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与修复越来越重视,各级政府和社会对客观、科学分析生态状况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的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但如何客观评价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效益,特别是生态状况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目前已有的生态效益能否持续,这些项目要不要继续投资,向哪里投资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价来客观、公正的回答,并由此为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准确把握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成效,为更好地保护和建设草原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 标签: 草原 生态补助奖励机制 效应 评价
  • 简介:内蒙古鄂尔多斯东部砒砂岩丘陵沟壑地区侵蚀沟谷发育较多,由于气候干旱、土壤风沙严重等自然条件以及过度放牧、草原开垦、滥采乱挖等人为因素,使沟源区草地严重退化、加重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景观破碎较严重。自2000年起准格尔旗开始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得到了一定的生态效益。本文主要以准格尔旗暖水乡侵蚀沟壑地区和纳日松镇的开矿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草原草群的野外调查、草群样地、土壤样品与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方法,展现了退牧还草以来的沟源坡地和平地草群的恢复状态以及差异。结果表现在以砒砂岩和部分黄土为基岩的地面草群特征以及表层土壤的有机质、机械组成产生变化,说明了退牧还草以来的草原环境差异。表明了草地草群的种类组成、草群盖度、高度和优势度现象等群落特性变化和表层土壤的养分、土壤机械组成等方面也提高了一定的恢复效益。

  • 标签: 准格尔旗 退牧还草 沟源草地 生态恢复
  • 简介:鄂尔多斯市自2011年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来,草原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也加快了草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本文对鄂尔多斯市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来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草原 补助奖励机制 效益 建议
  • 简介:按照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总体部署,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指引下,锡林浩特市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加速推进,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构建草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近年来,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移民、退耕还林、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生态建设项目,锡林浩特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当前,如何破解发展与保护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美丽与发展双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本文就锡林浩特市草原生态建设中的一些实践探索、具体措施和取得的实际成效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和判断。

  • 标签: 草原 生态建设 实践探索 分析
  • 简介:本文对海晏县沙岛地区进行的生态综合治理进行了阐述,对其效益用调查总结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沙岛地区实施退化草场补播改良、沙丘网格固沙及草地围栏封育的综合治理手段,是有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以期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及有关部门对沙岛乃至整个环湖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付诸行动.

  • 标签: 青海 海晏县 沙岛地区 生态综合治理 效益分析
  • 简介:"3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的各个领域.针对利用"3S"技术在三江源区进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的意义、特点及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根据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动态监测主要内容.

  • 标签: “3S”技术 三江源区 生态环境 动态监测
  • 简介:在半干旱地区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哈素海环路边坡研究了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Leyss.)、冰草(Agropyroncristatum(L.)Gaertn.)和披碱草(ElymusdahuricusTurcz.)不同比例混播建植护坡植被地上部分茎叶的水文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披碱草、冰草和无芒雀麦2∶1∶1的配比组合优于其他配比组合,草层高度、地上生物量、茎叶截留量高于其他组合;其草层高度52.10cm,地上生物量干重20.37t/hm^2,持水最大截留率为38.03%、最大截留量5.35mm。水土保持效益显著,是最优的护坡混播配比组合。

  • 标签: 禾草 混播比例 护坡植被 水文生态效应
  • 简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档案是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中形成的重要档案。它记载和反映了一个地区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全部过程和具体成果,是储备政策信息和科技认识的主要载体,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和认识宝库。管理和应用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档案信息资源,为草原生态保护各项工作提供有效服务,推动有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进一步保护生态和管理草原,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发展。

  • 标签: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档案管理 对策建议 黄南州
  • 简介:延安市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复杂,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2.88×104km2,占总土地面积的78.4%,全市河流入黄泥沙达2.58×108t,占全省入黄泥沙总量的30%以上.为了加快草地改良步伐,1979年以来,在农业部、省农业厅、财政、民航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开展了飞机播种牧草试验,开辟了草地建设的新途径.先后在5县飞播牧草近4.0×104hm2,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 标签: 加快黄土高原 改善生态环境 有效措施
  • 简介:巴彦淖尔市多年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方面,稳步推行草原保护建设等方面相关政策,为进一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实施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带动牧民稳步增收。为了维护牧民利益、缓解牧民及草牧场压力,推动草原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型,结合生态保护建设经验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发展建议。

