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本调查旨在了解佛山地区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情况,从而为今后开展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街道社区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和超声波检查为主,血液生化(主要包括肝功能、血脂和血糖)检查为辅,调查NAFLD的患病情况。结果2007-2011年,共抽取18-89岁各类居民2346人,平均年龄为39.5岁,其中男1155人,女1191人。符合NAFLD诊断标准者共有124例,占5.3%;其中男性72例(6.2%),显著高于女性[52例(4.4%),X^2=5.0197,P〈0.05]。不同年龄NAFLD的患病率高低呈波浪状起伏,男性有45岁和55岁两个高峰期,女性有30岁和45岁两个高峰期。NAFLD的患病以单纯性酒精性脂肪肝为主,占79%,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占21%,未发现肝硬化和肝癌患者。NAFLD的发生与高血脂、高血糖密切相关。高脂血症患者的NAFLD患病率是非高脂血症患者的4.2倍,男性高脂血症者比女性高脂血症者更易患NAFLD,男:女=2.5:1;高血糖和糖尿病比高血糖者更易患NAFLD,体力劳动者NAFLD患病率较体力劳动者低。结论本辖区NAFLD近5年的患病率呈波浪上升趋势,提示有必要加强本病的防控,防制对象以30-50岁青壮年人群为主,尤其是高脂血症和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

  • 标签: 脂肪肝 患病率 社区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规律。方法将入选的24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发作特点和诱因、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方式、发作时心率、血压的变化、发作时心电图改变进行归纳,以发现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规律。结果变异型心绞痛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大多与劳力和情绪激动无关,ST段抬高并非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唯一特征。结论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实际,注意特殊的个体化表现,密切观察各方面的症状特征,以免误诊、漏诊。

  • 标签: 变异型心绞痛 临床特征 诊断标准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0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按年龄和病因分组,比较各感染人群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肝衰竭发生率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老年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高于青壮年组(P〈0.05),白蛋白水平低于青壮年组(P〈0.05),住院天数高于青壮年组(P〈0.05);按病因分组中,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组及戊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病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住院天数亦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结论戊型肝炎患者以青壮年和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以急性黄疸型多见,老年、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组和戊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病患者病情重,但预后均尚好。

  • 标签: 戊型肝炎 散发性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诸多先进技术应用在医疗事业中,不断的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病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针对病案管理信息化的特征、风险以及防范进行分析。

  • 标签: 病案管理信息化 特征 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残存远期复发间日疟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因素,为临床诊治和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整理永兴县1989—2009年期间县人民医院、县CDC就诊、报告的高龄残存远期复发疟疾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永兴县近20年期间,共发现9例高龄残存远期复发间日疟,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在57-83岁之间,平均年龄69.1岁。9例病例从感染初发至最后复发时间为39-54年之间,平均为49年。结论高龄残存远期复发间日疟,属我国南方地区一种少见类型,未见报道。病例资料显示,部分未经抗疟规范治疗及漏治的高龄间日疟患者,在长达十几及数十年之久仍可出现远期复发,临床应予重视,避免漏诊;在基本消灭疟疾的地区,其防治策略应以防止输入性的传染源和当地残存复发病例引起的传播为重点,规范抗疟治疗,加强监测,防止残存病例引起的新的传播。

  • 标签: 远期复发间日疟原虫临床特征防治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早期发现重症患者,为及早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26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共收集病例26例,年龄在3岁以下占92.31%;全部发热,2例患儿皮疹不典型;辅助检查白细胞增高占80.76%;血糖增高占76.92%;脑脊液异常占80.76%;EV71核酸抗体阳性率为80.76%。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救治的关键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儿童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分析
  • 简介:针对SAR影像进行水上桥梁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纹理特征与关联特征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去噪及增强预处理改善图像质量,并采用阈值分割方法快速提取初始目标;然后使用灰度共生矩阵对目标及其周边背景纹理进行差异对比分析,从而去除虚警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水上桥梁目标。

  • 标签: SAR图像 灰度共生矩阵 纹理特征 桥梁检测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共生矩阵的方法提取多幅异常肝脏CT图像的感兴趣区域(regionofinterest,ROI)的纹理特征,对两种病变肝脏组织——肝囊肿和肝细胞癌,以及正常肝脏进行纹理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异常肝脏组织的纹理比较粗,比较杂乱且模糊,而正常肝脏组织的纹理比较规则;肝囊肿组织较肝细胞癌组织局部纹理更相似、更均匀而肝细胞癌局部纹理更杂乱。

  • 标签: 纹理特征 灰度共生矩阵 肝囊肿 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比较分析96例部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对甲状腺肿块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6例甲状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并作出超声诊断,将其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超声诊断都以肿瘤的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硬度和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甲状腺肿块的血流情况等指标作综合分析。结果本组96例甲状腺肿块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9例,超声诊断甲状腺实质性占位(考虑甲状腺癌)7例,符合率为77.7%;甲状腺实质或实质混合性团块(考虑甲状腺瘤)54例,超声诊断甲状腺瘤46例,符合率为85.1%,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超声诊断为16例,符合率为72.7%,甲状腺不规则肿大伴血流丰富13例,超声诊断11例,符合率为84.6%。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无明显的特异性,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能提高其诊断符合率,减少漏诊、误诊,并对恶性甲状腺肿瘤的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肿块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恶生肿瘤 良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各种类型的老年高血压分析其各自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SBP≥140mmHg,DBO<90mmHg)的老年患者25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ISH组、IDH组、SDH组及对照组,比较各型组心电图、血压、血脂、血糖情况。结果ISH组和SDH组血糖较对照组高;IDH组TG明显高于ISH组和对照组;ISH组和SDH组的ST-T段异常分别为32.98%和38.27%,高于对照组的14%(P<0.01)。结论分清不同类型的老年高血压,有效的对其病因进行有效的控制。

