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9年12月19日-20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北京市城市经济学会协办的“2009京津冀都市发展高层论坛”在京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十二五”时期京津冀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及三省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老共120多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京津冀都市圈 高层论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政策 北京市
  • 简介:都市是城市群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是由核心城市及其周边城市和和域共同组成的联系紧密的一体化区域。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发展的潮流。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都市的世纪,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将是都市间的竞争。南京都市是江苏省三大都市之一,也是全国九大都市之一。其空间结构大致可分为“一个核心”和“两个圈层”。“一个核心”指的是包括南京主城和以主城为核心、半径约30公里范围的城镇和潜在的城镇发展地区。“两个圈层”即核心圈层和紧密圈层,核心圈层是与核心城市联系紧密、接受核心城市强烈辐射,城市间相互作用最强、最广泛的区域,包括核心城市和距核心城市中心约5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镇)的区域。

  • 标签: 南京都市圈 城市建设 区域经济一体化 核心城市 21世纪 大都市圈
  • 简介:宁合都市自成立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研究如何促进两大都市的协同发展和金融支持对二者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宁合都市优先发展行业和金融支持重点,并在此基础上采用ARMA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后针对如何促进经济共同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宁合都市圈 协同发展 金融支持 ARMA模型
  • 简介:结合通沪两地城市总体规划和方案,从角色、功能、阶段三个维度对南通在上海大都市的发展定位进行分析,提出在角色定位上,南通要主动成为两地多领域合作的发起者;在功能定位上,南通可考虑成为上海的“核都市”;在阶段定位上,南通正在建设成为上海的“北大门”,这是两地初步同城化的另一种表述,也是当前南通所处阶段的判断依据。

  • 标签: 都市圈 同城化 卫星城 核都市 上海 南通
  • 简介:目前长三角都市已形成比较合理的“宝塔型”的6级城镇体系。但是与国际上发育成熟的都市匿相比较.其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城镇人口规模偏小导致城市的集中度不高、中小城市城市化水平偏低都市圈内部南北发展不均衡等。因此今后需要扩大中心城市上海的人口规模.以进一步发挥大都市的集聚效应:作为都市南北两翼的中心,南京杭州、苏州和宁波的人口规模需要有较大增长;同时要加速中小城市的发展和中心镇的培育。

  • 标签: 长江三角洲 都市圈 城镇体系 规模
  • 简介: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北京市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中心协办的“京津冀都市发展高层论坛”于2007年12月15~16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与会专家学者80余人,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研讨,内容涉及京津冀关系、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阶段与进程、机遇及影响、问题与制约、产业分工、目标整合、空间布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如何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思路与建议等。下面将专家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 标签: 京津冀都市圈 讨论综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一体化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 专家学者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交通行业不断进步。本文将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与都市相结合,探究其协同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符合我国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的战略要求。基于轨道交通四网与都市空间结构的特征和相关关系,运用经济学相关知识,从居民轨道交通出行需求供给、出行时间-费用的等距离曲线、轨道交通运行与衔接时间等方面剖析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和都市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出行需求供给不平衡与衔接时间长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协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标签: 城市交通 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都市圈
  • 简介:摘要:同城化是都市建设的核心内容。长株潭三市受到以行政管理区为基本单元的资源要素分配制度和边界阻碍效应的影响,三市在同城化进程中面临诸多政策和体制机制方面障碍,本文梳理了长株潭都市当前同城化所面临的问题,参考长三角、广佛等地区在跨行政区制度创新和同城化建设方面的先行经验,尝试为长株潭临江、临园融城片区同城化试点在管理机制、跨区域要素分配与管理、跨区域投入与收益合作机制等方面提供粗浅的建议。

  • 标签: 都市圈同城化 行政壁垒  跨区域 体制机制创新
  • 简介:摘要:产业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推动都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而且推动都市之间的产业协同是都市同城化进程的核心。建立地区分工清晰、配套完善的错位发展格局,不失为一种产业协同的有效方式。然而,目前部分城市地区产业空间分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同构现象。这一现象是都市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固有的,也是都市在同城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相关人员应通过各种途径,逐步削弱“不可取”的产业同构,而强化“可取”的产业同构,促进都市产业空间结构由“同构”向“协同”方向发展。

  • 标签: 都市圈同城化 产业同构 优化路径
  • 简介:都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空间组织的一种基本模式.在中国,上海大都市的构建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将强有力地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区域整合.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大都市人口的现状特征是:人口规模偏小;已基本进入零增长和负增长阶段;性别比下降,老龄化加速;人口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外来迁移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城市化显著加快等等.

