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拉坦前列素(Latanoprost)滴眼液与噻吗心安(Timolol)滴眼液降眼压的有效和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的有关拉坦前列素与噻吗心安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针对眼压下降比例、药物不良反应2项内容,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5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与噻吗心安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在2,6,12wk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权平均差(WMD)分别为:在2wk[WMD=-0.76,95%CI(-1.32,-0.20)],在6wk[WMD=-1.15,95%CI(-1.68,0.63)]和12wk[WMD=-1.01,95%CI(-1.42,-0.61)]。(2)随访结束时,结膜充血、异物感为拉坦前列素的两种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但其发生率拉坦前列素组与噻吗心安组比较,结膜充血的发生率[OR=2.25,95%CI(0.99,5.08)],异物感的发生率[OR=2.48,95%CI(1.02,6.03)],显示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拉坦前列素降眼压效果在用药12wk内较噻吗心安好;两者在12wk内引起结膜充血、异物感、虹膜色素加深、视野损害等的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不明显。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偏小,且方法学质量中等,致使本系统评价结果论证强度不高,因此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便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其疗效和安全

  • 标签: 拉坦前列素 噻吗心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症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64例64眼,26例行巩膜扣带术,38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均不行巩膜外冷凝,观察眼部表现及手术复位率等情况,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特点。结果:本组病例〉-6.00D高度近视占总病例数的41%。64例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视网膜脱离均有葡萄膜炎反应,眼压2.00~8.00mmHg;26例行巩膜扣带术,19例视网膜复位,复位率73%,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38例,32例视网膜复位,一次手术复位率84%。结论: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眼及无晶状体眼多发,视网膜光凝替代术中巩膜外冷凝可能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减少术后复发率。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眼科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83例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视力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围手术期未发生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轻度炎症2例,轻度角膜水肿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患者治疗后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视力情况,并且手术安全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老年性白内障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开放眼外伤合并球内异物的手术疗效,并进一步分析影响眼内炎和视网膜脱离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7例开放眼外伤合并球内异物患者,探讨球内异物取出方式和疗效,并进一步研究影响眼内炎和视网膜脱离的相关因素.结果经角膜缘和球壁取出异物7例,经巩膜磁吸术取出11例,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取出为49例;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3.63±0.85,较术前最佳视力(2.70±1.17)提高(P<0.05);眼内炎的发生和异物取出时间有相关(P<0.05);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和开放眼外伤损伤区域有相关(P<0.05).结论根据球内异物的性质、部位和眼外伤伤口、玻璃体视网膜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取出异物,缝合伤口,可以最大限度恢复视功能;眼内炎和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分别与异物取出时间和开放眼外伤的损伤部位有关.

  • 标签: 开放性眼外伤 球内异物 眼内炎 视网膜脱离
  • 简介: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巩膜病变的可能原因及相应治疗对策.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6例(6只眼)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巩膜病变患者的病史、相关检查和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例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并发角巩膜病变,其中2例发生角膜溃疡,分别为真菌角膜炎和病毒性角膜炎所致;1例患者胬肉病灶切除位置烧灼引起巩膜变薄、溶解;1例患者术后发生巩膜病变,检查发现免疫指标升高;1例患者术后发生角膜脓肿,检查发现结膜囊G+杆菌阳性;1例患者有高血压,脑梗塞,术后发生角膜溃疡.结论单纯胬肉切除、术中烧灼过度、全身抵抗力下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不规范用药、术后护理不当,是翼状胬肉并发角巩膜病变的主要原因.注重全身因素影响、加强术后眼部卫生护理,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及时复查治疗可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

  • 标签: 并发症 翼状胬肉 切除
  • 简介:目的分析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各指标与听力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行多导睡眠监测的OSAHS患儿62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大于等于5的32例为试验组,小于5的30例为对照组,同时行声导抗、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及听脑干反应、鼻咽侧位X线片、纤维鼻咽镜检查。结果两组问听脑干反应V波阈值试验组左耳(31.85±14.07)dBnHL,右耳(33.50±12.68)dBnHL;对照组左耳(20.76±7.50)dBnHL,右耳(23.09±6.39)dBnHL,两组间左耳(P=0.003)、右耳(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量AHI和声导抗声顺值是OSAHS患儿听力下降的危险因素。结论缺氧是OSAHS患儿听力变化的决定因素,对OSAHS患儿应尽早治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29-231)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听力下降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一组特殊设计镜片对周边屈光度、周边清晰视力范围和主观感受的影响。方法3例(4眼)被试者,年龄22-31岁,屈光度-2.0D,按随机顺序分别在单眼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成长乐镜片、视特保大、中、小光区镜片的情况下进行周边屈光度、周边清晰视力范围测量和主观评分,主观评分包括远距和近距戴镜舒适度、清晰度和接受度。结果配戴5种镜片时,被试眼相对周边屈光度均为远视状态,远视度数随周边角度增加而增加。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和视特保大光区镜片时周边远视度数最大,视特保中光区镜片其次,成长乐镜片和视特保小光区镜片最小;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和视特保大光区镜片时的周边清晰视力范围最大,其次是视特保中光区镜片,最小的是成长乐镜片和视特保小光区镜片;远距评分为普通非球面镜片最高,视特保大光区镜片其次,然后为视特保中光区镜片,成长乐镜片及视特保小光区镜片最差;近距评分视特保大光区镜片接近普通非球面镜片,视特保中光区镜片和成长乐镜片其次,视特保小光区镜片最差。结论不同设计的中周部加光镜片对改变周边屈光度的作用存在差异,其配戴后的顺应与镜片改变周边屈光度的程度呈负相关

