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及压汞曲线等资料,对胡尖山油田长4+52储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特征及成岩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储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胡尖山油田长4+52储岩性主要为极细-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片状和弯片状喉道为主要渗流通道,成岩作用类型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长4+52储类型以Ⅰ/类和Ⅲ类为主.为典型的低孔、超低渗储

  • 标签: 储层特征 综合评价 长4+52储层 胡尖山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地层层序的划分与对比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之一,基于序地层学原理和研究方法,利用胜利油田民丰地区拉平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进行基准面旋回的划分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沙三下段可划分为4个沉积旋回;其物源主要来自北部控盆断裂一侧的隆起区,并表现为近于平行的多个单点物源,但本区相邻点物源供给较充分,其各自所形成的近岸水下扇与外扇部分相接,从而在平面上呈似裙状分布;主要以近岸水下扇沉积为主,进一步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

  • 标签: 基准面旋回 地层对比 沉积相 沙三下段 民丰地区
  • 简介:阿尔凹陷具有多物源、近物源、窄相带及相变快的沉积特征,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现象十分明显,渗透性砂体分布复杂,有利储分布范围难以确定,严重影响储量的精确计算。针对上述问题,采用联合反演技术,对该凹陷储量上交区块的渗透性砂体开展精细储预测,搞清了渗透性砂体的厚度变化规律及分布范围,预测结果达到了储量计算所需的精度要求,为计算探明储量提供了重要参数和依据。实际应用证明,采用联合反演技术预测渗透性砂体精度较高,可以满足油田的储量计算需求。

  • 标签: 砂体 渗透性储层 拟声波反演 储层参数反演 阿尔凹陷
  • 简介:为了深化准噶尔盆地南缘阜康—乌鲁木齐段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认识,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样品分析测试等对上二叠统芦草沟组非常规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构成非常规油气储的岩石类型有3种,分别为以粉砂岩为主的细粒沉积岩、以黏土岩为主的细粒沉积岩及碳酸盐岩;芦草沟组上段、中段和下段炭质细粒沉积岩密度分别为2.3~2.8g/cm3,2.3~2.4g/cm3和2.4~2.5g/cm3。炭质细粒沉积岩密度与TOC含量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孔隙度以0~2%为主,渗透率以0~0.1mD为主,比表面积以0.1~0.5m2/g及1.0~2.0m2/g为主。芦草沟组非常规油气储集空间类型由纳米—微米级微孔和2期构造缝隙构成。

  • 标签: 细粒沉积岩 储层 芦草沟组 非常规油气 准噶尔盆地南缘
  • 简介:对川东五百梯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储发育特征及成因的研究表明,该区长兴组储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晶间溶孔、超大溶孔和溶洞为主,储集岩主要为颗粒白云岩、礁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孔隙结构较差,整体上属裂缝-孔隙型低孔、中低渗储;储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其中受海侵背景影响的台缘礁、滩相带控制了储的时空分布,礁坪浅滩、骨架礁和粘结礁为最有利储发育的微相,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对储的改造至关重要,优质储的形成是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早期溶蚀作用、中期中—深埋藏溶蚀作用、晚期深埋藏溶蚀作用以及与TSR有关的氢硫酸溶蚀作用多期叠加的结果。

