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采取针灸+康复训练干预对其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纳入的78例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接收时间2020年1-12月);将此次入选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对比观察不同治疗干预下两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功能评分及生活活动指数评分相对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同时,该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分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针灸 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艾灸配合运动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提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艾灸配合运动疗法以及单纯采取艾灸治疗的方式作为本次对比项,以本院的10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实施上述不同治疗方式,主要目的是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以观察组更加优异(P<0.05)。结论:艾灸配合运动疗法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艾灸 运动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采用综合康复联合益心补肺汤疗法,对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效果及影响。方法:取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2组。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联合益心补肺汤。对比两组心肺功能、运动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肺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选择综合康复联合益心补肺汤治疗,能够改善心肺功能水平,提升运动功能评分,缓解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综合康复 益心补肺汤 运动功能 心肺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双盲法随机抽取并均分40例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FMA、ADL分、护理满意度为(76.28±5.37)分、(78.64±5.95)分、(95.00)%高于对照组的(67.59±5.14)分、(69.17±4.67)分、(70.00)%,对比(t值为5.228、5.559、x2为4.239,p值为0.000、0.000、0.037)。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在早期接受康复护理能更好地恢复运动功能,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更高。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术后 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帕金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通过电脑随机抽样分组方法,把2020.11-2021.11月时间段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人实施分组,40例(常规护理干预)选为常规组,40例(思维导图护理干预)选为研究组。观察HAMA(焦虑)评分、HAMD(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帕金森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使患者情绪保持稳定,提升而且能够使患者运动平衡能力提升,值得临床实践中积极运用。

  • 标签: 思维导图护理干预 帕金森患者 运动平衡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双盲法随机抽取并均分40例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FMA、ADL分、护理满意度为(76.28±5.37)分、(78.64±5.95)分、(95.00)%高于对照组的(67.59±5.14)分、(69.17±4.67)分、(70.00)%,对比(t值为5.228、5.559、x2为4.239,p值为0.000、0.000、0.037)。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在早期接受康复护理能更好地恢复运动功能,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更高。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术后 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专业学习的重要课程,在课程教学活动需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辩证论治情景教学以情境教学为基础,将辩证论治有机结合,在实践教学领域进行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疾病的认知和治疗能力,文章针对辨证论治情景模拟在《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促进《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 标签: 辩证论治情境模拟 中医内科学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的科学操作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究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的科学操作与护理要点。结果:50例患者均完成透析治疗,无痉挛、抽搐症状出现,透析结束后凝血时间增加(P

  • 标签: 局部枸橼酸抗凝 血液透析 科学操作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的效果及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 4月 -2017年 3月 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择36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增加实施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将其设为对照组。选择同时期 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之上增加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并设为观察组,采取 MSS运动功能状态量表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 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评分,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MSS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 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 4周 MSS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 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则显示观察组更优( P< 0.05)。 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得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恢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老年 脑卒中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健康促进方案对战士体能训练伤和运动能力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接受体能训练的部队战士,战士数量为100例,依照计算机法将战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观察组依照健康促进方案进行训练,将两组战士的训练伤情况以及运动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健康促进方案对战士体能训练伤和运动能力情况的改善效果。结果:将两组战士的训练伤情况以及运动能力数据进行对比以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战士产生训练伤的比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战士的运动能力数据优于对照组,两者数据具有明显的差距,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健康促进方案 战士 体能训练伤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NT-proBNP指数制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护理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共100例,对照组根据主诉、临床症状制定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而观察组则根据患者入院48小时测定血清NT-proBNP指数制定运动方式和强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左室射血分数(52.52±1.02)%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50.21±1.31)mm、左室收缩末内径(35.02±1.02)mm、左心房内径(34.21±1.12)mm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干预后,再入院人数为1例,所占比2.00%;对照组经干预后,再入院人数为10例,所占比20.00%;观察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据血清NT-proBNP指数制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护理计划,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使血清NT-proBNP指数降低,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血清NT-proBNP指数 慢性心力衰竭 运动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结合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19.07--2020.08期间,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接收的4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登记顺序分组,共分为2组,分别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一组有2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结合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低,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高;康复组护理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63.63%,P<0.05。结论:心理护理结合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恢复了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了患者自理能力,提高了治疗的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心理护理 运动功能康复 脑卒中偏瘫患者 神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脑电仿生治疗仪对脑血管病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病例是 2017年 02月至 2019年 03月收治的 7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 2组,对照组 37例采纳常规治疗,观察组 37例采纳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比肢体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恢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 结论:实施脑电仿生治疗仪方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程度的效果,可促进下肢功能恢复,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脑电仿生治疗仪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运动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早期运动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体现。方法:研究样本确定为脑梗死偏瘫患者,以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该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5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早期运动护理干预的52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数据。结果:干预护理措施实施前,试验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数据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D-D、aPTT、PT等凝血功能数据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差异显著,经SPSS 21.0软件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通过实施早期运动干预,使得脑梗死偏瘫患者在生理功能方面有所改善,并通过运动干预使得患者下肢运动量增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凝血功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脑梗死偏瘫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科学化管理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我院于2018年10月开始实施科学化管理,对实施科学化管理的西药房管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对比科学化管理实施前后医院下药房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科学化管理之后,医院西药房单方调剂时间以及侯药时间均更短(P<0.05); 且西药房日调剂量更高(P<0.05)。结论: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实施科学化管理,能够有效缩短医院西药房单方调剂时间、患者侯药时间,且有效提升药房日调剂量,西药房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科学化管理 医院西药房管理 单方调剂时间 侯药时间 日调剂量
  • 简介:【摘要】医学教育中,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医学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过往单一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在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改革背景下,采取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自内科学教学要求角度入手,分析现阶段的西医内科学教学现状,自线上及线下两个方面完成任务驱动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 标签: 任务驱动教学法 内科学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卒中后患者应用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对患者的睡眠障碍、焦虑及抑郁情绪干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对我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60 例卒中后患者展开研究,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对两组患者睡眠障碍、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较对照组明显更低( P<0.05 );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医院焦虑抑郁指数( HADS )较对照组明显更低( P<0.05 )。 结论: 卒中后患者应用运动性引导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卒中后 运动性引导想象 睡眠障碍 焦虑及抑郁情绪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营养和运动干预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病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6月~2020.6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病患,选取的例数为6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案对病患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营养和运动干预,对比两组不同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最终的怀孕结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营养和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妊娠的概率,解决病患的不孕问题。

  • 标签: 营养 运动干预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