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21例确证的化疗失败的Ⅲb/Ⅳ期NSCLC患者入组,给予厄洛替尼150mg/d口服,直至疾病进展,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7例,客观缓解率为33.3%;稳定6例,疾病控制率为61.9%;女性疾病控制率优于男性(P〈0.05),而吸烟、肿瘤类型、皮疹及腹泻均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无关(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1/2度皮疹和腹泻,发生率分别为80%和42.9%。结论厄洛替尼能有效治疗晚期NSCLC,女性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厄洛替尼 晚期
  • 简介:评价腺苷脱氨酶与溶菌酶检测对结核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对108例诊断明确的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水腺苷脱氨酶及胸水溶菌酶与血清溶菌酶之比值测定。结果结核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腺苷脱氨酶含量明显高于癌胸腔积液组(P<0.05),胸水溶菌酶与血清溶菌酶之比明显高于癌胸腔积液组(P<0,01)。

  • 标签: 腺苷脱氨酶 诊断价值 结核性胸腔积液 酶检测 胸水 癌性胸腔积液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9辅助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及肺炎患者各30例,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辅助T细胞及其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的频率。哮喘患者使用氨茶碱片进行治疗,4周后复测CD+4CD+29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结果哮喘患者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均明显高于肺炎组及健康志愿者组(P〈0.05),但后两者无组间统计学差异;哮喘组与肺炎组IFN-γ无组间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哮喘组患者CD+4CD+29T细胞含量明显降低,IFN-γ明显回升,IL-4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CD+4CD+29辅助T细胞含量升高是哮喘的一个免疫机制,该细胞分泌的IL-4诱发Th2类免疫反应,可介导哮喘的体液免疫从而加重病情。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CD+4CD+29辅助性T细胞 体液免疫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综合评价C-反应蛋白(CRP)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价值及反应情况,CRP与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胸片、痰细菌学、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159例COPD急性期患者血清CRP,同时行WBC、ESR、胸片、肺功能、痰细菌培养。结果COPD急性期患者CRP均值为38.79mg/L,阳性率为68.6%,较COPD缓解期有显著差异。CRP与常规检测指标相比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随CRP值增高WBC、ESR、胸片阳性率也增高,呈正相关;而与肺功能受损程度、病情程度及死亡率无相关。70例痰培养阳性中,绿脓杆菌CRP均数(77.69mg/L)较其他病原体有显著差异,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细菌学检测阴性患者血清CRP值较低。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CRP大部分增高,血清CRP值在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及感染程度上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标志物,如果是绿脓杆菌感染患者血清CRP水平有明显升高。

  • 标签: 急性加重期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 COPD患者 血清CRP
  • 简介:目的探讨活动肺结核(activepulmonarytuberculosis,APTB)患者血清中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预后关系研究。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集的94例患者,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时血样及痰液样本。收集同一时间段内健康人群100例。采用细胞因子特异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中MIF,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APTB治疗前血清MIF、IFN-γ和TNF-α水平高于健康人(MIF:17.19ng/mLvs9.36ng/mL,P<0.01;TNF-α:583.6pg/mLvs343.3pg/mL,P<0.05,IFN-γ:559.5pg/mL与396.7pg/mL,P<0.01)。治疗2个月,4个月和6个月后,MIF,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将治疗前MIF水平分为高、低两个浓度组,治疗2个月后,高浓度组患者痰菌转阴的人数多于低浓度组(78.7%比61.7%)。结论APTB患者血清中MIF、TNF-α和IFN-γ水平由治疗前的高水平逐渐下降到与健康人群的水平。血清MIF水平可能成为评估APTB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活动性肺结核
  • 简介: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技术在慢性阻塞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4例肺疾病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对其进行肺容积扫描,同时给予常规肺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技术在CO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FEV1和FEV1/VCMAX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肺功能分级、RV、TLC、RV/TLC、FEV1和FEV1/VCMAX与右侧、左侧、全肺E/L指标呈现明显的相关(P〈0.01).结论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能快速、准确的测定肺气肿与肺总容积之比,对COPD的临床早期诊断具有明确意义.

  • 标签: 肺容积成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活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mRNA表达情况并与结核潜伏感染(latenttuberculosisinfection,LTBI)及非结核感染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提取研究对象的PBMCs,经特异性抗原肽刺激后,收集细胞并提取总RNA然后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比较各组IL-8mRNA表达情况。然后以敏感性(sensitivity)为纵坐标,1-特异性(1-specificity)为横坐标绘制结核组和LTBI组相比较的ROC曲线。结果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结核组PBMCs中IL-8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LTBI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2。以3.985为临界值,鉴别活动结核病和LTB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4.17%和90.00%,此时阳性似然比等于5.42,64.7%的病例诊断准确。结论IL-8有可能作为新的活动结核病诊断标志物,有助于活动结核病与LTBI的鉴别诊断。