  • 标签: 上海 大都市圈 人口特征 长沙三角洲 区域整合 文化素质
  • 简介:杭州都市经济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本文就杭州都市经济的经济运行、社会事业发展和节点县市的发展进行总结,对杭州都市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做了综合分析,并针对杭州都市经济发展的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杭州都市经济圈 经济社会发展 一体化建设
  • 简介:小城镇发展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从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出发,进行重庆都市小城镇发展的SWOT分析。结果表明:重庆都市小城镇发展在区位、市场、产业及宏观发展战略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规划等劣势;在未来发展中既有国家、地方政策所带来的机遇,也面临着周边趋同性发展及市场激烈竞争的威胁。提出应通过各项积极措施,建立中心城镇的区域领导地位,增强城镇自我积累能力,明确自身发展特色,避开同质化竞争。

  • 标签: 城乡统筹 小城镇 SWOT 重庆都市圈
  • 简介:能否实现国土空间生态-生产-生活功能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推进都市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计量模型,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以1995、2000、2005、2010年4期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定量分析合肥都市三生用地转型、时空格局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结果发现:①1995-2010年合肥都市三生用地转型呈现生产用地明显减少,生活用地快速增加,生态用地略有提升;三者之间的转移关系大致为:生产用地向生活用地转移,生态用地基本稳定。②1995-2010年农村生活、生产用地及生态用地重心转移幅度较小;但从重心转移方向看,各功能重心空间转移方向差异较大,规律性特征不典型。而从重心转移距离看,不同功能重心转移路径、转移距离各异。③1995-2010年,合肥都市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稍有波动和后期恶化的特征。并且,在不同时段合肥都市生态环境波动改善和退化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和贡献率差异显著。

  • 标签: 三生空间 空间格局 生态效应 合肥都市圈
  • 简介:产业创新日益成为各国各地区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京津冀的崛起将以新产业的出现和产业创新为先导.这既符合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京津冀产业创新应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在产业和技术方面做出重大新选择,率先实行产业创新的综合试验,推行技术扩散创新战略和实施产业创新分工、一体化协作战略.在此基础上,构建该区域产业网络系统,提升整体产业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 标签: 京津冀 产业创新 网络再造 能力提升
  • 简介:国际大都市在发展过程中,都结合空间结构和交通需求变化,制定相应的交通发展战略.港深莞惠地区已经初步具备建设世界级都市的条件,需要根据空间发展态势,提早研究交通发展战略.首先,从空间结构上解析其港深莞惠都市双核双通勤的结构特征;其次,通过分析未来都市人口岗位的变化,研判关键地区和走廊的高峰期通勤交通压力;最后,研究提出深圳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及基于都市空间结构重构轨道网络的策略性建议.

  • 标签: 轨道交通 都市圈 空间结构 通勤圈 发展战略 深圳
  • 简介: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是都市建设的重要发展路径。本文以武汉城市建设"两型社会"为例,从区域空间的角度,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9个武汉城市城市和5个非城市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整体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高于省内其他城市,但圈内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不均衡。本研究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各地应发挥地域比较优势,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结合湖北省主题规划,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强度;大力提高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等。

  • 标签: 武汉城市圈 土地集约利用 因子分析 比较研究
  • 简介:香港和深圳都是中国最有希望的城市,也是最具城市竞争力的城市。从表面上看,香港和深圳在相互竞争,实际上却是合作多于竞争,两者有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紧密经济关系,只有在相对竞争中加强密切合作,才能促进两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竞争与合作 城市竞争力 发展 管理模式 差异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入中后期,以都市为主体的区域协同发展成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圈内中小城市是提升城镇化质量、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的重要载体。随着都市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等四网融合发展,尤其是市域铁路的规划建设,为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带来重要契机。中小城市如何把握机遇,制定轨道交通发展策略,对城市能级提升和都市一体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 标签: 都市圈 中小城市 四网融合 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