92例精神分裂症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6例。参照组予以常规医治与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参照组前提下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患的抑郁情绪与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病患护理2周、护理4周的HAMD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61%,两组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病患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充分降低病患的抑郁负面情绪,还能够提升病患的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 抑郁症状 改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在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个体化心理护理在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入选我院收治于2019年8月/2020年12月(开始/结束)94例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心理组(常规护理+个体化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3个月后心理组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病人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精神症状 个体化心理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探寻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本实验涉及的研究对象是我院收治的8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选择时间段介于2020年6月-2021年5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进行组别的划分,乙组与甲组均包含患者44例。乙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甲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满意度,分析心理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分组比较研究后发现,甲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评分低于乙组患者,满意度高于乙组患者,示之为P

  • 标签: 心理护理 慢性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式将本院在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诊治的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病人66例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抑郁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护理后社会功能缺陷评分。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分明显降低,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个体化心理护理 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病人 社会功能缺陷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精神症状缓解后诈精神病的特点。方法 对 13例精神症状缓解后诈精神病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精神症状缓解后诈精神病者的“症状”具有高危险性,针对性,动态性,矛盾性、坚持性等特点。结论 精神症状缓解后诈精神病者通过利用“精神症状”产生的危险效果向监管方施压,迫使某些司法程序无法正常进行,从而达到获利目的。

  • 标签: 精神病症状缓解后 诈精神病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症状封预期记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预期记忆状况自评问卷和心理症状量表(SCL-90)封200名高中生做抽样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年龄差异检验和心理症状与预期记忆状况的肯德尔多列等级相关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因素。结果预期记忆状况与心理症状各个因子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在0.14—0.22之间。其中与焦虑、抑郁、精神病症以及睡眠饮食的相关系数较高;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焦虑与精神病症影响预期记忆状况;在年龄相近的青年群体中存在预期记忆的显着年龄差异(P<0.001)。结论心理症状会在大脑进行背景信息资源加工和信息提取时产生抑制,从而影响预期记忆水平。

  • 标签: 心理症状 记忆 状况 精神病 焦虑 逐步回归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联合行为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状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及精神康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单独行为矫正治疗,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相对于干预前,两组干预后的NOSIE量表评分与SANS量表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联合行为矫正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状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精神康复效果。

  • 标签: 心理 行为矫正 慢性精神分裂 不良行为习惯 精神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心理治疗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择取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60例进行实验研究,并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法)与观察组(30例,采用心理治疗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式),并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指标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统计,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评分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将心理治疗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病情,缓解患者心理各种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愈成功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心理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及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以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我院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AMD评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由结果可知,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与对照组患者,组间、组内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我院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4%与80%,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X2=7.343,P=0.000)。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意义显著,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心理护理干预 抑郁症状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其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症状采用HAMD进行评定,并对比其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HAMD评分都有所下降,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护理干预 抑郁症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狭义的概念,心理治疗的服务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那么在医学领域中开展的心理治疗工作应在精神医学的框架下进行,需要具有诊断基础、循证基础、指南推荐、客观评估和操作性强等特点。同时,心理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呈现整合趋势,本文提出精神医学框架下基于症状心理治疗决策的构想,以认知行为治疗技术为例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效果和规范性,符合精神医学框架下的心理治疗的要求,以期启发专业读者对心理治疗决策进行更多思考和研究。

  • 标签: 认知疗法 决策 精神医学框架 症状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其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对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护理干预 抑郁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精神分裂患者抑郁症状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5月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进行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干预组选择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抑郁症状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价值高。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144例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7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进行两组HAMD评分、护理满意度的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其抑郁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抑郁症状 精神分裂症患者 心理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