  • 标签: 老年高血压ISHIDHSDH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33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及早诊治乳腺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3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其病理学检测指标情况如ER、PR及HER-2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34女性乳腺癌患者各年龄段中以40-49岁发病率最高;ER阳性率68.3%,PR阳性率72.5%,均明显高于阴性率(P<0.01);ER与PR阳性率与年龄密切相关;HER-2不同年龄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术后标本病理学检测指标可为诊治乳腺癌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对术后标本应行常规病理学检测,为有效防治乳腺癌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女性 乳腺癌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胆结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0月诊治的11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例患者中发现合并胆囊结石50例(45.45%);伴胆囊结石患者出现恶心、腹胀、厌油和右上腹隐痛23例;发热、右上腹剧痛和胆囊区触痛9例;无症状18例。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年龄为51.6±13.5岁、Child-PughC级17例(34.0%)、病程9.4±5.0年、门静脉内径16.4±2.2mm,而无胆囊结石患者则分别为42.8±13.9岁、21.7%、7.2±4.0年和14.2±1.9mm;合并胆结石患者血浆白蛋白为28.1±1.5g/L、血小板6.1±2.5×109/L,而无胆囊结石患者分别为30.9±1.4g/L和8.9±2.2×109/L(P〈0.05);随访3.12±3.23年,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死亡率为18.0%,高于无胆囊结石组的6.7%(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较高,症状不典型,可加重肝细胞损害,对预后有不良影响,胆囊B超检查应列为常规并积极处理。

  • 标签: 肝硬化 胆结石 临床特征
  • 简介:背景:目前已明确高三酰甘油血症(〉11.3mmol/L)可引起急性胰腺炎(AP)发作或复发。随着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临床上高脂血症性AP病例日益增多。目的:总结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1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HL—SAP和胆源性SAP(BSAP)病例,对其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HL—SAP患者和94例BSAP患者纳入研究。HL-SAP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BSAP组[(42.50±13.34)岁对(62.17±16.17)岁,P=0.000];血清三酰甘油水平、胆固醇水平、合并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者的比例以及血清淀粉酶低于3倍正常上限者的比例(52.6%对22.3%)均显著高于BSAP组(P〈0.05)。两组间胰腺局部和主要脏器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HL-SAP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与主要脏器并发症发生数呈正相关(r=0.382,P=0.018)。HL-SAP组出院后复发率显著高于BSAP组(42.1%对11.7%,P=0.000),两组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组HL—SAP患者发病年龄偏低,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分者比例较高,约半数患者血清淀粉酶正常或升高不显著,AP易复发。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高三酰甘油血症 淀粉酶类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药物护理措施减轻鼻内窥镜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入院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药物护理措施训练的指导,术后出现疼痛时由护士指导患者采取药物护理措施来止痛;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术后出现疼痛时鼻额部冷敷止痛。结果试验组术后3天内各个时间点的NR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疼痛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减轻鼻内窥镜手术后的疼痛程度,增加其舒适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非药物护理措施 鼻内窥镜术 疼痛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都是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长期的注射给药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和痛苦,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对胰岛素注射给药系统研究发展迅速,产生了一些注射给药系统。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已经发表的文献对胰岛素注射途径给药进行综述。

  • 标签: 胰岛素 非注射给药 糖尿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65例确诊子宫肌瘤的患者中,口服米司酮12.5mg/天,每晚睡前口服,连用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用药过程中均出现闭经,贫血得以纠正,伴痛经者痛经消失。围绝经期可致绝经。用药后肌瘤体积缩小,界限清楚,可作为肌瘤剔除,子宫切除的术前用药,即避免了术前输血,又可减少术中出血,还可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增加受孕机会。结论米司酮保守治疗对子宫肌瘤有效,使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贫血得以纠正,但米司酮停药后有复发,适用于术前辅助用药和围绝经期治疗。

  • 标签: 米非可酮 子宫肌瘤
  • 简介:低分子肝素(LMWH)的抗凝血作用已耳熟能详,但对其在抗凝血方面的作用却鲜为人知。本文仅就LMWH在抗凝血作用方面的部分进展予以综述,供读者参考。1在产科及妊娠方面的作用将良性子宫脱垂或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与黄体酮和17β雌二醇共同进行培养蜕膜,分别加入人凝血酶、人FXa、普通肝素(UFH)、硫酸葡聚糖及4种不同商品的LMWH,在第3d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

  • 标签: 抗凝血作用 低分子肝素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7Β雌二醇 LMWH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观察室脾破裂手术失败原因。方法通过对2009年9月~2012年8月,医院留观病例存在或合并脾包膜下血肿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失败原因主要有漏诊、治疗错误、过早活动留观时间过短等。结论不主张在急诊观察室手术治疗部分外伤性脾破裂,必须住院并严格掌握适应证,需密切观察伤情变化,随时做好中转开腹手术的准备。

  • 标签: 脾破裂 创伤 非手术 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法。单纯放疗或化疗效果均不理想,综述文献显示同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能够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并提高生存率,应用于老年患者中同样可以耐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化学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