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我院实施防护措施后的32名助产人员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实施防护措施前32名助产人员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文件调查的方式统计、分析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防护对策。结果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主要有缺乏自我防护意识、物理化学因素感染以及心理因素影响等,观察组血源性疾病感染阳性率、锐器损伤率以及伤后正确处理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助产人员职业危险事件发生率,保证助产人员的人身安全。

  • 标签: 助产人员 职业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应对措施,促使管理者和护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方法对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护士职业倦怠是造成护士离职和护理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全社会必须关注护士,合理分析原因,找出针对措施,促进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护士 职业倦怠 因素 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粉尘控制效果评价在职业危害中的可操作方法。方法运用国家标准的粉尘危害程度、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控制效果等的分级指标,对接尘企业的粉尘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粉尘控制效果等级。结果采用这一方法,对粉尘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不同接尘企业场所的粉尘危害程度不同,105处作业场所,其中有3处的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为Ⅱ级,2.86%;13处为I级,占12.38%;89处为0级,占84.76%。以控制效果分级为对照,89处控制达标,13处超标,3处严重超标,共89处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结论粉尘定量评价方法可用于职业危害控制效果的评价。

  • 标签: 职业病 粉尘 控制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新的化学物及高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职业危害,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使其成为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生理、物理、化学及病毒感染等各种因素可对护士健康构成威胁。所以重视和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者的职业安全及自我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杜绝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确保护士身心健康。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危害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加强对保洁员管理和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方法对保洁员进行医疗废物造成的职业危害分类和原因、防护措施的培训和监督。结果降低医院感染率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避免医疗废物对保洁员的危害

  • 标签: 医疗废物 保洁员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经常接触危害因素,如血源性、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损伤。因此,了解危害因素的常识,加强自身防护,与预防为主非常重要。

  • 标签: 检验 危害因素 自身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手术室护理职业损伤现状,分析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的影响因素和特点,并提出防护措施,优化护理人员工作环境。方法2012年8月到2013年2月对我院的62名护理人员手术室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和个人体检。结果跟踪调查总结了造成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损伤和个人工作压力;调查问卷和体检结果显示常见的职业损伤包括腰部和关节等部位疼痛、肝功能异常、皮肤外伤等。结论紧张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使得护理人员频频发生职业损伤,需要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 标签: 手术护理 职业损伤 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发生的原因,探讨进一步防范对策。方法通过对13名在岗妇产科护士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职业暴露情况及护理操作中自我防护情况。结果大部分护士均有羊水、血液、分泌物等体液污染的情况和锐器损伤情况以及防护行为不当。结论妇产科护士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大,职业防护意识较差,应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 标签: 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关注并降低助产士职业风险,保障助产士的身心健康。方法通过对助产士工作中危险因素的剖析,以及对相关问题应对措施的实施,工作中不断强化法律意识。结果一系列工作的改进,有利于提高产科工作质量,保障母婴健康。结论通过产科助产士服务模式的改善,以适应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

  • 标签: 助产士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医院工作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以往,医院的重点偏重于怎样发挥最大潜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服务,而员工的职业安全则还是个薄弱点甚至是盲点。为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特查阅近年来有关职业损伤及自身防护的文章进行论述。

  • 标签: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阻燃剂生产企业技改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以进一步提高卫生防护设施控制效果及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用检验检测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结论认真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可降低企业风险,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 标签: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 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某公司节约和替代石油技改工程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提出防治对策,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测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分析其职业危害控制效果。结果检测粉尘定点4个,个体15个,数据合格率100%;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定点各5个,数据合格率100%;个体噪声5个,数据合格率33.3%;高温6个,数据合格率100%。结论粉尘、CO、NO2、噪声、高温等是该项目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 标签: 节约和替代石油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性感染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特别是产科护士在产房、病房工作,经常暴露于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常见于皮肤刺伤,黏膜接触或皮肤接触引起感染,同时产房工作压力大,而护士自我防护意识还不够,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因此,应增加对职业危害的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通过对我院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以减少和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产科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高产科护士对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认识,保证产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00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结果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100%,最常见的为针刺伤﹑血液﹑羊水等,针刺伤常见于给病员穿刺术后。结论产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需要加强其防护知识和技巧的培训以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确保其职业安全。应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护士的消毒隔离观念,提高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医院、科室应加强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支持管理制度系统,从而把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降到最低。

  • 标签: 产科护士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孕期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加强职业安全教育、病房安全建设、合理排班、开展人文关怀及心理辅导。结论应采取相应措施,努力避免精神科孕期护士的职业伤害,促进护士身心健康,保证母婴安全,保障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科 孕期护士 危险因素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针对艾滋病职业暴露常见的危险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物理性、生物性和社会心理因素,常常发生在护理操作前、操作中及操作后。主要与护理人员在执行操作规程时不规范及护理技术水平偏低有关。结论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护士消毒隔离观念,提高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医院、科室加强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支持系统,可使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降到最低。

  • 标签: 艾滋病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
  • 简介:摘要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急诊科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经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如何有效降低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保证职业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强化护理职业防护知识与技能,规范操作,改善工作条件;尤其是对新护士加强防护意识的培养,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 职业 暴露 防护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