  • 标签: 周边屈光度 顺应性 近视
  • 简介: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称为肾高血压,是继发性(症状)高血压中最为常见的一类。肾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一般是先就诊内科而后转眼科会诊检查眼底时发现,首诊到眼科的少见,且容易误诊。现将在门诊遇到的1例患者介绍如下。

  • 标签: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肾性高血压 误诊 双眼 眼科会诊 肾脏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规模化白内障手术中高龄及其伴全身疾病患者安全。方法:回顾分析"爱心光明行"活动中高龄及其伴全身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高龄伴全身疾病患者213例(90.6%),其中循环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65.1%,13.6%和11.1%。术前因首次全身疾病评估暂缓手术25例(10.6%),经有效治疗后手术。手术脱残率95.4%,脱盲率84.2%,12例视力〈0.1患者眼底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结论:加强术前综合因素评估,充分治疗全身疾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监护,操作轻巧,手术时间10~15min,是保证规模化白内障手术中高龄或伴全身疾病患者安全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高龄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发生视乳头病变的类型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7例(214眼)艾滋病患者经眼底彩照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的视乳头病变患者,统计AIDS视乳头病变的发生率及病变类型以及与CD^+T淋巴细胞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07例(214跟)AIDS患者发生视乳头病变71眼,占33.2%;其中,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0眼,占42.2%(30/71);视盘水肿12眼,占16.9%(12/71);无体征视神经病变29眼,占40.8%(29/71)。CD4^+T淋巴细胞≤50个/μ发生视乳头病变59眼,未发生视乳头病变75眼,发病率44.0%(59/134);CD^4+T淋巴细胞≥51个/μL发生视乳头病变12眼,未发生视乳头病变68眼,发病率15.0%(12/80)。经双侧检测统计:χ^2=19.042,P=0.000。说明组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AIDS视乳头病变的类型呈多样,且CD^4+T淋巴细胞数越少,发生视乳头病变的几率越大。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视乳头病变 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明确前列腺素E1等药物对神经耳鸣的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对381例神经耳鸣患者分别使用前列腺素E1、盐酸培他啶、尼莫地平,静脉给药后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前列腺素E1、盐酸培他啶、尼莫地平静脉给药后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2.5%、71.8%、71.3%.疗效与病程有关.结论大多数神经耳鸣患者对上述药物治疗是有效的.其中前列腺素E1具有疗程价格低廉、疗效高、安全、使用方便等相对优点.

  • 标签: 前列腺素E1 药物治疗 神经性耳鸣 不良反应 盐酸培他啶 尼莫地平
  • 简介:目的:分析最小量节段外垫压手术治疗复杂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06-10/2008-10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住院的、接受最小量节段外垫压术治疗的连续的复杂原发性孔源视网膜脱离76例。复杂原发性孔源视网膜脱离限定为裂孔位于两个及两个以上象限,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分级在C1~C2。最小量节段外垫压术是指仅限于裂孔区的节段外垫压,联合前房穿刺放房水,术后裂孔周围激光凝固。分析其发病年龄、病程、手术前后视力、视网膜脱离范围、裂孔数目、裂孔形态、一次手术复位率、再次手术复位率、再次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发病年龄平均31.92(19~62)岁,平均病程为7.40(2.0~36.5)mo,视网膜脱离象限平均为3.33个,平均裂孔数量为3.43(2~7)个。手术后视力提高的患者为48例,一次手术复位率是84%(64/76);再次手术复位率是93%;再次手术率为38%。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短期复视3例,短期高眼压12例,黄斑水肿2例,共17例。结论:和文献资料比较,以最小量手术治疗复杂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可以取得与环扎手术同样的解剖及功能复位,但是再次手术率较高。强调手术适应证选择的重要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复杂的 巩膜外手术 最小量
  • 简介:<正>例1女,21岁。右耳呈持续、搏动耳鸣,加重8个月。右耳鸣与心跳同步,随体位变化稍有减轻,偶伴头昏、听力减退。1999年2月来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检查:右外耳道、鼓膜正常。纯音听力检查:右耳轻度传导聋。CT:右颈静脉体瘤不能排除。转外地医院经MRI检查:右颈静脉略粗,内听道正常。再次住院检查:肝、肾功能正常,EKG正常,后行右侧颈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后随访1年,耳鸣程度减轻。例2女,44岁。左耳持续搏动耳鸣2年余。

