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诊断对降低出生缺陷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待产的220例产妇资料作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将其按是否行产前诊断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观察组行产前检查并行产前诊断。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果以及新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母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儿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儿的缺陷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有13例产妇因产前检查中胎儿存在异常,行产前诊断进一步确诊异常而终止妊娠,对照组所有产妇均进行生产。结论产前诊断能够有效地发现胎儿异常,对于缺陷严重的胎儿采取合理的规避策略,从而降低新生儿的缺陷发生率,提高生产质量,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产前诊断 出生缺陷率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中心进行微生物标本检验的300份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微生物标本不合格情况,并根据不合格因素探讨相应有效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300份送检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73份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24.33%,其中包括水质标本、公共卫生用具标本、一次性餐具标本等;标本不合格因素分析显示,标本本身质量问题及不规范检验检测是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标本质量及不规范检验检测是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相关人员应加大监控力度,同时也应加强自身技术水平的,规范检验检测标准,确保标本质量。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标本 不合格 原因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常见的误差原因并提出把检验质量提高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进行检验的500例血液样本资料,分析误差率、导致误差出现的原因并且提出提高检验质量的措施。结果500例血液样本资料中有35例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占7%;漏诊率为4.4%,误诊率为2.6%;导致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不合理,其次分别为送检不及时、溶血、试管选择不当、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其他原因。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较多,每一环节如果不加强质量控制均会导致误差。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全面培养和监督并且加强对受检人员的宣教工作,从而把检验质量全面提高。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提高检验质量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控制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的对策。方法对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到的3246例微生物检验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合格率,分析导致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3246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有107例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3.30%,其中,不合格百分比按照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痰液标本、尿液标本、血液标本、分泌物标本、粪便标本、无菌液体标本;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取样操作不规范、样本污染、送检不及时、条形码错误;在尚未进行沟通前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为7.08%,经过沟通后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下降为1.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若想进一步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则需要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教育,制定严格的标本接收制度,并与其他科室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切实有效的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标本 不合格 原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以及防范措施。方法选择两年间来本院就诊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样本,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进行常规护理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100例手术患者选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采取风险预防护理,视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统计处理后,发现观察组手术患者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投诉率中,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时,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综合测评成绩要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只有加强护理防范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才能给确保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护理缺陷 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发热的原因,并对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感染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值变化及碘化油用量。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甲胎蛋白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与碘化油用量具有密切关系。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确切,治疗药物剂量大小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发热情况,需做好方法和应对措施。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发热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经PICC输入脂肪乳剂导致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经PICC输入脂肪乳剂的患儿30例,综合分析患儿导管堵塞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30例患儿中有6例发生导管堵塞的情况。1例经尿激酶再通获得成功,5例在导管堵塞后拔管。结论合理配置药物,积极采取正确的封管以及冲管方法,对置管技术进行规范,充分了解导管维持的相关知识,可显著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确保患儿生命健康。

  • 标签: 脂肪乳剂 新生儿 护理对策 PICC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当前我院外科急腹症的误诊情况以及其原因,针对性的进行策略探讨,减低急腹症的误诊率。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6年3-5月外科收治的68例急腹症误诊案例。结果发生急腹症临床误诊的原因与类型比较多种,经过及时的治疗与处理后,43例治愈,2例未治愈,2例抢救后无效死亡,抢救后病情好转的有11例。结论降低急腹症误诊率或者避免急腹症临床误诊的重点在于规范会诊流程与细化检查项目。在诊断的过程中,秉承负责任的态度,全面而规范的开展患者既往病史、身体检查与资料比对工作,从而结合临床资料与临床经验,客观而准确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外科 急腹症 误诊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结果中血清分离胶的应用价值,并对生化指标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的健康受检人员66例,分组方法依据随机法为基准。运用普通玻璃管采血管的33例受检人员为参照组,运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的33例受检人员为研究组,最后比对各项生化指标结果。结果经不同采血管后,研究组Glu、AMY、CK水平与参照组进行比对,组间差异产生,呈P<0.05。另外,比对研究组和参照组受检人员的K+、Ca2+、TP和ALP等指标,组间差异未产生,呈P>0.05。结论检验结果中实施血清分离胶可以使血液稳定性显著增强,从而为临床提供有利依据。

