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针对都市圈形成后社会经济要素的变化以及其带来的社会物流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都市圈形成后社会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探讨了运用轨道交通解决都市物流问题的方式。

  • 标签: 轨道交通 都市圈 运输
  • 简介:闽台两地在经济上有着很强的相似性和互补性,随着海西经济区的大力推进和发展,海峡两岸城市群之间的交通联系和经贸往来正日益加深且逐步融合,一个涵盖台湾海峡东西两岸,南北350公里的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所形成的城市群或都会区:台湾海峡都市将展示在世人面前。

  • 标签: 构建 台湾海峡 都市圈
  • 简介:介绍东京都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按照系统制式将都市轨道交通划分为市郊铁路、地铁、单轨、导轨和有轨电车5类,并详细介绍各自的组成、功能、主要技术标准及客流量,最后总结提出东京都市轨道交通在系统构成、线网形态、开发模式等方面的基本特征。

  • 标签: 东京 都市圈 轨道交通 特征
  • 作者: [澳]戴维·F·巴滕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城市观察》 2009年第1期
  • 机构: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城市结构出现一种新的多中心格局。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原本独立的城市在城市功能方面具有互补的潜力,那么,依托快捷可靠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从而促生网状城市群。这种创新的网状城市群是以研发、教育和创意产业等知本作为发展重心的。网状城市间的合作机制与公司间的网络相似,即每个成员城市都能从互惠措施、知识交换以及科技创新等具有互动性的协同发展中得到好处。本文具体探讨了荷兰任士达(Randstad)地区和日本关西地区的两个案例。
  • 简介:【摘要】南京都市空间的一体化、文化资源的融合性以及产业链基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并形成了以南京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的三重圈层发展态势。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的新要求下,都市圈内各城市要制订相应的文化产业政策,以达到资源的优化组合,提升整体的文化产业竞争力。

  • 标签: 南京都市圈 文化产业竞争力 竞争力研究
  • 简介:致公党北京市委多年以来一直十分关注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在今年北京市“两会”上,专门做了题为《关于科学调控首都人口和城市规模,建立大水源涵养和大资源供给的建议》的党派大会发言。我们认为,北京市现有人口和资源支撑已经不相匹配,就是说现有的资源已经很难支撑现有的人口需求。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 标签: “大都市圈” 第五次人口普查 人口资源 北京市 环境发展 城市规模
  • 简介: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城市间的竞争,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之间的竞争。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要素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都市能极大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构建宁波都市经济是顺应区域发展潮流、打造区域共赢格局的必然趋势,也是转变区域发展模式、

  • 标签: 都市经济圈 宁波 区域发展模式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区域一体化
  • 简介:通过对国内外都市、城市群与同城化概念的纵横比较,认为三者的基本特征较为类似,都要求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具备地域的相邻性、交通的可达性、经济联系的紧密性、产业结构的互补性等特点。从个性特征看,三者差异在于发展阶段、地域空间尺度、中心城市的数量与地位、最终发展状态等方面的不同,都市与城市群倾向于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态势,而同城化强调的是同质化的社会发展态势。

  • 标签: 都市圈 城市群 同城化 辨析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城市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区域化特征,大都市成为了世界城市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新背景之下,都市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中心性进一步强化并出现多中心的新形式,空间扩散广域化并日趋连绵成片,区域进一步融合并且跨界发展明显。世界各主要都市的规划纷纷对这些新形势做出了响应,即以全球性、整体性的视角来审视都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致力于形成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促进产业扩散与转移,对交通进行网络化整合,并建立类似都市政府的机构对都市规划进行管理。这些良好的经验可以作为我国都市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的有益借鉴。

  • 标签: 都市圈 规划 新背景 新趋势 规划响应
  • 简介:摘要:协同创新是都市共融共享的内生动力。创新主体基于功能互补性原则、互惠性目标开展创新合作,结成协同创新网络,以提高创新效能。文章从区域协同创新的内涵出发,通过深入研究长株潭都市协同创新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要从加强协同创新的战略统筹,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对内促进创新资源共享,对外吸引创新资源集聚;坚持产业差异化发展,营造协同创新的环境等方面着手,加快长株潭都市的协同创新,合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 标签: 长株潭都市圈 区域协同创新 路径研究
  • 作者: 卢红倩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0
  • 机构:身份证号码:441781199503124620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土空间的合理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一定的空间联系上的发展模式,围绕空间联系构建的都市发展规划成为了我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以及内循环经济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综合运用国土空间规划新理念、新方法展开分析,综合讨论区域投入产出以及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并且构建一款具有参考意义的都市划定方法,旨在为我国城市都市的划定提供参考性意见。