  • 标签: 礁、滩相 储层特征 埋藏白云石化 溶蚀作用 上二叠统长兴组 四川盆地东部
  • 简介:为了弄清川西坳陷须五段致密砂岩与泥页岩储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并深化对非常规致密气储的认识,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压汞等资料,对须五段储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等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须五段储岩性大致分为泥页岩、粉砂岩和细砂岩三大类,分别占地层总厚度的56%,19%和25%,砂岩普遍具有泥质杂基和岩屑含量高、长石含量低的特征,泥页岩中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储集空间包括有机质孔、杂基微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及微裂缝5类;细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值分别为1.41%和0.1mD,属于致密砂岩储,主要为高能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沉积,粉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值分别为1.52%和0.22mD,总体均略高于细砂岩,泥页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值分别为1.95%和0.068mD,属于致密页岩储;储物性主要受到沉积条件、成岩作用和构造裂缝的多重控制,强烈的压实和压溶作用是导致砂岩致密的主要原因,次生孔隙主要由溶蚀作用形成,黏土矿物的转化及有机质热演化为泥页岩提供了大量储集空间,微裂缝极大地改善了储渗透性。研究结果可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致密砂岩 泥页岩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须五段 川西坳陷
  • 简介:以露头剖面测量、岩心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为依据,探讨了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气田碳酸盐岩储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规律,其中对储起破坏作用的为胶结、压实-压溶、硅化、硬石膏化及天青石化和次生矿物的充填等,而对储贡献最大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白云岩化、重结晶、溶蚀和破裂等,形成了以生物体腔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溶孔和溶裂缝等多种原生与次生孔隙组合的储基本特征。通过再造成岩序列和恢复孔隙演化历史,可知该气田分别经历了以原生孔隙为主→剩余原生孔隙为主→剩余原生孔隙为主叠加次生孔隙→次生孔隙为主叠加原生孔隙的组合阶段。

  • 标签: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及演化 成岩序列 卡洛夫-牛津阶组 萨曼杰佩气田 土库曼斯坦
  • 简介:为研究巴音都兰凹陷下白垩统阿尔善组富油气云质岩储特征,利用岩心、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资料,对阿尔善组云质岩储的岩性分类、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尔善组云质岩储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云质泥岩和云质砂岩,二者还可根据(铁)白云石的产状进一步细分。云质泥岩主要发育溶蚀孔隙、裂缝和晶间孔隙,孔隙度为4.4%~36.4%,平均为16.01%,渗透率为0.01~26.30mD,平均为1.92mD;云质砂岩主要发育溶蚀孔隙,孔隙度为1.1%~33.7%,平均为16.07%,渗透率为0.01~5163.00mD,平均为79.72mD。云质泥岩以交代和溶蚀作用为主,成岩序列为:(铁)白云石的形成→有机酸生成→(铁)白云石的溶蚀;云质砂岩以溶蚀、胶结和交代作用为主,成岩序列为:轻度压实→石英次生加大→(铁)白云石胶结、交代→有机酸生成→(铁)白云石和长石的溶蚀。因此,研究云质岩储特征对该区阿尔善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云质岩 储集空间 物性特征 成岩作用 阿尔善组 巴音都兰凹陷
  • 简介:已有的钻井资料表明,麻黄山地区延安组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通过对地震资料、岩心资料、测井曲线、薄片鉴定等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延安组经历了下切河谷充填、三角洲平原、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和曲流河沉积的演化过程,为一个完整的湖侵—湖退旋回。低位体系域主要为下切河谷充填砂岩,其分布受早侏罗世古地貌的控制,优先堆积在古地貌较低的区域;水进体系域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最大湖泛面处于前三角洲的黑色泥岩中;高位体系域由三角洲平原和曲流河沉积组成。最大湖泛面的存在将延安组油藏分为源外组合和远源组合。源外组合,特别是低位体系域的下切河谷充填砂岩具有砂体厚、储集物性好、离烃源岩近、圈闭类型丰富等成藏条件,利于油气的聚集;而远源组合只是源外组合破坏后,油气运移至高位体系中形成次生油藏。

  • 标签: 层序 下切河谷 体系域 沉积相 延安组 麻黄山地区
  • 简介:针对松辽盆地南部GD区泉四段储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成因类型及控制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综合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分析等资料,对泉四段砂岩储微观孔隙类型及其成因控制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泉四段储砂岩主要发育压实剩余孔隙、胶结剩余孔隙、粒间溶蚀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其中粒间溶蚀孔主要由粒问杂基及胶结物、长石及岩屑边缘溶蚀形成,粒内溶蚀孔主要由长石粒内溶蚀或岩屑内部易溶组分溶蚀形成.局部段发育的少量构造裂缝对储储集物性的改造具有一定作用。现今储发育的孔隙类型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低能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决定了该区具有细粒、多泥质的储岩石学特征及较差的原生孔隙发育特点;压实作用决定了压实剩余孔隙的大小和发育程度:胶结作用是破坏原生孔隙的主要因素,而碳酸盐胶结作用为后期溶蚀孔隙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溶蚀作用极大地改善了该区储的孔隙性。系统分析大量薄片和扫描电镜资料,首次明确GD区泉四段砂岩为混合成因孔隙类型储.孔隙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后期形成的溶蚀孔对储物性的改善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广泛发育的杂基内微孔对储物性贡献不大。