  • 标签: 结核 趋化因子 IL-8 LTBI
  • 简介:患者男性,70岁.慢性咳嗽,咳痰病史20余年,每年冬季症状明显,迁延不断,多次住我科治疗,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肺气肿".此次因感冒症状加重,咳大量黄脓痰伴意识障碍,呼吸困难三天而入院.入院时体征:血压为0,浅昏迷状态,球结膜充血,水肿,周身高度发绀,呼吸浅表,缓慢,双肺听诊呼吸音极微弱,无干湿罗音,心律规整,心率110次/分,下肢无浮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经气管插管 抢救 肺性脑病 休克
  • 作者: 党爱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蒲城县医院急诊科,陕西 蒲城71550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呼吸内科方法治疗重症哮喘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100名重症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呼吸内科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8.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0.00%,组间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耐药肺结核的现状、临床特点及产生耐药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我科2009年7月~2010年7月间住院肺结核患者的结培、药敏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总耐药率32.27%、初始耐药率18.29%、获得耐药率64.47%;耐药前三位药物为R26.29%、S17.13%、H15.14%;前三位耐药成因为初始耐药39.51%、不规律治疗28.40%及规律治疗后17.28%。结论耐多药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应加强相关措施。

  • 标签: 结核 耐药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析血清IL-13和TNF-α在慢性阻塞肺疾病(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慢阻肺(稳定组20例和加重组32例)和哮喘(急性组27例,缓解组30例)患者及30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清IL-13、TNF-α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相关分析哮喘患者各组及慢阻肺患者各组中血清IL-13、TNF-α的关系。结果哮喘患者急性组的血清IL-13、TNF-α浓度明显比缓解组、对照组高(P均<0.05);急性组、缓解组患者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缓解组IgE水平明显低于急性组(P均<0.05)。缓解组IL-13与TNF-α呈正相关(r=0.47,P<0.05)。急性和缓解组IL-13与IgE均呈正相关(P<0.05)。慢阻肺患者加重组的IL-13、TNF-α水平均明显比稳定组和对照组高(P均<0.05)。加重组患者的血清IL-13与TNF-α呈正相关(r=0.91,P<0.05。结论哮喘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IL-13和TNF水平较高,炎症可能参与其病理过程。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介素13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探讨研究COPD患者血清CK-MB、NO、IL-6、TNF-α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A组38例患者及B组35例患者,测定其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K—MB、NO、IL-6、TNF-α的含量。结果A组患者血清CK—MB、NO、IL6、TNF-α的浓度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1)。治疗后,A组患血清CK-MB、NO、IM、TNF-α的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当COPD患者伴心力衰竭时,炎细胞因子可显著升高,参与心肌损害,心肌收缩力减弱导致心衰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置管注药并引流治疗干酪型结核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于酪型结核腹膜炎病人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抗结核药物全身化疗;实验组应用腹腔置管注药并引流(异烟肼和利福平注射液)+全身化疗。观察两组病人发热、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缓解时间;腹腔分房及包裹积液消退程度;腹部包块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消退程度。结果治疗4周时,病人症状缓解时间、腹腔分房及包裹积液消退程度和腹部包块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消退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注射液腹腔置管注药并引流治疗技术可减轻腹腔粘连包裹,缓解患者症状,减少肠梗阻及结核化脓腹膜炎的发生机会,提高好转率及治愈率。

  • 标签: 结核性腹膜炎 干酪型 腹腔内注药 利福平注射液
  • 简介: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acousticradiationforceimpulse,ARFI)用于评价周围型肺部肿瘤的可行。方法使用ARFI技术,测量肺部肿块剪切波速度值(SWV),统计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之间SWV的差异,同时采用roc曲线评价SWV对周围型肺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良恶性病灶SW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组中肺腺癌和肺鳞癌SWV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以SWV=1.2m/s作为鉴别良恶性病变截断点。结论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对于评估周围型肺部肿块的良恶性具有可行,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超声检查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 周围型肺部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不典型肺结核病的诊治,分析老年人结核病漏误诊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科近3年诊治的老年肺结核病人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临床表现、伴随疾病、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等方面与“指南”诊断要点符合情况分为非典型组(A组)与典型病组(B组),对两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典型组与典型病组之间在临床确诊时间、伴随肺部感染及多器官病变的发生率、相关检查阳性率等方面有很大差别,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肺结核病临床表现及检查等各方面虽然不典型,但只要高度重视此病的诊治,就能减少漏误诊,提高此病的诊治水平。

  • 标签: 老年人 不典型肺结核 诊断分 肺结核病人 实验室检查 诊治水平
  • 简介:目的了解首次复发肺结核患者标准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9例首次复发并经标准化疗方案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9例患者总耐药率38.8%,耐多药率16.3%。治疗2个月痰菌阴转率46.9%,治愈率为83.7%。8例治疗失败的患者有5例耐多药。结论首次复发肺结核患者可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但耐多药患者必须采用个体化方案。

  • 标签: 结核 抗药性 复发
  • 简介:目的分析126例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舒张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慢性支气管炎62例,支气管哮喘48例,急性支气管炎7例,支气管扩张5例,矽肺4例,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200μg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可出现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哮喘的阳性率达75%,明显高于COPD(34.62%)和慢性支气管炎(35.48%);116例吸入沙丁胺醇后FEV1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支气管舒张试验是鉴别哮喘和COPD的重要客观依据,诊断必须结合临床。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哮喘 支气管舒张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