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1 个结果
  • 简介:当今的时代,经济科技的高度发展,并没有解决人的精神归宿问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势下,文化的多元化成了大势所趋。新兴的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和多媒体艺术,有其必然出现的逻辑;旧有的架上艺术——包括中国的卷轴画也有其不可能被取代的价值。非架上的新媒材艺术与架上的传统媒材艺术的并存,正是文化多元化的特点。二者间的张力、互补与渗透,既有利于艺术的发展,也顺应了不同受众的需求。

  • 标签: 中国画 现代理论 文化多元化 观念艺术 经济全球化 论坛
  • 简介:在近年西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者中,闻先生是一位值得重视与研究的学者,以他为代表的美国东部学派将西方研究美术史的传统方法以及其它学科的新方法引入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在对中国古代绘画的鉴定与研究中获得令人激赏的成就。《夏山图》一书是闻先生在中国山水画研究上的一部力作,该书通过传世的宋画《夏山图》的分析,确定其年代和作者入手,系统扼要地阐述

  • 标签: 夏山图 画史 中国美术史 中国古代绘画 燕文贵 风格样式
  • 简介:坤携画来南京办展,同行们都说不错,我去看了,看得很仔细,总的印象是阳刚、大气,雄浑、厚重,整个展览显得勃勃生机,且传统功力深厚,笔墨极好,在目前我国画坛阴柔小巧的画风盛行的情况下,坤这个展览无疑是很可贵的。坤居黔中,出生于书香世家,家风崇尚斯文...

  • 标签: 黄宾虹 六盘水市 山水画创作 师造化 传统山水画 中日文化交流
  • 简介:李渤(七七—八三一),字浚之,陇西成纪人。青年时代,李渤曾经因其父亲不孝为耻,《新唐书》记载,李钧(李渤之父)"以不能养母废于世,渤耻之,不肯仕。刻志于学,与仲兄渉偕隐庐山"1。《旧唐书》记载得更为详细,"父钧,殿中侍御史,以母丧不时举,流于施州。渤耻其家污,坚苦不仕,励志于文学,不从科举,隐于嵩山以读书业文为事"。

  • 标签: 李渤 韩方明 书法文化 殿中侍御史 五老峰 《新唐书》
  • 简介:由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主办的"行行复行行——增先人物画大展"10月9日下午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陈至立,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等出席开幕式。展览自10月10日至20日为期十天。

  • 标签: 人物画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上海市政府 中国美术馆 副委员长
  • 简介:马海的“没骨”人物风情画吴奇旧京小市(局部)目前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地方美协的美术家,约有三万人左右,而从事专业美术工作或其他行业的业余画家尚未成为美术家协会会员者,其数目至少要比美协会员多几倍、十几倍甚至更多。在这支庞大的美术创作队伍中,确实有不...

  • 标签: 中国书画 民俗风情画 写意人物画 老年人 水墨人物画 作品
  • 简介:在第一讲《概论》中(见本刊2001年第1期),我讲到,狭义地说,艺术史是关于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历史。广义地说,它是一种通过考察人类视觉创造遗迹而理解人类过去的人文学科。而这两种意义上的艺术史本身也合成了一个独特的知识宇宙。对于这个宇宙的探究便是艺术史学史的任务。它旨在思考与批评艺术史研究中所出现的学术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目的与成果。

  • 标签: 艺术史 画论 绘画 艺术家 讲稿 独特
  • 简介:2007年9月13日,中国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一次以"重新启动"为号召的艺术大展拉开帷幕。这是"成都双年展"继2001年第一届和2005年第二届之后的第三届,也是作为日趋成熟的一个文化艺术品牌的一次全新亮相。"第三届成都双年展"由61位艺术家参加的"主题展"、49位全国艺术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参加的"新人特展"组成。

  • 标签:
  • 简介:加勒特曾说过“点、线、面、体是用视觉表达质体——空间的基本要素,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或感知的每一种形状都可以简化为这些要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结合”.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单纯从视觉来看,眼睛是我们和这个世界交流的媒介,通过它,我们感受芸芸众生,看到有无数形体集合构成的这个世界.