  • 标签: 草原 保护 建设 现状 建议
  • 简介:本文叙述了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中,落实草原规章制度,结合国家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出台惠牧政策,促使牧民增收,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做法。

  • 标签: 草原 生态 建设 经验
  • 简介:猴头菇的营养价值极高,含有的猴头菇多糖、猴头菇低聚糖、萜类物质、甾体化合物、吡喃酮类化合物、酚类物质等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本文论述了猴头菇的生物特性、营养价值和所含的活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猴头菇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猴头菇 生物学特性 营养价值 活性成分
  • 简介:本文对矿区连续两年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2010年至2011年,景观类型斑块数目增加,草原景观面积减少,工矿业景观面积增加;(2)2010年至2011年,研究区景观多样性、丰富度、破碎度均提高,均匀度下降,景观的连续度遭到破坏,景观中所含信息趋于混杂,其结构组成多元化,景观的复杂程度提高。本文旨在更好地理解草原景观破碎化对生态的影响,揭示矿产开发与草原景观生态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草原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草原 景观格局 矿产
  • 简介:内蒙古自治区自2011年开始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来,草原生态得以明显恢复,牧民收入明显提高,同时也加快推进了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不断的调研与思考,为下一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 标签: 草原 补奖 调查 思考
  • 简介:本研究于2013~2014年在内蒙古达茂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设置了氮肥和磷肥的单施和配施样地,以未施肥样地为对照,采用LI-64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了草地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总的生态系统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呼吸(ER)的日、季节变化,并分析了生态系统CO2通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施肥未改变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季节变化特征。但NP肥的配施(10gN·m^-2,10gP·m^-2)可显著提高荒漠草原NEE、GEP和ER(P<0.05);三个N肥水平的NEE、GEP和ER大小关系基本表现为N10(10gN·m^-2)≈N5(5gN·m^-2)>N2.5(2.5gN·m^-2),即N5水平是增加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汇效应的最佳施氮量。土壤0~10cm含水量是影响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和总的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子,温度是影响生态系统呼吸的主要环境因子。

  • 标签: 荒漠草原 CO2通量 施肥 环境因子
  • 简介:以12个不同经度(从低到高依次为94°16′、94°46′、95°28′、95°58′、96°22′、98°0′、98°54′、99°26′、99°46′、102°26′、103°09′、105°03′)梯度内的野外观测和土壤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种群裸果木与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化学计量特征沿经度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裸果木叶C、P含量(319.15~493.98mg·g-1,0.55~1.36mg·g-1)随着经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裸果木叶N含量(5.41~32.71mg·g-1)随经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土壤C、N、P含量及碱解氮均随经度的升高而增加,土壤pH、速效磷以及速效钾随经度的增加而降低.裸果木叶片元素除C含量、C:N与土壤含水量之间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 标签: 裸果木 经度梯度 化学计量学 土壤有机质 土壤氮 土壤磷
  • 简介:内蒙古自治区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方面,以保生态、保供给、保增收、保稳定、保民族文化传承为前提,大力发展牧草产业。通过论述发展牧草草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在发展牧草产业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效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政策性建议。

  • 标签: 生态环境 牧草产业 畜牧业 健康发展
  • 简介:近几年,由于人类对草地过度干扰,使其生态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其干扰作用在荒漠草原影响尤为显著。关于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一直备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本研究通过对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荒漠草原的地上植被指标、土壤成分指标并结合市场价值体系,估算出不同放牧强度下9个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并对各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进行研究。

  • 标签: 放牧强度 荒漠草原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 简介: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针对内蒙古阴山南北部区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在现有研发团队及技术的基础上,吸收国家级草原生态系统恢复方面的专家学者,创新产学研结合、集高新技术和成果为一体的机制,努力构建水、土、气,人、草、畜综合平衡健康的草原生态系统,探索内蒙古阴山南北部区域恢复草原的有效路径。

  • 标签: 内蒙古 阴山南北部 草原 恢复
  • 简介:本文依据现存蒙古马资源现状,论述了蒙古马的起源与现代蒙古马品种、数量、分布,生物特征特性,食用和药用价值,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生态中的重要作用,对今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马文化、马产业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 标签: 蒙古马 分布 特征 生态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