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收容教育是我国治理卖淫嫖娼活动的主要手段。在实质正当性的层面,收容教育制度涉及到法律是否可以强制实施性道德这一颇具价值争议的问题。在形式合法性的层面,收容教育制度的法律依据违反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的法之效力判定原则,于法无据。在实际效果的层面,收容教育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既没有实现其法律效果,也没有实现其社会效果,反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成本。

  • 标签: 收容教育 法治思维 正当性 合法性 社会效果
  • 简介:《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标志着从法律上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定位。十多年来,《职业教育法》对我国职业教育基础的奠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被法学研究界和司法界的长期忽视,使得该法成为可有可无的边缘法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进程。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对该法进行全面修改,是改变职业教育法边缘化的根本路径。

  • 标签: 职业教育法 高等职业教育 边缘化 反思 重构
  • 简介:一、法政兴学之背景清末民初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从被迫开放到实务兴国,从"师夷长技以自强"到"苞中外而计其全",一系列与中国传统社会相异的元素渐渐传入并渗透。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清廷实施新政,废除科举制,推广新学堂,派遣留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我国的教育制度自此发生巨大变革,体现出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融合。自从被迫打开国门,法律成为外交的必然要素与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学教育的发展也加快了进程。

  • 标签: 法学教育 清末民初 学堂 中国传统社会 中西方文化 辛丑条约
  • 简介:<正>我国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工作,成绩卓著,经验丰富.然而,由于理论研究工作的薄弱,至今尚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轮廓不清,概念模糊,落后于现实斗争的需要.尤其是劳动改造问题本身,更是亟待深入研究.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作为一种改造手段的、狭义的劳动改造,作一点教育学意义上的探讨.一、劳动改造的概念和性质关于劳动改造,历来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劳动改造,泛指劳改机关执行刑罚的全部工作(惩罚管制、管理教育、生产劳动、生活卫生等);狭义的

  • 标签: 劳动改造 劳动生产过程 教育学意义 劳改机关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犯人
  • 简介: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走势,探讨了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作用,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点、新认识。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新形势 现实思考
  • 简介:随着高教改革的深入,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正确的质量效益意识;要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实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管理等各个环节中逐步做到规范化、科学化

  • 标签: 成人教育 转变观念 教学质量 管理水平
  • 简介:未成年学生与教育机构的法律关系属于民事教育合同关系及附属的行政管理关系,故责任性质是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依是否属于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确定教育机构的过错推定和普通过错原则,不甚合理。教育机构违反管理义务的形式、侵权行为的形态各有不同,其归责原则也应不尽相同。因教育机构之外人员引起的伤害,教育机构应承担补充责任。

  • 标签: 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 教育机构责任 侵权责任 补充责任
  • 简介:法学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和产出法学专业人才这样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又直接或间接地为司法实务部门所用,实际上法学教育与司法职业之间存在着一种供需关系。这种关系同样应符合经济学中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这是两者相互关系的内在规律。但目前的现状是法学教育与司法职业的供需关系处于不对称的失衡状态,供需矛盾突出。应立足于供求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组织法学教育,实现与司法职业之间的最大均衡。

  • 标签: 法学教育 司法职业 供求关系 供需矛盾
  • 简介:大学法学教育国际化,是近20年来中国教育界一直在探索的热点,既是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贯彻实施当前"一带一路"之国家倡议的必然要求。总结历史上法学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和成果,是开展好这一事业的重要途径。11世纪前后出现的"罗马法复兴"运动导致了中世纪大学的诞生,英国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的兴起推动了大学法学教育国际化的开展。尽管在英国法学教育中,罗马法的传授经历了曲折过程,但仍是唯一自中世纪教授至今的科目。罗马法教授在英国法学高等教育中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法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即在吸收欧洲大陆法学研究成果的同时保持了英国本土法律教育的特色,从而使英国成为近代以后法律教育的强国之一。

  • 标签: 罗马法复兴 大学法学教育国际化 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 律师会馆
  • 简介:法制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中国目前的大学法制教育的效果还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今大学法制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背景下,应当更加关注大学法制教育,正视不足,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优化当今大学法制教育

  • 标签: 大学 法制 教育
  • 简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推陈出新广为普及,网络信息的海量传播,使得大量社会负面信息便捷地充斥于新媒体,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展开带来了挑战。抵御新媒体负面信息所带来的副作用,需要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一项新的庞大的系统工程。

  • 标签: 新媒体 负面信息 媒介素养教育 价值观 大学生
  • 简介:一、引言《磨镜》〔1〕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如果不知道所“磨”之镜乃高悬之“秦镜”的话,很多人可能会把它当成一位女权主义者描绘女同性恋的著作-在中国古代,所谓“磨镜”原本指的是因女同性恋双方有同样的身体结构,似乎在中间放置了一面镜子而在厮磨。如果说明是“秦镜高悬”的话,便可避免这种误会。《西京杂记》中记载秦代咸阳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2〕秦镜可洞察人性善恶,是非曲直,以镜喻官,则判案公正廉明,不徇私情。以镜为鉴,法尚平直;所磨之镜,便是教导培育修齐治平经国理事的理想的法律人。《磨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虽然是在探讨理想的法学教育,但并非是针对当下法律院系具体课程制度利弊之研析,亦非站在中西比较的层面分析不同法系具体教育设置的问题,而是经由法史学层面检视传统中国法学教育与传统法律观念对于法律人培养之优劣,与当下相映照,以收比较之效,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意见与建议,辨析何为真正的“法律人”,探究何为法之精义与法律人之德性,如何在治事与治国层面上成就法律人之治。

  • 标签: 法学教育 法律人 理想 《西京杂记》 传统法律观念 女同性恋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吗?对于这一问题,中国法学教育教育界存在多种判断。在一流的法学教育大家那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也不尽相同。有的学者认为,法学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应当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1]有的学者则认为,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要和职业需求相结合,

  • 标签: 法学教育 职业教育 导向性 历史 素质教育 综合培养
  • 简介:<正>全国人民期待已久的《义务教育法》,经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已正式颁布了。这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成熟的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揭开了中国教育史上以法治教的新篇章,标志着我国有法律保证的普及基础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一制定和颁布《义务教育法》,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的反映。

  • 标签: 《义务教育法》 以法治教 十二年义务教育 新篇章 教育经费 中国教育史
  • 简介:感化教育在押人员是公安监所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是确保监所安全和从事公安监所管理工作的监管民警必须掌握和运用的基础工作。研究"80后"在押人员感化教育问题,是做好转型时期监管工作的基础,是提高监管工作质量和深挖犯罪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公安监所 “80后” 在押人员 感化教育 问题研究
  • 简介:试论我国教育行政法的法律体系陈宏光教育行政法是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作为行政法的一个分支,教育行政法有着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确立并研究教育行政法的法律体系,对于完善教育行政立法和加强教育行政体制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建...

  • 标签: 教育行政法 教育行政管理 法律规范 法律体系 行政法学 行政法体系
  • 简介:美国高等教育肯定性行动日益受到了白人社会的挑战。自1978年巴克案以来,联邦最高法院坚持判定肯定性行动合宪。在2003年的密歇根大学肯定性行动录取案中,美国最高法院以五比四的多数判决判定法学院的入学政策合宪,肯定了肯定性行动有助于大学实现学术多元化目标。司法审查对肯定性行动的支持,实现了实质平等理论、体现了司法保护少数人权利和对代议制民主的补强功能、维护了美国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而且通过司法实践,联邦最高法院建立了高等教育肯定性行动的严格审查基准和三阶段步骤的制度。

  • 标签: 肯定性行动 违宪审查 少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