  • 标签: 孔隙成因类型 控制因素 泉四段 GD区 松辽盆地南部
  • 简介: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不整合界面特征),将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划分为6个三级序,不同序的地层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根据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识别出强振幅高连续楔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和前积反射地震相等.其中,楔状地震相主要分布在洼陷东侧边界断层下降盘,前积反射地震相主要分布在洼陷西侧的缓坡带.文昌组地震相在平面上具有不对称性,在垂向上具有较强的继承性.东沙隆起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在番禺4洼东侧边界断层下降盘发育大规模粗粒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西侧和南侧缓坡也均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并形成中小规模的多类型较粗粒三角洲.

  • 标签: 层序格架 沉积体系 古近系 文昌组 番禺4洼 珠江口盆地
  • 简介:双城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横山地区主要的产油层。在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相和孔隙结构研究,确定导致横山双城油区储致密化的主要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原生孔隙的大量丧失和胶结物大量充填粒间残余孔是造成储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成岩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形成复杂的低孔、低渗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划分出5个成岩相类型,对研究油气的分布与富集起到了辅助作用。

  • 标签: 长6油层组 成岩作用 成岩相 横山双城油区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以岩心观察、钻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石炭系火山岩储裂缝特征。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储裂缝非常发育,主要为构造运动作用形成的构造缝,大部分裂缝都被各种固体矿物不同程度地充填,影响了裂缝对油气储集和运移的有效性;裂缝方位主要为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与主构造方向相同。根据上述基本特征和成因,对研究区裂缝进行了综合分类,探讨了裂缝与构造运动的关系,认为发育的4期裂缝与构造运动期次相吻合,在纵向上裂缝主要分布于石炭系顶部向下250m的深度范围内,而在平面上主要集中在红车断裂带及次生断层附近。

  • 标签: 石炭系 火山岩 裂缝特征 红车断裂带 准噶尔盆地
  • 简介: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重要的储集之一。通过岩心观察以及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的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长8油层组进行了精细的沉积相分析,确定长8油层纽属于辫状河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并从中识别出主河道、分流河道、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分流间洼地、河口坝及远砂坝等沉积微相。在精细高分辨率序地层分析和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以相当于小砂体的短期旋回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序一岩相古地理图,并分析各类成因砂体的发育、组合和演化特征及展布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该区长8油层组的储预测和岩性油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精细的沉积、序资料。

  • 标签: 浅水三角洲 层序一岩相古地理 砂体展布 储层预测 长8油层组 镇原地区
  • 简介:页岩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可为页岩储质量评价提供基础参数,但是利用常规方法很难准确表征页岩的微米—纳米级孔隙结构。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含气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对比常用的氮气(N2)吸附法、高压压汞法、核磁共振法等页岩测试手段的原理及优缺点,提出利用低压氮气吸附法测得的累计孔径分布来拟合页岩核磁T2谱相对应的累计孔径分布,优化页岩核磁T2谱与孔径的转换系数C,进而应用核磁共振测试结果来表征页岩中不同尺度的孔隙分布。该方法可以弥补传统的低压氮气吸附与高压压汞联合表征方法的不足,因为高压压汞法测试可能会导致页岩破裂,产生大量微米级裂缝,这些微裂缝很难与天然微裂缝区分开。此外,核磁共振具有对岩样加工简单、人工破坏性小、测试不需外来压力等优点,因此推荐低压氮气吸附法与核磁共振法联合表征页岩的孔隙结构方法,它能科学、准确地表征页岩的孔喉分布。研究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孔径分布曲线具有双峰或三峰特征,主要孔径为0.2~100.0nm,介孔和微孔占优势,孔隙体积百分比分别为67.75%和25.33%。最终明确了该区页岩储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方法。