  • 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都市圈 城市化 空间联系
  • 作者: 卢红倩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4
  • 机构:身份证号码:441781199503124620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土空间的合理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一定的空间联系上的发展模式,围绕空间联系构建的都市发展规划成为了我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以及内循环经济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综合运用国土空间规划新理念、新方法展开分析,综合讨论区域投入产出以及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并且构建一款具有参考意义的都市划定方法,旨在为我国城市都市的划定提供参考性意见。

  • 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都市圈 城市化 空间联系
  • 简介:摘要:交通模式对都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距离都市核心区约40-100km的同城化区域,是都市中最有条件通过高效交通模式实现与都市核心区“同城”的区域,同城化的交通模式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剖析东京、上海都市特别是同城化区域的交通模式及系统特征,总结国内外优秀案例经验,从需求出发分析都市不同出行圈层的出行特点及时间约束,提出都市同城化区域的时间目标及交通系统模式,为都市同城化区域构建高效交通模式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同城化,轨道交通,出行层次,交通模式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越来越多。本文首先分析我国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其次探讨城际轨道交通线路资源特征,最后就城际轨道交通资源开发新探索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都市圈城际轨道 交通资源 开发
  • 简介:【摘要】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方法的进步,基于各种数据的信息流的城市网络研究是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文借助百度指数,通过获取2015年和2018年广佛都市及其临近区域的包括广州、佛山、江门、中山、东莞、肇庆6个城市两两之间的用户关注度数据,计算模拟城市信息流,分析广佛都市临近区域的城市网络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广州与佛山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广州与佛山是区域主要的网络核心,并且广州与佛山之间的信息流的联系不断增强,广佛同城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明显。

  • 标签: 广佛都市圈,城市网络,百度指数,信息流
  • 简介:太原这座城,总是给人以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感觉.它质朴平和,宽厚包容,易于亲近,但同时又让人备感遥远和陌生,即使许多本地人,也读不懂他背后的沧桑,看不透他心底的故事.大约十年前,南方一所名牌大学做了一次知识小测验,其中一道题目是山西的省会在哪里,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天子骄子们居然没有回答出来.对于这条新闻,有种种不同的诠释,有人解释说应试教育使得很多学生连基本的地理常识都极度缺乏,还有人在感慨太原的闭塞与落后,称它是最不具知名度的省会城市,一些太原人也在跟着自嘲:我们生活在中国最大的县城.

  • 标签: 太原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借鉴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理论模式和范例,分析渭河在"西咸"都市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提出积极推进"西咸"城市一体化,实施渭河生态环境治理与防洪工程,改造和重组现有临渭分布的工业企业,以渭河发电有限公司及其扩建工程为核心、虚拟建设以粉煤灰为原料的建材公司,连接咸阳市东郊化工区和西安北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大中型企业、高新农业,构建若干生态产业链,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清洁生产模式,为"西咸"都市区电力工业发展与调整、解决行业结构性污染问题探索新路子.

  • 标签: “西成”都市区 渭河 生态工业体系
  • 简介:摘要“同城效应”是都市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概述社保卡、医保卡、公交卡在甬绍舟台嘉五市通用的战略选择意义,全面分析了社会公共事业一体化对宁波都市发展的推动和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发展思路。

  • 标签: 宁波都市圈 同城效应 三卡通用 社会公共事业
  • 简介:在产业梯度分工的前提下。三大都市通过参与国际大循环获取外部资源与市场。不仅有助于形成“中心——外围”的增长结构。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城市参与国际竞争。从而为工业化发展提供空间;而且能够比在中西部地区形成更大的城市规模。吸纳更多的人口。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经济问题。从而为最终解决农民问题提供条件。并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充足的内需。

  • 标签: 中国 二元结构经济 城市规模 城市空间 都市圈