  • 标签: 世界 生活 “方” 视觉表达 交流
  • 简介:陈野云原名陈广汉.生于河北省玉田县.今年甲子过一。五十余年画坛追梦.拼搏艺海。野云幼承庭训.七岁入画坛。黄卷青灯.痴心向学。以弱冠之年名闻乡里,后拜在大写意名家蒋雨浓门下,晨暮聆听师傅教诲,时时刻刻笔耕不辍.功力扎实,悟性大开。20世纪70年代末在北京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同时得到李苦禅、秦仲文两位画坛大家指授,画艺精进。

  • 标签: 20世纪70年代 画作 云雨 工艺美术学院 玉田县 河北省
  • 简介:在《圣经旧约》中,先知的文字章节占据着约分之一的篇幅,包括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和但以理书。书中所记述的先知和女巫是介于上帝和人类之间的殉道者,先知不仅在宗教教义方面颇为关键,还在人类精神意识方面具有深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们创设了辉煌时代,也深刻地认识到先知对于人类文明意识的精神引导意义。米开朗基罗就深谙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理念,他在湿壁画《创世纪》中成功创造了12位先知和女巫形象;之后,文艺复兴以降,诸多艺术家前赴后继、心慕手追,留下各自的探索痕迹。

  • 标签: 新柏拉图主义 《创世纪》 心慕手追 但以理 耶利米书 以西结书
  • 简介:在十八世纪后期的金石学术圈中,翁纲(1733-1818)与黄易(1744-1802)虽地位迥焉不同,却是难得的挚友。黄易访碑所得,往往第一个就会向翁纲报告,并寄赠副本,同时索取题跋。翁纲除了从黄易这里获得北直、山东等地的碑版之外,也常常向黄易借观他所收藏的其他拓片,以深入相关的研究。

  • 标签: 翁方纲 黄易 考释 故宫 十八世纪 学术圈
  • 简介:前年金秋,千里迢迢自呼和浩特赴温州开会,随西泠印社社友一道,造访介堪艺术馆时得以观赏馆内陈列当年介翁所刊数百篆刻精品,叹为观止。近又重读《介堪印选》和《白鹃楼印蜕》两部宏篇,睹印怀人,犹如吟诵王昌龄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令人品尝到印中清澈、宁静、雅洁的韵味。介堪先生治印,崇尚秦汉,效法吴让之,师从赵叔孺,刀工精到,布局严谨,功力深厚,基础坚实。

  • 标签: 方介堪 一片冰心 赏析 印风 印怀人
  • 简介:旅美华人书法家王宇先生于一九九七年十月六日在纽约去世。终年八十五岁。王宇先生一九三六年毕业于辅仁大学教育系。一九四四年负笈美国,一九四六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先后在耶鲁大学和西东大学任教,并曾任西东大学亚洲学系系主任。王宇先生在汉语教学方面有多种有影响的著作。在中国艺术史方面,他是海内外公认的八大山人书画研究权威。除了他本人撰写的数十篇论文外,他所编辑的《八大山人论集》至今是人们研究八大山人时广泛引用的学术著作。王先生也是一位极有探索精

  • 标签: 旅美华人 西东大学 八大山人 中国艺术史 大学教育系 王方
  • 简介:对于兼通诗书的学者而言,虽然诗与书所用的媒介载体不同,但都是其人生活体验、学识修养、艺术理念、精神气质、审美理想的外化,有着整体的一致性。翁纲诗书皆擅,对于诗书均有独特见解,其诗作内容多关于书法,书法品评也多借鉴诗歌具有的内涵和意境。翁纲,清代文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学识渊博,擅长考证,精于鉴赏。翁纲的学术以宋儒为根柢,兼重考据,金石学成就卓著,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翁方纲 诗作 学识修养 金石学家 书法家 生活体验
  • 简介:6月13日,第三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艺委会第二次会议在中国美术学院召开。杭州·中国画双年展艺委会主任刘大为,执行副主任许江以及李翔、刘健、高克明、孙永、尉晓榕、王赞、骆献跃、尚辉、高士明等11位专家和艺委会委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审议并确定第三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名单。经过艺术委员会的推荐和评选,共有35位在当代中国画画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获得第三届双年展的邀请。

  • 标签: 中国美术学院 双年展 中国画 杭州 新古典 参展艺术家
  • 简介:我们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文人,对人生乐趣的感知和对艺术生活的痴迷,往往最易与书画结缘。茂鸿先生,这位与共和国同庚、与吴敬梓故里同在的人,质地里就是一位与艺术有缘、是一位有着很深的艺术情怀充满艺术兴味的人。他把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把对生命之乐的一种感知,把在审美感觉上的一种自足,全然寄托于中国的书与画。人到中年,命运

  • 标签:
  • 简介: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李膺,画、书、诗皆有较高成就,但却一直缺少研究评介,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而至今为止。学者们关注研究较多的是其成就最高的画,对其书法则无人涉及,这不能不是一个遗憾。本文在各位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其书法特点及艺术思想做一评述。

  • 标签: 书法特点 思想述评 书学 扬州八怪 80年代 艺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