  • 标签: 页岩 孔隙结构 低压氮气吸附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定量表征
  • 简介:通过对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岩心观察、测试及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讨论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长61-2、长62-1和长62-2小的非均质性特征,并分析了各类非均质性对储含油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6油层组各小层层内和间非均质性整体较强,平面非均质性较弱。储垂向上粒度的韵律性及层理构造特征是影响储含油性的重要因素;内渗透率非均质性及间分层系数的差异对储含油性的影响较弱;间有效砂岩密度的差异对储含油性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不是主要控制因素;储含油性主要受储砂体平面展布和储物性的控制;储孔隙结构的微观非均质性控制着油气进入储的饱满程度。

  • 标签: 储层非均质性 含油性 长6油层组 安塞油田
  • 简介:页岩储具有影响因素多、孔渗关系复杂、非均质性强、评价难度大等特征,为了确定页岩气储评价参数权重的大小,以重庆南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页岩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总有机碳含量(TOC)、镜质体反射率(Ro)、有效厚度、孔隙度、脆性矿物含量和渗透率均是影响该区页岩储质量的主要因素,其权重分别为0.2579,0.1331,0.1191,0.1496,0.1392和0.2011。通过对各参数进行模糊数学计算得到页岩储的综合评价因子为0.41~0.93,并以此为依据预测了南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的分布规律。

  • 标签: 页岩气 储层评价 灰色模糊 龙马溪组 南川地区
  • 简介:阜东斜坡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储是准噶尔盆地东部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但储敏感性复杂,是制约油气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头屯河组储黏土矿物含量较低,但各种类型的黏土矿物均有发育,其中以蒙脱石和伊/蒙混居多。通过流动性实验分析得出,阜东斜坡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储以水敏性伤害最强,盐敏性和酸敏性伤害次之,这些均是造成各储损害的主要原因。敏感性伤害程度与黏土矿物类型、孔喉大小及碎屑组分密切相关,因此在钻井、试油过程中应注重储保护,尽量减小储伤害。

  • 标签: 储层敏感性 头屯河组 中侏罗统 阜东斜坡
  • 简介:四川盆地东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已取得重大突破,其储研究尤其是优质储发育的影响因素对四川盆地海相页岩的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岩心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的基础上,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对四川盆地东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储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有利储形成的主控因素。研究区地层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方解石、白云石及黄铁矿等的含量较低;干酪根类型以腐泥型(Ⅰ)为主、腐殖腐泥型(Ⅱ_1)次之;TOC质量分数为0.10%~8.67%,平均为1.49%,R_o为1.63%~2.81%,平均为2.18%;地球化学特征为富有机质和高—过成熟;储集空间类型可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其中粒间孔、有机质孔及构造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四川盆地东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的发育受沉积环境、页岩脆性及有机质丰度与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页岩气 储层特征 影响因素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东部
  • 简介:碳酸盐胶结物是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储砂岩中最为重要的自生矿物。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元素成分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平湖组储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主要矿物类型是菱铁矿、铁白云石和方解石。其中菱铁矿胶结物主要形成于同生到早成岩早期,具有最高的δ^13和δ^18值,分别为0.75‰和-10.22‰;铁白云石胶结物的δ^13接近同期海水,变化于-2.45‰和-2.98‰之间,δ^18值偏负,最低达-12.39‰,其形成于相对较早的成岩时间。方解石胶结物主要以粒状和连生胶结方式产出,粒状方解石具有复杂的多种成因机制,而连生方解石具有最低的δ^13值(-6.02‰)和δ^18值(-16.94‰),主要形成于成岩晚期,其成因与有机酸溶解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及粘土矿物转化作用有关。在对储质量的影响方面,早期形成的菱铁矿和铁白云石胶结物增加了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实能力,对研究区储发育的影响是正面的,而晚期形成的连生方解石胶结物普遍占据长石溶解空间,对储的发育是不利的。

  • 标签: 碳酸盐胶结物 储层质量 平湖组 西湖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