  • 标签: 耳鸣 颈静脉体瘤 颈内静脉 传导性聋 高位结扎 外耳道
  • 简介:目的分析4例儿童功能失明病例,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门诊诊断为功能失明的患者4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7—13岁,均为双眼患病。病史1周至1年。所有患儿均诉说视力下降,视力从数指至0.1,2例伴视野缺损。眼部、神经影像学及眼电生理检查均阴性,诊断为功能失明。结果与家长及患儿解释不存在器质病变,视功能可以完全恢复,并辅以非特殊安慰剂治疗后,3例在2d内视力恢复到1.0,1例1周后视力恢复到1.0,视野扩大至正常。结论诊断功能失明需排除眼及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儿童功能失明预后好。(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21—23)

  • 标签: 功能性失明 儿童 诊断 治疗
  • 简介:患儿,女1岁10个月.因鼻塞、双眼球突出2月余伴皮疹半个月而就诊,患儿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鼻塞,在当地诊断为"急性鼻炎"给"呋麻液"滴鼻治疗,但症状改善不明显,并发现双眼睑浮肿,眼球逐渐突出,近半月来患儿全身皮肤出现散在红色或紫色皮疹,鼻塞及突眼更为明显.

  • 标签: T细胞性淋巴瘤 皮下 炎性 脂膜 眼睑浮肿 双眼球突出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膳食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摄入量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ARC)危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由45~85岁的360例白内障患者组成,对照由同期入住相同医院的360例非白内障的患者组成,采取1∶1匹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以及既往史等,同时还采用一份有效的半定量化食物频率调查表(FFQ),获取研究对象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摄入量与ARC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可使发生ARC的危险升高,与摄入量为最低四分位数的对照相比较,摄入量为最高四分位数的病例发生ARC的OR为2.161(95%CI:1.107~5.016,P〈0.001)。同样,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也与ARC呈正相关,摄入量为最高四分位数的病例发生ARC危险是最低四分位数对照的3倍(OR=2.989,95%CI:1.764~5.062,P〈0.001)。总脂肪摄入量与ARC无关(P=0.778)。结论:膳食碳水化合物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增加可使发生ARC的危险升高,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可能有助于预防ARC。

  • 标签: 年龄相关白内障 碳水化合物 脂肪 多不饱和脂肪酸
  •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作为可导致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出现严重视力下降的病因之一,其发病人数也随糖尿病患者的人数逐渐增加而逐年递增,因其致盲率高,已成为我国巨大的社会负担和压力。罹患糖尿病多年的患者很多对自己的视网膜发生病变没有察觉,因此病情一旦发现往往已严重影响患者视力.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患者 护理干预 认知度 视力下降 发病人数
  • 简介:1耳外科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1.1肿瘤耳科肿瘤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有骨瘤、纤维瘤、体瘤(球瘤)、神经鞘瘤和脑膜瘤等.恶性肿瘤有癌和肉瘤等.1.1.1体(球)瘤(副神经节瘤、化学感受器瘤)体(球)瘤可发生在鼓室、颈静脉窝、颈动脉分支和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与耳科有关的是前两个部位的球瘤,分别称为鼓室球瘤和颈静脉球瘤.

  • 标签: 影像学诊断 相关疾病 耳外科 耳显微外科 耳科 颈静脉球瘤
  • 简介:<正>例1,女,9岁。发热,双侧耳下部肿大5天,右耳内堵塞感及听力减退1天,于1998年12月25日来我科就诊。检查:体温38.7℃,心肺正常。二侧以耳垂为中心腮腺肿大,边缘不清,表面皮肤发亮紧胀,不红,按之有弹性感及压痛,腮腺管口红肿。咽粘膜弥漫充血,腭弓、悬雍垂水肿,鼻咽部有少量粘液分泌物,鼻甲充血肿胀,总鼻道有清水样涕。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分泌性中耳炎 腮腺肿大 悬雍垂水肿 粘液性 腮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