  • 标签: 检验结果 血清分离胶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ICU交接班缺陷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重症医学科科室在2017年1-6月实施六个月主题为“降低ICU晨间交接班缺陷率”的品管圈活动。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ICU交接班缺陷率为24.8%,明显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后(16.3%),组间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明显降低ICU交接班缺陷率,应该进行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ICU 交接班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开展合理情绪行为护理干预对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段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之间,病例数共计80例,使用随机发进行分组对比,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合理情绪行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差异。结果在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合理情绪行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有效的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合理情绪行为护理 焦虑 抑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无痛分娩生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82例2015年于我院进行无痛分娩的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无痛分娩后进行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在无痛分娩后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的尿潴留发生几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的尿潴留发生几率相比对照组明显较低,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有较好的优点(P<0.05)。结论在经过无痛分娩后的产妇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以非常有效的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几率,可以有效的对尿潴留起到预防作用,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无痛分娩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反复输血患者体内出现不规则抗体的相关情况,并且研究相关的解决策略。方法本研究选择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对于第三中心医院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9月所有住院患者当中符合输血至少两次以上,而且第一次输血以前进行血液检测,不规则抗体检验为阴性,至少以后有一次输血之前检验不规则抗体筛选为阳性,对于所有研究资料和库存至少得20个单位的同款献血者的血液交叉配血,部分或者是全部不相符患者共计1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对于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并做进一步的鉴定,综合进行多种血型和血清的试验,确定抗体的类型,并结合患者临床的病史,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进行输入。结果因为患者输血量和输血次数不断的增多,使患者体内会出现有不规则抗体,而且不规则抗体的几率会随着出血量的增多和输血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不规则抗体类型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就会导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存在困难,这样会导致寻找合适血液灌注的几率变小。结论临床反复输血患者体内会产生不规则抗体,特别是对于具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需要强化对于患者的常规条件下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效率,以便于及时的发现相关的有临床意义的抗体,确保临床用血能够及时安全和高效。

  • 标签: 反复输血 患者体内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离胶采血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来健康体检人群40例进行研究,按不同采血管均分两组,比较影响。结果对两组健康体检人群的分离后血清进行即时生化检测,两组检测者的生化检测数据记录如下,两组健康体检者数据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体检者血液放置24小时后再次进行生化检测,并对两组健康体检者生化检测数据进行比较,两组体检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离胶采血管能够增加血液稳定,提供更可靠数据。

  • 标签: 分离胶采血管 临床生化检验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如何对待临床中的思维因素,是我们研究中医误诊学的重要内容。只有从临床思维上研究中医误诊原因,从认识论的高度研究分析误诊现象,才能深入事物本质。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医误诊概念的形成,然后分析了中医误诊与中医思维,最后分析了诊断程序。

  • 标签: 中医 误诊 原理
  • 简介:摘要目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展开研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所收治的88例患者,将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其中,患者需要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对观察组予以风险护理,然后对其护理的具体效果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其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强化风险护理可以强化护理的质量,提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的速度,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手术室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普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术后发生谵妄并消化系统症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比较护理前后效果。方法:于我科重症监护室诊治的 30名患者均出现谵妄并消化系统症状行为,通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举措,对比其护理前后的效果(认知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在干预前认知状况差异性不显著 (P> 0.05);在 MDAS以及 MMSE评分方面,患者经干预后明显比较干预前优秀 ,其差异性显著 (P< 0.05);而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满意度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其差异性也较显著 (P< 0.05)。结论:老年病人在手术后出现谵妄并消化系统症状的概率较高,护理人员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并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举措,对于预后的改善以及疾病的恢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抗精子抗体(anti-spermantibody,AsAb)产生与女性不孕不育的关系以及女性AsAb的产生与临床疾病关联性。方法用ELISA法测定研究对象AsAb,分析女性不孕不育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AsAb阳性率的差别;并进一步对女性不育不孕患者病史进行分析,初步探讨AsAb阳性形成的可能病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女性不育不孕患者血清AsAb-IgG、IgM和IgA阳性率增高(P<0.05);女性不育不孕组中,不良流产史和宫颈炎患者AsAb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盆腔炎和HPV感染患者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b产生与女性不育不孕有相关性,而不良流产史和宫颈炎可能是导致女性体内产生AsAb的可能诱因之一。

  • 标签: 不孕不育 As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应用于出生缺陷产前诊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60例出生缺陷新生儿,通过产前超声进行检查,对其超声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出生缺陷检出率与孕周及产妇年龄存在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中,经产前超声取得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3.3%;不同孕周者在超声诊断出生缺陷准确率上不同,以孕18-24周者准确率最高;孕妇年龄≥35岁者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0.0%,明显高于<35岁的30.0%(P<0.05)。结论超声诊断能够为出生缺陷的早期诊断提供良好保障,出生缺陷诊断准确性较高,但仍有少数漏诊现象,必须要综合应用各种新技术,减少漏诊。

  • 标签: 超声诊断 出生缺陷 产前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治疗前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3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一次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儿童激活脑区计数情况和2-back记忆任务激活感兴趣区激活体素水平。结果治疗前患儿左额上回激活16例,右额上回激活15例,左额中回激活20例,右额中回激活14例,左额下回激活12例,右额下回激活19例;治疗后左额上回激活24例,右额上回激活23例,左额中回激活21例,右额中回激活22例,左额下回激活22例,右额下回激活2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儿左额中回激活体素水平297.4±8.6mm3,右额中回267.8±9.6mm3,左额下回20.5±1.6mm3,右额下回114.8±7.7mm3;治疗后左额中回激活体素水平492.4±9.5mm3,右额中回484.1±9.4mm3,左额下回372.8±4.5mm3,右额下回98.2±7.5m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存在前额叶、扣带回前部功能低下和丘脑功能异常。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